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不是文学贡献哈,我只是指为民生的贡献)我需要一个公正而且详细的答案

作者&投稿:游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个字谜~

宝岛姑娘(
猜一字)

千里相逢
(猜一字)

添丁进口(
猜一字)

与我同行(
猜一字)

二小姐(
猜一字)
姿
依山傍水(
猜一字)

十五天(
猜一字)

九十九(
猜一字)

一曲高歌夕阳下(猜一字)

田中(
猜一字)

旭日不出(
猜一字)

斩草不除根(
猜一字)

金木水火(
猜一字)

春和秋都不热
(猜一字)

挥手告别(
猜一字)

弄瓦之喜(
猜一字)

弄璋之喜(
猜一字)

昨日不可留(
猜一字)

久雷不雨(
猜一字)

乘人不备(
猜一字)

人不在其位(
猜一字)

九点
(猜一字)

十二点
(猜一字)

十叁点(
猜一字)

十六两多一点
(猜一字)

矮冬瓜(
猜一字)

独眼龙(
猜一字)

无头无尾一亩田(猜一字)

傻瓜(
猜一字)

出一半有何不可(
猜一字)

边打边谈(
猜一字)

休要丢人现眼(
猜一字)

书香门第
(猜一字)

镜中人(
猜一字)

元旦(
猜一字)

平均地权(
猜一字)

飘:作者:(美)玛格丽特·米切尔。类型:战争/爱情。本文作者:愿咸与恒。
这本书应该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作品了吧。改编的电影也绝对是好莱坞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有时候我觉得可以把这个之一去掉)。
第一部:
主人公是斯佳丽·奥哈拉,她是庄园主杰拉尔德女儿,自幼备受宠爱,生活在美国的南方。那时候,内战即将爆发,但是当时似乎谁都不以为意。
斯佳丽尽管长得不美(不美吗?),但是有着一双绿色的眼睛,父亲是爱尔兰人的后裔,来到美国白手起家。母亲比父亲小二十八岁,是个名门闺秀。之所以嫁给斯佳丽的父亲,却是因为她的心上人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她的心也永远的死了(问世间情为何物……)。
斯佳丽性格倔强任性,尽管一直被按照淑女的方式培养,但是始终内心桀骜不羁。她知道了自己的心上人阿希礼·韦尔克斯要娶玫兰妮·汉密顿,备受打击。但是斯佳丽没有那么容易放弃,她要向阿希礼表白,必要时两个人一起私奔(好勇敢的姑娘!),这就是一个十六岁少女的计划。
聚会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议论战争的事情,大家都认为南方很多就会胜利,但是有一个人,冷静地指出那是不可能的,南方终究要失败(厉害啊)。他就是男主角瑞特·巴特勒,当时已经三十四岁了(比斯佳丽大好多啊),靠走私生意发财,为人放荡不羁,名声很坏,不会为了名声而别人的议论而去改变自己,斯佳丽对他有了一丝钦佩。
斯佳丽终于表白了,但是得到的只是回复居然是:阿希礼爱斯佳丽,但是还是要娶玫兰妮,因为他和斯佳丽是两种人,在一起不会幸福(这理由冠冕堂皇到让人讨厌……)。斯佳丽悲愤交加,打了阿希礼,接着又摔了一个花瓶,结果摔出了瑞特……(好看好看)。
瑞特一直躲在旁边偷听,是不是成心的不知道,反正好好的嘲弄了斯佳丽一番。斯佳丽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委屈,只要她愿意,任何男人都可以拜倒在她的脚下,然后而她却得不到自己心爱的阿希礼。一气之下她勾引了玫兰妮的哥哥查理,因为这样,她才能够伤害所有的人(我无语)。
战争爆发了。斯佳丽以闪电的速度结了婚,然后又以火箭的速度当了寡妇(这都什么速度),最后又当了母亲。一切仿佛像是一场梦,唯一不同的是,斯佳丽的身边再也没有追求者围着她转了,守寡的生活如此单调,单调到可怕,斯佳丽对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什么感情。她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但是发生的事情是不会改变的,阿希礼也去了前线打仗,斯佳丽百无聊赖。于是接受玫兰妮的邀请,来到了新兴城市亚特兰大。
第二部:
亚特兰大是个年轻的城市,与塔拉庄园完全不同。斯佳丽虽然不喜欢玫兰妮和那些封建的姑婆,不喜欢这种没有任何能出风头的生活,每天还要去医院当护工,不过总体说来她对这里的生活还是很满意的。
瑞特也在这里,穿越封锁线给大家带来物资。他和斯佳丽有点儿像死对头,在一起总是互相嘲弄,不过每次总是斯佳丽败下阵来。
一次募捐舞会上,斯佳丽非常非常想去跳舞,她才只有十七岁,却要封闭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里。瑞特为了帮助她,出钱让她跳舞,两个人跳啊跳啊……事情的结果是,这件事情弄得满城风雨,因为寡妇这样出风头确实很不像话,甚至惊动了斯佳丽的母亲要斯佳丽回去,斯佳丽很害怕,杰拉尔德接斯佳丽回来,误入瑞特设下的圈套中,结果……不了了之了。
斯佳丽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爱上了瑞特,但是瑞特居然跟她说他不结婚,弄得斯佳丽好尴尬(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不过瑞特对斯佳丽的确特别好,用各种方法讨斯佳丽的欢心。可是斯佳丽知道了瑞特和妓女有往来,一生气不理他了。
瑞特对所有的人对是一种玩世不恭外加讽刺嘲笑的态度,但是对玫兰妮对视特别尊敬,发自真心的尊敬。玫兰妮感觉就是斯佳丽的反面,像个小孩子一样,性格懦弱,动不动就脸红害羞,天真单纯,不相信世界上有邪恶的事情。瑞特说玫兰妮是个真正高贵的人。
战争在继续,阿希礼也逐渐看出了这场战争的本质和结局。但是阿希礼缺没有勇气向推特那样承认,而是宁愿自欺欺人,消极抵抗。他回来了一次,斯佳丽很高兴,但是他的临别赠言是让斯佳丽好好照顾玫兰妮,因为阿希礼很可能一去不回……
南军节节败退,很多斯佳丽小时候的玩伴都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很多家庭家破人亡,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玫兰妮怀孕了,斯佳丽相当相当之生气,此时传来了另一个消息:阿希礼失踪了……
大家都害怕得要命,幸好神通广大的瑞特打听来了消息:阿希礼被俘了,但是依旧生死未卜。
第三部:
战争到了最后一年,南军节节败退,南方已尽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所有能上战场的男子都去前线了,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的少年。
亚特兰大逼近陷落的边缘,祸不单行,塔拉庄园那边斯佳丽的妹妹和母亲又得了伤寒。斯佳丽只能陪着待产的玫兰妮。
有一次,瑞特和斯佳丽在一起调情的时候(两个人的对手戏总是那么好看),斯佳丽以为瑞特会向她求婚呢,结果瑞特说希望斯佳丽做他的“相好”(哈哈)。
就在亚特兰大陷落的那一天,玫兰妮终于要生产了。那一天南军伤亡遍地,找不到接生的大夫,只能斯佳丽硬着头皮上阵。虽然因为阿希礼的缘故,斯佳丽心底多多少少有一些希望玫兰妮死去的心理,不过她还是尽力了,精疲力竭,玫兰妮和孩子总算母子平安。
但是斯佳丽来不及喘一口气,因为“北佬”就要来了,据说他们无恶不作,尤其是对于妇女……斯佳丽非常无助,不过还好有瑞特。瑞特的的马车已经没有了,为了把她们送走,瑞特冒着生命危险去偷了一匹马,虽然这匹马已经奄奄一息。
斯佳丽知道她的家可能已经被北佬占领,但是她还是要执意回家,斯佳丽的太需要一个温暖的怀抱了。一路上他们看到伤亡,恐惧,还有城池的毁灭。这时候瑞特的爱国之心苏醒了,他明知道南军终究要战败,突然决定去参军,结果斯佳丽只能一个人面对重重险阻回到塔拉……斯佳丽很生气,“啪!”。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瑞特很有勇气,他可以舒舒服服的生活,但是他却去了……
幸好斯佳丽和玫兰妮都挺过来了,塔拉庄园没有被北佬烧掉。但是回到家中,斯佳丽却要面对一个更为残酷的局面:黑奴只剩下了三个(原来有一百个),两个妹妹卧病在床,所有的粮食都被北佬抢走了,杰拉尔德精神失常,因为,斯佳丽的母亲死了,临死前,还在呼唤着初恋情人的名字……
噩梦才刚刚开始,所有的人都只能依靠斯佳丽。斯佳丽不管觉得身上的担子多重,都不能够卸下来,她爱这片土地,她不会离开,不管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不管要经历什么,斯佳丽都会走下去,绝不回首(赞一百!!!)!
家里的事情非常琐碎,原本娇生惯养的大小姐不得不向黑奴一样下地干活,那个少女已经死了,活着的是一个脾气暴戾,焦头烂额的女主人(不要怪她,斯佳丽的压力太大了)。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斯佳丽去面对……
也许别的都可以忍受,但是一大家子人必须要吃饭,粮食就成了关键,她们辛辛苦苦的奋斗,杰拉尔德和两个妹妹都帮不上忙,只有玫兰妮温柔和顺,但是她的身体很差。
北佬已经来过了(简直就是鬼子进村扫荡嘛),这一天,又来了一个北军,准备对塔拉庄园进行扫荡,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粮食又要付诸东流,愤怒至极的斯佳丽果断的开枪打死了他(干得好!),玫兰妮帮助她毁尸灭迹(好搭档)。
好不容易,生活的境况有了一点好转,结果,鬼子居然又来了……斯佳丽让家人躲起来,自己一个人面对那些北佬(佩服!),他们没伤害斯佳丽,当然把所有值钱的东西和粮食都拿走了……临走的时候还放了一把火,要烧掉塔拉庄园。
斯佳丽一个人根本扑不灭那场火,她觉得真的完了,但是这时候玫兰妮冲了进来,两个人奋斗了好久,火终于被扑灭了,塔拉庄园免遭灭顶之灾,斯佳丽终于对玫兰妮有了一点公正的看法,不管怎么说,是玫兰妮一直在帮助她。
塔拉庄园收留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军人,威尔就是其中之一(天下掉下来的……),他的到来帮助斯佳丽承担了一部分的担子,而战争也终于结束了。斯佳丽已经不在乎谁胜谁败,只要没有鬼子再来扫荡就好了。不要再忍饥挨饿就好了。
阿希礼,也终于活着回来了。
第四部:
战争虽然结束,但是不管是斯佳丽,还是整个南方,都永远无法再回到过去。北方政府对南方的统治绝对专制,敢于反抗的人们都被逮捕起来了,而从前塔拉庄园的仇家却得势,威胁着要把斯佳丽一家赶出去,斯佳丽需要很多钱,但是她却没有别的办法。她可以失去一切,甚至阿希礼,但是要失去这片土地,绝不可能!
斯佳丽想到了瑞特,瑞特发了大财,但是被逮捕起来,罪名是杀人。斯佳丽没有别的办法,如果可以嫁给瑞特(虽然她因为瑞特抛下她不管恨他),那么就可以衣食无忧,不用再忍饥挨饿了。为了活下去,为了家族的尊严,斯佳丽可以牺牲一切,甚至可以去当瑞特的情人。
可是当时斯佳丽因为整日劳累,没有当年那么光彩照人了,连一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但是她看到了母亲留下来的绿色窗帘,于是做了一件裙子(那一定是一件非常非常美丽的裙子)。
总算见到了瑞特,开始的时候斯佳丽的勾引手段还是很成功的,瑞特差一点儿就表白了,可是瑞特到最后还是识破了,狠狠的嘲弄了她一番(他也受伤了吧),斯佳丽没有能够弄到钱,想把瑞特杀了……晕倒了……
回去的路上,斯佳丽意外地碰到了妹妹的恋人弗兰克·肯尼迪,弗兰克开始做生意,手里有一些钱,斯佳丽想到,如果妹妹嫁给他,妹妹不会帮助塔拉庄园的,于是她决定不择手段的去抢妹妹的恋人,编造了妹妹已经与他人订婚的谎言。尽管弗兰克的年龄足可以当斯佳丽的父亲,而且又老又丑,但是他有钱,这就够了。
斯佳丽想得到的一定要得到,弗兰克很快便与她结婚,塔拉庄园的危机随即解除。结婚后的斯佳丽一心要把弗兰克的生意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在当时绝对是为世俗所不容(好封建的地方),斯佳丽精明强干,觉得弗兰克心肠太软,不能当好老板。
瑞特又出现了,然后说:你怎么不等我呀……
虽然斯佳丽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但是整个社会的状况却是那么糟糕。无数解放的黑奴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到处犯罪,侮辱白种女人。然后这些女人的亲人又去报复,政府再把他们逮捕起来处死……3K党就是专门为白种女人报仇的。没有法律的保护,每一个人都生活的提心吊胆,这种折磨何时才会结束?
杰拉尔德在一次意外当中从马上摔断了脖子死了,威尔和苏埃伦结婚了,卡丽恩进了修道院。塔拉庄园仿佛已经不属于斯佳丽一样。她生了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
一天晚上,斯佳丽险些遭到了侮辱。这件事情的直接后果就是3K党去为斯佳丽报仇,而弗兰克、阿希礼这些人都是3K党。政府却已经得到了消息要围捕3K党。最终,瑞特帮助他们巧妙地演出了一出戏,从而拯救了所有的人(此段精彩)。但是弗兰克却在火拼当中牺牲了,斯佳丽再一次成为了寡妇。
瑞特终于向斯佳丽求婚了,他怕斯佳丽又嫁给别人,所以赶快。斯佳丽的确喜欢他,虽然她心里爱的还是阿希礼(阿希礼到底那儿好?),两人结婚,众人非议。
第五部:
婚后的生活斯佳丽很快活,瑞特也非常宠着她,满足她的一切虚荣,只是有时候,瑞特看到斯佳丽心里想着阿希礼的时候会非常非常的愤怒。斯佳丽觉得瑞特和他之前的两个丈夫都不一样,瑞特就和阿希礼一样神秘莫测,两个人生活在一起也总是戏谑和互相嘲弄。
斯佳丽生了一个女儿,小名叫美蓝。瑞特对她非常疼爱,从此之后,他为了美蓝能够不被他人排斥,开始改变自己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扮演”(其实不是演戏)一个好父亲的形象。
有一次,斯佳丽和阿希礼情不自禁地开始回忆往事,结果被人撞见抱在一起。面对千夫所指,玫兰妮却依旧相信斯佳丽和阿希礼什么事情都没有。还是瑞特和玫兰妮出面保护了斯佳丽,当然这件事也彻底伤透了瑞特的心。
斯佳丽怀了瑞特的孩子,可是等到瑞特回来。瑞特却讽刺她说这是阿希礼的孩子,结果斯佳丽失足摔倒流产(此段被后来的很多故事用烂了……)。
两个人的关系从此变得无比疏远,瑞特把心思都放在美蓝身上,不再关注斯佳丽。而斯佳丽的内心也觉得无比失落和伤心。
美蓝四岁的时候,非要学骑马,她非要骑马跳过栏杆,前尘似梦,斯佳丽仿佛看见了多年以前杰拉尔德骑马跳过栏杆的样子……一瞬间,她感到了恐惧,但是太晚了,美蓝和他的外公一样,从马上摔下而死。
瑞特和斯佳丽两个人开始互相指责,觉得都是对方害死了美蓝。瑞特几乎已经精神失常,苦苦不让美蓝下葬(虐心的情节……)。最后还是玫兰妮出面,玫兰妮始终像一个天使一样,可以抚慰任何人的心灵。
斯佳丽到外面去旅行,结果收到电报,玫兰妮病危了……
原来玫兰妮一直想要个孩子,但是小产了。临终之时,她只是希望斯佳丽好好照顾她的孩子和阿希礼,要好好对待瑞特,瑞特那么爱斯佳丽。玫兰妮至死心怀感恩(这段我都哭了)。
多少年来,斯佳丽一直视玫兰妮为情敌,但是她现在终于离开了,斯佳丽却是那么伤心和失落。玫兰妮走了,多少年来一直帮助她的女朋友就那么走了,斯佳丽终于明白了两个残酷的事实:她一直都爱着玫兰妮,她从来都没有爱过阿希礼。
玫兰妮的最后一句话刺痛了斯佳丽,和玫兰妮一样,多少年来,斯佳丽不是也一直无视瑞特对她的爱吗?瑞特为她做了那么多,而她却始终迷恋自己塑造的阿希礼的幻影。
斯佳丽决心向瑞特表白,告诉他她爱他。
然而……
瑞特对她的心已经死了,哀莫大于心死。本来还有美蓝,但是美蓝死了,什么都带走了。瑞特已经心灰意冷,也许以前有误会,瑞特害怕被拒绝而不愿承认自己的爱,但是现在瑞特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他要回到故乡去了。
瑞特走了,斯佳丽身边的人一个一个都离开她了,但是没关系,斯佳丽没有绝望,她要回到塔拉庄园疗伤,不管她想得到什么,都会得到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也许,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呢!
最后谈谈我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吧,关于四大主角。
不知为何,一直很讨厌阿希礼。当断不断,如果不是他,斯佳丽不会错失自己的最爱。可是没有他,斯佳丽也未必能够支撑下来。斯佳丽喜欢的不过是一个自己喜欢的幻影,她把阿希礼当成神明,殊不知谁也成不了谁的神。阿希礼也不过是个普通人,一个懦弱的人。
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玫兰妮,那么温柔那么善良,仿佛就像天使一样抚慰每个人的心。虽然外表柔弱,但是内心比斯佳丽还要刚强。可她最后还是死了,就好像瑞特说的那样,她是伟大的,她也许是斯佳丽的反面,又或者,只是境遇不同的斯佳丽?
瑞特无疑是非常讨人喜欢的男主角,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呵呵。瑞特自私无赖,但是不虚伪,这些都和斯佳丽一样,只是他比斯佳丽高明的地方,是他看透了自己的心,从而不会像斯佳丽那样追悔莫及。但是他毕竟比斯佳丽大了那么多岁,成熟也是自然的。冒险家年纪大了以后,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了,难道叛逆终究要屈服于世俗?
当我是个萝莉的时候,看过这本书的缩写本,当时并不喜欢斯佳丽,觉得她太过不择手段,太过自私了。但是现在长大了,看过完本之后不仅很钦佩斯佳丽。不错,她自私,不择手段,虚荣,但是这些缺点难道每个人都没有吗?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愿做一个规规矩矩的“正经人”,把内心的种种邪恶甚至肮脏的想法压制下去。斯佳丽至少有一个优点,就是她不虚伪,她真实不掩盖,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人。我相信会有很多人羡慕斯佳丽的,我们都是有贼心没贼胆啊……
尽管在斯佳丽的身上道德观似乎很淡薄,可是她受过那么大的打击,试问如果自己设身处地的承受那些,又会变成怎样?除了坚强,没有别的选择吧。每个人变成什么样子,根本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成为怎样的人,不过是看生活是否把你逼迫到了一定程度(感同身受)。痛苦的蜕变,有谁想过背后有多少无奈呢?
斯佳丽尽管事业上很成功,但是感情上却一直受挫折,她始终不了解自己所爱的人,才失去了爱人。十二年的时间,斯佳丽似乎在感情的迷宫中一直无法走出,当她彻悟的时候,我相信一个新的人生会像她开启的!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关于爱情的思考,还有对美国内战的剖析。我们接触到的很多材料都是说北方如何如何正义,林肯如何如何伟大。但是这本书却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方面,站在南方人的立场上,难道这一切不都是真实的吗?他们经历的种种苦难,仅仅因为一个战败就可以轻易地抹去?我相信他们都是真实的,因为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

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改革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远有商鞅,今有朱镕基。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改革,虽败尤荣。“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了!
佩服这份胆略和胆气!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三言二拍》中对王安石的描述:
开话已毕,未入正文,且说唐诗四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此
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
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
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公为册文告
天,愿以身代,藏其册于金匮,无人知之。以后武王崩,太子
成王年幼,周公抱成王于膝,以朝诸侯。有庶兄管叔、蔡叔将
谋不轨,心忌周公,反布散流言,说周公欺侮幼主,不久篡位,
成王疑之。周公辞了相位,避居东国,心怀恐惧。一日,天降
大风疾雷,击开金匮,成王见了册文,方知周公之忠,迎归相
位,诛了管叔、蔡叔,周室危而复安。假如管叔、蔡叔流言方
起,说周公有反叛之心,周公一病而亡,金匮之文未开,成王
之疑未释,谁人与他分辨?后世却不把好人当做恶人?第二句说王莽。王莽字巨君,乃西汉平帝之舅,为人奸诈。自恃椒房
宠势,相国威权,阴有篡汉之意。恐人心不服,乃折节谦恭,
尊礼贤士,假行公道,虚张功业,天下郡县称莽功德者,共四
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莽知人心归己,乃鸩平帝,迁太后,
自立为君,改国号曰新,一十八年。直至南阳刘文叔起兵复汉,
被诛。假如王莽早死了十八年,却不是完名全节一个贤宰相,
垂之史册?不把恶人当做好人么?所以古人说:日久见人心。
又道:盖棺论始定。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
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有诗为证: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一时轻信人言语,自有明人话不平。
如今说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
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骂,饮恨而
终。假若有名誉的时节,一个瞌睡死去了不醒,人还千惜万惜,
道国家没福,恁般一个好人,未能大用,不尽其才,却到也留
名于后世。及至万口唾骂时,就死也迟了。这到是多活了几年
的不是!那位宰相是谁?在那一个朝代?这朝代不近不远,是
北宋神宗皇帝年间,一个首相,姓王,名安石,临川人也。此
人目下十行,书穷万卷,名臣文彦博、欧阳修、曾巩、韩维等,
无不奇其才而称之。方及二旬,一举成名。初任浙江庆元府鄞
县知县,兴利除害,大有能声。转任扬州佥判,每读书达旦不
寐。日已高,闻太守坐堂,多不及盥漱而往。时扬州太守,乃
韩魏公,名琦者,见安石头面垢污,知未盥漱,疑其夜饮,劝
以勤学。安石谢教,绝不分辨。后韩魏公察听他彻夜读书,心甚异之,更夸其美。升江宁府知府,贤声愈著,直达帝聪。正
是:
只因前段好,误了后来人。
神宗天子励精图治,闻王安石之贤,特召为翰林学士。天
子问为治何法,安石以尧舜之道为对,天子大悦。不二年,拜
为首相,封荆国公,举朝以为皋夔复出,伊周再生,同声相庆。
惟李承之见安石双眼多白,谓是奸邪之相,他日必乱天下。苏
老泉见安石衣服垢敝,经月不洗面,以为不近人情,作《辨奸
论》以刺之。此两个人是独得之见,谁人肯信?不在话下。
安石既为首相,与神宗天子相知,言听计从,立起一套新
法来。那几件新法?农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
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免行法。专听一个小
人,姓吕名惠卿,及伊子王诖,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
谏。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荆公自以为是,复倡为三不足
之说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因他
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
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坚,祖制纷更,
万民失业。
一日,爱子王诖病疽而死,荆公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
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荆公亲自行香拜表。其日,
第四十九日斋醮已完,漏下四鼓,荆公焚香送佛,忽然昏倒于
拜毡之上,左右呼唤不醒。到五更,如梦初觉,口中道 :“诧
异!诧异!” 左右扶进中门。吴国夫人命丫鬟接入内寝,问其缘故。荆公眼中垂泪道 :“适才昏愦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
处,如大官府之状,府门尚闭。见吾儿王诖荷巨枷约重百斤,
力殊不胜,蓬首垢面,流血满体,立于门外,对我哭诉其苦,
道 :‘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
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儿不幸阳禄先尽,受罪极重,
非斋醮可解。父亲宜及蚤回头,休得贪恋富贵,⋯⋯’说犹未
毕,府中开门吆喝,惊醒回来。” 夫人道 :“宁可信其有,不
可信其无。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相公何不急流勇
退?早去一日,也省了一日的咒詈。” 荆公从夫人之言,一连
十来道表章,告病辞职。天子风闻外边公论,亦有厌倦之意,
遂从其请,以使相判江宁府。
故宋时,凡宰相解位,都要带个外任的的职衔,到那地方
资禄养老,不必管事。荆公想江宁乃金陵古迹之地,六朝帝王
之都,江山秀丽,人物繁华,足可安居,甚是得意。夫人临行,
尽出房中钗钏衣饰之类,及所藏宝玩,约数千金,布施各庵院
寺观打醮焚香,以资亡儿王诖冥福。择日辞朝起身,百官设饯
送行,荆公托病,都不相见。府中有一亲吏,姓江名居,甚会
答应,荆公只带此一人,与僮仆随家眷同行。
东京至金陵都有水路,荆公不用官船,微服而行,驾一小
艇,由黄河溯流而下。将次开船,荆公唤江居及众僮仆分付:
“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凡一路马头歇船之处,有问我何
姓何名何官何职,汝等但言过往游客,切莫对他说实话,恐惊
动所在官府,前来迎送,或起夫防护,骚扰居民不便。若或泄
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吾若知之,必皆
重责。” 众人都道 :“谨领钧旨。” 江居禀道 :“相公白龙鱼
服,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谤相公者,何以处之?” 荆公道 :“常言:宰相腹中撑得船过,从来人言不足
恤。言吾善者,不足为喜;道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
过去便了,切莫揽事。” 江居领命,并晓谕水手知悉。自此水
路无话。
不觉二十馀日,已到锺离地方。荆公原有痰火症,住在小
舟多日,情怀抑郁,火症复发。思欲舍舟登陆,观看市井风景,
少舒愁绪,分付管家道 :“此去金陵不远,你可小心伏侍夫人
家眷,从水路,由瓜步淮扬过江。我从陆路而来,约到金陵江
口相会。” 安石打发家眷开船,自己只带两个僮仆,并亲吏江
居,主仆共是四人登岸。
只因水陆舟车扰,断送南来北往人。江居禀道 :“相公陆
行,必用脚力。还是拿钧帖到县驿取讨,还是自家用钱雇赁?”
荆公道 :“ 我分付在前,不许惊动官府,只自家雇赁便了。”
江居道 :“ 若自家雇赁,须要投个主家。” 当下僮仆携了包
裹,江居引荆公到一个经纪人家来。主人迎接上坐, 问道 :
“客官要往那里去?”荆公道 :“要往江宁,欲觅肩舆一乘,
或骡或马三匹,即刻便行。” 主人道 :“如今不比当初,忙不
得哩!” 荆公道 :“为何?”主人道 :“一言难尽!自从拗相
公当权,创立新法,伤财害民,户口逃散,虽留下几户穷民,
只好奔走官差,那有空役等雇?况且民穷财尽,百姓饔餐不饱,
没闲钱去养马骡,就有几头,也不勾差使。客官坐稳,我替你
抓寻去。寻得下莫喜,寻不来莫怪。只是比往常一倍钱要两倍
哩!”江居问道 :“你说那拗相公是谁?”主人道:“叫做王安
石。闻说一双白眼睛,恶人自有恶相。” 荆公垂下眼皮,叫江
居莫管别人家闲事。主人去了多时,来回复道 :“轿夫只许你
两个,要三个也不能勾,没有替换,却要把四个人的夫钱雇他。马是没有,止寻得一头骡,一个叫驴。明日五鼓到我店里。客
官将就去得时,可付些银子与他。” 荆公听了前番许多恶话,
不耐烦,巴不得走路,想道 :“就是两个夫子,缓缓而行也罢。
只是少一个头口,没奈何,把一匹与江居坐,那一匹,教他两
个轮流坐罢。” 分付江居,但凭主人定价,不要与他计较。江
居把银子称付主人。
日光尚早,荆公在主人家闷不过,唤童儿跟随,走出街市
闲行。果然市井萧条,店房稀少,荆公暗暗伤感。步到一个茶
坊,到也洁净。荆公走进茶坊,正欲唤茶,只见壁间题一绝句
云:“ 祖宗制度至详明,百载馀黎乐太平。白眼无端偏固执,
纷纷变乱拂人情。” 后款云 :“无名子慨世之作。” 荆公默然
无语,连茶也没兴吃了,慌忙出门。又走了数百步,见一所道
院。荆公道 :“且去随喜一回,消遣则个。” 走进大门,就是
三间庙宇。荆公正欲瞻礼,尚未跨进殿楹,只见朱壁外面粘着
一幅黄纸,纸上有诗句 :“五叶明良致太平,相君何事苦纷更?
既言尧舜宜为法,当效伊周辅圣明。排尽旧臣居散地,尽为新
法误苍生。翻思安乐窝中老,先识天津杜宇声。” 先前英宗皇
帝时,有一高士,姓邵名雍,别号尧夫,精于数学,通天彻地,
自名其居为安乐窝。常与客游洛阳天津桥上,闻杜宇之声,叹
道:“天下从此乱矣!” 客问其故 ,尧夫答道 :“天下将治,
地气自
北而南;天下将乱,地气自南而北。洛阳旧无杜宇,今忽有之,
乃地气自南而北之征。不久天子必用南人为相,变乱祖宗法度,
终宋世不得太平。” 这个兆,正应在王安石身上。荆公默诵此
诗一遍,问香火道人 :“此诗何人所作?没有落款?”道人道:
“数日前,有一道侣到此索纸题诗 ,粘于壁上 ,说是骂什么拗相公的。” 荆公将诗纸揭下,藏于袖中,默然而出。回到主
人家,闷闷的过了一夜。五鼓鸡鸣,两名夫和一个赶脚的牵着
一头骡、一个叫驴都到了。荆公素性不十分梳洗,上了肩舆。
江居乘了驴子,让那骡子与僮仆两个更换骑坐。约行四十馀里,
日光将午,到一村镇。江居下了驴,走上一步,禀道 :“相公,
该打中火了。” 荆公因痰火病发,随身扶手带得有清肺干糕及
丸药茶饼等物。分付手下 :“只取沸汤一瓯来,你们自去吃饭。”
荆公将沸汤调茶,用了点心,众人吃饭,兀自未了。荆公见屋
傍有个坑厕,讨一张手纸,走去登东。只见坑厕土墙上,白石
灰画诗八句 :“初知鄞邑未升时,为负虚名众所推。苏老《辨
奸》先有识,李丞劾奏已前知。斥除贤正专威柄,引进虚浮起
祸基。最恨邪言‘三不足’,千年流毒臭声遗。” 荆公登了东,
觑个空,就左脚脱下一只方舄,将舄底向土墙上抹得字迹糊涂,
方才罢手。众人中火已毕。
荆公复上肩舆而行,又三十里,遇一驿舍 。江居禀道 :
“这官舍宽敞,可以止宿。” 荆公道 :“昨日叮咛汝辈是甚言
语?今宿于驿亭,岂不惹人盘问?还到前村,择僻静处民家投
宿,方为安稳。” 又行五里许,天色将晚。到一村家,竹篱茅
舍,柴扉半掩。荆公叫江居上前借宿,江居推扉而入。内一老
叟扶杖走出,问其来由。江居道 :“某等游客,欲暂宿尊居一
宵,房钱依例奉纳。” 老叟道 :“但随官人们尊便。” 江居引
荆公
进门,与主人相见。老叟延荆公上坐,见江居等三人侍立,知
有名分,请到侧屋里另坐。老叟安排茶饭去了,荆公看新粉壁
上,有大书律诗一首,诗云:
“文章谩说自天成,曲学偏邪识者轻。强辨鹑刑非正道,误餐鱼饵岂真情。
奸谋已遂生前志,执拗空遗死后名。
亲见亡儿阴受梏,始知天理报分明。”
荆公阅毕,惨然不乐。须臾,老叟搬出饭来 ,从人都饱餐,
荆公也略用了些。问老叟道 :“壁上诗何人写作?”老叟道:
“往来游客所书,不知名姓。” 公俯首寻思 :“我曾辨帛勒为
鹑刑及误餐鱼饵,二事人颇晓得。只亡儿阴府受梏事,我单对
夫人说,并没第二人得知,如何此诗言及?好怪,好怪!”
荆公因此诗末句刺着他痛心之处,狐疑不已,因问老叟:
“高寿几何?”老叟道 :“年七十八了。” 荆公又问 :“有几
位贤郎?”老叟扑簌簌泪下,告道 :“有四子,都死了,与老
妻独居于此。” 荆公道 :“四子何为俱夭?”老叟道 :“十年
以来,苦为新法所害。诸子应门,或殁于官,或丧于途。老汉
幸年高,得以苟延残喘,倘若少壮,也不在人世了。” 荆公惊
问:“ 新法有何不便,乃至于此?”老叟道 :“官人只看壁间
诗可知矣。自朝廷用王安石为相,变易祖宗制度,专以聚敛为
急,拒谏饰非,驱忠立佞。始设青苗法以虐农民,继立保甲、
助役、保马、均输等法,纷纭不一。官府奉上而虐下,日以棰
掠为事。吏卒夜呼于门,百姓不得安寝。弃产业,携妻子,逃
于深山者,日有数十。此村百有馀家,今所存八九家矣。寒家
男女共一十六口,今只有四口仅存耳!” 说罢,泪如雨下,荆
公亦觉悲酸。又问道 :“有人说新法便民,老丈今言不便,愿
闻其详。” 老叟道 :“王安石执拗,民间称为拗相公。若言不
便,便加怒贬;说便,便加升擢。凡说新法便民者,都是谄佞
辈所为,其实害民非浅。且如保甲上番之法,民家每一丁,教
阅于场,又以一丁朝夕供送。虽说五日一教,那做保正的,日聚于教场中,受贿方释。如没贿赂,只说武艺不熟,拘之不放,
以致农时俱废,往往冻馁而死。” 言毕,问道 :“如今那拗相
公何在?”荆公哄他道 :“见在朝中辅相天子。” 老叟唾地大
骂道 :“这等奸邪,不行诛戮,还要用他,公道何在?朝廷为
何不相了韩琦、富弼、司马光、吕诲、苏轼诸君子,而偏用此
小人乎!” 江居等听得客坐中喧嚷之声,走来看时,见老叟说
话太狠 ,咤叱道:“老人家不可乱言,倘王丞相闻知此语,获
罪非轻了。” 老叟矍然怒起道 :“吾年近八十,何畏一死?若
见此奸贼,必手刃其头,刳其心肝而食之。虽赴鼎镬刀锯,亦
无恨矣!” 众人皆吐舌缩项。荆公面如死灰,不敢答言,起立
庭中,对江居说道:“月明如昼,还宜赶路。” 江居会意 ,去
还了老叟饭钱,安排轿马。荆公举手与老叟分别,老叟笑道:
“老拙自骂奸贼王安石,与官人何干,乃怫然而去?莫非官与
王安石有甚亲故么?”荆公连声答道 :“没有,没有!” 荆公
登舆,分付快走,从者跟随,踏月而行。
又走了十馀里,到树林之下,只有茅屋三间,并无邻比。荆
公道:“此颇幽寂,可以息劳。” 命 江居叩门。内有老妪启扉,
江居亦告以游客贪路,错过邸店,特来借宿,来早奉谢。老妪
指中一间屋道 :“此处空在,但宿何妨。只是草房窄狭,放不
下轿马。” 江居道 :“不妨,我有道理。” 荆公降舆入室。江
居分付将轿子置于檐下,骡驴放在树林之中。荆公坐于室内,
看那老妪时,衣衫蓝缕,鬓发蓬松,草舍泥墙,颇为洁净。老
妪取灯火,安置荆公,自去睡了。
荆公见窗间有字,携灯看时,亦是律诗八句。诗云:
“生已沽名􏦮气豪,死犹虚伪惑儿曹。
既无好语遗吴国,却有浮辞诳叶涛。
四野逃亡空白屋,千年嗔恨说青苗。
想因过此来亲睹,一夜愁添雪鬓毛。”
荆公阅之,如万箭攒心,好生不乐。想道 :“一路来,茶坊道
院, 以至村镇人家, 处处有诗讥诮。 这老妪独居, 谁人到
此?亦有诗句,足见怨词詈语遍于人间矣!那第二联说‘吴国’,
乃吾之夫人也。 叶涛, 是吾故友。 此二句诗意犹不可解。”
欲唤老妪问之,闻隔壁打鼾之声,江居等马上辛苦,俱已睡去。
荆公展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想道 :“吾只信福建子
之言,道民间甚便新法,故吾违众而行之,焉知天下怨恨至此?
此皆福建子误我也!” 吕惠卿是闽人,故荆公呼为福建子。是
夜,荆公长吁短叹,和衣偃卧,不能成寐,吞声暗泣,两袖皆
沾湿了。
将次天明,老妪起身,蓬着头同一赤脚蠢婢,赶二猪出门
外。婢携糠秕,老妪取水,用木杓搅于木盆之中, 口中呼 :
“罗,罗,罗,拗相公来。” 二猪闻呼,就盆吃食。婢又呼鸡:
“谀,谀,谀,王安石来。” 群鸡俱至。江居和众人看见,无
不惊讶。荆公心愈不乐,因问老妪道 :“老人家何为呼鸡豕之
名如此?”老妪道 :“官人难道不知王安石即当今之丞相,拗
相公是他的浑名?自王安石做了相公,立新法以扰民。老妾二
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妇女二口,也要出免役、
助役等钱。钱既出了,差役如故。老妾以桑麻为业,蚕未成眠,
便预借丝钱用去。麻未上机,又借布钱用了。桑麻失利,只得
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
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
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今世没奈何他,
后世得他变为异类,烹而食之,以快胸中之恨耳!” 荆公暗暗垂泪,不敢开言,左右惊讶,荆公容颜改变,索镜自照,只见
须发俱白,两目皆肿,心下凄惨。自己忧恚所致,思想“一夜
愁添雪鬓毛”之句,岂非数乎!命江居取钱谢了老妪,收拾起
身。
江居走到舆前,禀道 :“相公施美政于天下,愚民无知,
反以为怨。今宵不可再宿村舍,还是驿亭官舍 ,省些闲气。”
荆公口虽不答,点头道是。上路多时,到一邮亭,江居先下驴,
扶荆公出轿升亭而坐,安排蚤饭。荆公看亭子壁间,亦有绝句
二首,第一首云 :“富韩司马总孤忠,恳谏良言过耳风。只把
惠卿心腹待,不知杀羿是逢蒙!” 第二首云 :“高谈道德口悬
河,变法谁知有许多。他日命衰时败后,人非鬼责奈愁何?”
荆公看罢,艴然大怒,唤驿卒问道 :“何物狂夫,敢毁谤
朝政如此!” 有一老卒应道 :“不但此驿有诗,是处皆有留题
也。” 荆公问道 :“此诗为何而作?”老卒道 :“因王安石立
新法以害民,所以民恨入骨。近闻得安石辞了相位,判江宁府,
必从此路经过,蚤晚常有村农数百在此左近,伺候他来。” 荆
公道:“伺他来,要拜谒他么?”老卒笑道:“仇怨之人,何拜
谒之有!众百姓持白梃,候他到时,打杀了他,分而啖之耳。”
荆公大骇,不等饭熟,趋出邮亭上轿,江居唤众人随行。
一路只买干粮充饥,荆公更不出轿,分付兼程赶路,直至金陵,
与吴国夫人相见。羞入江宁城市,乃卜居于钟山之半,名其堂
曰半山。
荆公只在半山堂中,看经念佛,冀消罪愆。他原是过目成
诵极聪明的人,一路所见之诗,无字不记,私自写出与吴国夫
人看之,方信亡儿王诖阴府受罪,非偶然也。以此终日忧愤,
痰火大发,兼以气膈,不能饮食。延及岁馀,奄奄待尽,骨瘦如柴,支枕而坐。吴国夫人在旁堕泪问道 :“相公有甚好言语
分付?”荆公道 :“夫妇之情,偶合耳,我死,更不须挂念。
只是散尽家财,广修善事便了⋯⋯”言未已,忽报故人叶涛特
来问疾,夫人回避。 荆公请叶涛床头相见,执其手,嘱道 :
“君聪明过人,宜多读佛书,莫作没要紧文字,徒劳无益。王
某一生枉费精力,欲以文章胜人,今将死之时,悔之无及。”
叶涛安慰道:“ 相公福寿正远,何出此言?”荆公叹道 :“生
死无常,老夫只恐大限一至,不能发言,故今日为君叙及此也。”
叶涛辞去。 荆公忽然想起老妪草舍中诗句第二联道 :“既无
好语遗吴国,却有浮词诳叶涛。” 今日正应其语。不觉抚髀长
叹道 :“事皆前定,岂偶然哉!作此诗者,非鬼即神,不然,
如何晓得我未来之事?吾被鬼神诮让如此,安能久于人世乎!”
不几日,疾革,发谵语,将手批颊,自骂道 :“王某上负
天子,下负百姓,罪不容诛,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唐子方诸公
乎?”一连骂了三日,呕血数升而死。那唐子方名介,乃是宋
朝一个直臣,苦谏新法不便,安石不听,也是呕血而死的。一
般样死,比王安石死得有名声。至今山间人家,尚有呼猪为拗
相公者。
后人论宋朝元气,都为熙宁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
有诗为证:
熙宁新法谏书多,执拗行私奈尔何!
不是此番元气耗,虏军岂得流黄河?
又有诗惜荆公之才:
好个聪明介甫翁,高才历任有清风。
可怜覆阡因高位,只合终身翰苑中。

我们无意对于王安石进行评价,但我们相信历史会给出最好的评判的。
王安石改革不能成功,但我看问题不是出在王安石身上,而是出在中国本身。

10分就考我这么大一个问题
好吧,我从来不复制粘贴,自己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最早知道王安石这个人,还是因为文学方面
但是自从我开始了解王安石变法,就对他很崇拜
随着逐渐深入,也开始对他变法失败有所反思

研究王安石,一定要研究另外四个人和了解一个人
所要了解的人,就是商鞅,我们应该知道商鞅是个怎么样的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因为王安石曾经表示过对商鞅的崇敬之心,与当时的士大夫对待商鞅问题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还要研究四个人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包拯和司马光
范仲淹曾经领导了“庆历新政”,被史学家称为王安石变法的起源,对王安石变法有极大的启蒙作用
而欧阳修在“庆历新政”中是范仲淹的盟友,也是新政的一个主要发起人,但是他在王安石变法,为什么转身变成了变法的对立面呢?成为了旧党的领袖人物,这是需要进行深层次分析的事情,如果你想讨论,可以私下找我。
还有就是包拯,包拯绝对不止我们看到的那样,只是个所谓的青天,他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我们翻阅包拯和王安石的履历表可以发现,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1058年-1059年,包拯59岁-60岁,也即将迈入人生的最后时刻,而王安石38岁,正是仕途的上升期,他们两个人的轨迹重叠了,包拯成为三司使,而王安石也进入三司使工作,后来我又查找了对于包拯的一些记录,说包拯其实也是一个改革派的人物,他的改革主张,与王安石后来的一些新法有非常相似之处,所以我推断,在变法这个问题上,王安石很可能受到包拯的一些启发,在三司相处的短短几年中,王安石肯定与包拯交往非常密切,所以也深得包拯的教诲。
最后一个,司马光,原本是王安石的至交好友,却最终站到对立面,他没有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只是为了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反对,最终导致新法全军覆没,完全失败,北宋的灭亡,他是要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

研究和了解这五个人,我们才可以开始评价王安石
他的失败源于几个原因
1、用人:选拔人才上的失误,是导致全盘失败的一大原因,这点,我无法评价,因为在推行新法遇到难度的时候,很容易招揽一些非人
2、皇帝的支持程度:我觉得王安石可能真的把自己当成商鞅了,但是宋神宗并非秦孝公,当时的秦国处于年年战乱中,秦孝公嬴渠梁具有坚定不拔的信念,他是从战斗中成长起来;反观宋神宗,长于太监妇人之手,能够推动改革已经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能秦孝公来比较宋神宗,所以在这点上,王安石不能参照商鞅,宋神宗性格比较软弱、脆弱,最终还是挡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3、刚愎自用:其实商鞅也很刚愎自用,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商鞅那个时候,秦国的大臣能力都不是非常强,理论基础也不是很强大,而且战国时代是一个思想比较多,比较混乱的时代,所以使用强权完全没有问题,完全对症下药;但是北宋不同,北宋受儒学的教诲已经非常深刻,士大夫们能力很强大,王安石在事前对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影响力估计过高,对皇帝的坚定程度估计过高,对反对者的能力估计过低,他从思维方式上,没有做好变法的准备,但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
4、反对者的反击,这个我不多说了,因为是评论王安石,如有兴趣,可以私下讨论。

总之,对王安石的评价啊
我认为他做事情务实,激进
确实是个实干家
但是在具体实行的时候,忽略了别人的能力和品德
不过我还是挺崇拜他的,至少他有信念,知道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反观欧阳修,因为庆历新政的失败而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
司马光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阶级的代表人物,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在没有自我政治主张的情况下,盲目反对变法
王安石比上述两位都值得尊敬
不知道王安石的墓在什么地方,我有机会得去拜一拜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一个伟大的改革家
虽然失败了

死人


东晋著名隐士谢安究竟是什么身份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太常谢裒之子、镇西将军谢尚的从弟。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

司马光与王安石到底有何恩怨,竟然全力反对变法呢?
”其实,这不仅是韩琦一个人的看法,可以说是时人的共识。那么既然王安石不适合当宰相,历史又为什么选择了他呢?根据《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苏轼责曾公亮不能救正朝廷,公亮曰:“上与安石如一人,此乃天也!”曾公亮曾经举荐过王安石,但后来对他做的一些事并不赞赏,...

王安石变法时天下太平吗,司马光执政时有元祐之治,究竟谁对哦?
王安石的青苗法,本来是一种很好的法,可不下指标,青苗法就推不动;一下指标,地方官员为了完成指标就不顾一切。最后的结局是个悖论,两难。王安石虽然有机会变法,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不管什么朝代,改革派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制度设计。如果那个时候能够做到王安石上台,司马光监督;司马光上台,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究竟谁对谁错
王安石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没有贴近民生,所以失败了

如何评价王安石和司马光这一对政坛冤家
“靖康之难后,南宋朝野多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罪于新党,对王安石采取批判的态度。宋高宗说:“天下之乱生于安石。”理宗称王安石为“万世罪人”,并削去他的从祀牌位。 “南宋亡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仍在争论不休。极端反对者,如明朝的杨慎,称王安石为”古今第一小人“。支持者如清末民初的梁启超,则又对王安石颂扬...

“登州阿云案”引起的风波,从中看北宋司马光与王安石之争
但是既然群臣分歧较大,还是集思广益,辩论清楚才好,另一个似乎不可告人的心思就是,测试一下群臣谁听从自己的敕令,毕竟皇帝下决心要变法图强的,须知道群臣意向,能否支持自己。《刑法志》中说王安石和司马光“ 二人议不同,遂各为奏。光议是刑部,安石议是遵 ”,两人果然意见相左,司马光支持刑部,而王安石力挺许遵...

求唐宋八大家每个人的简介
苏辙(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号栾城,晚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熏陶和影响下,自幼博览群书,抱负宏伟。宋徽宗继位,他遇赦北归,寓居颖昌,闭门谢客,潜心著述,过了十二年闲适而孤独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四岁。著有《栾城集》、《栾城后集》。王安石(1021-1086...

东晋著名隐士谢安究竟是什么身份
公元385年10月12日,谢安病逝,享年66岁。因为他没有陵园,孝武帝不仅赐了一个上好的棺材,也为他在梅岭(现在的南京)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可惜后来被人盗墓而遭到破坏,所以后人收拾残骨将其重新安葬。谢安墓 根据史书记载,虽然东晋灭亡后谢家不负当年的光辉荣耀,但还足以保护祖先谢安的墓地。但是到...

我想知道王安石当初的变法到底利多还是弊多。
弊多,从客观规律来讲,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意识形态。王安石变法有些背离了当时封建大地主的意志,从意识形态上看是进步的,但实际上却违背了客观规律,造成相反的影响。详情请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以及当时宋朝封建经济的矛盾冲突,发现了吧?全是正面的矛盾冲突。和当时的大跃进是一样的性...

“唐宋八大家”的性质是什么?
�一腔心事付幽胜, �多少凄楚烟水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6-04-19 展开全部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

华安县15811995018: 王安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
马素复方: 会做人,不会做事.简朴一生,对自己要求甚严,但官场情商不高.

华安县15811995018: 历史上真实的王安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马素复方: 历史当中的王安石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辅佐宋神宗改革变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不妨碍他是一个有作为的人.

华安县15811995018: 从文章王安石传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
马素复方: 王安石是个质朴,节俭,博学多才的人,在当时士大夫中有极高威望,且是历史上唯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华安县15811995018: 王荆公介甫 退还金陵中王安石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
马素复方: 王安石是一个为人要谦逊,不虚荣,不炫耀的人.

华安县15811995018: 从王安石待客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 -
马素复方: 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华安县15811995018: 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总结一下啊,大哥大姐们! -
马素复方: 立意新颖,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华安县15811995018: 王荆公性简率 王安石是怎样一个人
马素复方: 王安石(荆公是他的爵位)生性简朴率真,不讲究吃饭、穿戴,衣服满是污垢,饮食粗糙难咽,都不计较,从小就是这样.

华安县15811995018: 你认为王安石是一个怎么的人 -
马素复方: 敢于变法与革新,不畏强权,熟悉政治与治国的人

华安县15811995018: 诗人王安石简介 -
马素复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时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是一个进步的政治家.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词作不多,但其特点是能够“一洗五代旧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