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投稿:凭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孔子)曰:“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管仲是如何“相”恒公的?~

是春秋时期,管仲通过改革手段,帮助齐恒公称霸。
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以箭射小白,小白诈死,提前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小白做了国君,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
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扩展资料:

管仲改革
齐桓公被射中带钩,装死迷惑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又有齐国贵族国、高两氏支持,成为国君,即位以后发兵攻击鲁国,在乾时(今桓台)大战,鲁军败走。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
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人害怕,杀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傒就够了。
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便听从他的建议,假借杀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拜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桓公

(1)九合诸侯:多次会合诸侯。“九”,不是确数,极言其多。一说,“九”便是“纠’,古字通用。“合”,集合。

”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他的仁德!这就算他的仁德!”

(2)微(没有)管仲,吾被发左衽矣。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已!”.

(可简略为:管仲辅助齐恒公,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管仲虽然只是齐国的丞相,但是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壮大了齐国,使天下太平,并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抵抗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保全了华夏民族传承。

所以孔子所说,“民到于今受其赐。微(没有)管仲,吾被发左衽矣。”

孔子认为管仲的行为属于对其主的不忠,但孔子这里却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称赞。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白话释义: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管仲却不死。”接着问道:“这算不上仁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会合天下诸侯,却不用兵车武力,这都是管仲出的力啊。有如他的仁啊!有如他的仁啊!”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孔子说:“齐桓公多次、联合统一了诸侯,并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力量。这是仁,这是仁。”
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哥哥,召忽和管仲都是公子纠的臣下,公子纠被齐桓公刺杀,管仲不死君难,跟随了齐桓公,当是不忠。但孔子如此盛赞管仲梗担盾杆墉访堕诗乏涧,是从为民造福的巨大功业来肯定管仲的。

齐桓公的固然霸业是权数,可是他权数的最高原则还是道德,致使周朝的历史能够再延续下去。这都是管仲的力量,这已经很好了,也就是仁义之道了。何必求之太过呢?

告诫世人,让诸侯各国联合起来并不一定用武力,要靠一颗对世人仁义的心,像管仲一般的仁。强调一个“仁”字!

突然忽然谈话感如同法不同燃放承认天天仍然依然通用工人桃花鱼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什么意思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的意思是: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该句出自《论语》。孔子提出“事君以忠”。管仲的行为属于对其主的不忠。但孔子这里却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称赞。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的用意是什么
孔子认为管仲的行为属于对其主的不忠,但孔子这里却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称赞。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白话释义:...

子(孔子)曰:“恒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管仲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而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九合诸侯,一筐天下。的全文?
出自《韩非子·十过》奚谓过而不听于忠臣?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从而问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迁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问也。虽然,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试以心决之。”君曰...

“(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中之力也,如其人”的意思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注释: 九合诸侯---指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盟会。 不以兵车---即不用武力。 如其仁---这就是他的仁德 追问: “(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 兵车 ,管中之力也,如其人”的用意 回答: 孔子 评价说:“ 管仲 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统一...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全文是什么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有三处出处:其一,是《史记·齐太公世家》,原文是: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於此乎?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可得出什么结论?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白话释义: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管仲却不死。”接着问道:“这算不上仁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会合...

九合一匡的意思
九合一匡,原指春秋时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称霸主,使混乱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越的治国才能。【出处】《论语·宪问》——战国·孔子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译文】子路说:...

恒公九合诸侯指的是什么事?
桓公九合诸侯,是指春秋时齐桓公会盟诸侯,成为霸主的盟会。《论语》说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谷梁传》称,齐桓公共召集“衣裳之会十一次,兵车之会四次”。也有人考证称,齐桓公在位43年,纠合诸侯26次。齐桓公于前681年在齐国的北杏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

管仲夷吾者中"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齐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出处:西汉司马迁《管晏列传》:“鲍叔牙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译文:于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

丹棱县19699314064: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的用意是什么子曰:“横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说的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
地虏阿仑:[答案] 是告诉当时统治者,行仁政才是王道(成为霸王的途径).

丹棱县19699314064: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这样说的用意是什 -
地虏阿仑:[答案] 孔子说:“齐桓公多次、联合统一了诸侯,并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力量.这是仁,这是仁.” 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哥哥,召忽和管仲都是公子纠的臣下,公子纠被齐桓公刺杀,管仲不死君难,跟随了齐桓公,当是不忠.但孔子如此盛赞管仲,是从为民...

丹棱县19699314064: “(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中之力也,如其人”的意思 -
地虏阿仑:[答案]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翻译: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注释:九合诸侯---指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盟会.不以兵车---即不用武力.如其仁---这就是他...

丹棱县19699314064: 孔子所说的不以兵车管仲之力应怎样理解 -
地虏阿仑: 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不用动用武力解决事端.

丹棱县19699314064: 为什么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孔子对“管仲相桓公”持什么态度?原因 -
地虏阿仑:[答案] 因为“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是仁的体现,免于用兵而天下和平,故称赞说“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以及后半句“如其仁!如其仁!”孔子弟子对管仲相桓公持怀疑态度,说“不能死,又相之”,意思是说他这是不忠.但春秋就是...

丹棱县19699314064: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有谁知道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
地虏阿仑:[答案] 1、反映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2、管仲“尊王攘夷”的策略,使桓公不用武力,而用道义征服了各国诸侯. 3、结果就是霸诸侯,一匡天下.齐国成了当时最强的诸侯国,天子都不得不屈服.赞同 葵丘会盟 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

丹棱县19699314064: 孔子孟子眼中的管仲是怎样的? -
地虏阿仑:[答案] 司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一语,似乎不太恰当.孔子确实说过管仲器量狭小,不知节俭,更不知礼,因为他几乎什么都要与诸侯国的君主一样.然而,孔子也另有话直接颠覆了这个意思,更有对管仲的高度评价.例如,他将“桓公九合...

丹棱县19699314064: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
地虏阿仑:[答案] 孔子有三段论管仲的话. 一段是:“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以下只注篇名) 一段是: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

丹棱县19699314064: 在《论语》中,孔子认为有那几个人足够被称为“仁”的限于今天哦 -
地虏阿仑:[答案] 孔子没有认为哪个学生具备了“仁人”的标准 司马牛、孟武伯、樊迟、子贡、颜渊等都曾向孔子请教过关于“仁”的内涵是... 所以,孔子说管仲不俭,不知礼,却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这不是放大了的对“仁...

丹棱县19699314064: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子贡曰:“管仲非仁... -
地虏阿仑:[答案] (1)①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②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重点词语翻译正确,意对即可)(2)这实际上是弃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