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王制》翻译

作者&投稿:之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翻译是什么?~

翻译是在准确(信)、通顺(达)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其内容有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和视频翻译。
其中,在甲语和乙语中,“翻”是指的这两种语言的转换,即先把一句甲语转换为一句乙语,然后再把一句乙语转换为甲语;“译”是指这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把甲语转换成乙语,在译成当地语言的文字中,进而明白乙语的含义。二者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让更多人了解其他语言的含义。

扩展资料
主要标准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1、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2、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起源
中国的翻译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诗经》中就讲究翻译的信达雅,《礼记》已有关于翻译的记载。《周礼》中的“象胥”,就是四方译官之总称。
《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方曰译”。后来,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翻”,成为“翻译”一词,一直流传到今天。
由于中国早期历史所处的环境,中华文化的近邻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直到佛教传入前,翻译并不广泛存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翻译

掌管音乐的官擅长《诗》、《书》、《礼》、《乐》,立下了四种教育内容,按照先王制的《诗》、《书》、《礼》、《乐》来塑造有知识的人。春天和秋天时教他们《礼》和《乐》,冬天和夏天的时候教他们《诗》和《书》。


《礼记卷三·王制》7
虽然这五方的民众言语不通,嗜好不同,但有一种懂得翻译的人,可以使他们能互相表达各自的心意,从而能沟通他们各自的想法,这种人,在东方称作寄,南方称作象,西方称作狄鞮,北方称作译。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

学部·卷七原文_翻译及赏析
学部·卷七 李昉 ○教学 《礼记·王制》曰: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国小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又《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周礼》: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也。)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

《礼记卷三·王制》6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自天子达于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支子不祭。天子驾崩后要停殡七日,七个月后举行葬礼。诸侯薨要停殡五日,五个月后举行葬礼。大夫、...

杖朝之年是多少岁
杖朝之年是指男子80岁。读音:zhàng cháo zhī nián。完整释义: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翻译:年过五十可以在家拄拐杖,六十可以在乡拄拐杖,七十可以在国中柱...

寄象的解释
寄象的解释(1).古时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礼记·王制》 :“五方之民, 言语 不通,嗜欲 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孔颖达 疏:“‘达其志,通其欲’者,谓帝王立此传语之人,晓达五方之志, 通达 五方之欲,使相...

揭秘:古代的翻译官
翻了下资料,发现翻译官还真是一古老职业。关于翻译官最早的记述出现在周朝,那时的“译”专职从事北方民族语言的翻译工作。《礼记·王制》如是记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其中寄、象、狄干的也是翻译的工作。后来,佛经译者...

量入为出是什么意思?
量入为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一、拼音 量入为出 [ liàng rù wéi chū ]二、出处 汉·戴圣《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释义:家宰编制下一...

二八佳人体似酥全文翻译是什么?
礼记·王制》提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为了“达其志,通其欲”,各方都有专人,而“北方曰译”。后来,佛经译者在“译”字前加“翻”,成为“翻译”一词,一直流传到今天。由于中国早期历史所处的环境,中华文化的近邻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直到佛教传入前,翻译并不广泛存在。

帮忙翻译一下?
【译文(直译)】《礼记·王制》上说:“中国与四方少数民族各方的百姓,语言不通,嗜好与欲望不同。(这就需要有人来)沟通大家的心志,了解大家的欲望。(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即语言翻译)在东方叫做“寄”,在南方叫做“象”,在西方叫做“狄鞮”,在北方叫做“译”。”唐代(学者)孔颖达注释说:“所谓‘五方之民’,指的...

《荀子·王制篇第九》翻译
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圣王之用也,上察于天,下错于地,塞备天地之间,加施万物之上;微而明,短而长,狭而广,神明博大以至约。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出处:《礼记》——先秦·戴圣 ...

玉泉区15925335752: 礼记·王制 - 搜狗百科
子车翟复方:[答案] 《礼记王制》:“一个国家没有九年的(粮食)储存,可以称之为储备不充足;没有六年的储粮,可以说情况紧急(国家岌岌可危);连三年的储粮都没有,可以说这个国家已经不属于它自己了(随时会落入敌手).三年耕作应确保...

玉泉区15925335752: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的意思是什么? -
子车翟复方: "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出自《礼记·王制》. 意思为:深谷大川里,制度总会(与外界)不同,生长在那里的人民的风俗总会(与外界)不同.

玉泉区15925335752: 《礼记·王制》载:“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这反映了西周 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②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明确的宗法等级关系 ④重视祭... -
子车翟复方:[选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玉泉区15925335752: 《礼记·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怎么读?如题!1、解释意思2、确定读音,比如“度”,比如“参”.或者全部... -
子车翟复方:[答案] 【原文】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译文】 凡安置民众,必须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修建城邑的大小,根据土地的广狭来确定安置民众的...

玉泉区15925335752: ...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70里,(见下)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天子适诸... -
子车翟复方:[答案] 1、分封制.本质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2、(1)天子视察诸侯领地;(2)诸侯朝拜天子,并向天子述职;(3)诸侯如果不朝拜天子,将受到的处罚措施. 3、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通过诸侯管理国家事务;诸侯受天子册封管理地方,对天子负责,...

玉泉区15925335752: “胥”的拼音 -
子车翟复方: 胥 xū (形声.从肉,疋(shū)声.本义:蟹酱) 同本义 [scrab paste] 胥,蟹醢也.——《说文》 青州之蟹胥.——《周礼·庖人》注 蟹胥,取蟹藏之,使骨头解胥胥然也.——《释名》 共祭祀之好胥.——《周礼》 片刻,一会儿 [moment] ...

玉泉区15925335752: 胶柱鼓瑟是什么意思 -
子车翟复方: 胶柱鼓瑟: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拼音:jiāo zhù gǔ sè出处:西汉 司马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

玉泉区15925335752: 耆,这个字念什么?意思是什么? -
子车翟复方: 耆,有两个读音.分别是:[ qí ] [ shì ] 基本解释 耆[qí] 1. 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 :耆老.耆宿(sù)(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 2. 强横. 耆[shì] 古同“嗜”,爱好. 相关组词: 耆宿 、耆老、 耆哲 、同耆、 耆秀、 耆指、 俊耆 、耆耉 ...

玉泉区15925335752: 量入为出是什么意思? -
子车翟复方: 量入为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决定开支的限度. 一、拼音 量入为出 [ liàng rù wéi chū ] 二、出处 汉·戴圣《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