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装备管理现状

作者&投稿:段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发展情况综述~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我国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按照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原则,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建立了中央和省两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即指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所属队伍。
一、发展历程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原地矿部在多年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队伍要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部分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方案,得到国务院领导的重视。1994年8月,朱镕基同志批示:“地质队伍要逐步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部队,野战军吃中央财政,精兵加现代化设备,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地方部队要搞多种经营,分流人员,逐步走向企业化。”明确了地质工作的改革方向。根据朱镕基同志的批示,地矿部门着手筹备组建“野战军”,提出按照“精干高效、装备精良、专业全面、水平一流、走向国际”的目标组建地质调查机构,在对直属队伍改革、调整、分流的基础上,开始组建地质调查机构业务中心。
1999年4月,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地质勘查队伍管理新体制,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地质勘查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方案明确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勘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同时,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原中央管理的有关工业部门地勘队伍进行重组为企业集团或进入企业集团公司。
1999年6月,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办发〔1999〕37号文精神,征得中编办审批同意,决定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将原中国地质科学院管理的沈阳、天津、西安、南京、宜昌、成都等6个地质矿产研究所,原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管理的航测遥感中心,原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划归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1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地质队伍“野战军”组建总体方案》,将国土资源部直属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及12个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划归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2002年,根据《国土资源部对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结构调整方案的批复》,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局直属单位进行了结构调整。
2002年,又下发了《国土资源部对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结构调整方案的批复》,进行了直属单位的结构调整。
2004年7月30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编发〔2004〕2号),明确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国土资源部直属的副部级事业单位,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2005年1月,国土资源部印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总体思路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2号)、《关于国家公益性地质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13号)、《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职责的决定》(国土资发〔2005〕14号),将26个原归口管理的地质单位整体划归中国地质调查局,实行统一管理。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根据我国国土面积、人口总量和国家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需求,与国家财政管理体制、地勘队伍管理体制相适应,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高素质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由国家和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两部分组成,总体规模2.5万~3万人,其中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现有直属单位1万人规模基础上逐步达到1.5万人(控制规模)。
2006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明确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部署、组织实施中央政府负责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强化相关技术、质量、成果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以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为基础,按照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承担重大任务的要求,抓紧建精建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骨干,充实野外地质调查技术力量,增强野外调查和科研能力。省级政府也要尽快建实建强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中国地质调查局应通过项目联系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二、队伍现状
按照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关于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的要求,经过几年的建设,队伍框架体系已经建立,运行机制初步确立。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系统单位根据任务、性质不同可分为以下6类:
(1)中国地质调查局局机关。它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管理机构。新的“三定方案”明确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国土资源规划,负责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基础信息资料,并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统一管理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对地方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承担的国家地质调查工作实行项目联系、业务指导。
(2)区域地调机构。包括沈阳、天津、南京、宜昌、西安和成都等六大地调中心,主要负责大区范围内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大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收集、整理、管理与服务,目前主要承担大区综合性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3)专业地调机构。包括广州海洋地质局、青岛海洋地质所、航遥中心、方法所等单位,主要承担全国性、专业性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
(4)科技创新机构。包括地科院所属的地质所、矿产资源所、地力所、水文所、岩溶所、物化探所、测试中心等7家非营利研究所,他们既承担国家科技创新任务,又承担地质调查专业领域的全国性、跨区性和专题性调查研究任务。
(5)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局发展研究中心(含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环境监测院、图书馆等单位,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6)技术支撑机构。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所属的成都所、郑州所、勘探所、探矿工艺所和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等5个单位,改革的目标是转为科技型企业,主要从事地质调查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为国家地质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到2007年底,现有在职人员6651人(具体见表3-1),其中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132人,区域地质调查机构1565人,专业地质调查机构1946人,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机构1590人,技术支撑机构759人,公共服务机构659人。现有离退休人员人5548人。基本形成了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机构框架。
表3-1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基本情况汇总表


续表


三、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地质工作的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还不适应。商业性地质市场体系还处在培养的初期阶段,矿业权市场相当不完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尚未形成;各具特色的市场主体尚未建立,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局面没有形成,市场主体缺乏竞争力。目前,由中央、省级和行业地质调查队伍三部分组成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全国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总体上看,这支队伍离“精兵加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国家公益性队伍要成为地质调查的骨干力量任重道远;地方公益性队伍还远未建强做实。从地质调查工作实施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央公益性队伍还是地方公益性队伍,都存在规模过小,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过剩与人才缺乏的矛盾共存的问题。
由于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是在绝大多数地勘单位属地化后开始组建的,且划归中国地质调查局直接管理的单位大多为科研机构,存在业务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等问题,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改组改造,地质调查能力有所提高,但还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中央公益性地质队伍规模偏小。二是队伍结构不合理。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主要是由原地质矿产部研究机构转变而来,虽然经过几年的建设,但队伍结构仍然不合理:野外一线工作能力不强;专业结构不完善,缺少油气资源调查评价队伍;组织机构和布局不合理,职责重复交叉严重;余缺并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中,从事方法技术研究人员比例较大,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和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小;后勤服务和经营开发人员比重较大,技术人员比重较小。三是人员经费严重不足。中国地质调查局及直属单位人员经费预算缺口较大。四是社会保障问题突出。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中离退休、退职人员数占的比重较大。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没有建立的情况下,离退休、退职人员经费和医疗费不足等问题突出,队伍负担过重。

王文 张宇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现状
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评价、战略性矿产勘查、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等工作的主管单位,拥有大量的高价值地质技术装备,但现有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管理和使用好数量多、价值大的地质技术装备。为了加强地质技术装备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03年正式启动了国家利用国债资金专项支持的,为期3年的“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计划”。通过专项计划的实施,各地调单位的装备在技术、数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为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首先,缺乏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框架和职责体系。目前,多数单位都没有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和健全的装备管理办法等管理保障机制,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尚处于分散状态,使局系统的装备查询、使用存在一定障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新的“三定”方案、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总体思路等3个文件的精神,中国地质调查局统一管理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对原归口管理的26个局直属单位实行统一管理。所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应相应实现地质技术装备全局性统一管理。
其次,地质技术装备固定资产状况信息分布不均衡。在购设备和待购设备及设备使用状态的信息只是由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掌握,不利于统一优化配置和使用装备资源。地质调查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地质技术装备的高技术含量和高流动性,使得现有地质技术装备难以实现高效利用和实行信息动态管理。
再次,地质技术装备管理中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在事业体制下,地质技术装备这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不提折旧的,它来源于国家财政支付,管理者没有保值增值责任,更新补偿也是通过国家财政实现。因此,将装备管理的好坏与管理者政绩相联,责任层层落实,才能较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另外,现实管理中存在着几个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即大型特殊装备的共享和运行费用问题、委托管理问题、对设备使用范围的限制等。
二、地质技术装备管理体系分析
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原归口管理的26个局直属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将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这为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政策依据。结合新的“三定”方案,进一步落实各直属单位重新定位的契机,应抓紧健全完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框架和职责。建立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包括地科院所属单位)——装备委托管理单位的技术装备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自的职责;探索设立独立管理机构或将职能赋予有关部门的组织形式;落实人员编制。要理清地质调查局与国土资源部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职责划分,及地质调查局内部装备办与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内容划分。
当前,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可划分为4个层次,即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装备使用者(含地质技术装备委托管理单位)。从理论分析考虑,结合实际情况,各管理层次的具体职责分析如下。
(1)国土资源部:主要负责装备管理政策、办法的审定,装备规划、计划、预算的申报与下达等宏观性管理。对装备管理情况应负有较大责任,对国家负责。
(2)中国地质调查局:是组织实施装备管理的主要机构,负责制定办法、组织实施、信息管理、监督考查,具体享有局管设备集中采购、审批报废、调配的职责。对装备管理情况负有较大责任,对上一级负责。
(3)直属单位:负有向上申报计划和预算、装备维护管理、地质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清查装备、组织分散采购等主要职责,所以对装备的使用情况负有法人责任,对装备的配给有积极性,但实际操作中没有责任的硬约束。直属单位是地质技术装备激励和约束机制作用的关键环节。
(4)装备使用者:负有装备合理使用、维修、保养、向上级汇报装备情况的直接责任,接受上级单位对装备管理情况的检查。装备使用者是有具体控制权的使用主体。
(5)委托管理单位(地调院):托管单位实际上为中间层单位,所以对装备的配给有极高的积极性,体现为责任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①地质技术装备管理首先要组织结构框架及其职责明确,管理主体的责权清晰,这是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的基础;②由于装备的所有者对装备没有直接控制权,这些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这些装备就享有“自然控制权”,所以要建立对管理者、使用者提高地质技术装备效率的激励和约束机制;③地质调查局对装备的管理负有较大责任和压力,直属单位处于实施的关键地位,建立对直属单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解决好问题的关键,要发挥好直属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管理好地质技术装备。
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有效管理的手段
建立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实现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的有效手段。地质技术装备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包括3个方面:一是设计系统的、能体现提高地质技术装备效率的制度体系;二是有健全的不同层次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机构和人员;三是有一套保证激励约束实现的实施手段。地质调查局对装备的管理负有较大责任和压力,直属单位处于实施的关键地位。因此,要从地质调查局层次设计对直属单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制度体系和实施手段,这是解决好问题的关键。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体系应覆盖管理的各个方面。针对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要方面,要分别研究它的管理目标、管理内容、管理程序、管理重点,研究提出需要出台管理细则和配套办法的制度建设规划,使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制度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编制申请计划和预算。
(2)装备采购。
(3)验收入库及保管。
(4)登记入账。
(5)领用发出。
(6)使用过程管理。
(7)处置,包括调出、变卖、正常损失、非正常损失的处理。
(8)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统计报告和检查制度。
(9)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的培训制度。
(10)地质技术装备的维护和运行。经过深入研究,提出规范的维护和运行费用财务处理规定。
(11)地质技术装备发展的长效机制。
(12)重要地质技术装备的共享制度等。
以上是对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初步构想。由于管理制度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深入研究现状、问题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比较详细的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和主要职责的框架和总体思路,提出制度建设的框架和规划建议,并就一些重要的制度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为今后的制度建设提供研究基础。
保证激励约束实现的实施手段包括:建立地质技术装备管理考核制度,建立考核目标、考核指标、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将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纳入领导政绩考核内容。
四、地质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大型特殊装备的共享和运行费用问题
大型特殊装备(如大型实验、测试仪器,航空、航海专用设备等)一般数量比较少,由特定部门占有和使用。从高层管理部门看,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更好地完成地质调查任务,实现设备共享。但必须处理好设备占有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利益关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设备占有部门需要负担设备的运行费用、日常维护费用、保管成本和人工费用等,从公平角度讲,只有在以上费用得到补偿的情况下,设备占有部门才可能提供服务。处理途径有3种:一是国家财政负担需要的费用,设备占有单位为地质调查项目提供无偿服务;二是国家财政补贴部分费用,地质工作承担直接的服务费用;三是在第二种情况费用还不足的情况下,设备占有单位通过对外服务创收补贴费用的不足部分。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第三种情况是比较可行的。现在地质调查项目实行全成本核算,试验、测试等直接费用可以进入项目成本,但对试验、测试的成本收费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根据以往经验,大型特殊仪器的日常维护和运行成本比较高,需要国家财政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也有待研究。在对外创收服务方面,从理论上讲属于市场行为,以事业单位不提折旧的设备参与市场经营,本身违反了平等竞争规则。但与其让国有资产闲置,还不如提供服务,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对这种情况如何管理,需要研究创新。无论如何,加强定额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委托管理问题
本次装备计划的资金来源是使用中央预算内的国债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只能装备中央预算单位。为了提高地质调查装备水平,需要有一部分装备用于非局属单位,如地调院(即地方财政预算单位)。这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难点。实际管理中曾尝试了借用和委托管理的方式,二者存在联系和区别。相同点是二者都在不改变资产(财产)所有权前提下,授予他人使用权。不同点:一是借用多为自然人之间的行为,委托管理多为法人之间的行为;二是委托管理应以契约形式对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规定,约束力较强,比较正式,而借用的约束力较弱,不够规范。目前,实践中采取了委托非局属单位管理的方式,以解决地方公益性队伍的部分装备问题。
但是,采用委托管理方式无疑增加了管理层次,增加了地质技术装备信息分布的不均衡性,使现实管理中往往无法掌握被委托单位装备使用的真实状况。所以,委托管理一定要通过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合理制定合同中关于激励约束的机制。
3.对设备使用范围的限制
地质技术装备在使用范围上超出了地质大调查项目,即使用于对外承揽的项目。这种情况下技术装备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如何管理?如果规定地质技术装备不允许对外承揽项目,不利于调动装备占有单位的积极性,况且规定容易,监督很困难,管理成本太高;如果允许地质技术装备对外承揽项目,这些装备某种程度上具备了经营性资产的特点,有必要提取使用设备的折旧,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否则等于国有资产的流失。但是,对提取的折旧在财务上如何处理需要提出科学的意见,需要研究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办法。
作者简介
[1]王文,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2]张宇,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我国地质技术装备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常规装备上具有一定基础,自主开发了第二代航空物探技术系列、地面高精度重磁勘查系列、油气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小口径金刚石钻探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提高我国地质调查水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20年来,由于地质勘查装备投入减少,多数设备处于老化的状态,技术含量不高,结构不尽合理,许多重要装备尚处于空白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水平。面对地质技术装备现状,为了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精兵加现代化”的目标,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启动了为期3年的《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计划》。该专项计划,总投资15亿元,2003~2005年每年5亿元。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专门组织力量,在全面了解装备现状和今后需求、分析研究地质装备的发展趋势、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规划》、《地质队伍“野战军”2003~2005年技术装备计划》及《地质队伍“野战军”2003年技术装备建设启动方案》。明确了这次装备建设的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基本实现地质队伍“野战军”常规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完成“十五”乃至“十一五”国家地质调查工作重点项目关键设备的配置。目前规划、计划、方案已正在实施之中。预计专项计划完成后,我国地质技术装备的情况是:装备种类齐全(除油气装备外),基本消除空白;装备的技术水平处于发达国家本世纪初的水平;基本能够满足国家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

地质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计划的实施,应急性地解决了地调局所属队伍的装备问题。如何全面、充分、高效地发挥装备的效益,提高地质科研和地质调查工作的水平,迫切需要加强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工作。

一、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机构与人员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地质调查局27家局属单位装备管理机构和人员现状,项目组对这27家单位进行了电话访问调查,并对各单位根据自身装备情况,是否需要建立装备管理机构等问题征求了各单位装备管理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情况见表7-1和图7-3。

表7-1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装备管理机构与人员状况表

续表

续表

图7-3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单位装备管理机构建设情况图

由于中国地质调查局27家局属单位职责不同,装备现状和需求也不一样,装备管理机构形式存在差异。通过调查,有8家单位建立了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占33%;4个单位建立了由单位领导组成的装备管理领导小组或管理委员会等临时性组织,指导“野战军”装备的采购和管理工作,如装备规划、计划、使用、报废等,占15%;其余15个单位将装备管理职责挂靠在其他机构并设立装备管理岗位,如办公室或财务处,占52%。

另外,没有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单位,其装备实物形态管理基本上放在了办公室、后勤处、财务处等部门,或者委托各科研处室进行实物管理,大多数单位装备的价值形态管理都由财务处统一进行;地科院机关、海洋局、水环所、测试所5个单位虽然没有建立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但将装备全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每台设备都落实到具体使用人,较好地发挥了装备的使用效率。

27家局属单位的装备专职管理人员共51人,兼职管理人员42人。多数单位的技术装备专门管理人员为1~2人(含已建立装备管理机构的单位),全面负责装备采购、使用和管理工作;兼职管理人员基本上分布在财务处或办公室等部门,财务部门兼职人员主要负责装备价值形态的管理。如航遥中心除在财务处设专职装备管理人员具体负责装备使用和管理工作外,在各业务部室还有一名兼职人员负责本部门的装备管理、验收、审核等工作。从装备管理机构和人员来看,27家局属单位都相应地采取了管理措施,但多数单位还没有建立系统的装备管理机构体系。

根据调研情况,将各单位意见归纳为3种情况(表7-2):一是认为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的有12个单位,其中有2家单位认为根据装备价值量发展趋势,应该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二是认为没必要建立的有3个单位,原因是装备规划建设只是3年暂时性工作,或本单位现有装备价值量小等;三是关于建立装备管理机构的其他意见,如北京地质研究所认为应该将装备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统一,资源所和南京地矿所认为应将“野战军”装备与其他固定资产一并管理等。

表7-2 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调研结果表

二、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建设

1.制度建设概况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建以来,在装备管理方面先后出台了3个办法。一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装备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侧重于装备的实物管理和技术管理。二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基本建设与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该办法侧重于装备的价值管理。三是《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管理范围是由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资金形成的装备。它包括装备的实物管理、技术管理和价值管理三个方面。涵盖装备的规划、计划、预算的编制,装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

《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后,大多数直属单位在原有装备管理经验和继承已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制定了《装备管理实施细则》或《设备管理办法》等制度,为装备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如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制定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设备管理制度》,此项制度含盖了设备管理机构及职责、设备计划、采购、使用与维修、调度与报废、设备事故等全过程管理,对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和管理分析指标、奖惩措施也都作了详细规定;航遥中心制订了《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设备和物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制订了《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控制与管理程序》等规章制度。

2.我国大型仪器的共享与共用情况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大型科学仪器的共享和共用,出台了很多鼓励共享和共用的政策措施。

200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按照《纲要》的要求,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等20多个部门和地方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规划,科学部署,采取增量资金带动存量资金,共建共享等多种机制,整合1000多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相关科技基础条件资源,推进科技共享平台建设,

目前,平台建设的组织领导、顶层设计、制度规范、试点等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了平台建设体系。2004年,科技部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央级新购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评议工作管理办法》,将“科技条件资源”管理的有关内容纳入《科技进步法》,制订了《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管理条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等。

制订了一系列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分类标准》、《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资源分级归类与编码标准(试行)》、《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等标准300余项;初步完成科学数据共享指导标准、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等三大类共23个标准;已完成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89项,并在网上发布试用;制订并推广网络信息化建设规范6项。

在平台建设《纲要》的指导下,各有关部门、全国各地政府都积极加入到平台建设中。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区、市)、十几个计划单列市和地级市建立了大型仪器共享共用平台,其他省(区、市)也在积极筹备建立中。

三、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是国土资源部原所属单位建制划转形成的,这些单位原来是以科研和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较少,缺少对大量装备的管理经验。加之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新财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对地质技术装备建设专项资金形成的大量技术装备的管理,存在很多不适应性。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研讨交流,对局属单位装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归纳如下。

1.管理理念和制度建设滞后

关于如何加强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有些单位思想准备不充分。大多单位对申请装备积极性很高,对装备使用也有所准备,但对装备管理却考虑不多,责任意识不强,总体约束不强。诸如装备到货以后,相应的责任制度、管理制度、操作制度不及时、不到位。大多数单位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只设立装备管理岗,安排一名专门管理人员实际负责,造成装备综合性、全局性管理缺失,不能实现装备统筹管理。总之,各单位都积极争取能够占有更多的装备资源,而缺乏对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的预测和分析,管理滞后。

2.管理基础薄弱

大量配备技术装备,对原来装备比较差的单位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充实。很多单位原有装备管理的基础很不适应突然的变化,面对许多技术含量高的装备,既缺乏管理经验,也缺少管理人才。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需要培训和加强。

3.大型装备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难解决

地质技术装备大量到位以后,管理、运行、维修、保养需要大量经费,但是相应的资金却没有稳定的来源渠道。

4.管理机制不适应

实现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目标,需要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但是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只强调单位、个人的责任制,很多手段无法采用。如:有些单位过去通过装备使用、维护的单项奖励,很有成效,现在无法实施了,因为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允许提奖金。这反映了管理手段过分单一,对提高装备管理效果很不适应。

装备管理是任何性质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追求较高的装备完好率,而且要实现装备使用效益最大化。因此,必须实现从装备实物管理转变为装备实物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并重。目前,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地调局系统的地质技术装备只有实物形态管理,按年限考核,到规定期限即申请报废。装备的财务管理只限于按原值记账,不提取折旧,导致价值形态管理的缺失。

5.地质技术装备信息系统建设不配套

地质技术装备信息是管理的基础。当前,地质技术装备信息的获得不及时,不系统,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地质技术装备的实际情况,使地调局装备管理部门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及运营状况,无法对各级领导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

四、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地质技术装备管理经验

根据调研了解到,各局属单位在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方面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经验,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可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专门的装备管理机构和人员

依据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任务以及占用装备的主要使用方向,对装备实施分级管理。对重要装备实施一级管理,对其他装备实施二级管理;在领导组织结构中,有专人分管装备管理工作;设立装备管理处并配备专职人员(含物资、仓库管理),负责单位的装备、物资管理工作,并配备有分管装备的负责人和兼职的装备管理人员;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都配有专职的技术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使用、维护与管理工作。

2.注重装备的使用管理

强调装备的充分利用是装备管理的核心。运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指导装备的选型、改造、更新乃至使用。

以完成调查任务目标为考核的标准,并根据基层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以及装备类别和主要使用方向,实行专管使用。如:某单位勘查技术装备统一由技术方法所使用、维护、管理;水工环调查装备由环工所使用、维护、管理;数据处理及成图装备由资料处使用、维护、管理;化学测试装备由实验测试所使用、维护、管理;信息技术装备由信息所使用、管理;各类解释技术软件由各相关业务所使用、管理;调查船舶则由船舶大队使用、维护、管理等等。各基层单位还结合其业务特长和工作需要,设立了装备专业组,定员上岗进行装备的日常使用与管理。数十种类型1900多台(套)的仪器装备,借助于基层专业所这个平台实行分类管理专人使用,并通过执行国家专项和地质大调查项目主体任务实行装备资源组合共享,充分提高了地质技术装备的利用率。

3.突出装备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些基层单位在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从装备管理制度、装备选型论证制度、装备采购制度、装备验收制度、装备维修保养制度、装备检测校验制度到每台仪器装备的操作规程等多方面、多层次地制定了地质技术装备管理制度、措施和专项管理办法,在装备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经验。

4.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首先抓装备使用责任的落实,对单人单机、多人一机、轮班用机,都有专门的责任落实要求;其次对装备运行有严格规定,严禁装备超负荷运转,对闲置装备也要做好保养,并定期开展装备大检查;第三,在内部经营责任制中把装备使用费用(包括折旧费、大修理费、维修费等)、装备技术状况等技术经济指标,列入承包内容,并加以监督考核。

5.建立装备管理数据库

根据单位内部装备数量多、价值高、流动性大等特点,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建立了装备物资管理数据库,对每台装备的使用情况、现有状况等记录在档,实施跟踪管理;每台装备都落实到具体使用人,方便各级领导及相关人员对装备情况随时了解和掌控,对重要装备及专业仪器装备重点监控,如每年定期送到相应的鉴定部门进行质量技术鉴定等,确保每台装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6.设置装备管理的考核指标

有些单位设置了装备管理目标的考核指标。如:装备净值增长率、装备完好率、装备新度系数、装备资产收益率和装备资产利润率、野外工作装备完好率、室内工作装备完好率、装备维修计划完成率等,并以这些指标进行考核,极大提高了装备的管理效率。

7.注重装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狠抓操作人员技能的培训,要求做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构造、用途、性能;会操作、维修、排除障碍),并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对新购大型仪器人员配备都有全面安排,重点监控,确保每台装备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同时对有关管理和使用人员进行操作、维护培训,对野外作业用工程车等重要装备派专人到厂家参加培训,做到合理使用、科学维护、精心管理,发挥装备的最大使用效益。

对引进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装备时都派出技术人员到厂方进行技术理论学习和维护使用技能培训;在执行野外生产任务时严格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装备操作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也经常派出装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厂家举办的装备用户大会和一些技术专业会议,多方面、多层次地了解地质勘查技术发展的动态,有序地学习、积累装备使用和管理经验,不断增强装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高装备使用与管理水平。




本章 主要结论
(1)本章结合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结果与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资产特点,从管理机构与管理职责、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机制等方面对当前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占有的国有资产管理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议。 (2)地质技术装备管...

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逐步形成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相互促进,中央和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相互协调、勘查与开发紧密衔接、良性循环,政府和企业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的地质勘查新体制和新机制。 2.近期发展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地质工作体制框架 建设高素质的、规模适度、结构比较完善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队伍大大增强能力,基本...

建立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队伍的财政支持机制和统一管理机制
因此,中央财政支出中要相应增列体现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职责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项目和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建议在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科目220类“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中与海洋、测绘、气象一样,单列“地矿事务”一款。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需要认真规划,加快结构调整,各大区中心要按地质和成矿单元设...

(一)我国公益性地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省级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组建现状表明,现阶段要将地质队伍完全分离成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支地质队伍,在实际操作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从近年地质大调查实施情况来看,实际承担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单位有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27个直属单位、行业地质调查机构、地方地质调查机构(地质调查院)。据统计,目前每年参与公益性地质...

关于我国公益性地质队伍装备投资问题的思考
摘要 文章简要回顾了1994年以来,各届政府领导对公益性地质队伍技术装备的重视,分析了从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队伍的野外设备、实验测试设备、海洋调查设备现状及急需解决的问题,阐述了2003~2005年国家利用国债专项资金装备公益性地质队伍的特点,并据此提出了完善地质调查固定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发挥新技术装备最大效益的建议。

(一)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
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主要由国家地质机构来承担,因此,从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主要职能和使命,可以看出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表3-1 国外地质调查机构隶属关系分类 根据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的隶属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表3-1):①隶属于政府资源管理综合部门,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②隶属于矿山(业...

(二)公益性地质工作需要一支专业化队伍
同时,由于社会对地学信息公正性和客观性的要求,承担项目的单位必须具有良好信誉,不能在经济利益上与工作内容有所纠葛。实际上,这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地质调查机构仍然能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地质工作的发展前景。其人员装备应能满足常规地质调查与研究的需要,...

我国地质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核心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队伍规模偏小,特别是能够长期在野外一线工作的业务骨干严重不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匹配,工种不配套,调查研究能力特别是野外调查能力薄弱。缺少油气、物探等专业调查队伍,海洋地质调查队伍薄弱。专业人才断层严重,国际地学人才...

地质技术装备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分析
课题研究的地质技术装备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质队伍“野战军”技术装备专项资金形成的技术装备;二是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实际拥有的技术装备。管理的范围应该是以上两个集合的并集合。地质技术装备管理高层目标是实现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技术装备现代化,为公益性地质工作的目标实现提供高效率的装备保障。管理目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发展战略
研究所的使命聚焦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尤其关注大陆动力学和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的基础研究,以深化地球科学理论。同时,该所致力于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进行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等领域的研究,发展深部探测技术和同位素地质分析技术,以支持地质调查工作的进步。针对国家重大需求,研究所专门研究能源、...

马尔康县13983982908: 狼队击杀人数礼包 -
朱单甲磺: 20 DE-50(7天) 50 FANAS FFW(7天)、5000游戏币 100 PI-90(7天)、10000游戏币 200 AUZ A2 COVRA(7天)、30000游戏币 500 XEM-8 WT(7天)、50000游戏币 1000 I-115T(7天)、100000游戏币 5000 AKEI-47 CLASSIC(7天) 10000 黄金AKEI-47 CLASSIC 7天20000黄金AKEI-47 CLASSIC 30天50000 1000人命币100000 我不知道

马尔康县13983982908: 苍之骑士团各类队伍搭配方法分享
朱单甲磺: 苍之骑士团中的队伍怎么搭配呢?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搭配各种各样的队伍阵容,那么目前游戏中的主流队伍该如何搭配呢?今天,小编带来了各类队伍搭配的方法技...

马尔康县13983982908: TBC SW折磨冰的三围跟最佳团队配置是什么
朱单甲磺: 保证自身139的命中等级 急速堆到420左右 暴击无视之 然后全力堆法伤 团队配置 鸟德 +5%常驻暴击 +3%命中 暗牧 高效的团队回蓝机器 +3%命中 高额的伤害加成 元素SM +145法伤(+73法伤奶萨也可以)+3%暴击 +5%几率暴击(SM爆了就有)

马尔康县13983982908: 第三届地理小博士论文 -
朱单甲磺: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

马尔康县13983982908: 辽宁地质矿产调查院怎么样,待遇中如何? -
朱单甲磺: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当前矿业景气周期,待遇什么的当都不错.但你最好搞清楚,与职位关系大,还有野外津贴(不出野外的就没有). ---- 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是2000年新组建的一支省级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事业单位,是集基础地...

马尔康县13983982908: 梦见军人队伍
朱单甲磺: 梦见军人队伍,预示着你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往军人一样的生活,因此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才会做这样的梦.梦见军人队伍,整体运势指数为90,北方为好运方位,桃花人缘方位为西南方,财运方位为东南方,事业学业方位为西北方.生意人梦见军人队伍,这两天对于外界的风风言风语都不管不顾,认为自己行得正站得直误会终会解开.青年人梦见军人队伍,对自己的兴趣相当看重!不过,你也是很自觉的人,当你发现自己做得过火时,就会自动纠正过来.上班族梦见军人队伍,运势良好,预示着你会遇到他人的青睐,并且在事业上会得到他人的提升,只好好表现还有机会升职哦!热恋的人梦见军人队伍,预示着你会有发财的机会,生活会悠然自得,并且会与心仪的对象喜结良缘.

马尔康县13983982908: 《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指出,组建应... - 上学吧
朱单甲磺: 武警水电部队,组建于1966年8月,1985年由基建工程兵序列转入武警序列,正军级... “为把武警水电部队建成政治强、纪律严、效益高的技术部队、管理部队”.部队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