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品质?请说明理由。

作者&投稿:柯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你觉得《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请说明理由。~

孔子做事讲究实在,实事求是,不像有些人弄虚作假。
他的品质正应了那句俗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望采纳,绝对正确。

表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美好品质
无论对谁,无论自己地位有多高。

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从“孔子不能决也”中可以看出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附:希望对你有帮助划分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文孔子到东边游学,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子在激烈的争论,就上前去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蓬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注释

  1. 东:到东方。

  2. 游:游历、游学。

  3. 见:看见。

  4. 辩斗:辩论,争论.

  5. 辩:争。

  6. 其:代词,他们。

  7. 故:缘故,原因。

  8. 以:认为。

  9. 始:刚刚,才。

  10. 去:离;距离。

  11. 日中:正午。

  12. 初:刚刚。

  13.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4. 及:到。

  15. 则:就。

  16.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7. 为:是。

  18.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19.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20. 决:决断,判定,判断。

  21. 孰:谁。

  22. 为:同“谓”,说,认为。

  23. 汝:你。

  24. 知:zhì,通假字。“知”通 “智”聪明、智慧。

  25.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6.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 
    先写孔子去东方游学,路上遇到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参考资料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约公元前450—公元前375)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__^*) ……



坦诚,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谦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品质

实事求是。不羞不耻。

实事求是。不耻下问。


《两小儿辩日》谁对谁错
都不对,人们常感觉太阳是早晚大,中午小,就认为太阳早晚离得远,中午离得近。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是基本不变的。早晚时感觉太阳远,是因为远处地平线上的物体如树木,离我们很远,对我们的眼睛所张的视角很小,感觉到树木之类的很小,以它们为参照物,就感觉太阳好象很大...

“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别惯着小孩子问这问那。该收拾就收拾。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两小儿辩日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两小儿辩日 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1.要有探究自然真理的精神。2.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3.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5.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6.片面的看待问题,是得不出...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古文《学奕》和《两小儿辩日》的全文翻译_百度知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学奕"和"两小儿辨日"两篇文言文翻译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2、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

对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提出质疑
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

相传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列子与孔子的学派不同他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讥讽孔...
因为当时有人觉得孔子学识渊博,无所不知,尊他为“圣人”。列子可能是讥讽孔子所谓的“无所不知”,其中出现的两个孩童的形象则更突出讽刺了孔子。《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这句话中,”知“字讽刺了孔子并非所谓的“无所不知”;”知“也可以译为”智“,列子可能还讽刺了孔子周游列国终不受用的...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说的你赞同哪一个?只能选一个!!!
都不赞同。理由:两小儿的观点都是错的。早晨的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中午时比早晨热,是...

两小儿辩日
今天你们是师,我是生,两小儿辩日谁来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两个小孩在辩太阳。 师:古文用了五个字就说了你刚才的意思,哪五个字——两小儿辩日。古文有一个特点一个字,哪个字。 生:简。 师:古文是简,但意思却不少,读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今天我两小孩就着太阳的问题用语言来进行...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从《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
颛秋牛黄: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两小儿:善于观察,执着探究,大胆质疑.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体现了( ),和孔子( )的态度? -
颛秋牛黄:[答案]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执着探究,大胆质疑. 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不懂追问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现象?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态度?现在就要! -
颛秋牛黄:[答案] 说明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小儿_____和孔子_____的态度 -
颛秋牛黄:[答案] 《两小儿辩日》 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表明了孔子怎样的美好品质 -
颛秋牛黄: 表明了,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美好品质 无论对谁,无论自己地位有多高.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的道理. -
颛秋牛黄:[答案] 体现了两小儿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的道理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这则故事表现出孔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
颛秋牛黄: 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什么和体现了孔子什么 -
颛秋牛黄: 我们从两小儿辩日中的两个小孩身上学到了善于动脑,善于观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还敢于争辩. ,从孔子的身上学到了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说明了孔子是一个什么人 -
颛秋牛黄: 1.古人敢于大胆质疑. 两小儿能从多方面考虑事物.2.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松桃苗族自治县17552645382: 两小儿辩日故事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态度 -
颛秋牛黄: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说明了:面对同一种现象,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体现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