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性起伪的意思是人的本性是善的

作者&投稿:刀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化性起伪的意思是:变化人的本性而致力人为。荀子关于道德和礼义起源的命题。意思是如果人的本性就是善的,就合乎礼义,那么圣王、礼义就成为多余的了。

一,选段

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

二,译文

圣人改变了邪恶的本性而作出了人为的努力,人为的努力作出后就产生了礼义,礼义产生后就制定了法度。那么礼义法度这些东西,便是圣人所创制的了。圣人和众人相同而跟众人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是先天的本性;圣人和众人不同而又超过众人的地方,是后天的人为努力。

三,“化性起伪”的内涵

关于“化性起伪”是有关人性的重要论述,同时也反映了他的基本美学观点。从这种人性论出发,荀子认为真正美的事物必须经过人为的加工、修饰才能形成。“全”与“粹”则是要经过学习而方能达到的。

荀子这种美学观影响到文艺创作,则是要求充分重视人工雕琢对艺术美所起的作用。它为儒家强调人工作用的文艺思想提供了哲学和美学的思想基础。

四,“化性起伪”的性恶论的意义

荀子“化性起伪”的性恶论的意义:提出人的自然本性的先天合法性,从人的实然层面来看待人性。强调后天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进而说明礼乐教化的价值与意义。

荀子认为,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是不会为善的。后天的环境和经验对人性的改造其则决定性的作用。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其礼义,制法度”,转化人的“恶”性,则“涂之人可以为禹”。






化性起伪的成语解释
【成语原文】:化性起伪 【标准发音】:huà xìng qǐ wěi 【繁体写法】:化性起伪 【化性起伪是什么意思】: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化性起伪成语接龙】:巧同造化 → 化性起伪 → 无龙龙了 【化性起伪成语解读】:【用法分析】: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读音预警】:...

故圣人化性则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伪”就是人为,非天真之意。非真则非善,大意: 礼义是圣人制定的,但并非圣人的本性.圣人之所以不同于普通人,就在于他能约束本性,追求性情以外的事物,于是制定出礼义和法度。阐述了荀子学说的基本观点,即人性恶。荀子首先提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的。人自降生时起,就好利、疾恶、好色...

简述美育化性起伪的功能。
简述美育化性起伪的功能。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从心理上讲, 美育乃是养性的一种方式。养性是让人的感性生命顺任自然地得到发展。荀子曾以" 化性起伪"来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从中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和能力。...

荀子:人性本恶,须教育“化性起伪”
荀子的学说与众不同,他强调人的本性并非天生善良,而是趋向于恶,这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提出,人的本能欲望如饥食、保暖、休息以及趋利避害,是与生俱来的,不分圣人与盗跖,君子与小人。这表明,"人性本恶"并非贬义,而是揭示了人的自然状态,需要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塑造。化性起...

【人物宝典】荀子的“性恶论”“外铄论”丨高频考点
化性起伪:意思是指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出自《荀子·性恶》2.论教育的内容 在教育内容方面,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等儒家经籍的传授。而在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以之为自然和社会(道德与政治)的最高法则,所以他说: “学至乎《礼》而止矣。”译:...

荀子所谓“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 )。
荀子所谓“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 )。A.虚伪矫饰 B.私意人欲 C.自然本质 D.精神境界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荀子曾以" 化性起伪"来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从中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性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本质及其功能,伪则指在自然本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精神形态...

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什么
化性起伪中的伪是指后天习得的社会行为。化字的成语:东风化雨,汉语成语,拼音是dōng fēng huà yǔ,意思是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出自《孟子·尽心上》。巧同造化,汉语成语,拼音是qiǎo tóng zào huà,意思是指宇宙的造物能力。形容人的能力很大,可与宇宙的造物...

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的思想偏向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提高。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总结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综合...

荀子主要思想
1. 天人相分的自然观: 荀子强调“天”是自然而非人格神,他将“天”、“天命”和“天道”客观化为自然法则,如《天论》中提到的“天行有常”,认为宇宙的生成是自然规律而非神的创造。2. “化性起伪”的道德观: 他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善是通过后天教化(“伪”)形成的。他提出“人之性恶...

荀子关于人之初性本恶的话,和翻译。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释义:人的本性是邪恶的,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是人为的。人的本性,一生下来就有喜欢财利之心,依顺这种人性,所以争...

宁江区19252383628: 荀子的"化性起伪"为何意? -
一裕参三: 其实只要知道性与伪两个字的意思就不难理解. 性,是指人的自然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不可通过后天学习得到的.荀子认为性“本始材朴”,有发展为善的可能也有发展为恶的可能,但更强调人生来就有贪图私利之心,也就是带有恶. 伪,是人为的,后天学习改造的,后天努力的.荀子认为,礼仪法度等善的东西是“伪”的结果. 人性本恶,放之任之就会社会动荡,所以要对人加以礼义教化、法度约束. 化性起伪,就是做出人为的努力,引导人的自然本性向善发展,这不就是教育的作用之一嘛. 这里能看出荀子强调后天对人发展的影响,也解释了很多人的一个疑惑:“在人的发展动因中,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是内发论,而荀子主张性恶却是外铄论?”

宁江区19252383628: 化性起伪的成语解释 -
一裕参三: 改造人的本性,使之树立道德观念.

宁江区19252383628: 荀子对君子的定义 -
一裕参三: “化性起伪”是君子之道的必要条件 荀子在《性恶》篇中开门见山地说道:“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么人性是恶的,善的从哪里来呢,就是要化性起伪,改变人性的恶的部分.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恶的,但是社会性...

宁江区19252383628: “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分别是谁的观点?
一裕参三: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 “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宁江区19252383628: 为什么现在很少人谈论荀子的性恶论 -
一裕参三:荀子性恶论的根源 “性恶论”为何遭遇了怎样的误解?荀子所处的时代是战国末期,秦统一之势已经势不可挡,每次伐攻都是数十万人.看到这些,荀子有些绝望了,看清了成王败寇的本质,社会现实趋向恶化,知道自我催眠已经不...

宁江区19252383628: 荀子的思想 - 荀子的思想荀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裕参三: 荀子的主要思想:“天道自然”的思想、“天行有常”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的... 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

宁江区19252383628: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 -
一裕参三: 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宁江区19252383628: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
一裕参三: 《三字经》的第一段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其实他的本意是想说人生下来的时候是善良的,由于后天的社会变恶拉,所以要提倡道德修养,而相反的一种是人本恶,但是从生物的角度和人文的角度来说人生下来都是生物上的人,应该没有什么善和恶之分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