梅花草堂笔谈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应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梅花草堂笔谈原文及翻译
冯开之先生喜欢喝茶,而且最喜欢自己亲自沏茶,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做这事的感觉就像得到美人和古代的书法绘画,怎么能轻易落到别人手里呢!’听到的人都十分赞许。但是冯先生每次会客,都大谈特谈没法停下,下人洗好茶壶在边上伺候着。等到谈到高潮时,还没放茶叶,就把开水倒进去了。先生却从来都没有不高兴还说这茶挺好,客人也不敢不说好。所以人送冯开之先生一个外号‘白水先生’。
从中得知:其实冯友之并不懂茶,是一个附庸风雅的虚伪之人
《阅微草堂笔记》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翻译如下: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原文: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
原文: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译文: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
原文:“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_,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原文: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作品介绍: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在时间上,《阅微草堂笔记》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谭,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其涵盖的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滇黔等地。
同时《阅微草堂笔记》有意模仿宋代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梅花草堂笔谈字词注释
以下都是参考的百度百科哦。感谢百度大神。。。名和肖分别在注释的⑦和⑧
《梅花草堂集》,明代张大复撰,包括《梅花草堂笔谈》十四卷,《昆山人物传》十卷等,此书在乾隆时遭禁,恐怕主要由于《笔谈》。
原文:兰之①味,非可逼②而取③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④,故称瑞⑤耳。体兼彩⑥,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⑦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⑧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⑨得而疏者耶?
注释:
1.逼:接近,迫近
2.之:的
3.取:这里是嗅取。
4.氲氲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5..瑞:吉,善。
6.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7.名:表达
8.肖:神韵
9.不可:不能,不够
译文: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草堂记全文翻译
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原文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堂中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三两卷。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旁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又有飞泉,植茗,就以烹_,好事者见,可以永日。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_缕而言,故云甲庐山者。
噫!凡人丰一屋,华一箦,而起居其间,尚不免有骄稳之态。今我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类至,又安得不外适内和,体宁心恬哉?昔永、远、宗、雷辈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载,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剥,来佐江郡。
尚以冗员所羁,余累未尽,或往或来,未遑宁处。待予异时弟妹婚嫁毕,司马岁秩满,出处行止,得以自遂,则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书,终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实闻此言!因为《草堂记》。
白话释义:
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
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三间屋子,两根楹柱;两个卧房,四扇窗子;面积宽度和长度,体积高低和大小,全都合于心意,适于财力。打开北面的小门,让阵阵凉风吹进来,可以躲避酷暑;敞开南边的天窗,纳入温暖的阳光,又可以防御寒气。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
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而跟万物融合无间。
池子四周有很多山竹、野花,池里长满了白莲、白鱼。再往南走,就到一个石涧,石涧两旁长有古松、老杉,树的腰身几乎都要十个人才抱得住,树的高度不知几百尺,修长的树枝触摸着白云,低垂的枝条轻拂着潭水。
像旌旗般地直立着,像雨伞般地张开着,像龙蛇游走着。古松下多灌木丛,茑萝枝叶蔓生,交错遮荫,使得日光月华都无法照射到地面。盛夏时的气候像八九月时节。
又有天上飞落的泉水,就地种植的茶树,可以直接用来煮水泡茶,爱好风雅之事的人看到,还可以用来快乐地度过一整天!春天有锦绣山谷中的繁花;夏天有石门涧里的皓云;秋天有虎溪的明月;冬天有炉峰的白雪。
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阴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蕴、吐露之姿,真是千变万化,无法全部记下、详细描写,所以说这里的景色是庐山中最美的啊!
唉!一般人只要装潢了一个房间,拥有一张华丽的席子,然后生活在当中,尚且免不了有骄傲满足的样子。
如今我已成了这些东西的主人,外物到了我跟前,求得我的感知,它们又按类别前来,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适、内在和乐,身体安宁、心情恬适呢?
更何况我又想:我从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朱色的大门,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两天,我总是要搬倒个几畚箕的泥土来做个台子,聚集一些卵石来筑座假山,再环绕个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这样成了“病”和癖好。
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他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时机、大地送给我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还因为被小官俗事牵绊着,有家庭拖累尚未解脱,有时来回夺走,而不能真正安处于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职期制届满了,一切的进退取舍得以由我作主成全时。
我就一定左手牵着老伴和孩子,右手抱着古琴与书本,终老在此,来成就我一辈子的心愿。清泉和白石,你们都听清这些话吧!于是写下了这篇《草堂记》。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此文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此前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暗杀。白居易上书“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因而触怒权贵,以“越职言事”被贬江州司马。
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游庐山,独爱香炉峰下、遗爱寺旁的一处胜景,便在那里修筑一草堂。次年草堂落成,他写了这篇《庐山草堂记》。
文章赏析:
唐代白居易的山水游记,尤显自我的风格,享有盛名的《庐山草堂记》,即是其个性的显现。白居易以娴熟的文笔和技巧,充分表达了自己酷爱山水癖好,并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沧桑感,使山水别具内涵与风韵。
白居易在庐山游玩的时候,终于看上了一个好的去处。在庐山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南面,有一处风景秀丽甲于匡庐的地方。白居易来电此地竟然像远游的人回到了故乡一样而不忍离去,最终决定在此盖一处草庐。
第二年盖成之后,他住在那,可以看山,可以听泉,真是美不胜收。况且在草庐附近还有一个水池,在池塘周围有很多山竹野卉,而池子里面又有白莲、白鱼。这是作者下了决心,等到以后,弟妹们都成家立业之后,自己就和妻子儿女们搬到这里来住,“终老于斯”。
文章起始,交代草堂的由来和位置。“匡庐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记文开篇对庐山发生这样的赞叹,此后这就成为对庐山众口一词的评判。
草堂建在香炉峰和遗爱寺之间,“其境胜绝”,作者又以“甲庐山”称誉。两个“甲”字,突出了草堂周围环境之美,写出了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深情迷恋。
第二段写草堂的设置。草堂格局简单:“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堂内陈设朴素古雅,听其自然:“设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张,儒、道、佛书各两三卷。”这显示了作者的爱好与志趣。
第三、四两段写住进草堂后的情景。作者仰观诸峰险峻,俯听泉水流响,还有竹树云石等点缀,令人从早到晚欣赏不尽。他身体舒适,精神和畅。
为烘托草堂主人之乐,作者又通过自问自答,对草堂周围附近的自然景物进行细致描绘。接着又展示草堂四季景色的特点,加上早晚天气的变化,景物时隐时现,有声有色,气象万千。
于此,作者用“故云甲庐山者”一句收束,转入议论,抒发物我两忘的情怀,回应上文“俄而物诱气随”二句,显出构思的精妙。
第五段正面记叙对山水的爱好和希望终老草堂的心情。悒郁不平之气寄于言外,意蕴深远,富有艺术魅力。作者又为未来生活构思出一幅“出处行止,得以自遂”的美妙图景,宣称要“终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最后一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全文写景生动,叙事简洁,层次清楚,旨趣隽永。“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趣。
“三间两柱,二室四牖,广袤丰杀,一称心力。洞北户,来阴风,防徂暑也;敞南甍,纳阳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墙圬而已,不加白。
砌阶用石,幂窗用纸,竹帘_帏,率称是焉。”作者对庐山草堂建筑的率真写实,成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园林的重要史料,而《庐山草堂记》亦被视为中国园林学的奠基之作。
梅花草堂集的翻译
兰花的香气,是清雅而悠远的,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译文:
有个读书人因囊萤读书而闻名于家乡,一位同乡仰慕他的品行,便在早晨去拜访他。
他的家里人向同乡道歉,说他出门了。同乡说:“哪有囊萤夜读而早晨却外出的人呢?”家里人说:“不为别的,是为捕捉萤火虫出去了,申时将回来。”现在天下所敬仰推崇的人,定是那些“囊萤”读书的人。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
本段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梅花草堂笔谈》卷六中,“自谓得法,客亦不敢不称善也”翻译
自己认为这样做很好(方法很对),客人也不敢说不好。是一个洒脱的人,自由自在

梅花草堂集原文
兰花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无形无迹,因此被誉为吉祥的象征。兰花的颜色丰富,却又不过分艳丽,让人在欣赏中感到意犹未尽,却又难以用言语准确形容。即使是技艺高超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捕捉其神韵,使之在画布上再现。这或许就像文王、孔子、屈原等伟大人物,他们既非遥不可及,也非轻易亲近,而是令人在...

梅花草堂集文言文
6. 【梅花草堂集字词解释及译文名和肖的意思】 以下都是参考的百度百科哦.感谢百度大神.名和肖分别在注释的⑦和⑧ 《梅花草堂集》,明代张大复撰,包括《梅花草堂笔谈》十四卷,《昆山人物传》十卷等,此书在乾隆时遭禁,恐怕主要由于《笔谈》. 原文:兰之①味,非可逼②而取③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梅花草堂集梅花草堂集
张大复,字元长,江苏昆山人,以交友、好读书闻名,其博学多识、旷达的性格体现在友人陈继儒对《梅花草堂笔谈》的序言中:“元长虽贫,好客于书,虽老,仍关心世事。读他的书,即可理解其人。”此书共有八百五十三则,内容包罗万象,从帝王到平民,从花草到动物,乃至历史事件与社会风俗,展示了时代的...

茶水相宜,方能相得益彰
“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清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水 水乃万物之母,泡茶除了茶叶与器物之外,必不可少的便是水。水是泡茶时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都要溶于水后,才能展示出来。毫不夸张地说,...

梅花草堂集作者
尽管如此,张大复并未放弃,他主要通过口述的方式,由他人记录整理,完成了文学巨著《梅花草堂笔谈》。这部作品记录了他的生活经历,包括设馆、作幕、游历的见闻,以及对著名人物的描绘,家乡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昆曲的发展等内容。他还撰写了《嘘云轩文字》、《昆山人物传》、《昆山名宦传》以及《张氏...

梅花草堂集注释
文章探讨了"梅花草堂集"中的几个关键注释。首先,"逼"字在这段文本中被解释为接近或迫近,形容某种意境或情感的紧逼状态。例如,"梅香逼人",意味着梅花的香气强烈,让人无法忽视。其次,"取"在这里特指嗅取,指的是对兰花香气的细致品味,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感知。"之"是一个常用的助词,在...

水为茶之母:雨雪入茶
水对茶的重要性,古人就有独到的见解。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也谈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水质不好...

善绘者以意取似的意思 善绘者以意取似意思
该句出自明代张大复所作的《梅花草堂集》。此书共八百五十三则,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侣,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尘世梦境,春夏秋冬,皆在笔谈之内,从中可以领略到时代人物的风貌和社会习俗,清新人们的耳目,由于其间记有钱谷、屯田、漕河、海运的经世之事,故亦足备考史之资。《梅花草堂集》原文 ...

《梅花草堂集》为何在乾隆时遭禁?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流行版本的《梅花草堂笔谈》经张大复之孙庭贻及钱继章等人修订补充,其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清朝统治的不满。张大复的孙安淳在序言中写道:“我们仰慕先祖的高尚品德,每读他的遗作,都感慨万分。面对家国巨变,家园荒芜,我深感悲痛。然而,幸而白卷诗文得以留存,这无疑是亡故后的...

德保县15323027742: 梅花草堂笔谈 - 搜狗百科
庄璧益母: 冯开之先生喜欢喝茶,而且最喜欢自己亲自沏茶,有人问他为来什么这样,他回答说:'做源这事的感觉就像得到美人和古代的书法绘画,怎么能轻易落到别人手里呢!'听到的人都十分赞许.但是冯先生每次会客,都大谈特2113谈没法停下5261,下人洗好茶壶在边上伺候着.等到谈到高潮时,还没放茶叶,(先生)就把开水倒进去了.先生(喝着白开水)却4102从来都没有不高兴还说这茶挺好,客人也不敢不说好.所以人送冯开之先1653生一个外号'白水先生'.

德保县15323027742: 梅花草堂集字词解释及译文 名和肖的意思 -
庄璧益母:[答案] 以下都是参考的百度百科哦.感谢百度大神.名和肖分别在注释的⑦和⑧ 《梅花草堂集》,明代张大复撰,包括《梅花草堂笔谈》十四卷,《昆山人物传》十卷等,此书在乾隆时遭禁,恐怕主要由于《笔谈》. 原文:兰之①味,非可逼②而取③也.盖...

德保县15323027742: 《月能移世界》文言文翻译急! -
庄璧益母:[答案] 答案示例: 月能移世界 本文选自《梅花草堂笔谈》 邵茂齐有言⑵:“天上月色,能移世界.”果然,故夫山石泉涧⑶,梵刹园亭⑷,屋庐竹树,种种常见之物,月照之则深,蒙之则净;金碧之彩,披之则醇⑸;惨悴之容⑹,承之则奇;浅深浓淡之色,...

德保县15323027742: 《梅花草堂集》的译文 -
庄璧益母:[答案] 兰花的香气,是清雅而悠远的,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兰花,是有色彩的... 假使读书人白天闭门读书,谁又会去拜访他呢? 本段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德保县15323027742: 《梅花草堂笔谈》卷六 译文 -
庄璧益母: 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会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

德保县15323027742: 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的翻译 -
庄璧益母: 原文: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翻译...

德保县15323027742: 梅花草堂集中的文章一篇译文 -
庄璧益母: 兰花的香气,是清雅而悠远的,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穷尽的.

德保县15323027742: 梅花草堂集卷6翻译 -
庄璧益母: 梅花草堂集 《梅花草堂集》,明代张大复撰,包括《梅花草堂笔谈》十四卷,《昆山人物传》十卷等,此书在乾隆时遭禁,恐怕主要由于《笔谈》. 张大复,字之长,江苏昆山人,喜交友,好读书,博学多识,为人旷达,兴趣独特,正如其友...

德保县15323027742: 及求选自《梅花草堂笔记》的“形俯捺履行者”的翻译 -
庄璧益母: 有一个(总是)猫着腰、手贴着鞋走路的人(后只说捺屐者),住在(苏州城区乐桥西)尚书里.(一天)他的主人刑部大人办公从外归来,(听到)附近一群喜鹊大声聒噪不休,刑部大人问是怎么回事,有人说是(捺屐者)拿了喜鹊的雏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