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之道

作者&投稿:侯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孝经·圣治章第九》之七

【原文】“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

【白话】父亲与儿子的亲恩之情,乃是出于人类天生的本性,也体现了君主与臣属之间的义理关系。父母生下儿女以传宗接代,没有比此更为重要的了;父亲对于子女又犹如尊严的君王,其施恩于子女,没有比这样的恩爱更厚重的了。

【思考之一】怎样理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一般解释为: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的翻译是:“孟子说:‘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为的是怕没有子孙,(因为先禀告,妻就娶不成)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东汉经学家赵岐的《十三经注疏》解释说:“不孝者三: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至于不孝有三具体是哪三种,孟子没有说,但在《孟子·离娄下》里面,孟子讲到了五种不孝的行为是:“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纵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意思是,人们普遍认为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顾父母的生活,这是一不孝;喜欢赌博喝酒,不顾父母的生活,是二不孝;贪图钱财,偏爱老婆孩子,不顾父母的生活,是三不孝;放纵于寻欢作乐,使父母蒙受羞辱,是四不孝;逞勇好斗,连累父母,是五不孝。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墨西哥人认为:人的死亡有三次,一次是肉体,第二次是他的葬礼,社会上的他死了,而第三次才是真正的死亡,就是一旦世间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亲人也离世,那么逝者便会在亡灵世界里消失,这是永远死了。

在中国传统汉族人看来,断绝了先祖的祭祀是很大的不孝。你的祖宗家族从你手上全断绝祭祀了,父祖先人都无人祭祀了,这是大不孝,这是“无后为大”的缘由。祭祀祖先就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精神,孟子也是在这个背景下才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所以,有人说,真正的不孝,是没有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没有传承先辈的家道、家风,让先人蒙羞,父母脸上无光,这才是最大的不孝。孔子还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君子担心死后自己的名字不被人称道。臧克家曾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因此,还有人说,一个人最大的不孝,就是死了之后,没有被别人记着的事情或文化或思想。

【思考之二】为什么圣人能做到终身慕父母?

《孟子·万章章句下》中,孟子说:“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意思是说,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

念父母的恩德,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思考,也是人生最美的、最有幸福感的、最智慧的一个思考。


论语翻译:“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翻译是: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夫子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够,达不到那个高度和要求啊。原文节选: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

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 什么意思
释义: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有什么好谈论的呢!出处: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杂篇·盗跖》。原文节选: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

大才子之道人是什么意思
大才子之道是指一个文学、艺术或思想领域的杰出人物所具有的洞察生活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需要过人的智慧和眼光,更需要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只有当一位才子能够超越表象,看清生活背后的真实内涵,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作品。大才子还应该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情趣,这种情趣包括对生命的向往、对美好事...

孔子论君子的整篇翻译
子游为武城宰。孔子说:“你得到人的耳朵吗?”他说:“有澹台,走不走;不是公事,从来没有到我的家了。原文: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rǔ)画。”子谓子夏曰: “女(rǔ)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

以子之道,下一句?
以子之道 移之官理——出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翻译为:把你(种树)的心得,转用到为官治民上,可以吗?求采纳!

郑板桥爱子之道翻译
1、《郑板桥爱子之道》翻译:我五十二岁才有个儿子,哪有不疼爱他的道理?但是爱孩子一定得有规矩方法,即使是孩子们在一块游戏玩耍,也必须使他时刻记着对人应该忠厚,做事要稳妥,不能急躁。我不在家,儿子就归你管教。要紧的是必须培养他的忠诚厚道的感情,消除残酷冷漠的性情,不能认为他不是你的儿子,...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什么意思?
意思是孔子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出处:《论语·里仁》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老...

谁有《论语》中的《论君子》的原文和翻译?
《论君子》的原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子谓子夏曰: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白话译文:冉求说:并非不喜欢老师的大道,...

“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文言文翻译。
意思是: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出自:《庄子 杂篇 盗拓》原文选段: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子之道岂足贵邪?释义: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们的老师所讲的道,讲忠恕之道而已。从这里开始学,学到圆满的境界,就是道。本篇是《论语》的第四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论语》...

太康县18921378883: 父子之道,忠恕而已也的意思 -
轩于永倩: “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出自论语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参啊.”子出,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

太康县18921378883: 父子相处之道 -
轩于永倩:[答案] 没事时候,最好多多聊天,因为他们是最关心你的人. 还有请记住这句话: “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行动迟缓,因为你永远想象不出你小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耐心地教你走路; 永远不要嫌弃你的父母学不会电脑,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你小的时候他们...

太康县18921378883: 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少也.是什么意思 -
轩于永倩: 不是“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吗?父子之道,天性也:父母慈爱子女,子女孝顺父母,是出自人类天生自然的本性. 君臣之义也:君王爱护臣下,臣下效忠君王,是出自人类天生自然的义理.

太康县18921378883: 体现父子关系的名句 -
轩于永倩: 虎父无犬子!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孔孟之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体现父子关系的儒家经典: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

太康县18921378883: 哪位朋友知道“桥梓”一词来历的历史背景故事~帮个忙 -
轩于永倩: 这个出自:《文选·任昉》.李善(唐高宗时著名学者)对《文选》的注释引《尚书大传》:"伯禽与康叔朝于成王,见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二子有骇色,乃问于商子曰:'二子见于周公,三见而三笞之,何也?'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名南山之阴有木名梓,二子盍往观焉!'于是二子如其言而往观之,见桥木高而仰,梓木晋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桥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后因称父子为"桥梓".

太康县18921378883: 孝文化的精神意蕴有哪些基本的范畴 -
轩于永倩: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和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伦理规范和人文精神两方面,而人文精神又是决定伦理规范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因此人文精神更需要我们深入认识和大力弘扬. “孝”作为一...

太康县18921378883: 父子之间沟通之道 -
轩于永倩: 相互理解,主动沟通即可.

太康县18921378883: “无违”、“父子相隐”、“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轩于永倩: 无违:不要违背. 采自 《论语》为政 第二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谢氏曰:“顺理为直.父不为子隐,子不为父隐,于理顺邪?瞽瞍杀人,舜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当是时,爱亲之心胜,其于直不直,何暇计哉?” --《四书集注》 这父子亲情本是天理人情,如果这个世界儿子告发父亲,父亲告发儿子,父不慈子不孝,推而广之,这个社会还成什么样子?孔子是以伦理来看待万事万物的,与法制相比,伦理为先.

太康县18921378883: 正父子兄弟之道的意思 -
轩于永倩: 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 是一句谚语格言.无法考证其出处.收集在《增广贤文》中: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报慈母惊. 意思是打虎时亲兄弟齐心协力,上阵打仗时,只有父子同时上阵才能打胜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