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第九十五》翻译

作者&投稿:籍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
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
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 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出处:出自元代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司马光 子康 吕公着 子希哲 希纯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在天章阁等待录用。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大人一般,听到讲解《左氏春秋》,很喜欢,回到家里向家里人讲,就能够知道大概。从这以后就手不释卷,达到不知饥饱冷热的程度。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一个小孩爬到缸上,不小心跌入水中,其他的小孩都跑了,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涌出来,小孩得以活命。之后,这件事在京城、洛阳被画成了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长大后,不喜欢奢侈萎靡,只要是喜宴就不戴花,一同的人对他说:“这是皇上赐的不能违背”,才别上了一朵花。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既了其中指。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瓫,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瓫,破之,水迸,儿得活。

听到讲解《左氏春秋》,很喜欢,回到家里向家里人讲,就能够知道大概。从这以后就手不释卷,达到不知饥饱冷热的程度。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一个小孩爬到缸上,不小心跌入水中,其他的小孩都跑了,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涌出来,小孩得以活命。

1.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从这以后就手不释卷,达到不知饥饱冷热的程度。

2.光持石击瓫,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涌出来,小孩得以活命。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可看出司马光为人刚正不阿,不惧怕,随机应变,活学活用的品质。

司马光,字君实,是峡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特制。司马光七岁时,风度一如成人,听人讲《左》,非常喜欢,请他为自己的家人讲授,直到了解它的大意。从此手不离书,不知饥渴寒暑。(一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个孩子登上水缸,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搬起石头砸缸使之破,水迸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既了其中指。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瓫,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瓫,破之,水迸,儿得活。

赞美了司马光随机应变,勤奋好学,活学活用的优秀品质


众皆弃去中的去是什么意思
去:离开。原文: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出处:《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翁足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翻译...
译文: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出处:《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人物简介 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地区夏县)人,汉族。(...

众皆弃去的皆是什么意思
皆:都。众皆弃去:大家都扔下他而离去。原文: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出处:《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译文:司马光长到七...

资治通鉴中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邪。是什么意 ...
意思是贤达的人处于世上,会行大仁大义之事来教导世人,以自己的德行影响世人,区区外面的虚名又何足以传扬?出自——西汉司马迁《资治通鉴》之《宋史·列传第九十五》。宋仁宗宝元初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可谓功名早成。然而,他却不以此自满自傲,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什么意思
《宋史》里面的《列传》部分,第九十五。

从《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中,可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宋仁宗宝元初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科,可谓功名早成。然而,他却不以此自满自傲,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一席话反映出青年司马光不图虚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成圣称贤。此后,他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司马光历来朴素节俭,不喜欢...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选段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是峡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特制。司马光七岁时,风度一如成人,听人讲《左》,非常喜欢,请他为自己的家人讲授,直到了解它的大意。从此手不离书,不知饥渴寒暑。(一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个孩子登上水缸,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搬起...

从《宋史·列传第九十五》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但毕竟为人正直,享有威望,于是改变了主意,将司马光排除在奸人之外。可见,司马光的人格不仅为百姓所称道,甚至连对手也为之 折服。在封建时代,司马光是孔门的第三个圣人,位列孔子、孟子之下,同样在孔庙享配。时至今日,人们仍记得历史上有一"涑水先生",他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宋史·列传第九十五》中看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宋史》的评价:能人,贤者,天下之望!论曰:熙宁新法病民,海内骚动,忠言谠论,沮抑不行;正人端士,摈弃不用。聚敛之臣日进,民被其虐者将二十年。方是时,光退居于洛,若将终身焉。而世之贤人君子,以及庸夫愚妇,日夕引领望其为相,至或号呼道路,愿其毋去朝廷,是岂以区区材智所能...

文言文<<宋史.列传第九十五>>翻译
司马光,字君实,是峡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特制。司马光七岁时,风度一如成人,听人讲《左》,非常喜欢,请他为自己的家人讲授,直到了解它的大意。从此手不离书,不知饥渴寒暑。(一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个孩子登上水缸,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搬起...

乐昌市19298796575: 文言文<<宋史.列传第九十五>>翻译 -
孔军萨尔: 司马光,字君实,是峡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特制.司马光七岁时,风度一如成人,听人讲《左》,非常喜欢,请他为自己的家人讲授,直到了解它的大意.从此手不离书,不知饥渴寒暑.(一天)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个孩子登上水缸,足下打滑掉入水中,其他人都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搬起石头砸缸使之破,水迸了出来,孩子得救了.马光砸缸之后,长安、洛阳的人将这件事用图画记载下来,广为流传. 年龄刚刚满20岁,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的生活,听说到别人因为喜事而办宴席,赴宴时只有他没有戴花,身边的人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圣意啊.”他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

乐昌市19298796575: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文言文翻译 -
孔军萨尔: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乐昌市19298796575: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翻译 -
孔军萨尔: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既了其中指.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瓫,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瓫,破之,水迸,儿得活. 听到讲解《左氏春秋》,很喜欢,回到家里向家里人讲,就能够知道...

乐昌市19298796575: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翻译 -
孔军萨尔: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在天章阁等待录用.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就像大人一般,听到讲解《左氏春秋》,很喜欢,回到家里向家里人讲,就能够知道大概.从这以后就手不释卷,达到不知饥饱冷热的程度.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一个小孩爬到缸上,不小心跌入水中,其他的小孩都跑了,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涌出来,小孩得以活命.之后,这件事在京城、洛阳被画成了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长大后,不喜欢奢侈萎靡,只要是喜宴就不戴花,一同的人对他说:“这是皇上赐的不能违背”,才别上了一朵花.

乐昌市19298796575: 宋史 列传第九十五 退为家人讲中讲是什么意思 -
孔军萨尔:[答案] 这里的“讲”是讲解、说明的意思.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听到别人在讲解《左氏春秋》,十分喜欢,回到家就给家人讲解,(家人发现他)已经能够掌握《左氏春秋》的主题思想了.

乐昌市19298796575: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的题目和翻译 -
孔军萨尔: (1)请,砸,告诉(2)D(3)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4)爱学习,爱读书,有才华,不畏权威的人.

乐昌市19298796575: 至不知饥渴寒暑什么意?宋史列传第九十五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
孔军萨尔: 是说他看书太过用心,都不知道饥渴和冬天夏天了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选择“好评”,谢谢您的采纳.)谢了,好运与你常在

乐昌市19298796575: 帮我翻翻译众皆弃去 -
孔军萨尔: 离开,离去 众皆弃去:大家都扔下他而离去. 原文: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宋史列传第九十五》) 译文: 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了解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缸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扔下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缸,(缸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乐昌市19298796575: 宋史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五⑴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给与)所善者上之.……《资治通鉴》未就,帝... -
孔军萨尔:[答案] (1)元丰五年,司马光忽然得了说话困难的病,他怀疑自己将死;预先写了遗表放在卧室里,如果有紧急情况,准备交给和他友好的人上奏.新定官制实行时,皇帝指着御史大夫职位蜕:“非司马光不可.”又想用他为太子的师傅.蔡确说:“国家的...

乐昌市19298796575: 文言文吴择仁翻译 -
孔军萨尔: 吴择仁字智夫.兴国人.初为雍丘县土簿.哲宗元祐中,因治金水河堤入朝奏事,为宰相范纯仁所赏识.徽宗建中靖国初年,京郊发生灾荒,民饥而为“盗”者甚多,朝廷调他为泰康县令.他到任后,设法安抚,患乃平.中贵人谭稹家奴犯法,他依法处理;乃遭稹诬陷.后朝廷派员壹究,无任何罪状,徽宗乃亲自召见.时值宋朝将进攻吐蕃,于是任他为副使.从招讨使王厚出征,克兰、廓城栅十三处,以功进升为京畿路(开封附近)都转运使.郑州城坏后,他受命重修;有人向徽宗说:新城杂以沙土,反不如旧城坚固.徽宗派人取城上土块检验,坚硬异常;于是被提升为户部侍郎兼开封府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