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论争的作用

作者&投稿:蒋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线索。1.革命文学的标志:1928年,太阳社,创造社后期成员共同倡导“革命文学”。

2.同年三月,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表明自己的态度,是维护“独立”、“将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

二、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1.“五四”所开启的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变得空前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运用,决定了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在左翼文学兴起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三、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

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蒋光慈、钱杏邨主持;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创造社的《创造月刊》第一卷8号“突变”为宣传革命文学。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这些成员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主张: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及工具性,作家要获得无产阶级意识。

革命文学:二十年代初,李大钊、邓中夏、萧楚女等首先提出有关“革命文学”的问题;1924年和1926年蒋光慈、郭沫若等又重新倡导。1928年初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成员在上海发起了革命文学运动,展开一次规模较大的论争,论争中提出了文学应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鼓舞了当时文艺工作针对对国民党的斗争。但他们对中国社会缺乏准确分析,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存在错误观点;夸大文学作用;宗派情绪浓厚。

2.革命文学的论争

论争双方:1928-1929年创造社与太阳社;鲁迅和茅盾。鲁迅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革命文学论争产生了积极的后果,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

3.左联等左翼文艺组织的成立及工作

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上海,简称左联。鲁迅、冯雪峰、沈端先、冯乃超、柔石等四十余人出席会议。主要刊物《北斗》、《萌芽》。1936年左联解散。“左联”成立标志着共产党在组织上自觉领导文艺的开始。

“左联”成立后的主要工作(左联主要贡献):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加强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新现实主义”。

主要错误:

①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机械论;

②组织上的关门关义、宗派主义。

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形成了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联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不足: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宗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1930年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1932年中国诗歌会成立。

(二)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及两大思潮的对立

与革命文学思潮相比,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学脱离政治。

1.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代表人物: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等公开表示反对“为艺术而艺术”,较少颓废、享乐色彩,显示出某种严肃性:严肃的自我内省,严肃的表现、思考社会人生。重视文学再造民族灵魂的作用,这与“五四”时期的文学启蒙思想是有继承关系的。

①梁实秋强调文学要有“思想的骨干”和“道德性描写”。

②朱光潜强调文学“洗刷人心”、再造民族灵魂的作用。强调文学的超功利性、独立性与“超脱现实”的原则,重视艺术创作的规律。

③沈从文希望文学能给人以“勇气同信心”。

自由主义文艺理论家强调的“超脱现实”的原则,即所谓“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在美学上自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反映了艺术创作的某些规律;但作为一种文艺观,与强调现实批判和社会功利性的文学主潮相对立的。

2.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1)与“新月派”的论争: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1928年至1930年,左联与新月展开了论战。1928年《新月》创刊号上刊出《新月的态度》,提出“健康”与“尊严”原则,对当时文坛列为功利派、攻击派、偏激派、主义派等13种派别予以否定。

①人性论以“永恒的人性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以人性的普遍存在论来反对阶级论,否定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的理论基础。

梁实秋《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与鲁迅《“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文学的阶级性》鲁迅在指出:“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无需加以束缚,实乃出于必然。”

②天才论文学与大多数人不发生关系。梁实秋《文学与革命》称左翼文学为“伤感的革命主义”或“浅薄的人道主义”。

从文学思潮的流脉看,梁实秋的这种批评和判断还是有眼光的,后来左翼文学也反省过“革命的罗曼蒂克”倾向。

2)与“论语派”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该刊声言“不谈政治”,反对“涉及党派政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在《论语》等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家群体包括林语堂、周作人、刘半农、俞平伯、老舍等。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鲁迅等左翼作家指责他们的创作是麻痹民族灵魂的“麻醉性的作品”

3)与“京派”的论争京派:是30年代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艺术风格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骆驼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副刊。“京派”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原则,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京派的理论特点:

①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1935年,朱光潜《“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提出“和平静穆”的美是“诗的极境”,美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哲理的最高理想。

②沈从文指责文学创作中题材、内容、风格“差不多”的现象,“记着时代而忘了艺术”,号召作家脱离文学媚悦流俗。茅盾等众多左翼作家也展开了与沈从文的论争。

鲁迅对京派的批判。左翼对京派的批评,主要在政治层面,未能从“不合时宜”的论说中剥离出某些合理成分。

4)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与“自由人”与“第三种人”的论争)

民族主义文学———1930年到1931年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属于国民党的右翼文学组织,遭到鲁迅、瞿秋白等人的批判。

自由人和第三种人:论争发生在1931年至1932年间的胡秋原、苏汶与左翼作家之间。自由人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与左翼作家之间展开文艺论争。论争以文艺的阶级性、文艺性与政治的关系为中心。先是胡秋原发表《阿狗文艺论》,批判民族主义文学的法西斯主义实质,同时批评左翼文坛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以后,他又发表《勿侵略文艺》等文。左联批评胡秋原,苏汶发表文章声援胡秋原。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文章,与胡苏二人展开论争。他们批评了胡苏有着文艺脱离政治脱离阶级而自由的错误倾向,同时也检讨了“左联”机械论的错误和左倾宗派主义错误,这是论争的重要收获。

四、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文学流派)

社会历史的巨大变动对这一时期的文学起着重大的影响:30年代的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以上海为中心的沿海城市加速了资本主义模式的现代化进程,而农村封建宗法统治(及其生活方式)则在坚守中发生了动摇。“五四”时期的思想革命转向社会革命。

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引发知识分子在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选择的矛盾与困惑,在文学上,便形成了“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之间的对峙与互渗。

1.三大文学派别

①海派 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

②京派 追求文学的独立与自由,反对政治性、商业化。

③左翼 要求文学自觉地成为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工具。

2.这一时期文学的共同特征

①文学创作的题材空前规模的开拓和表现角度的新开掘。出现了一大批表现个人走向社会历程的作品。随着文学从家族走向十字街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作家写了关于中国城乡资本主义化的过程中社会各个阶层(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小市民、民族资本家等)的历史命运及心理、道德、情感变迁的题材与主题。

②文学形式:叙事的时代和中长篇小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杰出的作品《子夜》《家》《骆驼祥子》《边城》《雷雨》《日出》。

③艺术表现:典型环境与典型性格的塑造

④作家们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世界。对心理刻画的重视社会结构剖析与心理结构剖析的统一,是这一时期心理刻画的重要特色。

⑤个人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审美特征的形成。本时期文学的历史特点: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对民族灵魂开掘的历史深度、从历史潮流中所吸取的战斗激情与壮阔、厚实的力的美。

运动】(第二个十年) - 知乎

2019年4月18日论争中提出了文学应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鼓舞了当时文艺工作针对对国民党的斗争。运动】(第二个十年) - 知乎

2019年4月18日论争中提出了文学应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鼓舞了当时文艺工作针对对国民党的斗争。


对第二个十年的文学论争的作用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运用,决定了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3.在左翼文学兴起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三、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1928年1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

简析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的内容和特色
特色: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3、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颉颃互竞,...

现代文学三个时期分别称为
1、第一个十年(1917~1927),开拓期,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呼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以鲁迅、郭沫若等人为代表所创作...

第二个十年的基本特征
第二个文学十年基本的特征: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3、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

简述新文学从第一个十年到第二个十年的发展与演变
第一个十年主要是倡导文学革命,第二个十年是倡导革命文学。鲁迅和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就为这问题发生过论争。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个十年也称左翼十年,开始于( )。
【答案】:D 【解析】1928—1937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十年,又统称为30年代文学。以“五四”文学革命为开端的中国新文学,到1928年发生了重要转折,其转折点就是1928年新文学队伍发生的新的组合以及随之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文学界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比较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个十年(1928-1937)一、小说 长篇小说硕果累累,名家辈出。除了茅盾的《子夜》《蚀》,老舍的《骆驼祥子》《二马》《离婚》,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沈从文的《边城》,还有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蒋光慈的《短裤党》《田野的风》,叶圣陶的《...

文学对联 三个十年、三面旗帜、三位大家容易记:二次革命、三大社团、二...
一、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 (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的文学发展 识记:(1)第一个十年的文学通常又叫“五四”时期的文学。(2)“五四”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3)“五四”时期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4)1921年以后涌现出的文学刊物和新文学社团。(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的文学...

文学界,第一个十年与第二个十年之比较
现代文学在“五四”文学革命以后的60多年发展过程中﹐随著中国革命与社会性质的演变﹐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转折﹐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会主义时期两个历史阶段。两个阶段的文学既有各自的历史面貌﹐显示出不同阶段的差异性﹔又具有共同的传统与特点﹐存在著内在的连续性。新民主主义文学...

中国新诗史第2卷目录
中国新诗史第2卷目录概览中国新诗的第二个十年,是一个充满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时期。这一阶段,文学背景和创作实践交织,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论争和社团活动,为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第二章详尽列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新诗集,包括了诸如《新月》、《普罗诗社》、《前锋周报》等知名期刊,...

饶河县18585288865: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个十年中小说的异同 -
韩沿丽芙: 可以总体简要概括如下: “三个十年”中,小说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很多题材或内容(如乡土文学、问题小说等)贯穿了30年. “第一个十年(1919—1929)”小说主要以短篇创作为主,风格迥异,创作小说的社团众多,不过语言较直露,作品内涵挖掘不深. “第二个十年(1929—1939)”小说主要以反映社会(尤其是农村)矛盾与抗日救亡为主,“左联”、“东北作家群”等创作的小说很有特色,篇幅以中长篇居多. “第三个十年(1939—1949)”小说可根据创作地点明显分为“解放区小说”与“国统区小说”,前者以歌颂为主,后者以讽刺揭露为主,另外有些异域风情的小说作品有相当参考借鉴意义. 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三个十年中小说的异同.

饶河县18585288865: 文学界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比较 -
韩沿丽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并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

饶河县18585288865: 第一个文学十年和第二个文学十年哪个文学十年的诗歌数量多? -
韩沿丽芙: 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全面丰收的十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从思想到艺术都走向成熟的十年,这段时间是左翼革命文学主潮时期,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指的是1927—1937第一个文学十年是1917—1927年

饶河县18585288865: 简述第二个十年文学转型的内容. -
韩沿丽芙: 1 本时期的小说的巨大进展首先表现在优秀长篇的涌现上,他们打破 了新文学初期长篇小说荒歉的局面,如巴金的《家》2 在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 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产生了一批扛鼎式的作品来,如 茅盾的《子夜》3 在题 材的广阔和多样上也...

饶河县18585288865: 革命文学论争的大致过程及其对鲁迅的影响 -
韩沿丽芙: 1928年爆发的“革命文学”论战,既是不同文学观念的交锋,也是新旧报刊对话语权威的争夺.革命文学阵营对“新”的普遍追求和对“旧”的普遍厌弃,使得论战双方的立场差异往往表现为新旧报刊之间的对峙.随着《大众文艺》等刊物纷纷...

饶河县18585288865: 如何评价建国后的文学批判运动?如何评价建国后的文学批判运动
韩沿丽芙: 文艺学的组成部分.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文学批评以文学鉴赏为基础,同...

饶河县18585288865: 中国文学包括几大类?多少小类? -
韩沿丽芙: 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三类 古代文学包括:先秦文学,秦汉文学,三国两晋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 近代文学包括: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十年),第二个十年(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主潮时期),第三个十年(1937-1949抗战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当代文学(1949-至今)

饶河县18585288865: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经历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韩沿丽芙: 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四九年,中国现代文学运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七年,为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的第一阶段.一九一七年初,胡适的《...

饶河县18585288865: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由什么来划分,它们分为哪三种的文学? -
韩沿丽芙: ①开拓期(1917—192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②丰收期(1927—193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③转折期(1937—1949).所谓现代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