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下的用法

作者&投稿:苌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作判断词“是”用。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文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1.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如: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如: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
公为我献之。(《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
(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如: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所引进的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主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例如: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2.用作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1.用作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如: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如: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2.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如: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复音虚词“所以”。“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手段或凭借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①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有时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②代词。相当于“之”。如: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③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疑问代词。什么。如: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
⑤于何,在哪里。如:且焉置土石?
⑥于此,在这里,在那里。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如:于我心有戚戚焉


耶,句末语气词。通假字“邪”。有几种用法。
1.表示疑问。译为“吗”或“呢”。如: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
2.表示反问。译为“吗”或“呢”。如: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安敢毒耶?(柳宗元《捕蛇者说》)
3.表示推测。译为“吧”或“吗”。如: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 促织》)


是:
1.近指代词-相当于“这”、“此”。
2.助词-用在前置宾语与动词谓语之间,起到强调宾语的作用,不必译出。
3.“是故”“是以”连用,相当于所以、因此等。

1.低处:首阳之下
2,地位、品级低的:不肖者居下
3.时间、次序在后的:下不为例
4.从高处到低处:下视其辙
5.攻克:指日可下
6.发布,送达:使下令曰
7.去,往:于是使斯下韩
8.落下:洞庭波兮木叶下
9.谦称自己或自己一方:正中下怀


文言文下的用法
5.攻克:指日可下 6.发布,送达:使下令曰 7.去,往:于是使斯下韩 8.落下:洞庭波兮木叶下 9.谦称自己或自己一方:正中下怀

文言文下的用法 文言文中下的不同用法,
5.攻克:指日可下 6.发布,送达:使下令曰 7.去,往:于是使斯下韩 8.落下:洞庭波兮木叶下 9.谦称自己或自己一方:正中下怀

含在下的文言文
12、卸下。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13、发表、宣告。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14、去;到。 便下襄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15、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1、动词: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d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

文言文的的用法
1. 文言文的用法 带到具体语境里看一下,翻译出来是“但是”的意思的,就是表示转折(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如果“而”连接两个名词或形容词的,也就是相同词性,就是表示并列(而人民少禽兽多)。如果“而”之前的词用来修饰后面的词语,就表示修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表承接,就是“而”可以解释...

在文言文教学中怎样处理“文”与“言”的关系
不能只重视“文”或者“言”,而是要“文”“言”兼顾,“文”“言”并重.这样方能显出文言之本色.文言文教学我觉得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之根本.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因为难懂而深感头痛,继而产生厌烦的情绪,自然也就因为为难而厌学.如此一来,学生...

高中语文会考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知识点是高中学习语文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文言文的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古文中的观点态度、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

关于文言文的方法及作用
文言文中实词是带到原文里比较出来的,虚词“而”用法1、作连词1.表并列:又(名词+ “而” +名词 ;名词位置可对调) 2.表递进:并且(名词+ “而” +名词:后名词比前名词程度更深)3.表转折:却(……, “而” ……)4.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名词+ “而” +动词)前一个名词用来怎么样后一个动词5.表顺承...

文言文之用法大全
1. 文言文之字的各种用法 1.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如:《刻舟求剑》中的“是吾剑之所从坠”。2.结构助词“的”,如《幼时记趣》中的“故时有物外之趣”,译为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3.他,她,它(们),如则其善者而从之。4.往,到。 .去,如《逍遥游》“奚以九万里而南为”5.这、此...

文言文读书的重要性
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重要的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教学大纲的要求,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二是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下面试作分别说明。 首先,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方法,概括地说,就是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文言文下的用法文言文中下的不同用法, -
锐乐葡萄:[答案] 1.低处:首阳之下 2,地位、品级低的:不肖者居下 3.时间、次序在后的:下不为例 4.从高处到低处:下视其辙 5.攻克:指日可下 6.发布,送达:使下令曰 7.去,往:于是使斯下韩 8.落下:洞庭波兮木叶下 9.谦称自己或自己一方:正中下怀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文言文下的用法 -
锐乐葡萄: 1.低处:首阳之下 2,地位、品级低的:不肖者居下 3.时间、次序在后的:下不为例 4.从高处到低处:下视其辙 5.攻克:指日可下 6.发布,送达:使下令曰 7.去,往:于是使斯下韩 8.落下:洞庭波兮木叶下 9.谦称自己或自己一方:正中下怀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 -
锐乐葡萄: 常见文言虚词 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文言文中的三种特殊用法:使动 意动 为动, -
锐乐葡萄:[答案]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一种特别的动宾关连,是指谓语动词所表现的行动不是由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表的人物发出,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干什么(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重要有四种:...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文言文中词语的用法都包括哪些??? -
锐乐葡萄: 壮语后置 宾语前置 反问 设问 文言文虚词的积累方法有两个. 一、 总结规律,分类整理 文言文虚词理解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必考内容. 主要考查的对象有:之、其、以、而、于、乃、为、则、然、乎、也、焉等.考查的内容主要是一词多义和...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在文言文中“之”的五种用法.. 请各位大侠帮帮忙拉~~~~ -
锐乐葡萄: “之”的所有用法:1.“之”字用作指示代词.如: ①“之二虫又何知?”“之”表示“这”,意为“这两条鱼又怎么知道?” ②“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之”表示“这样”,意为“(他)是我的老师,像这样(我)又怎么(可以)诋...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是什么? -
锐乐葡萄: 1.用作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如: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也与矣在文言文中的翻译与用法 -
锐乐葡萄: 文言文用在句尾的也与矣都是助词,但用法上有区别: 也:需要看句子本身的性质,属于判断句的,“也”起加强肯定判断的作用,如“知我者,兄也!”属于疑问句的,“也”起加强“问”的作用,如“所为者,何也?”翻译时,根据句子属性,可译成啊!呀!吗?呢?语气较轻的,可以不译.如“李毅者,蜀人也”,译成“李毅,蜀地人”即可. 矣:本义是完了,作助词时,一般表示时态完结.如“酒罄矣.”意思是酒喝光了.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翻译为“了”.如果是感叹句,还可以在“了”的后面加“啊”,如“吾老矣!”可以译成“我确实老了啊!”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各类用法和意思各举一个例子 -
锐乐葡萄:[答案] 1、介词.因为(柳宗元《小石潭记》中“以其境过清”) 2、介词.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 3、介词.用(孟子《天时不如地利》中“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介词.把,拿(彭端淑《...

玉屏侗族自治县19543783336: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什么意思 -
锐乐葡萄: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