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的文言文实词用法

作者&投稿:天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实词使的不同义项

基本字义1. 用:~用。

~劲。~役。

~力。~钱。

2. 派,差谴:~唤。~命。

~女。 3. 让,令,叫:迫~。

4. 假若:假~。即~。

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

公~。~馆。

详细字义〈动〉1. (形声。从人,吏声。

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2. 同本义 [order]使,伶也。

——《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

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史记·陈涉世家》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魏王使将军 晋鄙将十万众救 赵。

——《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4. 派遣 [send;dispatch]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汉· 贾谊《过秦论》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使转(打发去);使遣(差遣);使会(差遣,使唤) 6. 致使;让;叫 [let;make;cause]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清· 黄宗羲《原君》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一场大火,使他一贫如洗;虚心使人进步 8. 运用;使用 [use;employ]联闻,使功不如使过。

——《旧唐书·李靖传》造父巧于使马。——《韩诗外传》尚贤使能。

——《荀子·王制》 9. 又如:使费(使用钱财);使低嘴(说坏话);使不着(用不着);使民(使用民力);使风(利用风力);使指(使用手指);使官(利用职权);使弊幸(用心计);使贤任能(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使钱出土 10. 使唤;役使;支使 [order about;work;use]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民之外事,莫难于战,故轻法不可以使之。

——《商君书·外内》使之虽病也。——《礼记·檀弓》况于使之者乎。

——《荀子·解蔽》。注:“役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恣君之所使之。——《战国策·赵策》 11. 又如:使伶(供使唤的人);使役(役使,驱使) 12. 耍弄;玩弄 [play]。

如:使棒;使酒(耍酒疯);使乖(耍小聪明);使坏(出坏主意;耍花招);使作(作弄;摆弄);使道儿(耍手段);使心用幸(用心机);使促狭(玩弄阴险手段);使法(玩弄手法);使乖弄巧(卖弄 *** ;耍手腕;耍花招);使刁(玩弄欺诈手法) 13. 出使 [serve as an envoy abroad]唐雎使于 秦。——《战国策·魏策》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4. 又如:使人(奉命出使的人) 15. 放纵,任性 [indulge]灌夫为人刚直,使酒。

——《汉书·灌夫传》。注:“因酒而使气也。”

16. 又如:使脾气;使心别气(发脾气);使性(使性气,使性儿。发脾气,任性) 17. 可以,行 [can;may]。

如:使的(可以) 18. 主使 [instigate]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 魏之私人,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名〉1. 使者 [envoy;messenger]时汉连伐 胡,数通使相窥视。

——《汉书·苏武传》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2. 又如:专使;使曹(使者);使轺(使者所用的快车);使牙(节度使办公的衙门);使臣星(使者);使车(使者所乘之车);使传(经使者传达的皇帝诏书);使署(使馆);使客(使者);使官(使臣);使物(使者和货物) 3. 使命 [mission]时周瑜受使至 番阳, 肃劝 权召 瑜还。

——《资治通鉴》 4. 佣人;奴仆[servant]那厨役雇的是个乡下小使。——《儒林外史》 5. 又如:使下(仆从);使长(奴仆对家主的称呼);使婢(侍婢;婢女);使唤的(奴仆,仆婢);使人(仆人);使数(随从,供使唤的人);使头(仆人的头儿) 6. 官名。

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 [official]。如:节度使;转运使 7. 姓 1. 假如;如果 [if]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 秦。

—— 清· 刘开《问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清·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2. 又如:使无先生相助,岂有我之今日?使能发愤图强,必定前途无量。

2. 帮忙总结一下高中文言实词“使”的用法

使 本义是命令。

(1)动词

①叫,让,派遣。如: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琵琶行》)

B.乃使蒙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过秦论》)

②奉使命,出使。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B.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孔雀东南飞》,“使命”即“出使的命令”。)

③主使,指使。如:……周公之被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2)名词,意为“使者”,即“出使的人”。如: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前“使”意为“派”“派遣”,后“使”意为“使者”。)

附虚词用法:

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等。如:

A.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B.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献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3. 高2语文 学过的文言文中查找“使”字的文言实词不同义项

########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如,似,像)

2若入前为寿(你,你的,你们)

3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

5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有"象那---"的意思)

######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

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

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朝cháo

1朝服衣冠(zhā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

#######除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名词)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

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名词)

###########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 )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故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事,事故)

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旧,与"新"相对)

3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4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仍然)

5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6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7故遣将守关者(故意,特意)

8此物故非西产(原来 ,本来)

9故臣复取璧(所以,因此)

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前例)

11病故,物故(死亡)

##########穷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困窘,处境困难)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不得志,与“达”相对)

3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尽)

4穷巷陋室穷山恶水 (僻,荒)

###########胜

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

2刑人如恐不胜(尽)

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胜利,战胜,取胜)

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胜过,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

4. 500个常用文言实词用法

先列举一部分: 高中教材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系统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勾践灭吴》 7.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8.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率领。 9.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娶妻。

10.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分娩。 11.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征税。

12.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 13.无不铺也 铺,通“哺”,给人食物吃。

14.无不歇也 欼,通“啜”,给人水喝。 15.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像爪和牙一样,指帮助者或得力助手; 今:比喻坏人的党羽。 6.将不可改于是矣 古:对这种局面;今: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7.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原野;今: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8.丈夫二十不取 古:男子;今: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

《邹忌讽齐王纳谏》 16.徐公来,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9,今齐地方千里 古:土地方圆;今:指某一区域。

《触龙说赵太后》 17.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18.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

《季氏将伐颛臾》 19.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句末语气词。 《寡人之子国也》 2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2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2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劝学》 23.虽有槁暴 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 26。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 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 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 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 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 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 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 古: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今:左和右两方 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 古:多少;今: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 古: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季氏将伐颛臾》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做,让……做;今: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的封地称 今:“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跑,逃跑;今: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古: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古:验,检查;今: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安置,安身;今: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 古: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 古:结成亲家;今: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意外的变故;今: 26.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两次;今: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旁边,水边;今: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过去,从前;今: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 《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行人;今:指出征的人 常见实词归类 《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陈述) 说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 (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臣之壮。

5. 文言中实词用法怎样判断是 使动还是意动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毕礼而归之 ”中”归解释为“使……(蔺相如)……归”(即送他回去)。

“大王必欲急臣”中“急”也是使动用法:“使…(我)…急”

6. 文言文实词虚词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四)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记忆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例: 2、作为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 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 偶尔通假要分清。 于 1、对,对于。

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与,跟,同。 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例: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1、代词 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 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助词 分两种情况: ① 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 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 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 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




文言虚词和实词的用法!
有没有必要将这些意义和用法都牢记于心呢?答案是没有必要。对于文言实词,笔者认为,只需要记住其基本义就行了,其他的引申义、比喻义只需要做一般的了解。例如“本”,其基本义是“树根”,除了特殊情况,古汉语中一般都采用基本义,这就是规律。实词的基本义与造字法有关,“本”在造字法上是一个...

文言文里的实词该怎么讲解
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直接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量极少,倒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 “多义动词”的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 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常见的实词,有“显”和“隐”之分。 “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隐”是指在文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

高考文言文课外常用实词用法示例的例句有翻译
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下列句中的实词大多不在考纲中规定的120个实词范围之内,但在平时考试中出现频率较高.(给高中学生总结的重要实词,希望也能帮到你。)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 正:吝啬 ※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

实词和虚词的语法功能及词性判断
我们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语中推断出文言文中实词的含义,看迁入是否顺畅。释义九法:解答文言文试题的关键在于牢固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分析判断的综合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重实词、虚词学习,逐个落实词义、用法,进而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 从字形推词义。在...

文言文常考脚注
(《出师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

初中文言文重要实词和虚词
一、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 文言实词的一般知识包括: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的活用等。 二、虚词就是助词、代词之类的。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的用法 (例句主要以四、五、六册为主)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初中常用的文言文词,您只用把字告诉我就行了。谢谢!真的有急用!!!
文言文实词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怨恨)《论语十则》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疑惑)(同上)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导)(同上) 4、择其善者而从之(长处;优点)(同上)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渐渐地)《扁鹊见蔡桓公》 6、醒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同上) 7、使人索扁鹊(寻找)(...

文言实词行的用法
文言实词行的用法 文言翻译xíng (1)<动词>行走。《论语》:“三人~,必有我师焉。”(2)<动词>出行。《肴之战》:“为吾子之将~也。”(3)<动词>运行。《刻舟求剑》:“舟已~矣,而剑不~。”(4)<动词>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难已。”(5)<动词>...

文言文实词致的用法详解
文言文实词致的用法1 1、致敬亭于幕府(送达,送来)2、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表达,表示)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取得)5、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招引,引来)6、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招纳,招引)7、女行无偏斜,何意致...

文言文鼓的用法
1. 文言文常用实词"发,鼓,间,名,穷 1.发 ①发出:大声发于水上(石) ②出发、派遣:主人忘归客不发(琵) ③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 ④显露:雄姿英发(念)目笑之而未发也发头发:早生华发(念)无毫发爽(促)2.鼓 ①击鼓。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孟》齐人三鼓《曹刿论战》)②振动。(微风鼓浪《石...

敖汉旗19413817662: 高2语文 学过的文言文中查找“使”字的文言实词不同义项 -
舒刮杏苏: 使本义是命令. (1)动词 ①叫,让,派遣.如: A.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琵琶行》) B.乃使蒙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过秦论》) ②奉使命,出使.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B.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敖汉旗19413817662: 文言实词使的不同义项 -
舒刮杏苏: 基本字义1. 用:~用.~劲.~役.~力.~钱. 2. 派,差谴:~唤.~命.~女. 3. 让,令,叫:迫~. 4. 假若:假~.即~. 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 详细字义 〈动〉1.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

敖汉旗19413817662: 文言中实词用法怎样判断是 使动还是意动? -
舒刮杏苏: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

敖汉旗19413817662: 文言文中什么词性的词具有使动用法 -
舒刮杏苏: 文言使动用法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1.动词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或物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而是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发出这个动作,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一种用法.例如:①项伯杀人...

敖汉旗19413817662: 什么是实词.什么事虚词.什么是副词.什么是使动用法. -
舒刮杏苏:[答案]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

敖汉旗19413817662: 文言文常用实词"发,鼓,间,名,穷...求:发,鼓,间,名,穷,胜,使,书,属,通恶,谢的用法!及意义! -
舒刮杏苏:[答案] 1.发 ①发出:大声发于水上(石) ②出发、派遣:主人忘归客不发(琵) ③打开:发图,图穷而匕首见(荆) ④显露:雄姿英发(念)目笑之而未发也发头发:早生华发(念)无毫发爽(促)2.鼓 ①击鼓.(百姓闻王钟鼓之...

敖汉旗19413817662: 文言文词类活用有哪些?请举例,
舒刮杏苏: 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

敖汉旗19413817662: 文言文实词的知识点主要有哪几个 -
舒刮杏苏: 常见文言实词的知识点有:①通假字.②一词多义.③词类活用.④古今异义.⑤特殊式.ꪣ

敖汉旗19413817662: 陈涉世家中的文言实词 -
舒刮杏苏: 你好!这些是我归纳出来的:通假字【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适”通“谪”, 发配【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为天下唱】“唱”通“倡”,倡导【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卜者知其指意】“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