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的内容和特色

作者&投稿:营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特点~

,即“开放性整体”和“两个传统”。
“开放性整体”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的一把钥匙。随着时间的不断向前推移,我们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把中国当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国20世纪文学”。我们现在已经告别了20世纪,进入了21世纪,我们的文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因此,这个整体必须也应该是“开放性”的,而“中国当代文学”也只能是这个“开放性整体”中的一个阶段。
所谓开放性,是强调当代文学在时间上没有下限界定。所谓整体性,则是强调“中国当代文学”在范围上应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文学。而我们现在所讲授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一个狭义的概念,特指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文学。

中国的早期话剧,通称为文明戏、文明新戏,也称新剧。据徐半梅说,“文明戏”最初是由妇女观众命名的,“她们以为,没有吹打的结婚称文明结婚,那么,没有吹打的戏剧就该称文明戏”。(《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第124页)。洪深认为可能因为话剧“是从欧美日本等文明国家介绍来的”才称为文明戏,不管怎样,“‘文明’两个字,总是恭维的意思”。(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五四以后,更多的是使用“新剧”一词,有时也称“爱美剧”或“话剧”。一直到1928年,话剧(drama)才正式命名为“话剧”。
中国最早出现的话剧运动是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演出的《官场丑史》。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是1907(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的春柳社。
中国戏剧经过了文明新戏——爱美剧——左翼戏剧——国防戏剧——国统区、解放区历史剧——新歌剧——先锋戏剧等发展阶段。
左翼戏剧时期也称为“新兴戏剧运动”时期,提出了戏剧大众化和无产阶级戏剧口号。1930年8月“左翼剧团联盟”成立。1931年初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左翼戏剧运动理论探索的成绩总的来说大于创作的成绩。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一)话剧的传入
19世纪末经西方侨民传入我国。
(二)文明新戏(话剧)
1907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春柳社,开始戏剧的现代化探索。早期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翻译剧目。
(三)进化团的“天知派新戏”
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和演出模式。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首任,突出演戏的教化功能。
二、对传统戏剧的批判与西洋式“新剧”的建设
(一)中国的传统戏剧
1、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善恶相报思想。(封建文化的外包装)
2、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属于忍耐型悲剧。(西方的悲剧多属崇高型悲剧)
3、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人耳目,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再现性方式,“一两步万水千山,三四人千军万马”。
4、舞台角色:生、旦、净、末、丑
5、弊端:艺术形式上的凝固,包含了大量的封建思想余毒。被批评为“理想既无,文章又及其恶劣不通”。“戏子打脸之离奇,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动人情感”的陈腐艺术。(钱玄同)
(二)新剧建设
1、时代的需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需要,文学艺术整体现代化的推动。
2、西方戏剧的译介:《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
1917—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共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种,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 。如莎士比亚、易卜生、肖伯纳、泰戈尔、王尔德、契可夫、安特莱夫、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
3、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问题剧”的出现:胡适的论文《易卜生主义》和剧本《终生大事》;陈大悲的《是人吗》,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我到哪里去》等。
把戏剧作为改良人生的工具,提倡写实主义的戏剧。
4、戏剧地位的重新估价:古代文学边沿的戏剧逐渐向文学的中心位移。新戏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明显体现出教化的工具性功能,长于观赏的愉悦,短于理性思考的消遣性艺术。传统的戏剧主要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而存在。
三、“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
(一)在移植模范西方戏剧中失败引发的戏剧本土化思考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的失败。
“上海民众戏剧社”(茅盾、陈大悲等、创刊了《戏剧》月刊)和“戏剧协社”(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的实践。倡导写实主义的戏剧观念,强调戏剧反映时代,担负社会启蒙的教育任务,形成了社会问题剧的热潮。
(二)“爱美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
学生业余演剧活动的兴起,反对戏剧商业化。
(三)小剧场运动
1、理论:宋春舫1919年的《小剧院的意义、由来及现状》
陈大悲《爱美的戏剧》
2、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3、演出实绩:《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国第一次严格按照欧美各国演出话剧的方式,有立体布景,有道具,有导演,有舞台监督的一出戏。
(四)趣味主义戏剧思潮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失败,引发了对戏剧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思考,宋春舫提出了“戏剧是艺术的而非主义的”的主张,熊佛西也宣称“任何派别的剧本,只要其中蕴蓄着无穷的趣味,即是上品”。这种探索是有价值的,但又导致了过分对趣味的追求,戏剧的艺术性不足,反而成了闹剧。
四、“国剧运动”
1925年闻一多,余上沅、赵太侔等在徐志摩的支持下,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剧刊”专刊,倡导“国剧运动”,基本宗旨是反对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反对用戏剧来传播思想,表现人生,鼓吹所谓抽象的“纯形的艺术”,进而推崇中国的“国粹”——旧戏,从纯审美的角度玩味旧戏外在的形式美因素,试图创造一种所谓在“写意的”和“写实的”两峰之间架起一坐桥梁的“新的戏剧”。但在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以及后来中国战争的长期存在,戏剧是“纯为娱乐的”的见解,不被现实所容忍,宣告了倡导的不合时宜的失败。
五、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的创作
(一)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湘累》、《三个叛逆的女性》,充溢着强烈的五四时代追求人的尊严和反封建礼教与专制的精神,富有浓郁的诗意,属于浪漫主义的戏剧作品。
(二)田汉
20年代戏剧创作成绩最为卓著的戏剧家。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南国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920年发表处女作《梵峨嶙与蔷薇》,主要作品有:《梵峨嶙与蔷薇》、《苏州夜话》、《咖啡店的一夜》、《苏州夜话》、《获虎之夜》、《名优之死》、《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南归》、《顾正红之死》等。
戏剧观念受到新浪漫主义的影响,重情绪、直觉、幻想和想象,表现灵肉的激斗与心灵的渴求,重抒情,表现出一定的颓废感伤和悲观情绪,具有唯美主义倾向。后期的创作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重。
塑造了艺术家形象系列,探寻的是美的幻灭与毁灭的悲剧。
这个阶段田汉的戏剧一方面表现社会问题,揭露社会和传统势力中对人性压抑的种种罪行;一方面表现人们在黑暗现实中所产生的苦闷和颓废心理,以及不甘与沉寂的对光明的追求。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但以浪漫主义为主。
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结合。
30年代田汉的戏剧题材一方面是表现工人生活和斗争的剧本,代表作是《梅雨》;二是表现爱国抗日主题。如《回春之曲》、《卢沟桥》等。
40年代的代表作是《秋声赋》与《丽人行》。《丽人行》全景式的展现了40年代的社会生活,三线并置,内涵丰富,对生活和现实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解放后,田汉创造了《关汉卿》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剧。
同时,田汉一生中还创作了十多个电影剧本,改编了大量戏曲剧本,成为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三)丁西林
《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酒后》、《北平的空气》
丁西林的戏剧创作受到近代英国世态喜剧(机智喜剧)的影响,多为揭露上层社会的人情世态,揭露他们的虚伪迂腐、荒谬无耻,语言俏皮,富于机智,情节曲折多变。是一种幽默的而不是讽刺的喜剧。丁西林的喜剧观念是“欺骗”。

内容: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做了后来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2、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3、“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的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等。

4、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朱光潜、沈从文等)

5、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形成了这一时期“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之间的对峙与互渗

特色:

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颉颃互竞,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扩展资料:

文学影响

“五四”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弱点。

当时文艺领域内的主要活动力量乃是小资产阶级作家,他们受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严重羁绊。社会主义理想和新兴阶级的英勇战斗精神虽已在一部分作品中有所表现,而无产阶级文学整个说来尚处于萌生幼芽的阶段。

就这个时期的一般作品来说,除在艺术上表现出稚气外,创作方法和思想倾向也极为复杂紊乱。许多人分不清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之间的界限,甚至西欧一些国家的颓废派、象征派、未来派等亦都无批判地被一部分文艺社团和作家所介绍,所肯定。

多数作家生活狭窄,只限于表现知识青年的某些要求,带有较重的感伤情调。有些作家的作品则有严重的颓废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现代文学史



  1.第二个十年显著的特征:
  <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颉颃互竞,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做了后来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3.“左联”的功绩:<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2>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3>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的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等。
  4.京派的理论特点: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朱光潜、沈从文等)
  5.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形成了这一时期“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之间的对峙与互渗

1 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指的是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
  主潮时期,这个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全面丰收的十年,也是中国
  现代文学从思想到艺术都走向成熟的十年。

  2 ( 特色)在这十年中,一方面,适应着现实政治斗争与社会革命的需要
  一批赞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主张的作家集结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旗帜
  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学运动,将五四开始的文学革命推向革命
  文学的新阶段;;另外一方面,为数众多的民主主义作家和自由主义作家
  作为反抗旧世界的有力一翼,他们创办了各种文学刊物,形成倾向不同、
  风格各异的作家群体,或者坚守文学立场,潜心创作。正是因为如此,左翼
  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合力构成了新文学第二个十年创作繁华
  似锦的崭新局面。

  3 (内容)1 本时期的小说的巨大进展首先表现在优秀长篇的涌现上,他们打破
  了新文学初期长篇小说荒歉的局面,如巴金的《家》2 在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
  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产生了一批扛鼎式的作品来,如 茅盾的《子夜》3 在题
  材的广阔和多样上也有了新的风貌,传达出民众的呼声,从现实生活取材。如
  茅盾的《春蚕》4 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创作潮流的日趋分野和小说流派的连续
  涌现,前者具体来说是努力运用马克思注意的社会理论观察和从文化的道德的
  层面来探究社会与人生;后者则主要有社会剖析派、京派、现代派三者,其中
  的现代派又分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1 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指的是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
  主潮时期,这个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全面丰收的十年,也是中国
  现代文学从思想到艺术都走向成熟的十年。

  2 ( 特色)在这十年中,一方面,适应着现实政治斗争与社会革命的需要
  一批赞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主张的作家集结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旗帜
  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学运动,将五四开始的文学革命推向革命
  文学的新阶段;;另外一方面,为数众多的民主主义作家和自由主义作家
  作为反抗旧世界的有力一翼,他们创办了各种文学刊物,形成倾向不同、
  风格各异的作家群体,或者坚守文学立场,潜心创作。正是因为如此,左翼
  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合力构成了新文学第二个十年创作繁华
  似锦的崭新局面。

  3 (内容)1 本时期的小说的巨大进展首先表现在优秀长篇的涌现上,他们打破
  了新文学初期长篇小说荒歉的局面,如巴金的《家》2 在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
  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产生了一批扛鼎式的作品来,如 茅盾的《子夜》3 在题
  材的广阔和多样上也有了新的风貌,传达出民众的呼声,从现实生活取材。如
  茅盾的《春蚕》4 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创作潮流的日趋分野和小说流派的连续
  涌现,前者具体来说是努力运用马克思注意的社会理论观察和从文化的道德的
  层面来探究社会与人生;后者则主要有社会剖析派、京派、现代派三者,其中
  的现代派又分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1 中国现代文学上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指的是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
  主潮时期,这个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全面丰收的十年,也是中国
  现代文学从思想到艺术都走向成熟的十年。

  2 ( 特色)在这十年中,一方面,适应着现实政治斗争与社会革命的需要
  一批赞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主张的作家集结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旗帜
  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学运动,将五四开始的文学革命推向革命
  文学的新阶段;;另外一方面,为数众多的民主主义作家和自由主义作家
  作为反抗旧世界的有力一翼,他们创办了各种文学刊物,形成倾向不同、
  风格各异的作家群体,或者坚守文学立场,潜心创作。正是因为如此,左翼
  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合力构成了新文学第二个十年创作繁华
  似锦的崭新局面。

  3 .本时期的小说的巨大进展首先表现在优秀长篇的涌现上,他们打破
  了新文学初期长篇小说荒歉的局面,如巴金的《家》. 在反映现实的深刻程度
  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产生了一批扛鼎式的作品来,如 茅盾的《子夜》.在题
  材的广阔和多样上也有了新的风貌,传达出民众的呼声,从现实生活取材。如
  茅盾的《春蚕》.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创作潮流的日趋分野和小说流派的连续
  涌现,前者具体来说是努力运用马克思注意的社会理论观察和从文化的道德的
  层面来探究社会与人生;后者则主要有社会剖析派、京派、现代派三者,其中
  的现代派又分为心理分析派和新感觉派


说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 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 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

国内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钱锺书 《围城》《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并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主题和象征是多层次的。2,老舍《四世同堂》《...

汉语言文学必修课程
Ⅰ 汉语言文学的必修书目有哪些 我们学校开设的专抄业课程有,写作,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鲁迅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名家研究,比较文学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诗律与写作,好像还有其他的,记不清了 Ⅱ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第一大类:文学 ...

《现代文学史》试题精要之二
47.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新文学社团是( )A.语丝社 B.莽原社 C.沉钟社 D.弥洒社 48.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编《晨报副刊。诗镌》所提倡的诗体是( )A.散文诗 B.民歌体诗 C.格律诗 D.自由体诗 49.从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来看,延安解放区文学是( )A.革命文学思潮 B.民族...

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现代文学是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当代文学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4、划分阶段不同 中国现代文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第二个十年(...

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区别
现代文学是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当代文学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4、划分阶段不同 中国现代文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第二个十年(...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
第一章 绪论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关系;中国当代文学的两个主要传统;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第二章 1949年-1965年的中国文学 第一节 1949-1965年文学运动概述 了解第一次文代会;1949-1965年间的文艺思想论争;"双百"...

分析现代文学的一个作家或作品或思潮(1917—1927)
1918年5月《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声。1919年8月19日,所写新文学史上最早的散文诗《自言自语》发表。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从1920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小说处女作《银灰色的死》到1922年回国,这期间除《银灰色的死》以外,郁达夫还写了《沉沦》、《南迁》,这三篇小说于1921年10月结集为《沉沦》,这是郁达夫自己第一部,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35、 胡适(1891-1962)有诗集《尝试集》,它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别集...

围绕“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展开论述,可以写哪些内容?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话题。以下是我可以提供的一些可能的论述内容:现代化的定义: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现代化"。这包括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转变,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对于中国文学来说,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的转变。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背景:分析中国文学...

玛多县17564054366: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有哪些? -
晨毕维血: 中国现代文学从1919年到1949年,当代文学是1949至今,现代文学是三十年的时间,第一个十年主要是五四时期的自由、解放和个性;第二个十年是左翼为主,还有京派和海派文学,第三个十年是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文学.中国现代文学...

玛多县17564054366: 文学界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比较 -
晨毕维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并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

玛多县17564054366: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三个十年,这种分期体现了怎么样的时代历史背景和文 -
晨毕维血: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三个十年,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个十年(1917-1927):这个阶段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文学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一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和思潮开始出现,如白话文、新诗、话剧等.这...

玛多县17564054366: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 -
晨毕维血: 1、第一个十年(1917~1927),开拓期,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

玛多县17564054366: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经历了哪三个十年?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社团?请详细回答.感激不尽! -
晨毕维血:[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

玛多县17564054366: 第一个文学十年和第二个文学十年的诗歌数量、流派那个多? -
晨毕维血: 我觉得应该是第一个十年多.这个2113十年且不提胡适、刘半农等新诗奠基者,如何在摆脱旧体诗束缚5261的情况下,尽情歌唱.单是郭沫若、湖畔四诗4102人、冰心、冯至、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就足以使当时诗歌数量与流派发出令人眩目的的光芒.而第二个十1653年,感觉除了后期新月派与废名、林庚等人之版外,主要的就是现代派诗人,主将也就汉园三诗人等.当然,权还没作过详尽的研究.

玛多县17564054366: 问几道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简答题:一、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二、试论古华《芙蓉镇》的艺术特征 -
晨毕维血: 一、新时期十年小说思潮的发展历程是(从思潮角度分析,而非题材角度,否则分类方法就有区别): 最早出现的是“伤痕文学”(1977年——1979年),代表作《班主任》、《伤痕》 稍后发展成为“反思文学”(1979年——80年代中后期),代...

玛多县17564054366: 中国现代文学是指哪个时间段的文学?
晨毕维血: 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

玛多县17564054366: 第二个十年的作家 -
晨毕维血: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 鲁迅、茅盾、瞿秋白、冯雪峰、胡风、周扬、刘西渭(李健吾)、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李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