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井筑城文言文

作者&投稿:时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拔树凿井文言文翻译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不谬也。

翻译

伊犁(在今新疆)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他)砍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层厚水在地下深处,明白透彻的样子一点不错。

2. 拔树凿井文言文翻译

【注释】①伊犁:今新疆境内.②佐领:清朝官名.③绠:绳子.④谬:荒谬,错误.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故草木不生2、苟其下无水3、树安得活4、果具得泉5、咸汲水于河二、翻译句子:皆汲水于河,往返甚劳.三、从“多老树”到“可以凿井”是怎样的一个推理过程?用自己的话简单的分析.四、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一、1、故:所以 2、如果3、怎样4、找到二、人们都是到河里去取水,来回一趟很麻烦.三、树木之所以能生长,就是因其地下有水.所以拔树打井,就可打成水井.四: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由的.要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译文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汲取水.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现今城中多有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知道古时称雍州土地厚实水很深,那是明白透彻不荒谬.。

3. 《拔树凿井》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拔树凿井》(《阅微草堂笔记》):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如果)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汲于河:在河里打水佐领:清朝官名.戈壁:戈壁沙漠.翻译伊犁(在今新疆)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他)砍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层厚水在地下深处,明白透彻的样子一点不错.启示:从哲学观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由的.树木所以能生长,就因为其地下有水.所以拔树打井,就可打成水井.那些出城汲水者,就是没有看到树的存活与地下水的关联,而这位佐领懂得这个道理,并运用于实际解决了问题.。

4. 文言文 穿井得人 定翻译

穿井得一人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

(1)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2)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a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3)及:等到。

(4)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5)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6)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7)使:使用,使唤,指劳动力。于:到,向。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指城都的人。

(11)对:回答。

(12)宋之丁氏家无井:“之”助词,的。

(13)有闻而传之者曰:“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4)国人道之:“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5)闻之于宋君:“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17)得一人之使:“之”助词,的。

(18)求能之若此:“之”定语后置标志。

(19)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君的耳朵里。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来得好啊。

【释词】

“氏”:姓。

“溉汲”:取水。

“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均可)。

“使”:使用。

"者”:的人。

“对”:回答。

【释“之”】

宋之丁氏家无井: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曰: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闻之于宋君: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标志。

【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启示

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

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5. 文言文 齐王筑城 翻译

齐王一天上早朝,他看着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辗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

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老天唱哀歌。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贱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大城,等到大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6. 读文言文《齐王筑成》回答问�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 *** 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 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参考答案】

16、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每处1分,共3分)

17、每年 劳累(劳苦) 隐患(祸患) 对……感到奇怪(每词1分,共4分)

18、(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采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

19、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 来。(3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7. 伊犁凿井的全文翻译

原文

编辑

伊犁(1)城中无井,皆汲(2)水于河。一佐领(3)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4)其下无水,树安得(5)活?”乃拔木就(6)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7)汲水须修(8)绠(9)耳。知古称雍州(10)土厚水深,灼然(11)不谬(12)。

译文

编辑

伊犁(在今新疆)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林怎么能存活下来?”于是(他)拔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层厚水在地下深处,明显没有错。

注释

编辑

(1)伊犁:古地名,在今新疆境内。在清朝时,曾被攻占,后收复。

(2)汲:取水

(3)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

(4)苟:如果

(5)安得:怎么会

(6)就:靠近。

(7):特:只是

(8)修:长

(9)绠(gěng):绳子

(10)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古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泛指西北地区。

(11)灼然:明显的,清楚明白的

(12)谬(miù):差错 错误




(文言文)高手速度翻译下这个。急需比较正规的翻译。
两端都翻译吗?貌似有点太………多了!第一篇讲的是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的逆贼执掌天下以后,至今已经有5年了。残害百姓数百万,被他们祸害的的州县绵延5000多里,他们所到达的地方,无论大船小船,穷人富人,全部抢空,寸草不留。被抢去的人都被剥去衣服,搜出所有钱财,钱财超过5两但是不主动呈献...

苏辙文言文节选自《栾城集》
宋仁宗时(公元1023?063年),沈遘任知州,也曾疏治六井,并增凿了沈公井。当苏轼通判杭州时,沈公井...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

苏轼抗洪文言文
哈哈 笑死我了 你们的题目刚出来 这百度上就有人悬赏刚刚那个文言文的翻译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便急令士卒带着畚锸跟随太守筑城。城外洪水深达二丈八尺。苏轼身先士卒,“过家不入”,坚守城头,风...当苏轼通判杭州时,沈公井已不能用,“六井亦几于废”,市民叫苦不迭。于是,关心“民间疾苦”的苏轼...

撒改者文言文
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中心 这则寓言提醒人们: 听到什么传闻之后,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 7. 贾似道织促经文言文翻译 贾似道织促经,这个文词较浅近,也不必求甚解了吧,以下供参考: 《促织经》二卷。

古文解释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诸葛亮)编辑本段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

刘守光深州乐文言文
2. 《延徽》文言文翻译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延徽,是幽州人,有智慧谋略,很善于写文章。刘守光在末年时国力衰退困苦,派参军延徽向契丹求救,契丹君主因延徽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扣留他并发配去放牧。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

杨邦义转文言文
2. 李安世转文言文翻译有吗 1.李安世传翻译:李祥的儿子李安世,幼年时期就非常聪颖。 兴安二年(453年),高宗拓跋濬提拔侍郎、博士之子为官,将官员子弟中的秀俊者提升为中书学生。当年李安世才不过十一岁,高宗看到李安世年龄太小,叫去询问他。 李安世向高宗陈说自己祖父和父亲一辈的事迹,说的井井有条,文成帝就提拔...

秦二世而亡出处文言文
有听到而四处相传的人说,丁氏打井的了一格人,国人都知道了,(闻)被宋的国君听到,宋君让人问他(之)代词-这件事,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人力,并非从井中得到一个人。 汲-打水 常-常常,经常 及-等到 而-转折 词 闻-被。。听说 之-代词-这件事 之-的 使-使用 3. 文言文出处和译文 《石林诗话》 卷...

跪求唐史中讲安史之乱的片段!!!要文言文的!!急急急!!!
要文言文的!!急急急!!! 好的追加!一定是文言文!感激不尽!!... 好的追加!一定是文言文!感激不尽!!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孩子...及至滏阳,子仪之围已固,筑城穿壕各三重,楼橹之盛,古所未有。又引水以灌城下,城中水泉大上,井皆满溢。以安太清代乾佑为都知兵马使。思明南攻魏州,...

中学语文课本,哪篇古文提到秦二世胡亥了?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

崇左市13623828873: 《拔树凿井》这篇文言文的意思 -
邹郝注射:[答案] 《拔树凿井》(《阅微草堂笔记》):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如果)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 汲于河:在河里打水 佐领:清朝官名. 戈壁:戈壁沙漠....

崇左市13623828873: 拔树凿井文言文翻译 -
邹郝注射:[答案] 《拔树凿井》(《阅微草堂笔记》): 伊犁城中无井,皆出汲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如果)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汲于河:在河里打水佐领:清朝官名....

崇左市13623828873: 拔树凿井文言文翻译 -
邹郝注射: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以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不谬也.翻译伊犁(在今新疆)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将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他)砍掉树木,在靠近树根处往下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是取水需要长绳罢了.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层厚水在地下深处,明白透彻的样子一点不错.

崇左市13623828873: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伊犁凿井    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②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③其... -
邹郝注射:[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故:所以;②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得:得到.(2)本题考...

崇左市13623828873: 求文言文《伊犁凿井》翻译 -
邹郝注射: 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汲取水.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以草和树木不生长.现今城中多有老树,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只不过汲水需要长绳罢了.知道古时称雍州土地厚实水很深,那是明白透彻不荒谬的.

崇左市13623828873:                    伊犁凿井 伊犁①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②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
邹郝注射:[答案] [参考译文]伊犁城中没有井,(当地人) 都是从河中 取水.一位官员说:“戈壁上都堆积着黄沙,没有水,所以草木不生长.现今城中有许多古老的树木,如果它们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活?”于是拔掉树木,在靠近...

崇左市13623828873: ”伊犁城中无井”原文!!!!! -
邹郝注射: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皆得泉,特汲须修绠耳.知古称雍州厚土水深,灼然不谬.徐舍人蒸远,曾预斯役,尝为余言,此佐领可云格...

崇左市13623828873: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
邹郝注射: 据《列子》记述,尧治理天下50年后,有一次微服游于康衢,听见小孩子们在唱《康衢谣》:“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意思是:使我百姓有衣食,莫不是你英明政策,大家不投机、不取巧,顺乎自然法则.尧看到百姓怡...

崇左市13623828873: 钻木取火文言文翻译 -
邹郝注射: 【名称】钻木取火【解释】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出处】《关尹子·二柱》:“形之所自生者,如钻木得火.”【引证】清 袁枚《新齐谐·燧人钻火树》:“教燧人皇帝钻木取火,以作大烹.”鲁迅《南腔北调集·火》:“但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却似乎没有犯窃盗罪.”罗广斌《在烈火中永生》:“没有墨,就用钻木取火的办法把棉花烧成灰,滴上几滴水,就代替了墨.”唐 罗隐《两同书·理乱》:“昔伯益凿井, 燧人钻木.水火之利,於今赖之.”【事例】他在孤岛上过着~的生活.

崇左市13623828873: 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翻译是什么? -
邹郝注射:[答案] 穿井得一人 出于春秋时期宋国的一个典故,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还可以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提水. 本文... (8)穿:挖井(解释为“打井”、“钻井”、“凿井”). (9)闻之于宋君:指这件事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面. (10)国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