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第十六章

作者&投稿:定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思考题1、我们对义有什么误解?为什么义才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学习《里仁篇》第十六章,先恭诵原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乃圣人言教,仁之内涵若无圣人教授,学人绝无可能自知。君子、小人,古时以地位区分,后时以人格区分。喻,孔安国注:“喻,犹晓也。”喻,就是晓得、了解的意思。孔子说:“君子所了解的在于义,小人所了解的在于利。” 义利之辨,是君子小人的分水岭 。

君子、小人、义、利、喻,是本章的五个关键词、关键字。

利,好处,人人皆知;义,则大多不解。见义勇为、大义灭亲、舍生取义,这些崇高伟大的字眼往往被我们误解。为了义,要挺身而出、要与亲人断绝关系、甚至要舍弃生命,义好象很危险,所以我们怯弱的心灵不太敢跟义沾边,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其实义,才是我们最需要、最有帮助的。1分26秒

思考题2、“该做”与“想做”有什么不同,哪个才是真正对人有益?

义者,宜也。义,是合宜、适宜的意思,就是当下最应该做的。如果每个当下都做了该做的,那么这个人生就是一个无错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但这个合宜、适宜,却不是我们普通人想当然的概念,其实有 明确的界定 。朱子《集注》曰:“ 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 。”简要而言。 义有两个特征:一是内涵合天理 ,天理是天地自然的运行法则,公正无私,所以超越时空,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合天理的不是义; 二是所宜 ,天理在当下一定有下手处,沿着这个下手处可以步步上升,一直通往最高处。天理之所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该做” !2分31秒

利跟义不同。 利也有两个特征:一是符合人情 ,人以群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用情不同,所以人情有偏向、有局限,不能普遍公正; 二是所欲 ,受欲望所推动,会缺乏理性偏重于感受,所以目光短浅、变化多端,上升不容易,下降容易。 人情之所欲,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想做” !3分2秒

譬如:看到一个老人摔倒在路上,把老人扶起来,是该做;怕麻烦赶紧躲开,是想做。小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孩子不小心摔倒了,一听到孩子哭,马上去扶,是想做,结果以后孩子一摔倒,就哭着喊妈妈;而另一种做法是观察一下,然后鼓励启发孩子自己爬起来,这是该做,这样孩子就能培养好习惯,而不是一有事就哭着找妈妈。3分39秒

任何人, 无论圣贤、凡夫,在当下最应该做的,一定是义 !所以,先王制礼作乐,就是把“ 天理之所宜”简炼成实实在在的下手处,让君子以至于庶人,人人皆能依礼而行,做最应该做的事。3分59秒

只不过,该做,跟习性会拉拔,所以比较难;想做,则随顺着习性,比较容易 。圣贤习惯于该做,所以脱离了低级趣味;而凡夫习惯于想做,所以沉沦于低级趣味。4分17秒

君子,狭义而言,是志道之士,已经修道有得,对治习性有了经验;广义而言,凡是有志于成圣成贤的学人,想要效学君子之人,皆可以以君子名之,因上假立果名。 修道的特点,不是调伏别人,而是君子求诸己,克制自己的私欲,修改自己的习性。 所以, 义——天理之所宜,正是君子要努力学习、一心专注的地方,君子喻于义。4分54秒

小人,不是坏人,而是心胸狭隘,目光短浅,所以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捆绑,不得自在。 利——人情之所欲,正是小人的真实状态,小人心心念念想的就是利,小人喻于利 。5分12秒

思考题3、如何理解“喻”的重要性?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 蕅益大师说:“‘喻’字,形容君子小人心事,曲尽其致。”一个“喻”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君子小人的内心状态,达到了极致的程度。李炳南先生认为:“ 喻,晓,即是知的意思。”这个知,是根据所求而来,求什么,自然关注什么,对这方面就比较精通擅长。 如演员长于表演,而工匠则长于技能,同样“君子但知公义,小人但知私利。”君子在公义方面比较擅长,小人则在私利方面比较擅长。“小人所知之利,不只在钱财,一切有利于己者,皆必为之。钱穆先生认为:“用心不同,故其所晓了亦异。” 君子求义,“于事必辨其是非”,方向最重要;小人求利,“于事必计其利害”,好处最重要。君子、小人计较的重点截然不同 。我的老师认为“ 喻”同“怀”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跟前面的“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是同样的,因为他心目当中的是这个,所以他全部的精神贯注在这个上头。这个不仅仅是两句话,它是给我们一个做人的标准。平常我们对境起心动念,或者自己静静地观察思惟,内心当中去看一看,那么我们就晓得,自己心目当中所怀的、所念的是什么。7分6秒

喻有浅深的差别 。有一个比喻非常形象,说了三种情形: 一是画在沙滩上,二是刻在木头上,三是刻在石头上 。画在沙滩上,潮水一来,就不见了;刻在木头上,木头烂了才不见;而刻在石头上,那就不容易坏,除非海枯石烂,才磨灭不见。7分36秒

君子喻于义,对天理之所宜,也要刻骨铭心,始终不忘。如果停留于文字的了解、口头上的讲说,那就如同写在沙滩上,境界一来就冲走了,起不到作用。 必须把它刻在心上,成为生命的追求、价值的取向,对境才能如理抉择,才会有跟随而来的言语、行为、习惯的改变。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因为所喻的内涵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生命气象、气质、容貌。 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人格品位的高下,就完全取决于这个喻的高下。 喻,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精神内核。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有比较、有竞争的话,那这个喻,才是最核心的软实力、最核心的竞争力。8分33秒

那这个刻骨铭心的喻,从 何而生? 宋儒陆象山于白鹿洞讲此章,曰:“ 人之所喻,由于所习,所习由于所志。 ”于此章喻字外特拈出“ 习”字“志” 字,可谓探本之见。就是说,喻字前面,还有习、志这两个关联字,三个字连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次第,这个次第对君子、小人是一样的。 喻于义、喻于利,皆从不断串习而来;之所以不断串习,是因为君子、小人各有所志,有强大的力量在推动。 只不过君子的志向是成圣成贤,而小人的志向是荣华富贵,从而开演出不同的生命方向,但 从果推因,根本皆在志 。如果顺着因果来讲,君子为学当先立志,然后依照师长所教不断练习,久而久之,自然念兹在兹,无论行住坐卧、穿衣吃饭,时时刻刻不忘宗旨目标,君子喻于义也。而小人受环境影响,追名逐利,熏习既久,自然心心念念,乃至睡梦之中,无不围绕功名利禄,小人喻于利也。9分59篮板

明朝帝师张居正说:“ 君子循天理,有好义之心,又有精义之学。故其立身行己,只在义上见得分明,义当进则进,不然则退,义当受则受,不然则辞。”君子立身处世真正依凭的,是天地自然的运行规律,而不是自己无知的想法,这是一个大前提。 所以古时重民意、察天象,皆是为了掌握自然的法则,并加以应用。 循天理,是君子的标志和特征 。但君子不是天生的,也是一步一步从凡夫学习而来。好义之心,就是发心要成为君子,有了发心,就会去找寻良师益友,去学习圣贤之道,去认识和了解天理。而真正能够把天理运用实践,则必须精义之学,把天理融于日常,对所学融会贯通,审定义理,毫无疑惑,才是学有所成的阶段。那个时候才是真正起行的时候,义就象一杆标尺,对境时一直衡量在前面,符合的就去做,不符合的就不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君子喻于义也。程子曰:“君子之于义,犹小人之于利也。唯其深喻,是以笃好。”11分32秒

“小人徇人欲,有怀利之心,又有谋利之巧,故其立身行己,只在利上见得分明,有利则趋,无利则避,利于己则为,利于人则否。”小人遵循的是自己的欲望,看到好东西都想要,所以内心追求功利,为了得到好处,不惜放下身段去吹牛拍马、逢迎讨好,所以小人的立身处世,只是在利益上计较,有好处的就去,没好处就不去,利已的有积极性,利人的就没劲了。12分9秒

对比君子、小人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 所喻的重要,见解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句话,见解决定命运 !所以,同样的喻,同样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喻于义的成了君子,喻于利的成了小人。而且还有后续, 君子上达,最终成圣成贤;小人下达,最终苦不堪言,学人于此当自警醒。君子、小人,最初的起点,相距不远;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差地远。 《四书参注》:“陆象山在白鹿洞讲喻义章,学者听之悚(sǒng)然警愓,至有泣下者。可知义利严界,为学者最要关头。”13分8秒

若是对境尚有一念求利之心,则求义之志不坚,留有一隙漏洞,不知何时,就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历史上,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大臣、蓟(jì)辽总督洪承畴(chóu),松山大战失败,被清军俘虏,一开始绝食数日,拒不投降。皇太极动用所有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最后范文程出面,洪承畴仍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与他谈古论今,悄悄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最后洪承畴在糖衣炮弹的进攻下举手投降。可以说,洪承畴不是败给了清军,而是败在夹杂的 一念求利之 心上。14分22秒

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理宗的大臣文天祥也遭遇了同样的境遇,也是兵败被俘,元世祖忽必烈非常器重,屡屡派宋理宗、同朝大臣、亲人相劝,均遭严词拒绝,最后慷慨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比洪承畴,文天祥是胜在喻义深笃,纯洁无染,所以心志如钢,宁折不弯。15分

思考题4、辨析君子、小人的命运,有哪几个关键?

辨析 君子、小人的命运,其中有几个关键。一是所受的教育不同。 既然“义”是人生最正确的选择,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满足于“利”,社会上也是君子少、小人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区别就在于所受的教育不同。君子接受的是圣贤教育,所喻辽阔宽广,目标高远;而小人没有因缘接触到圣贤教育,所喻狭小短浅,只看到眼前。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好环境推动求义;而小人则身处逐利的环境,耳濡目染,自然染上了铜臭。《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5分52秒

二是依凭的道理不同。君子依凭天理,小人依据人欲,小人之所以喻于利,有一个很深的邪见。在小人看来,天理之所宜,是强迫自己,违背自己的意愿;而人情之所欲,是自己的心意 ,所以求义有压力,求利才顺心,没什么不好。这是一种极其愚痴的想法。因为这个所谓的顺心、意愿,并非我们的良知,而是烦恼,随着烦恼而做出的行为,不仅不能离苦得乐,反而让人离乐得苦。因为凡夫的想法太情绪化了,“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岂非惑矣。”人心有害,道心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所以君子克己复礼,就是为了断除烦恼,消除这些祸害之因。15分48秒

而且一件事情的成功,一定有必然的道理,天理一定蕴含在其中。如果违背天理,任意妄为,那尽管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不会有好结果,反而带来严重的祸害。譬如,一个人心智的成长,必须经过人事的历练,接受各种境界的考验,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但很多父母自己小时候吃过苦,所以不想孩子这样,从幼儿园开始,就到处给孩子疏通各种关系,争取特殊照顾,创造各种顺缘,不让他遭遇一丁点的挫折,这样做的结果,最终一定是孩子深受其害。因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寒冬的考验,习惯了顺境的孩子,一旦遭遇逆境,很难跨越过去。因为人材培养的规律不是这样的。《孟子·告子下》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现在样样给他顺缘,培养出来的绝不是钢铁巨人,只能是一只小绵羊。18分10秒

三是利益的观待不同 。在君子,义利只是一事。求义,有了树根,枝叶花果自然有,利不求自得;但若是夹杂求利之心,则义也变成利。故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只在诚意求义。在小人,义利别别相违,认为义跟利是两件事,不能兼得,所以两权相较,只是求利。蕅益大师说:“喻义,故利亦是义。喻利,故义亦是利。”生命的重心,是求义,还是求利,这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须扪心自问,不可有一丁点含糊和马虎。18分58秒

其实,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不是求来的,皆是积德所感,厚德载物,德,才是利乐之生源。君子志在圣贤,致力修齐治平,行无边善,积无边德,自然天禄加身,富贵不求而自得。舜帝就是以大孝而尊为天子。《中庸》上说:“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而小人不重德行,注重投机钻营,一心妄求,不从因上下手,种豆岂能得瓜,蒸沙岂能做饭,所以只是白费心机而已。19分35秒

总结一下, 义、利是君子、小人的分水岭,重点落在喻字上,就是反观我们自己,心心念念、所思所想、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作不了假的。唯独义,才是最值得我们每个人,真正打起全部精神、把生命全部押上去、全力以赴去追求的 。因为义把高深莫测的天理,与浅近实在的下手处,作了最紧密的联结,如同架起了一道可以登天的天梯!循次而上,人人可以一步一步迈向生命的至高点。20分16秒

(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

思考题:

思考题 1、我们对义有什么误解?为什么义才是对我们最有帮助的?

义,见义勇为、大义灭亲、舍生取义,这些崇高伟大的字眼往往被我们误解。为了义,要挺身而出、要与亲人断绝关系、甚至要舍弃生命,义好象很危险,所以,我们怯弱的心灵不太敢跟义沾边,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其实义,才是我们最需要、最有帮助的。义者,宜也。义,是合宜、适宜的意思,就是当下最应该做的。如果每个当下都做了该做的,那么这个人生就是一个无错的人生、圆满的人生。

思考题2、“该做”与“想做”有什么不同,哪个才是真正对人有益?

天理之所宜,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该做”!人情之所欲,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想做”!

任何人,无论圣贤、凡夫,在当下最应该做的,一定是义!先王制礼作乐,就是把“天理之所宜”简炼成实实在在的下手处,让君子以至于庶人,人人皆能依礼而行,做最应该做的事。

思考题3、如何理解“喻”的重要性?

君子、小人计较的重点截然不同。我的老师认为“喻”同“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跟前面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是同样的,因为他心目当中的是这个,所以他全部的精神贯注在这个上头。这个不仅仅是两句话,它是给我们一个做人的标准。平常我们对境起心动念,或者自己静静地观察思惟,内心当中去看一看,那么我们就晓得,自己心目当中所怀的、所念的是什么。喻有浅深的差别。有一个比喻非常形象,说了三种情形:一是画在沙滩上,二是刻在木头上,三是刻在石头上。画在沙滩上,潮水一来,就不见了;刻在木头上,木头烂了才不见;而刻在石头上,那就不容易坏,除非海枯石烂,才磨灭不见。君子喻于义,对天理之所宜,也要刻骨铭心,始终不忘。如果停留于文字的了解、口头上的讲说,那就如同写在沙滩上,境界一来就冲走了,起不到作用。必须把它刻在心上,成为生命的追求、价值的取向,对境才能如理抉择,才会有跟随而来的言语、行为、习惯的改变。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因为所喻的内涵不同,而展现出不同的生命气象、气质、容貌。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人格品位的高下,就完全取决于这个喻的高下。喻,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精神内核。如果说,人与人之间有比较、有竞争的话,那这个喻,才是最核心的软实力、最核心的竞争力。

见解决定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句话,见解决定命运!所以,同样的喻,同样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喻于义的成了君子,喻于利的成了小人。而且还有后续,君子上达,最终成圣成贤;小人下达,最终苦不堪言,学人于此当自警醒。君子、小人,最初的起点,相距不远;最后的结果,却是天差地远。

思考题4、辨析君子、小人的命运,有哪几个关键?

辨析君子、小人的命运,其中有几个关键:

一是所受的教育不同。君子接受的是圣贤教育,所喻辽阔宽广,目标高远;而小人没有因缘接触到圣贤教育,所喻狭小短浅,只看到眼前。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君子,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好环境推动求义;而小人则身处逐利的环境,耳濡目染,自然染上了铜臭。《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二是依凭的道理不同。君子依凭天理,小人依据人欲,小人之所以喻于利,有一个很深的邪见。在小人看来,天理之所宜,是强迫自己,违背自己的意愿;而人情之所欲,是自己的心意。

三是利益的观待不同。在君子,义利只是一事。求义,有了树根,枝叶花果自然有,利不求自得;但若是夹杂求利之心,则义也变成利。故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只在诚意求义。在小人,义利别别相违,认为义跟利是两件事,不能兼得,所以两权相较,只是求利。


论语里仁篇1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孔子的智慧宝库中,仁篇第十六章揭示了君子与小人的本质区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一句犹如明灯,照亮了道德与利益之间的界限。孔子言简意赅,他指出,君子的心智犹如明镜,对于“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无条件的遵循。这里的“义”,并非单纯指物质财富,而是涵盖了公正、道德和道义,是社...

《论语·里仁》篇:“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
第十六章说,君子是知晓义的,小人是知晓利的。第十七章说,见到贤德的人,便应该考虑向贤德的人看齐;见到不贤德的人,便应该自己在心里反省反省,想想自己是否有同不贤德的人一样的毛病。我们知道,孔子是推崇“仁”的学说的,《里仁》篇主要就是讲“仁”的。本两章实际上是告诉我们, 习“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论语 · 里仁篇 · 第十六章》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

《里仁篇》第十六章
子曰,乃圣人言教,仁之内涵若无圣人教授,学人绝无可能自知。君子、小人,古时以地位区分,后时以人格区分。喻,孔安国注:“喻,犹晓也。”喻,就是晓得、了解的意思。孔子说:“君子所了解的在于义,小人所了解的在于利。” 义利之辨,是君子小人的分水岭 。 君子、小人、义、利、喻,是本章的五个关键词、关键字。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是什么?
意思: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出处: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里仁》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齐:与...看齐。焉:于加之。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思:思考,心里...

孔子怎样看待富贵和贫贱的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第四 ,第五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第十六章》由此可见,孔子并不是单纯地主张人们只要仁、义,甘于平淡,...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读音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读音:yì zhě sān yǒu sǔn zhě sān yǒu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篇》。具体来说,这是在季氏篇的第十六章中出现的,原文是“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这段话的...

茶道与人生感悟的文章
孔子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老子的“致虚”、“守静”(《老子·第十六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都是强调通过内省这种独特的思想修养方式,达到道德和理智的自我完善。历代茶人追求的就是物...

择善而从出自儒家经典著作什么??? 一共有四个成语
出自《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私,问大夫成传,成传认为只要有才德,就不论亲疏,关键看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赏罚分明。

论语中的义是什么意思?
"义"是"天之德",即天意、良知落入于人世间,或反过来说,在最最具体事物中包藏的天心或道心,就是"义"。换言之,"义"与"仁""礼""知(智)",合称"天之四德",皆为生命之本体,所不同的,是"义"较之其他三"德",更富有"具体性"和"当下性"。孔子所说的"义"与西方人所...

四会市1888396576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是什么? -
景峡盐酸: 意思: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出处: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里仁》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 齐:与....

四会市18883965767: 论语中的里仁讲的是什么论语中的 里仁 主要讲述什么,如果联系一下生活实际能说些什么呢 -
景峡盐酸:[答案] 里仁篇吗? 《里仁》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里仁: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

四会市18883965767: 论语 - 里仁篇的解释与翻译 -
景峡盐酸: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

四会市18883965767: “心有余而力不足”是什么意思 -
景峡盐酸: 意思是: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出自《论语·里仁篇》,原句为: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

四会市18883965767: 论语里仁篇
景峡盐酸: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四会市18883965767: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什么意思哦 -
景峡盐酸: 【意译】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注释】 讷nè:讷,言难也.――《说文》.不善于讲话,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敏:敏,疾也.――《说文》.聪明,机智,迅速,反应快. 【意义】君子说话的时候要谨慎,...

四会市18883965767: 论语多少章 -
景峡盐酸: 本人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为底本,做了一下调查. 学而第一 16章 为政第二 24章 八佾第三 26章 里仁第四 26章 公治长第五 今本28章,朱熹合并了前两章,为27章. 雍也第六 今本30章,朱熹把一二、四五分别合为一章,为28章. 述而第七 ...

四会市18883965767: 论语里仁篇 -
景峡盐酸:[答案]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

四会市18883965767: 里仁篇上半部分内容翻译 -
景峡盐酸: 译文 作者:佚名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

四会市18883965767: 论语有多少则呢? -
景峡盐酸: 学而篇第一 ,共16则. 为政篇第二 ,共24则. 八佾篇第三,共26则. 里仁篇第四,共26则. 公冶长篇第五,共28则. 雍也篇第六,共30则. 述而篇第七 ,共38则. 泰伯篇第八 ,共21则. 子罕篇第九,共31则. 乡党篇第十,共27则. 先进篇第十一,共26则. 颜渊篇第十二,共24则. 子路篇第十三,共30则. 宪问篇第十四,共44则.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42则. 季氏篇第十六,共14则. 阳货篇第十七,共26则. 微子篇第十八,共11则. 子张篇第十九,共25则. 尧曰篇第二十 ,共3则.《论语》共20章,每一章又若干则,共602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