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淡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更是一篇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应该如何活着的充满哲理性的感人作品。作家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有情感的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是我们教师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圈划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并在朗读中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绪。

   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抓住细节描写来感悟深深的母爱。通过朗读、思考、探究、感悟“好好儿活”的深远含义。引发学生对生活态度的积极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教材中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味人物内心情感。

  2、过程与方法: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评价,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深沉而伟大的母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爱,回报爱。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过《秋天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课文围绕 “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生:课文写了四件事:

  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师: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生:我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

  师:这节课让我们再进一步走进文本,品悟课文,更多地去感悟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设计理念:以上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二、品读感悟,沟通感情

   中心话题: 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双腿瘫痪后,“我”的心境是怎样的,面对痛楚的“我”母亲又是怎样做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结合具体词句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读领悟。

  2.合作探究。(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对母亲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预设 :重点感悟的句、段。

   1 每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后,“她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A.抓住“暴躁无常”、“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的捶打”“我活着有什么劲?”体会“我”的痛楚无助与轻生。

  生:“双腿瘫痪后……”(读略)

  师:望着窗外北归的雁阵,他会——生:突然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师:听着甜美的歌声,他会——生:猛地把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师:还有呢,妈妈要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生:不,我不去,我活着有什么劲!

  师:万念俱灰,失去了生活的勇气的“我”此时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补写“我”此刻的内心独白。

  师:21岁,对于所有人来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本该拥有着太多梦想,然而命运竟是如此的残酷:突如其来的重病使史铁生失去了行走的权利,不得不终生与轮椅为伴。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 他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而且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你作为他的亲人、朋友要怎样去劝慰他呢?

  B.师:面对这样的“我”,显然这些安慰有些苍白无力,而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为了怕刺激敏感脆弱的儿子,母亲“悄悄的躲出去”,但又因为不放心,担心儿子做傻事,于是“偷偷地注意”着,平静之后“又悄悄的进来”, “眼圈红红的”母亲心里比儿子其实更痛苦,但还要抚慰儿子受伤的心灵。

  生:从“偷偷地”“悄悄地”可以看出母亲面对脾气暴躁无常的“我”,非常小心谨慎。

  师:为什么要这样小心呢?

  生:因为母亲懂得双腿瘫痪的儿子内心的痛苦,她理解儿子,在她心里只有儿子顺心才是最重要的。

  生:母亲对“我”的包容,对“我”的体贴,这出自一个母亲爱孩子的本能,是一种默默的爱。

  (朗读指导:指导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无奈、默默的爱. )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活……” A.师:绝望无助的“我”“狠命地捶打着”自己的双腿,看到此情此景,母亲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即便如此还要“忍住哭声”劝慰儿子“咱们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活儿……”。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从母亲“扑”过来,“抓”我手的动作,可以体会到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

  生:母亲的话语更是令我感动。“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活……”这句话看似是很平常的劝慰话,让我不要失去勇气,其实她也是在给自己打气。

  师:儿子当时懂母亲“好好儿活”的.意思吗?

  生:没有。儿子因为自己双腿瘫痪的原因,只是一味发泄自己的内心苦闷,当时根本没有仔细想过母亲的感受,一直到后来妹妹告诉才知道母亲已患重病。

  B.师:当时母亲的情况怎样呢?

  指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自己身患重病,却依然用“好好儿活”来劝慰儿子,支撑自己,从这儿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坚强、无私的人。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母亲做“扑、抓”动作时的心疼与痛苦,读出母亲“忍”中蕴含的苦与情。)

   3 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生交流时,抓住“挡”“央求”“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絮絮叨叨”“敏感”等词语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进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

  A.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一个“挡”字体现了母亲的细心,无微不至的爱,不想让“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叶而伤感。“憔悴”说明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为了照顾我更是心力交瘁,“央求”一次能看出母亲的用心良苦,他要让儿子好好活下去。

  B.“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喜出望外”是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母亲的“喜出望外”仅仅是源于我答应去看菊花,我偶尔的平静、心情好转就可以让母亲喜出望外,足以说明母亲爱我的深切。

  C.母亲“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絮絮叨叨地”说着话表现了母亲因为儿子的回答高兴地不知所措,以至于多说了话而说漏了嘴,于是忽然不说了,怕再说错话刺激儿子,要知道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母亲比“我”还敏感。母亲对“我”的爱已经无处不在了。

  D.“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说——悄悄出去”母亲的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彰显出深切的爱子之情。

  (朗读指导: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 )

   4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生:母亲一生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女,生命垂危的时刻,呼吸艰难的她,想到的也只有儿女。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

  师:母亲的话没有说完,后来“我”和妹妹都懂了,是什么呢?

  生:你们俩在一块要好好活。

  (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的牵挂.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个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得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挂牵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却伟大的母亲形象。)

  (设计理念: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感受母亲形象的伟大和对儿子的至爱. )

   三、情感升华,体会怀念

  师:“我”没有满足母亲推“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愿望,母亲就永远地走了。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那里的菊花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句子“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是否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了呢?他为什么要带儿子去看菊花呀?

  生:因为母亲想让儿子看了菊花之后能变得有自信,不再那么自暴自弃。

  师:为什么看菊花就会这样?

  生:因为文中写菊花黄色的淡雅,淡雅就表示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白色的高洁,高洁就预示着作者要抛弃他原来的自暴自弃,要重新开始快乐的生活;而紫红色的热烈而深沉,就预示着将来的生活一定要有活力,有朝气。

  师:同学们,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那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实得不能再朴实的一句话,那就是——

  生:要好好活。

  师:此时在懂得了“好好活”这句话的挚爱深情后,在这个秋天里,“我”还会捶打自己的双腿诅咒命运吗?

  生:不会。

  师:还会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吗?

  生:不会。

  师:还会砸碎面前的玻璃吗?

  生:不会。

  师:此时“我”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又会想到什么呢?

  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个史铁生?

  生:焕然一新的!

  生:充满快乐的!

  生:对生活充满自信的!

  师:是啊,我们看到的再也不是那个因双腿瘫痪而自暴自弃的史铁生了。史铁生用你们刚才说的快乐、自信、坚强告慰了母亲,他活出了属于自己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母亲的那句“好好儿活”也是永远铭刻在他内心深处的——

  生:(齐读课题)秋天的怀念

  (设计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汇报自己独特的感受,让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四、适度拓展,感受思念

  师:如今又是秋天,菊花依旧,可儿子心中留下的是对母亲的什么呢?

  烂漫开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不伤怀?想起母亲的鼓励与期望,仿佛看见作者手捧鲜花与母亲的亡灵对话,作者会对母亲诉说些什么呢?

  (设计理念: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思念与愧疚之情,使情感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母:坚强、无私、伟大18 秋天的怀念

  儿:热爱、愧疚、怀念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简短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简短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怀念母亲教学反思简短,《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散文集中的其中一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怀念,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 1、准确认读...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由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一) 一、走进作者 1、出示季羡林图片。他是谁?五年级时咱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什么? 2、这季羡林究竟是何许能人,谁愿意把课...

八年级语文《短文》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感受文中的思想内涵。 [教学...(提示:可从时间、事情、怀念童年的原因等方面去思考。) 生l:围绕课题,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全文这样安排的:看戏前看戏看戏后。 生2:从事情的角度来看:随母...

六年级《怀念母亲》教学设计
《怀念母亲》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接下来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怀念母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怀念母亲教案设计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怀念母亲教案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2.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3.感情朗读。4.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教学重难点:教学重...

如何发挥教师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导作用
”听了这样的导语,全班同学的情绪都沉浸在了对周总理的怀念中,学习这堂课的兴趣就浓了。英国教育家罗素说:“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新智启迪开始。教学语言应该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段话揭示了巧用导语的特点。我们要尽可能博学多识,了解学生,精心设计,努力使导语成为“...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下面是我整理的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⑴珍藏讲义。 ⑵悬挂照片。 ⑶多写文章。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回忆东北大地 对故乡的热爱、怀念、眷恋之情 倾诉 回到母亲(故乡)的身边,为她而战斗而牺牲 誓言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带反思」
老师小结:课文开关通过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了对刘老师的加快;中间第四至九自然段通过三件事,表现了刘老师的人生态度,最后又回到现实中,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怀念与赞美之情。教学反思: 这部分让学生说事,部分学生自然直接引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既读了课文,又概况了课文大意...

芝罘区19318097164: 秋天的怀念教案 -
黎保延华: http://www.isud.com.cn/soft/sort01/sort02/sort0129/down-12732.html 秋天的怀念 一、教学内容: 这篇课文写了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想法设法帮我去北海,可是母亲已重病缠身,母亲带着...

芝罘区19318097164: 跪求小学语文<<秋天的怀念>>的教案 -
黎保延华: http://www.lxzx.jsol.net/yuwen/a/c/i/200603/20060329201219.htmlhttp://www.baidu.com/s?wd=%C7%EF%CC%EC%B5%C4%BB%B3%C4%EE+%BD%CC%B0%B8&lm=0&si=&rn=10&tn=site5566&ie=gb2312&ct=0&cl=3&f=1&rsp=2

芝罘区19318097164: 秋天的怀念的写作方法 -
黎保延华: 原发布者:幸运的青鸟11秋天的怀念的写作特点一、解读文本的编写特点《秋天的怀念》收录在长春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板块“挚爱亲情”.第八板块共有两篇课文和一个“表达”构成.两篇课文内容都侧重于对亲情的赞颂,饱含强烈而真...

芝罘区19318097164: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哪里的?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案哪里的人
黎保延华: 史铁生,是北京人.

芝罘区19318097164: 秋天的怀念 -
黎保延华: 一、 文章的题目叫“秋天的怀念”,其原因有:“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以此为题,...

芝罘区19318097164: 《秋天的怀念》 -
黎保延华: 以“秋天的怀念”为题目,表达对母亲的深切的怀念. 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通过在“我”发脾气时,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母爱的博大深沉、崇高无私,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令人感动.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芝罘区19318097164: 秋天的怀念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急急.五分钟!!!!!) -
黎保延华: 表现了“我”身残志坚的信念,寄寓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芝罘区19318097164: 《秋天的怀念》 培养什么语文素养 -
黎保延华: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深情.文章语言朴素真切,意味深远,寄悲观于从容,蓄智慧于认真的人生思考之中.

芝罘区19318097164: 《秋天的怀念》主要内容. -
黎保延华: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自从作者的腿瘫痪以后,他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却默默地忍受,不但不责骂他,反而以一颗慈善、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每当作者摔东西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自己躲在角落哭,因为母亲恨铁不成钢又不忍心伤害他的自尊心.后来,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他去看花,结果花没看,母亲就永远地离开他了.可是母亲临走前,还记挂着作者.母爱就是这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华丽动听的语言,点点滴滴却能缀成伟大的乐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