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大战役兵力

作者&投稿:亥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三大战役兵力~

1.
官渡之战,曹操约4万,袁绍10万
2.
赤壁之战,曹操20万左右,孙刘联军5万(周瑜3万,刘备2万)
3.夷陵之战,刘备15万左右,陆逊7万。

1、官渡之战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曹操的兵力为两万左右。

2、赤壁之战
曹操方面,《三国志·吴主传》注引的《江表传》里记载曹操赤壁之战之前有给孙权一封书信,信中称曹军有八十万,《周瑜传》中记载曹操占据荆州后,得到水、陆军数十万,具体数目不详。 周瑜在对孙权将曹操的兵力估到二十多万。孙吴鼓吹曲《伐乌林》则记载曹操“舟车十万”。
联军方面,孙权调给周瑜兵马三万, 诸葛亮在劝说孙权抗曹时说刘备有兵马二万人。 所以,赤壁之战双方实际交战兵力,孙刘联军最多五万人,曹操有十万到二十万人,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

3、夷陵之战
参战一方为蜀汉、五溪蛮夷,另一方为东吴。
参战兵力,蜀汉约四万多、五溪蛮夷约一万;东吴约五万多。
结果,吴国得胜,蜀汉元气大伤。

1. 官渡之战,曹操约2万,袁绍10万。

袁绍军的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

曹操军分成两部分,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三国志·武帝纪》的说法是:“曹公兵不满万”。加上原来在黄河一线驻守的部队是:
白马刘延军1千人,原武于禁军2千多人(后来增加到4千),乐进军估计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带,这样在官渡一线的曹军总兵力应为1.9万人。

2. 赤壁之战,曹操20万左右,孙刘联军5万(周瑜3万,刘备2万)

曹操从北方带来15万军队,加上招降的荆州军约6万,共20万左右。周瑜说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加起来也差不多时20万。

孙刘联军方面,《三国志·周瑜传》的记载是:“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为将军破之。”《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是:“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加起来一共是5万。

3. 夷陵之战,刘备10万左右,陆逊5万。

吴军的兵力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有具体记载:“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蜀军的兵力,据《刘晔传》注引《傅子》:“权将陆议打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当时刘备的战线从夷陵一直延伸到江州,后军还在江州,所以陆逊打败刘备的主力8万,加上后方的兵力,大致在10万左右。

夷陵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值得商榷 从三国志中可以看到的资料 吴国兵力是多于蜀国的

准确的数字谁也没有,易中天自认是三国专家,在提赤壁之战的时候也说了三种可能.
只有一些目前比较公认的数字.
官渡,有官方说法,10万对3、4万。
赤壁,大致是20多万对5万。
夷陵,刘备军超过8万,不到10万;孙权军投入战斗的约5万。

1. 官渡之战,曹操约4万,袁绍10万
2. 赤壁之战,曹操20万左右,孙刘联军5万(周瑜3万,刘备2万)
3.夷陵之战,刘备15万左右,陆逊7万。

可以查书,或一个一个搜:官渡之战的兵力。


中国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发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兵力对比为70万:50万,歼敌数量为47.2万余人。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兵力对比为60万:80万,歼敌数量为55.5万余人。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兵力对比...

三国三大战役兵力
1. 官渡之战,曹操约2万,袁绍10万。袁绍军的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曹操军分成两部分,从许昌亲自带到官渡的有1万人的中央精锐部队。《三国志·武帝纪》的说法是:“曹公兵不满万”。加上原来在黄河一线驻守的部队是:白马刘延军1千...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战役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 共: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五十三个师,七十余万人。国: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集团总兵力为55万人。淮海战役 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华东野战军...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交战双方各有多少兵力
孙刘联军兵力:不足五万。周瑜带了三万人,刘备这边有一万多人。三、夷陵之战。夷陵之战算不上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因为双方兵力差距不大。刘备兵力:五万多人。刘备带了四万人;黄权带了五千人守卫江北,防止魏军进攻;沙摩柯带了一万左右的蛮兵。这加起来有五万多人。还有一种说法说刘备最少带了八万人...

中国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三大战役国共双方的兵力布置
辽沈战役:东北人民解放军(1947年更名,原名东北民主联军,也称东北野战军)自1945年被派往东北后,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自全面内战爆发前,兵力已有30万。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

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什么
1、三大战役是指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2、就三国三大战役来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袁绍。到了赤壁之战中,孙权、刘备联合击败了强大的曹操。而在夷陵之战中,则是蜀汉和东吴的对决,在夷陵之战中,蜀汉和东吴的兵力都在5万人...

中国三大战役是哪三大?详细说明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1、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

以下哪些是《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
一、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曹操:20多万;周瑜:5万。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的指挥员分别是?
国:国民党军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集团总兵力为55万人 淮海战役, 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等60万人发起了淮海战役。国:国民党军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所部80万人 平津战役, 共:平津战役总前委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指挥所部东北、华北...

且末县13636941363: 曹操打败袁绍最著名的战役是 -
山枫舒窗: 官渡之战 战争时间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 曹操兵力仅有4.6万人左右,其中骑兵8000左右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三国三大战役之一

且末县13636941363: 三国三大战役问题?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双方兵力
山枫舒窗: 第一个战役是官渡之战,即袁绍与曹操争夺中原霸主地位的决战.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夏,袁绍在消灭了公孙瓒后不久,自恃地广人众,急于"南向以争天下",不顾...

且末县13636941363: 三国三大重大战役 -
山枫舒窗: “三国”时期的战争很多,而最著名的堪称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 作战双方:曹操 袁绍 公元199年,袁绍挑精兵十万,以乌巢为粮仓,进驻黎阳,与曹军初交失利,改打持久战,曹军疲惫不堪.然而,得于...

且末县13636941363: 三国里面魏蜀吴军队各有多少?分别国力如何? -
山枫舒窗: 蜀汉占据汉中后有三十五万,夷陵之战后大约有25-30万,公元261-263年只剩不到15万人了.东吴夷陵大战后有兵30-40万,后期投降时尚有而是20余万.曹魏汉中之战后军力大致稳定,关中军常驻20万,雍凉有十万,宛洛有二十万,淮南江北有二十万,北部辽东有10万,计七十万左右.

且末县13636941363: 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兵力到底是十万还是七十万? -
山枫舒窗: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参战方兵力 袁绍军约110000人 参战方兵力 曹操军约20000人 伤亡情况 袁军约十万人,曹军约八千 主要指挥官 袁绍、颜良、文丑、刘备、淳于琼 主要指挥官 曹操、曹仁、曹洪、于禁、张绣 战争时间 一年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且末县13636941363: 三国时打战真的有那么多人吗?曹操赤壁之战83万,夷陵之战刘备也有70万,是不是史书夸大了?? -
山枫舒窗: 那是《三国演义》的说法,用悬殊的兵力来衬托英雄人物以少胜多的传奇事迹. 事实上不同的史书上对这两场战役的描述也有矛盾,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可能是那么多人.

且末县13636941363: 夷陵之战后,三国各自的兵力到底是多少 -
山枫舒窗: 魏国兵力大约在45万左右,没有达到所谓的60万,何况魏国虽然兵力多,但是战线却远比东吴蜀汉长,从而就构成了魏国国力虽然强,但是却无力在短时间内消灭蜀吴两国任何一个.蜀国最强的时候是刘备占领汉中,军力达到20万,但是由于关羽大意失荆州,损失6万,刘备经过精心准备出师伐吴,损失大约5万多.蜀国在夷陵之战后兵力大约在10万左右,否则面对夷陵大战后魏国的围攻蜀国根本没办法抵御,这也是刘备当时为蜀国留下的最后资本.后来经过诸葛亮的治理,蜀国兵力一度恢复到15万.吴国兵力自赤壁之战后一直维持在20万左右,占领荆州后收纳关羽各路降军后大约增长到23万到25万之间.

且末县13636941363: 三国时期各国兵力 -
山枫舒窗: 演义里都是夸大的...不可信. 那时候全国人口不到千万.三国兵力对比:魏:总兵力在40-45万左右,西线雍凉为6-7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洛阳及各据点10-15万蜀:总兵力在10-13万左右,北线汉中5万,东线永安2-3万,成都各据点3-5万.吴:总兵力在20-25万左右,主要部署在濡须口,南郡等长江沿线据点.三国兵种对比: 骑兵:当属魏国,南方不产马; 步兵:魏蜀相当,不过翻山越岭肯定蜀国厉害,而吴国最弱; (弓兵:有诸葛弩在手,蜀兵略强于两国) 水兵:毫无疑问是吴兵.

且末县13636941363: 三国里,为啥每缝大战都结束的很快,比如曹操7万对袁绍70万败的那么快. -
山枫舒窗: 其实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持续时间都很长,而且强弱差别没有《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大.官渡之战,如果以建安四年(199年)六月外围战算起,直到十月火烧乌巢之后结束,长达一年零六个月.比较可靠的数据,袁绍南渡时拥有步兵十余万、骑兵一万,曹操投入一线的兵力至少也有两万.最后阶段袁绍溃败迅速,完全是长期积累的效果.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也是类似的道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