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怎样看待性与伪的?

作者&投稿:牢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问一个关于人类两性心理学问题,只要求精通心理学的人回答,心理学爱好者也可以,胡说八道的人就不用回答~

你的情况跟心理学无关,只不过是知识面狭窄导致意识形态极端,加上个性内向,自我保护意识极强,综合起来便是你这种心态了。
你也不是极少数的个别,粗略估计也应该有10%的人和你同样的情况,归根结底,这是由成长环境造成的。
你的成长必定备受呵护,确切地说应该是管教极严,从而令你所接触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经过过滤。所以你的认识比较单一,而且正统。可以比喻作温室培植的幼苗,特别经不起害虫和恶劣气候对其蹂躏,反倒是野生植物面对害虫和恶劣环境时更易适应。你所说的精神不纯洁就相当于害虫和恶劣环境。
由于你特别脆弱,所以自我防范意识也特别强烈,这种情况有好处,也有坏处。再举个例子,人类始祖在练习直立行走时,肯定是遭到大部分同类所不齿的。用现代的话来说,这是年轻人叛逆的作风,有违天道,甚至有伤风化。于是,我们知道后来正是这少数“叛逆青年”成功变异为现代人类。而绝大多数不敢苟同于这种新思想新风格的正统猿类今天只能被困在动物园里供我们这些“叛逆青年”作观赏。
除了传统思想主导之外,知识面的狭窄也是最大的障碍,古猿没有认识到手脚分工、直立行走的好处,正如现代人体艺术模特被看作另类一样。人类不仅没有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没有正确认识“性”,同时也主动地拒绝剖析自己的身体,拒绝剖析“性”。从而导致人类绝大多数死于疾病。因为现今人们还停留在审美的角度上看待人体艺术模特,而非健康角度上。
其实我们身体中的大多数疾病能通过可见的肉体反应出来,脱光了的模特所展现出来的不仅是人体的美,更是人体的健康,当然,这个健康目前还没有标准。但是,只要医学家稍作努力,便可通过人类的裸体观察到人的健康状况,并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我们平时把自己裹得严严密密,外表看上去好人一个,但是,真正脱光了之后,能从裸体上谈得上健康的人寥寥无几,更不用说美了。由于人类不敢面对自己隐私,不敢暴露自己的缺陷,所谓讳疾忌医,于是很多人都是不能安享天年的。据现代医学估计,人类活100岁是很平常的事,但绝大多数人都死于非命。除了战争与遭难,疾病应该是人类第一大杀手了。
回到你的话题,你应该多了解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多接触各方面的事物,包括好与坏的都要了解,只有认识的多,才不会固步自封。同时,好与坏并不是绝对的。有的是外表坏,内在好;有的是现在坏,以后好;还有的是看似坏,其实好;更多是处于好与坏的边缘,善恶往往只在一念间。

两性心理学一直是心理学中比较深入的内容,争议也从没断过。因为从两性心理学角度而言,最基础的原则就是“男性和女性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生物”,所以就至少会派生出“男性”和“女性”两种派别。
1、男性会在自由和爱情两个矛盾的需求中徘徊。
2、男性最大的心理需求是被欣赏和认可,女性最大的心理需求是安全感和理解。
3、男性买东西是看“值不值得”,女性买东西是看“合不合算”。
4、夫妻之间会互相影响,男性被影响70%,女性被影响30%。
5、女性运用词汇的能力天生就是男人的20倍。
6、男人会把很复杂的事情想得很简单,女人会把很简单的事情想得很复杂。
7、孩子的出生经常会破坏良好的两性关系。
8、男性不喜欢柔弱的女性。
9、男性不会花心,女性才会。
10、如果男性的行为模式偏离了“男性模式”。

扩展资料:

常关系中的准则在亲密关系中往往不适用。亲密关系有它自己独特的规则,心理学研究指出,想要和伴侣之间维持亲密关系,必须坚持下面三条原则。
1、坚持交换原则
任何感情的本质,都是一种的交换。这里的交换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想要维持亲密关系。
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是不可取的,如果单方面的付出,最终只会让别人不重视,看轻,因为人类有个心理定势:免费的总是劣质的。无偿的付出不会得到对方的任何感激。
2、坚持情绪独立
情绪具有传染性,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良情绪产生。此时,如何应对伴侣的情绪,则展现了一个人的水平。
应对情绪时,有一个原则,就是情绪独立,即不要让对方的情绪感染到自己的情绪,也不要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对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情侣很难做到情绪独立,结果导致争吵不断。
在两性关系中,很多人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经常用争吵代替正常的交流。本来只是一点小矛盾,却因为你的坏脾气被无限放大,习惯性争吵导致矛盾不断加深。
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积极进行沟通是解决矛盾的有效手段。而情绪化严重的人,经常会让彼此的沟通无效化,导致矛盾长期积压,感情裂痕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所以说所谓的分手,没有感情,绝对不是因为一个事件而造成的,而是长期以往不注意情绪的积累造成的,只是借助某个事情爆发了而已。
3、坚持互不干涉
有些亲密关系中,由于一方有很强的控制欲望,或者是自恋型人格,他们往往会不断的用这段关系来影响自己的伴侣。
常见的行为包括:不允许伴侣有其他关系,孤立对方和其他人分开,决定对方的日常生活习惯,甚至是控制对方吃什么。健康的亲密关系不会让伴侣觉得自己像个囚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性心理学

荀子主张把“性”与“伪”区别开来。他说:“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性是先天具有的素质,伪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他所说的“伪”,是指学习礼义制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荀子虽强调性伪之分,但并不否认二者的相容性。他指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他认为“化性起伪”是通向理想人格的惟一途径,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努力,不断地陶冶、改造人性,弃恶从善,才能造就出有道德修养、品格高尚的人。荀子的性恶论有力地论证了儒家重教化的思想,但由于他把人性完全看成消极的东西,取消了礼义在人性中的内在根据,有违于儒家注重心性自觉的理性主义传统,故此为后儒所不取。



有性善论和性恶论,还有不善不恶论。
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
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正如荀子所说:“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谓之能参。”(《荀子·天论》)
人性也必须加以教养,因为照荀子所说,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伪,就是人
为。照他看来,“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荀子·礼论》)
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刚好相反,可是他也同意:人人能够成为圣人。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这
种一致,使得有些人认为这两位儒家并无不同。事实上不然,尽管这一点表面上相同,本质上大不相同。
照孟子所说,仁、义、礼、智的“四端”是天生的,只要充分发展这四端,人就成为圣人。但是照荀子所说,人不仅生来毫无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实际的恶端。在《性恶》篇中,荀子企图证明,人生来就有求利求乐的欲望。但是他也肯定,除了恶端,人同时还有智能,可以使人向善。用他自己的话说:“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性恶》)可见,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本来是善的;荀子论证涂之人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本来是智的。


应如何理解荀子“化性起伪”?
荀子人性学说中最有价值的观点是他的“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 荀子说:“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荀子·儒效》)性,是“天之就也”,是生而具有的,故说“吾所不能为也”,不是后天的人为造成的。但是,荀子认为人性却是“可化”,即可以改造的。 荀子认为:“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

荀子礼治明确什么
其中集中阐述自然观的主要有《天论》;阐述认识论、逻辑思想和思想方法的有《解蔽》、《正名》;阐述人生论的有《性恶》;阐述教育理论的有《劝学》、《修身》;阐述军事理论的有《议兵》;阐述社会政治思想的有《礼论》、《王制》、《王霸》、《富国》等篇。《非十二子》以是否符合封建统一原则为标准,对先秦诸子...

应如何理解荀子“化性起伪”?
应如何理解荀子“化性起伪”?, 如何辩证看待荀子的化性起伪说 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杨倞 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宋史·蔡元定传》:“ 元定 简学者 刘砺 曰:‘化性起伪,乌得无罪!’未几,果谪 道...

荀子与韩非子,性恶论的一体两面
(《荀子·性恶》)要通过“礼义”、“法度”,对人的自利本性进行“正之”、“导之”。在人性由恶向善的“逆性”的过程中,荀子特别强调人为即“伪”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伪”的观点,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养与践行,实现对人性的改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面对不变的人性,韩非子提出了“顺性因情...

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基本论点是什么?
后天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可以直接决定人的好坏。性善论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张即:“人之初,性本恶”,荀子认为人一生下来便具有了恶的本质,有善也有恶,即使是大善人也是后天培养的性善论。性恶论主旨在于人生来是恶人,只有通过后天的改造和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完善得人。

韩非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有何异同
在荀子的人性论思想里,性和伪是不可分割的。没有性,则伪的教化就失去了依据;没有这种伪,就没有学习和教化,人性也就不能自我完善,人不能完善自我则不能成为圣人君子。因此对于人性,苟子主张应该逆性而不是顺性,对人性加以改造。通过“化性起伪”可以达到“涂之人可以为禹”的目标。综上所述,韩非子不仅认为...

“韩非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有什么联系?
没有性,则伪的教化就失去了依据;没有这种伪,就没有学习和教化,人性也就不能自我完善,人不能完善自我则不能成为圣人君子。因此对于人性,苟子主张应该逆性而不是顺性,对人性加以改造。通过“化性起伪”可以达到“涂之人可以为禹”的目标。\\x0d\\x0a\\x0d\\x0a综上所述,韩非子不仅认为人性不可变,而且无须...

结合《苟子·性恶》一文中句子“是性、伪之分也”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
第一个就是要有好的品性和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应该养成能合群的习惯:人是群居的动物,从居住环境来看,人都喜欢聚集在村落里,以免孤单。独家村必定不是很安全,所以人的性格,不能孤僻、不能怪诞,让别人不愿和你共事同行。

如何看待性行为?
时代在变,许多观念也在变。而这些变化的观念,有它进步的一面,也有它落后的一面。自从"性解放"运动以来,人们对性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曾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据统计:美国每年有一百万少女未婚先孕;瑞典有57%的男中学生和46%的女中学生有性行为经验。有人...

化性起伪的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善的
荀子这种美学观影响到文艺创作,则是要求充分重视人工雕琢对艺术美所起的作用。它为儒家强调人工作用的文艺思想提供了哲学和美学的思想基础。四,“化性起伪”的性恶论的意义 荀子“化性起伪”的性恶论的意义: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从人的实然层面来看待人性。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进而...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荀子强调性恶论,那么荀子认为道德从何而来?
巧支盐酸: 荀子是战国晚期儒家的最后一个思想家,也可以说是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虽然同为儒家,但荀子激烈批评孟子和子思,特别是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了猛烈地批判.“是不...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荀子眼中的“伪”是什么意思 -
巧支盐酸: 荀子在《荀子·性恶篇》中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非天真之意.非真则非善,故性恶则伪.但荀子虽持此说,却依然强调人心应当向善,“途之人可以为禹.”(《性恶篇》).虽然荀子认为这是“矫饰”与“扰化”的结果.荀子认为要达到善,方法是人人可为的“积伪”,也就是积善.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荀子眼中的“伪”是什么意思 -
巧支盐酸:[答案]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荀子.性恶》)意思是·不可以学习,不可以改造,是人生来具有的,这叫本性;可以学习,可以改造,取决于人后天努力的,这叫人为.这就是先天本...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论述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各自的基本内容,并比较两者异同. -
巧支盐酸:[答案] 人性论是哲学界历来争议的焦点.在先秦诸子中,性善论以孟子伪代表,认为人性本善,后天的学习与教育是为了使人保持天赋的善性不丧失.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就连圣人也不例外.而圣人最终成为圣人受到他人的尊敬,是因为他们做出很多努力去...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荀子的"化性起伪"为何意? -
巧支盐酸: 其实只要知道性与伪两个字的意思就不难理解. 性,是指人的自然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荀子认为性“本始材朴”,有发展为善的可能也有发展为恶的可能,但更强调人生来就有贪图私利之心,也就是带有恶. 伪,是人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后天努力的.荀子认为,礼仪法度等善的东西是“伪”的结果. 人性本恶,放之任之就会社会动荡,所以要对人加以礼义教化、法度约束. 化性起伪,就是做出人为的努力,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向善发展,这不就是教育的作用之一嘛. 这里能看出荀子强调后天对人发展的影响,也解释了很多人的一个疑惑:“在人的发展动因中,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是内发论,而荀子主张性恶却是外铄论?”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荀子和孟子各自对人性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巧支盐酸: 孟子“妈妈”和荀子“爸爸”的“隔空辩论”!孟子的性善论受到荀子的强烈批评.荀子是战国晚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因“荀”与“孙”...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分别是谁的观点?
巧支盐酸: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孔子说:“性相近也.” 孟子说:“人无有不善.” 荀子说:“人之性善,其善者伪也.”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
巧支盐酸: 孔子的观点在于阐述人性都差不多,并没有具体的说人性是善良还是邪恶的,孟子则明确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荀子的观点是人性看起来是善良的,但善良并不是人本来的内在,即人性本来是恶的.他们三者都对人性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虽然观点各有不同,单主要的目的都是要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说人性相近,无善恶的分别,只有后天努力的学习,才会变的善良.孟子说人性本善,单如果不学习,就会被邪恶的思想所侵染.荀子的理论同样强调了后天学习可以改变约束人性本来的恶.个人认为儒家思想从本质上讲就是强调通过后天的教育来引导人们步入正确的社会轨道.虽然过去与今天轨道不同,单对于教育的重视确实当今人们值得学习的.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谁知道荀子的性恶论原文啊?? -
巧支盐酸: “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为,性与为既是有区别而对立的,又是一致而并存的.性虽具有欲望,但性本不怎样恶,不加以节制才乱,才恶.所以荀子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苏家屯区17269658744: 3.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你怎么理解? -
巧支盐酸: 荀子主张"性恶论",就是人生下来都不是好东西(可以这么理解),是要通过后天环境来改变品行的,按这个思路来理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