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作者&投稿:化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勘察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产业现状
  以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结果为重要依据确定的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现已成为找矿突破的龙头。2012年,78片整装勘查区新发现矿产地135处,其中大型33处、中型52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指挥部以全国重要矿产总量预测项目划定的重点勘查区为靶区,突出铀、铁、铜、铝、铅、锌、金等国家紧缺和大宗支柱性矿种,以及锑矿、稀土、菱镁矿等优势矿种,于2011年划定了47片国家级整装勘查区,2012年将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数量提高到87片。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有各类型金属矿山10618座,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半个世纪的开采,老化的矿山近10000座,超出原设计的服务年限10年以上的矿山则比例高达8000座。许多矿山资源枯竭,造成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企业生产陷入困境。到2020年能维持生产的矿山将不足20%。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资源供应的日渐枯竭加剧了其与急剧增长的矿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做到如何缓解这个矛盾。

  市场容量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矿业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增长, 带动供应随之增长,其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原材料保障的同时, 资源回收率低、资源高消耗、日渐短缺和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等一些问题日益严峻。
  2012年,地质勘查投资总额为1259.2亿元,其中,油气矿产勘查投资749.10亿元,非油气矿产勘查投资510.14亿元。2013年我国矿产勘查投入大幅减少,矿产勘查投入仅425.5亿元。2014年上半年我国地勘投入同比减少,社会投资占比下降。2014年上半年,全国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资金153.4亿元,同比减少7%。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6.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51.1亿元,社会资金投入65.5亿元,分别占总投入的24.0%、33.3%和42.7%,占比较2013年全年分别上升0.6个、4.2个和下降4.8个百分点。全国共出让探矿权596个,出让价款16亿元;出让采矿权842个,出让价款16.6亿元。从出让方式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分别为234个和736个,占出让总数的39.3%和87.4%,较2013年同期分别上升19.8个和14.4个百分点,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显现。

  市场格局
  随着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矿产地质勘查的投资增长速度也在加快,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探矿权登记空前活跃趋于调整回稳,新发现矿产地和新增资源量同步快速增长。地质找矿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初期处于地质找矿的低谷期;随着矿业市场呈现复苏态势,勘查投资也逐步回暖,近年来地质找矿处于上升期;同时,矿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市场繁荣与政策利好因素叠加,财政投入和社会投入加大,地质找矿活动空前活跃。随着钻探工作量投入的增长,矿业权管理政策的不断调整,固定费用在勘查投入结构中趋于稳定,真实有效的找矿投入不断上升,盲目申请探矿权市场进入无序的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目前,我国低水平矿业开发基本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但随着经济结构趋于优化,资源量的较快增长,加强矿产地质勘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已成为地质勘查业发展大趋势。

  前景预测
  地质勘查投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矿产品价格的走势。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2013年我国矿业行业结束了长达10年的“黄金期”,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直接导致了地质勘查投入的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为积极推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在矿产勘查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中央财政在矿产勘查方面的投资依然有所增加。在国家“调结构、稳增长”利好政策和目前我国经济逐步回升的大势下,在中央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撑下,我国的矿产勘查形势肯定会冲出地质勘查总体投入降低的“重围”,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预计地质矿产勘查行业投入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投资高潮,2020年将达1843.5亿元的规模。

  机遇挑战
  地勘行业发展正处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历史时期。从国内外大背景来看,全球范围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然呈增长态势,长远来说,矿业发展预期良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为地质工作带来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改革发展进程来看,中央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推进了地勘行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地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地勘经济的增速超过社会平均水平。

地质工作的投入产出大致经过3个阶段,如表7-1所示。
表7-1 地质工作投入产出阶段


从这3个阶段可以看出,第一次投入的是各种资金,包括地质勘探费、“两权”价款、地质大调查经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用于地质勘查部分、中央财政专项、地方财政专项、社会各方面对地质勘查的投入等,而产出的则是各种实物工作量。它是为了完成一定地质任务,在地质勘查过程中,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地质目的,选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以实物计量单位表示的各种工程或工作的数量指标。它直观地反映使用某一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地质工作的实物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质工作的规模和进度,也是计算费用预算的基础。第二次投入是通过对各种实物工作量的观察、测试、实验等产出各种地质信息,包括矿产品位、岩石的组成等。但这些地质信息开始只是以各自的工程、手段为基础反映出来的,没有整体概念。于是又产生了第三次投入,即对已经取得的各种地质信息进行综合研究,得出评估的结论,产出地质报告。它是各种地质成果的总称。这种投入产出,在地质找矿的全过程中,要按几个大阶段重复进行,而每次进行过程中,地质技术水平起关键作用。
1.地质工作投入
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对地质工作的投入名目繁多,主要有下列6种:
(1)地质勘探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勘探费是指国家预算科目中支出科目第四类(属于支出大类),其下分为两款,即第96款“地质勘探管理机构经费”和第97款“地质勘查经费”。在第97款下,又分为9个项目,即9个使用地质勘查经费的部门:①冶金(包括武警);②有色金属;③煤炭;④石油;⑤化工;⑥核工业;⑦建筑材料;⑧地质;⑨其他(主要是轻工业)。地质勘探费主要用于全国的地质勘查工作(省级和省级以下的财政,没有地质勘探费科目)。这里所指的地质勘查工作,在原地矿部包括各种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在其他部门是指矿产地质勘查或服务于矿产地质勘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物化探、遥感等工作。
地勘单位属地化之后,地质勘探费的功能发生一些变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规定,原地质矿产部和各工业部门地质勘查队伍的地质勘查费均以1998年预算为基数(不含一次性补贴)保持不变。划转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队伍的地质勘查费,继续用于地质勘查单位离退休人员、地质勘查工作和经常性费用支出。各地应在首先确保离退休人员经费的前提下,将余下的经费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和地质勘查单位(地质勘查企业)经费两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或挪作他用。又规定,地质勘查单位在属地化、企业化改革的过程中,可以继续将国家划定的地质勘查费基数中10%左右的勘查费转增国家资本金。
地勘单位属地化之后,国家预算支出中的地质勘探费作为第四类科目仍然存在,其中在国土资源部项下的地质勘查经费和地质事业费用于国土资源部所属地勘单位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人员经费按人头核定,公用经费按具体用途核定,不搞大平均。此外,还增设国土资源调查经费,按计划下达的项目分配,有项目则有,没有项目则无,但必须专款专用。
(2)矿产资源补偿费返还部分用于地质勘查的费用。它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进行分成,分别用于地质勘查工作。在具体使用上,有的是作为补贴,与其他出资主体拼盘;有的是地方政府单独立项,工程劳务向地勘单位发包或直接委托。
(3)“两权”价款,即政府出资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之后,由政府收取的价款。有的通过“招拍挂”方式收取,有的是过去政府出资形成的,现在仍有可供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要有偿使用。“两权”价款收取之后,再用于地质找矿。
(4)中央和地方用于支持地质勘查的财政专项资金。中央财政专项的名称是“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勘查项目专项资金”,目的是“促进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增长地质勘查单位属地化后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地方财政支持地质工作的专项,在有些地方有,在有些地方则没有,但目的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促进地方矿业的发展,而不是促进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同时,这种支持带有随意性,并不是地方财政固定的支出项目,支持数额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视具体情况而定。
(5)地质勘查基金,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出资的,主要是用来加强矿产勘查,降低商业风险,支持重点地区、重点矿种的地质找矿突破。
(6)地质勘探投资。这是出资主体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种投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油气地质勘查仅靠中央财政拨付的地质勘探费,远远不能适应自身发展需要,于是经过中央财政的批准,可以从每吨(千立方米)出售的油气中提取一定数额的勘查基金,用于油气的地质勘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油气地质勘探费则可以直接从成本中列支。同时,中央财政对商业性固体矿产勘查的投资开始退出,伴随而来的是多种出资主体开始进入商业性矿产勘查领域。其中有国有的矿山企业、国有企业集团,也有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形成多种投资主体。这种投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是正常的和必然的,是产业活动的形式之一。
2.地质工作产出
地质工作产出就是地质工作成果。地质工作的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理论和各种技术方法与手段,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经济有效地摸清地质情况和探明矿产资源。地质工作结束后,为社会提供的地质报告和地质资料就是地质工作成果。地质工作在一定阶段所获得的成果称阶段成果,勘探全面结束时所得的成果称为最终成果。地质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地质报告。地质报告是对矿产资源、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书面总结,它是以地质项目为对象,按照地质设计进行工作,用文字、图件、表格等形式组成的地质资料。地质报告的提交,标志着地质项目的勘查工作按阶段或最终结束。
地质成果具体可以分为矿产储量成果,固体矿产成果,油气地质普查成果,区域地质调查成果,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成果,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其他专项成果等。
(1)矿产储量成果。是指地质工作达到一定的工程控制和地质研究程度、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的有利用价值的矿产储量。它是编制矿山开发方案,确定矿山建设规模和矿山计划,或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制定国民经济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对于它的分类、分级,国家有专门规定。
(2)固体矿产成果。包括矿点、矿产地、成矿区带、成矿预测区、新发现的矿产地、取得重大新进展的勘查矿区及水源地、普查基地、详查基地等。对上述每一项地质成果,在统计上都有具体解释。
(3)油气地质普查成果。包括构造、圈闭、生油层、储油层、油气显示、油气显示井、工业油气流井、油气发现井、其他工业价值井等。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计量单位和定性或定量要求。
(4)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包括正式出版图幅和非正式出版图幅,图幅中已知矿点、区调新发现矿点、圈定异常区、重沙异常、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产地等。
(5)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成果。包括区域水文地质图、水泉点、暗沙、地下热水点、地下泉水点、集中供水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矿泉水允许开采量、探采结合成井数、探采结合井出水量、探采结合井成井效益、地下水污染现状调查、防氟调查等。
(6)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包括物探异常、磁异常、重力异常、电法异常、放射性异常、化探异常等。在各种异常中还要分发现异常、检查异常、见矿异常,以及区域物化探成果图件。
(7)其他专项成果。它是针对用户需要而完成并汇交的地质成果,如主要服务于农业的多目标填图的地质成果等。
上述成果划分方式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规定的,现在还在沿用。它反映的都是某种实物形态的地质情况,没有货币量的换算,因而无法进行投入产出的对比。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商业性地质工作已成为地质工作的主体。而商业性地质勘查,无论是出资者还是作业承包者,从事的都是一种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要求进行投入产出的比较,进而要求对产出进行货币换算和对比。在矿产勘查中,产出的成果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地质勘查阶段的矿业权。它是一种财产权,是用地质信息反映的可供人们进一步勘查或开采的矿产储量,经评估,有具体价值量。其他商业性地质工作对出资者和承包者也都有不同的价值量追求。出资者希望用尽量少的投入来完成预定的任务,而承包者则希望在完成预定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争取价款,并尽可能少地投入成本。
从地质勘查行业整体来看,能够独立对外服务的产品应当有三种:①反映矿产资源探明情况的矿产地质勘查报告;②反映专项地质信息的专业地质报告;③各项服务于地质调查工作的专业工程技术手段的工作量,同时它可以为行业外提供服务。
3.地质工作投入产出特点
地质工作是一项对客观地质体进行调查研究的工作,从投入产出的过程来考察,它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行业运作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地质找矿的特点,对设计地质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
(1)矿产勘查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一般从开始找矿到找到矿,完成普查、详查和勘探,再到提交最终地质成果,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充满着很大的风险,开始是自然风险,接着是市场的风险。这些风险对资金筹集影响甚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财政投入地质勘探费,承担了全部风险。国家投资的地质勘探费退出以后,原以为市场调节可以弥补资金缺口,但是因为风险大,资本不愿意进入,银行不愿意贷款,使整个地质找矿工作处于困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不得不通过多种途径给予支持。在支持过程中,适逢矿产品涨价,导致矿业权升值,政府也感到有利可图,从而导致政府掌控矿业权。这个过程说明,始终没有把握好这个特点。
(2)矿产勘查的投入产出极为不均。在投入方面,开始用钱不多,但充满自然风险;伴随着资金增多,风险也越来越小;进入详查和勘探阶段,资金投入量很大,运行也比较稳定。在产出方面,由于周期长,产出在年度之间分布极为不均。好在探矿权成果能够随时变现,可以缓解产出不均的问题。即使如此,也常常出现要么没有产出,要么一旦产出数额就巨大的情况,且具有不确定性,给企业财务和资金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对这个特点,也缺乏应对措施。
(3)矿产勘查所动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在需要的时间上和地点上有很大的随机性,即便是地质设计已经确定的,在实施过程中也有随时变动的可能。这一点与其他工程和建筑设计有明显不同。这种随机性给矿产勘查所需技术手段的动用带来不少困难。如果这些技术手段的施工都是由经营矿业权的企业自身承担,即使这个企业同时开展多个地质找矿项目,也难以避免各个单项生产能力的多余和不足并存。计划经济时期的地质队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以致有时为了完成技术手段的任务,不得不本末倒置,在地质设计上专门为技术手段的完成开绿灯。对这个特点,认识得也不充分。
(4)在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技术具有核心作用。地质找矿是以地质事实为依据,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主要方法,以地质图、表、文字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地质科学技术研究为核心。在地质调查全过程中,地质技术水平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地质找矿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工作程序具有特殊意义,而掌控这个程序必须由地质技术业务作主导。
4.地质工作的配置方式
(1)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计划管理。
第一,计划的确定。首先制定地质调查规划,这个规划是在调查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的,而年度地质调查计划则是根据地质调查规划和国土资源部年度计划要点制定的。计划确定后,由国土资源部以计划方式下达给承担单位,有的也可以实行招标、投标,引进市场机制;计划的组织实施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
第二,计划的监督控制。计划的具体执行由承担单位负责,中国地质调查局及其派出的机构负责监督检查和控制。监控的主要内容是施工进度、项目质量、预算执行情况及任务的变动与调整。
第三,计划成果的验收和汇交。地质项目实施单位是地质调查成果资料汇交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地调中心和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管理部门,代表国家管理地质调查成果资料。地质调查资料包括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地调项目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介质等形式的原始地质调查资料,成果地质调查资料和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实物地质调查资料。
第四,地质调查成果的利用。这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公益性地质工作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公益性地质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效益,而成果只有通过利用,才能转化为社会效益。同时这是对成果本身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一种检验。成果利用越好,社会效益越大;社会效益越大,财政就越愿意投资。这就是公益性地质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
(2)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市场配置。
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市场配置主要是指商业性地质工作需要做什么,不需要做什么及需要做多少,不是由政府计划决定的,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其中,商业性矿产勘查是由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决定的,其他商业性地质工作是由各自的依附对象决定的。
市场配置矿产资源主要是通过两类市场传导,即矿产品市场和矿业权市场。前者是商品市场,后者是要素市场,两者相互依存。矿产品市场是矿业权市场发展的基础,而矿业权市场的发展水平又制约着矿产品市场的发展。
首先,矿产品市场的价格信号引导着矿业权资源的配置。社会对矿产品的需求直接来自最终消费者需求(包括生产性消费),需求拉动生产,而这些矿产品的生产又对矿业权这个要素形成直接的需求。市场上矿产品供求的不平衡会引起价格变动,这些价格信号会从生产过程传导到要素(矿业权)市场,引导要素资源的再配置,最终促使矿产品市场供求平衡。这就是矿产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
其次,矿业权市场对矿产品市场也有反作用。矿业权市场通过矿业权的配置影响着矿产品的数量和矿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及价格形成。如果矿业权重新配置的过程存在障碍,包括矿业权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矿业权流动性不够畅通,则矿业权市场配置功能就会不健全,矿产品的生产数量就难以根据价格信号作出灵活调整,矿产品市场供求就不能达到平衡,进而影响矿业经济发展。
当前,市场对矿产资源的配置是积极的、正面的,必须肯定。不能一方面强调要深化地质工作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矿产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对市场调节所产生的结果又惊慌失措,把整个矿产勘查说成处于危机之中。该肯定的肯定,对确实存在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3)政府对地质工作的宏观调控。
在地质工作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是完全正确的,当前市场作用不是发挥得过头了,而是还很不够。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一方面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另一方面存在着市场调节不起作用的地方。因此,在充分发挥市场对地质工作配置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只有使两者合理结合,才能使地质工作产出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宏观调控要明确调控目标、调控手段和调控机制。宏观调控目标包括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国内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证程度、国内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地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矿产资源的开发强度、国家经济安全的要求等,这些目标必须明确。
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包括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行政手段包括具体的政策和规定,以及计划和规划;法律手段则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他相关的法规、条例、细则。
宏观调控机制。经济手段的运用需要配以合理的机制,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当前政府对矿产勘查从财政上已经给予了很多支持,其中有矿产资源补偿费用于地质勘查的部分、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地质大调查中的资源评价等。但其运作的机制有的效果不好,如用财政补贴资金在矿产勘查中单独立项,由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直接操作,构成了与社会资金不平等竞争,既阻碍了社会资金的进入,又引导了矿管部门追求权益,效果很不好,亟待改进。地质大调查形成的矿业权也有一个权益如何分配、机制如何引导的问题。

姚华军 王文 张润丽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在传统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下,我国地质工作实行的是统一的事业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没有划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队伍分别隶属于多个部门管理;国家对地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管理;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的上下游分离。地质勘查由国家财政投入,地勘单位生产的全部地质成果上交国家,由国家通过调拨的方式供矿山企业无偿使用。这种事企混合运行的管理模式,导致了矿产勘查的产业属性模糊,并使之游离于矿业越来越远,无法形成勘查开发的良性循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多年来地质工作积极探索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地质工作新体制,积极探索建立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及相继出台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确立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框架,为矿产勘查投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矿业权市场开始建立并日趋活跃,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总体上呈缓慢增长,但投入结构不平衡,与新形势对地质工作的需要相比有效投入不足,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企业各负其责的地质工作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一、我国地勘投入的主要情况分析

1.地质勘查投入总量、投资来源及变化趋势分析

1989~2004年,我国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从1989年的6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90亿元(主要是油气投入增长的影响)。尤其是近两年,由于受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长拉动影响,全国地勘投入以年均30多亿元幅度增长。

1989~2003年,我国地勘行业政府财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也逐年增长,从1989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近111亿元,但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在不断下降,由1989年的1.17%降到2003年的0.45%(见表1和图1)。

表1 地勘工作费用投入变化情况表 单位:亿元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财政支出”和“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两栏数据来源于《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财政支出”来源于财政部《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4年“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矿情通报(2004年)》;其他数据来源于《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和《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1 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图

从资金来源来看,2003年全国地勘行业地质勘查投入259.76亿元,其中国家地勘费投入9.85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2.33亿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6.24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1.85亿元);企事业单位投资243.01亿元,占地勘总投入的93.55%;其他资金0.66亿元。地勘投入中企事业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政府财政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比例逐渐下降(见表2)。

表2 不同资金来源地质勘查投入表 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综上所述,一是1989年到2004年,我国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二是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逐年增长。三是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由1989年的1.09%减少到2003年的0.45%。四是政府财政拨款中投入实际地勘工作的费用比例逐年下降,2003年占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的22%(2003年实际投入地勘工作的财政拨款费用包括国拨地勘费9.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6.2亿元和地质调查经费8.6亿元,合计24.6亿元,占当年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111.43亿元的22%),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主要承担了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扶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等改革成本和社会保障功能。五是企事业单位投资占地勘总投入的比例不断上升,2003年占地勘总投入的比例为94%。

2.地质勘查投入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1)地质勘查投入矿种结构分析。

油气勘查费用自1989年以来持续增长,1999年后增长趋势变缓,2004年增长迅速,达到254.06亿元。从地勘工作费用的专业结构来看,油气地勘工作费用占地勘工作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达到87.44%。油气勘查费用从1989年的2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54.06亿元,增长了11倍多。油气勘查费用的增长主要依靠好的机制,其勘查费用主要根据石油产量按吨提取并计入销售成本(见表3)。

表3 地勘投入矿种结构情况表 单位:万元

续表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1996~1998年3年统计资料中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有差别,难以统一分析,因此未列入。

我国非油气(列入矿种的)矿产勘查投入1989~2003年大体在每年20亿元左右,1989~1995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年均为19.7亿元,1999~2003年年均为17.5亿元。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投入年均减少2.2亿元。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找矿难度增大等因素,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投入呈相对减弱趋势。不能分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包括基础地质工作、综合研究等无法明确是哪些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大部分是工作程度很低的地质工作。1989~1995年,不能分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每年平均为23.2亿元;1999~2003年平均年投入18.3亿元,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投入年均减少约5亿元。反映了一些风险较大的前期地质工作投入减弱(见表4)。

表4 非油气及前期地质工作投入情况表 单位:万元

续表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1996~1998三年统计资料中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有差别,难以统一分析,因此未列入。

*“修正值”部分1999年后包括地质调查投入经费。

从资金来源来看,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入中主要是企事业投入明显增加,2003年企事业投入到非油气矿产勘查资金占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资的51.7%;而国拨地勘费在逐年降低,由2000年的14亿元降到2003年的8亿元,占总投资比例从58.8%降到26.4%(见表5和图2)。

表5 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按来源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2 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图——按来源

从地质勘查投入矿种分布看,2003年能源矿产、贵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勘查投资强度比较高,能源矿产投入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贵金属和有色金属,三者的投入占了整个投入的77%(见表6和图3)。

表6 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表——按矿种 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3 2003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分布图

(2)地质勘查投入地区结构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从2001年开始,西部地区的地勘费总投入连续3年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到2003年西部地区地勘总投入为119.06亿元,较2002年增加24.73亿元,西部地区投资比重较2002年上升了26.22个百分点(见表7)。

表7 分地区地质勘查投入表 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2000~2003)》。

(3)全国固体矿产勘查登记相关情况的统计分析。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2003年度全国正在实施的固体矿产勘查登记项目8751个,比上年增加3.80%。全国勘查项目的登记总面积14.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97%。东部地区勘查项目2354个,中部地区勘查项目2282个,西部地区勘查项目4115个。勘查项目登记面积位居全国前10名的省份为:云南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勘查项目位居前10位的矿种为:金矿、铅锌矿及多金属矿、铜矿、铁矿、煤矿、地热(215个)、铝土矿、锰矿和矿泉水。正在进行野外施工的8210个勘查项目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下合称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的勘查项目2408个,占29.33%;内资企(事)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人和其他(以下合称“社会资金”)投资的勘查项目5641个,占68.71%;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资的勘查项目161个,占1.96%。

探矿权人的情况:全国8751个勘查项目为3188个探矿人所持有,比上年增加10.16%。其中内资企(事)业2399个,比上年增加21.22%;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29个,比上年增加70.59%;个人711个,比上年减少1.80%;其他机构49个,比上年减少71.84%。内资企(事)业中,国有地质勘查企事业单位773个,比上年减少4.45%;私营企业269个,比上年增加69.18%;国内其他企业1357个,比上年增加34.22%。

勘查项目的投资情况:全国正在进行野外施工勘查项目8210个,勘查投资为278832.75万元,比上年增加40.82%。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9545.06万元,比上年增加7.12%;地方财政资金40450.84万元,比上年增加5.92%;内资企(事)业单位投资132553.62万元,比上年增加52.20%;港澳台商企业投资127.87万元,比上年减少86.47%;外商企业投资6161.71万元,比上年增加98.58%;个人投资23280.80万元,比上年增加142.29%;其他机构投资26712.86万元,比上年增加108.48%。

二、地勘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尽管地质勘查投入总量和政府财政投资地质勘查总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远远满足不了新时期地质勘查的需求。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由于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不完善,投资环境差,多元化资金投入固体矿产勘查的规模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增加地质工作有效投入,扩大地质工作规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地质勘查有效投入总体偏少,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勘工作的需要

当前,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矿产资源潜力较大,由于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不足,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总体还比较低。油气、煤炭资源探明率不足20%,我国西部地区和管辖海域还有一批勘探新区,东部老油气区深部还是勘探新领域。尤其是深水领域,国际上油气勘探已经深入到2000米水深以下,但我国还基本局限于200米以上浅海域。固体矿产勘探程度较低,矿产勘探空白区占到全国陆地面积的72%,固体矿产勘查仅对8万多处物化探异常中的1/3进行了查证,对20多万矿点、矿化点中的1/10进行了勘查评价。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大兴安岭地区,矿产勘探程度较低,绝大部分还是勘探空白区,还有大批物化探异常尚未查证。东部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但一般仅局限于地下500米以上,深部仍有巨大的找矿空间。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反映了两个不适应:一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地质工作在摸清资源家底,为国家进行与资源相关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方面不适应;二是在探明国内资源,缓解资源瓶颈方面不适应。

2.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投入不足

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与新形势相比明显不足,导致公益性地质工作规模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作用远没有到位。

我国基础地质调查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完成的,资料总体上比较陈旧,部分地区中小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还存在空白,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薄弱,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仅完成国土面积的20%,基础地质数据亟待更新。我国地质工作比较注重单一性的专业发展,缺乏跨学科的集聚和综合,降低了地质工作对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未能形成像美国的“地球探测计划”、澳大利亚的“国家四维地球动力学探测计划”及“玻璃地球”计划、加拿大的“岩石圈探测计划”等那样的大项目。我国区域基础地质工作基本都部署在岩石出露地区,对第四纪基础地质、地壳深部地质工作不重视。

海洋地质调查薄弱。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空白,总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30年以上,与周边争议国家相比也有明显差距。对争议海区缺乏翔实的地质资料数据,对资源赋存状况缺乏整体了解。

目前,国家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总体上仍以20年前的资料为依据,对地下水开发的监督管理缺乏完整系统的动态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环境地质调查严重滞后,调查精度较低,造成地质环境保护与改善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城市(镇)化和现代农业的规划布局需求。我国至今尚没有开展系统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对北方的荒漠化和南方的石漠化缺乏系统的调查和防治对策研究。

由于找矿难度加大,勘查前期投入不足,矿产勘查的工作程度不高等多种原因,导致矿产勘查后备基地短缺,增大了勘查风险,造成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脱节,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观望,进而造成开发基地短缺。

3.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完善尚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后,国家资金大量退出矿产勘查领域,但市场资本没有大规模进入(主要是非油气矿产勘查),地质工作投资规模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我国矿业权市场还不完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商、个人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我国国有矿山企业没有形成资源再生产补偿机制,导致矿山企业缺乏资源补充能力。大量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对矿产勘查市场深感兴趣,但由于勘查投资环境差、资源质量差、担心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不投入矿产勘查。因此,矿产勘查资本远没达到应有水平。尤其是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投入呈相对减弱趋势,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足。考虑到我国老矿外围、深部、西部空白区等尚有很大找矿潜力,因此,目前非油气矿产勘查规模总体偏小,还有很大投资空间。矿业投资中开采、加工等下游产业过热,但矿产勘查尤其是固体矿产勘查等上游产业投资热情不高。

4.缺乏全国的统一规划,存在分散管理现象

目前,中央财政拨款开展的地质工作的管理是多头管理,缺乏统一部署,存在重复立项的现象。由于地质工作主要场所在野外,分散管理不但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在质量管理和成果管理方面也很不规范,使国家财政投入矿产勘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5.原有地勘队伍规模过大,使得投入效益低下

我国庞大的地勘队伍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前,地勘单位虽然大部分已实行了属地化管理,但是原有地勘队伍的庞大规模没有实质性改变,导致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比例有限,投入效益低下。2003年,我国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总量约111亿元,而其实际投入地质工作的费用占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总量比例为22%(含国土资源大调查),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主要承担了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扶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等改革成本和社会保障功能。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国正处于对矿产资源的旺盛需求期,但公益性地质工作规模不足,地位和作用没有发挥;商业性矿产勘查不活跃,矿产勘查资本远没达到应有水平。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缺乏商业性勘查活动的保障。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加快发展,扩大地质工作规模和服务领域,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议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商业性地质勘查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多元投资机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确保足额及时到位,并建立合理增长机制。中央财政要加大重大地质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地质重大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省级财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增加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

政府应通过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积极发展矿业资本市场,改善地质勘查市场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依法保障矿产勘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措施,引导和促进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商业性矿产勘查,实现地质勘查投资多元化。

作者简介

[1]姚华军,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王文,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3]张润丽,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从资金来源来看,2003年全国地勘行业地质勘查投入259.76亿元,其中国家地勘费投入9.85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2.33亿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6.24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1.85亿元);企事业单位投资243.01亿元,占地勘总投入的93.55%;其他资金0.66亿元。地勘投入中企事业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政府财政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比例逐渐下降(...

我国地质科技投入产出状况
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地质勘查工作费用从2005年开始,费用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09年,地质勘查工作费用达830亿元,为2000年的3.8倍。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行业从业人员也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5万左右,增长到2010年的62万左右(图2-9、图2-10 ,表2-12)。图2-...

地质勘查投入分析
其中煤炭投入资金65.46亿元(社会资金投入44.87亿元),占全国矿产勘查投入的一半,完成钻探588.60万米;危机矿山找矿投入资金3.0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43亿元、地方财政及企业配套资金1.62亿元。以2000年为基期,2000~2007年固体矿产勘查投入年均增长速度大约为26%;财政资金占固体矿产勘查总投入的比例不断...

中国地质工作有发展吗
我国地质勘查行业发展问题现状 1、国内勘查项目融资逐年减少 受矿业市场波动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双重影响,国内地质勘查项目融资近5年在逐渐减少,自2013年的514亿元减少到2017年的320亿元左右,减少幅度达38%。而这其中,财政勘查项目保持相对稳定,5年内减少36亿元;社会勘查项目受生态环境保护、探矿权管...

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总体投入
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资金302.99亿元,同比增长20%(图1,图2)。图1 2009年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来源结构图(单位:亿元)图2 2009年全国地质勘查资金投向结构图(单位:亿元)

地质工作的投入产出及其特点
1.地质工作投入 我国从计划经济时期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对地质工作的投入名目繁多,主要有下列6种: (1)地质勘探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质勘探费是指国家预算科目中支出科目第四类(属于支出大类),其下分为两款,即第96款“地质勘探管理机构经费”和第97款“地质勘查经费”。在第97款下,又分为9个项目,即9...

矿产勘查投入
1. 地质勘查投资 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地质勘查总投入 3708 亿元,是“十五”期间地质勘查总投入的 2.7 倍,从 2006 年到 2010 年,全国地质勘查总投入从495 亿元增加到 1023.6 亿元,年均增长 19.9%(图 3-1)。图3-1 地质勘查投入情况 在固体矿产勘查中,社会资金...

地质勘察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2013年我国矿业行业结束了长达10年的“黄金期”,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直接导致了地质勘查投入的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为积极推动地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在矿产勘查方面继续加大投入,中央财政在矿产勘查方面的投资依然有所增加。在国家“调结构、稳增长...

地勘工作经费来源及投入情况
地质调查方面的总费用2004年为4.933亿卢布。 2.预测地质工作 预测性地质信息有助于发现成矿规律,主要集中在1∶100万国家地质图中。这种图完成了40个图幅,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超前的和同时进行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工作和遥感工作大大提高了地质图的信息量。 根据这些工作结果,划分出72个成矿体,建议进行下一阶段...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装备管理现状
近20年来,由于地质勘查装备投入减少,多数设备处于老化的状态,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许多重要装备尚处于空白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面对地质技术装备现状,为了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精兵加现代化”的目标,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启动了为期3年的《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计划...

乌恰县13482222286: 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
芝码杞菊: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处于一个崭新的形势之中,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我国的矿产地质的现状,不难发现其水平仍然是落后的.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处于急速上升阶段,对于矿产资源...

乌恰县13482222286: 地质单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芝码杞菊: 1 完善地质勘查体制 我国在市场化这条道路上的探索需要体制的配合,完善的地质勘查体制对于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建立合理地质勘查体制的关键是对于商业性和公益性的地勘行业分体运作.政府要让公益性地勘行业的服务职能完全...

乌恰县13482222286: 哪些矿产是无需勘查即可直接开采的矿产? -
芝码杞菊: 露天煤矿就可以直接开采

乌恰县13482222286: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 -
芝码杞菊: I区:北方春旱区.本区主导气象灾害为春旱.春旱频率一般为20%~47%. II区:北方春旱-冻害灾害区.本区主导气象灾害是春旱和冻害.本区北部为春旱(频率为47%~57%)-冻害(频率为23...

乌恰县13482222286: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芝码杞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

乌恰县13482222286: 低碳过年手抄报内容 -
芝码杞菊: 总有一种低碳方式是你可以选择的!科技日报:过春节时哪些习惯会造成巨大的碳足迹?杨爱伦(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资源相对集中消耗的时期,春节活动中...

乌恰县13482222286: 采矿权延续申请报告范文 -
芝码杞菊: 采矿权延续申请报告 国土资源局: 我矿位于 ,矿山名称为: .采矿许可证号码为: .有效期为: ,矿山经济类型为: . 一、延续理由及内容: 我矿采矿许可证即将到期,为此,我矿特向 国土资源局申请办理采矿权延续手续,延续后的采...

乌恰县13482222286: 德州资源现状 -
芝码杞菊: 德州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在临邑县附近,现在的地下储量大约能维持10年(公布的保守说法),别的没有什么大的资源. 德州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良好基地.这里有粮、棉重点区,有粮棉瓜果区,有粮枣牧区,有棉粮林牧区,有...

乌恰县13482222286: 祖国富饶的物产资料 -
芝码杞菊: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的富饶的物产资源:煤炭资源、天然气、石油、水晶、南洋玉、和田玉、铁矿石、中草药;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黄鹤楼、鹳雀楼、故宫、天坛、应县木塔、秦始皇陵、...

乌恰县13482222286: 地质勘查行业人才建设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怎么写 -
芝码杞菊: 党风廉政建没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做好地勘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地勘工作任务的需要,是加强地勘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地矿家园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需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地勘单位一项重要而长久的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思想教育是基础,制度规范是保证,监督制约是关键.根据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重点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制度规范问题、监督制约问题和责任落实问题,从思想认识、制度规范.监督制约、责任落实四方丽着手做好我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