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中你是怎样看待孔子不能决也这个问题的

作者&投稿:鲜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面对两小儿辩日孔子为什么不能决也?~

因为受当时的科技的限制,孔子并不能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所以虽为智者,孔子也因受条件限制不能决。
先秦·列子《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白话释义: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时期。寓言作为诸子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战国诸子阐明各自的政治观点、学术思想以及进行论辩的有力武器。
《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列子及其弟子所编著的寓言和神话故事集。此文即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此文记录的是春秋时期,两小孩与当时的大学问家孔子的故事。
作者简介:
列子,原名列御寇,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

毕竟是古代人,缺乏地理知识,要是孔子知道地球是圆的,这问题不就结了嘛?

孔子虽然尊称孔圣人先师但也有不懂的只是但能正确的对待两小儿提出的问题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也告诉我们学无止境的道理

我们老师教的请采纳^_^o~ 努力!~\(≧▽≦)/~啦啦啦

孔子也不能判断太阳的远近。

如果正确,请选为满意答案。

说明孔子的虚心好学


假如你是孔子你怎么解决两小儿辩日这个问题15字
答案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实事求是,这样才是真正的大智慧。从古至今,一个人即使知识再渊博,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要记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 读了此文章,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认识
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我认为,看两小儿辩日,两小儿令人钦佩的是他们的聪明伶俐,认真观察事物,由别人没有注意的细节推出结论.但是孔子令人钦佩的不是太阳真正的远近,而是他勇敢的说出了不知道.孔子在当时因博学而为人钦佩,但是遇到自己不会的事情也...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感悟
通过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注意实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也不要只强调一点,以偏概全的道理1.其中二个小儿可以从日常的现象中仔细观察,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身就是具有一种钻研的精神.2.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不轻易的动摇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坚持己见的行为.3.而从孔子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当时的孔子已经是声...

《两小儿辩日》假如你是孔子,你会怎么说?
孔子会这么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汝知非吾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无论是知识再渊博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遇到不知道的问题时要实事求是,知识是无穷尽的,别人知道的事情自己未必能知道,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无论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
两小儿辩日读后感7 有句俗话说得好:”细节决定成败。“只要善于发现并观察,在生活中发现疑问,并提出问题。那么,你就拥有了开往成功大门的钥匙。 这是我学完《两小儿辩日》所得到的启示。它主要讲了:孔子东游时见两个小孩在辩论,一个则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特点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

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请说明理由。_百度知 ...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

两小儿辩日 中,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
漂亮姑娘3,你好:两小儿辩日 中,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孔子保持了谦虚谨慎的态度,并没有因为自己学识渊博而评判谁对谁错,体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两小儿辩日 中,你喜欢谁?为什么?喜欢“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

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
《两小儿辩日》中心思想:做事要实事求是,还有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两小儿辩日阅读答案 1.短文中的空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是怎样的 2.加入请...
1,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值得我们学习。2,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造成太阳高度角不一样,加上早上与中午大气的稀薄不同,造成折射的不同,到达人眼的像也会不同,所以一天中的不同时分,太阳在我们看来得大小就会不同。但是其实,太阳的...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表明了什么 -
尉迟鱼长松: 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中如何看待孔子说的绝不 -
尉迟鱼长松: 首先纠正一下 原文是:“孔子不能决也.” 1.对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嘲讽 2.肯定少年儿童好学多思 3.看问题要克服片面性 4.说明学无止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本文一共4个寓意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中你是怎样看待孔子不能决也这个问题的 -
尉迟鱼长松: 说明孔子的虚心好学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中的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你认为孔子的态度是否可取?为什么?我正需要, -
尉迟鱼长松:[答案] 实事求是,乃君子也,可取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中你是怎样看待孔子不能决也的 -
尉迟鱼长松: 毕竟是古代人,缺乏地理知识,要是孔子知道地球是圆的,这问题不就结了嘛?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什么?(从两个角度回答) -
尉迟鱼长松: 第一个,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次,再聪明的人也会有不懂的地方,学无止境.(我也是小学生~)

爱民区13999375785: 六年级《两小儿辨日》的题《两小儿辨日》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
尉迟鱼长松:[答案] 原意是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说明了他诚实,不怕丢面子.在科学面前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品质,是真正的有学问! 正如孔子曾说过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
尉迟鱼长松: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反映孔子对知识持有什么态度,联想到孔子说到译句话 -
尉迟鱼长松: “孔子不能决也”反映了孔子对知识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联想到一句话—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无论是知识再渊博的大学问家,尚且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遇到不知道的问题时要实事求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知识是无穷尽的,什么人都应该不间断的学习,不放弃探求.

爱民区13999375785: 《两小儿辩日》中对于两个小孩的问题,孔子“不能决”,你人认为这是否有损孔子的伟大形象? -
尉迟鱼长松: 不能.孔子学问在高也不能知天下事.没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