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生的古代怎么称呼?

作者&投稿:啜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人叫自己的父母怎么叫
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公”、“翁”、“尊”、“大人”、“严君”、“爷”、“爹”、“爸”、“老子”等。

(3)尊:古代常见的敬称用语,称自己的父亲可称“家尊”,称对方的父亲则称“令尊”。

(4)爷:古代对成年男子较广义的称呼,宋代开始用作对祖父之称,魏晋南北朝就用作对父亲之称,或写作“耶”。

(5)母:是对母亲最常见的称呼。而在古代对母亲的称谓中,大都和“母”相似,又用作对成年妇女或老年妇女的泛称。其中较重要的有:“婆”、“娘”、“娘娘”、“姥”、“大人”、“妈”、“慈”、“家家”和“姊姊”等。

(6)继母:如果自己的母亲去世、离异或被父辈逐出,则称续娶之妻为继母、继亲、后母、假母、续母。

(7)出母:如果自己的母亲离家之后还能相见,则称为出母。

(8)生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称自己的生身母亲为“生母”或 “本生母”。

(9)庶母: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如果自己的生母是正妻,则称父亲之妾为“庶母”、“少母”、“诸母”、“妾母”。

(10)家家和姊姊:是中古时期对母亲的两种特殊称呼。

(11)姨: 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家庭中,无论自己的生母是妻或妾,对父亲的妾都可以称为“姨”、“姨姨”、“阿姨”。

( 12 )义父:指是在自己的父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父,这个“义”字有外加、假、代、自愿等意。

( 13 )义母:指是在自己的母亲之外再拜认某人为母
古代人对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分别是什么?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

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巍=柚赣啄辍T谡饫铮?白堋本褪蔷勐J?岬囊馑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门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纳倌?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

九龄:为9岁。

13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

二八:为16岁。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30岁

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岁

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
古代怎么称呼自己的家,别人的家?
寒舍、舍下;贵府
古代是怎样称呼自己的
你是指“自称”?

古代的自称有很多,有以代词称的,如余、予、吾、愚、某、我等等。还有以代词“之”、“其”来反称自己的,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君将哀而生之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有时自称还用不定代词,如“某”,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有时在自己的姓后加“子”或直道自己的姓名,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有“欧阳子方夜读书”。

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

还有自称"愚"(选自< >)."在下"."朕"."末将"."微臣"."小人"."下官".

古代官员:

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龄大)

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贪官,宦官:奴才,小的

古代男子: 小生,本公子,本少爷

谦称实是一种卑称,所以往往用一些贬义词语,表现自己在对方面前的低下鄙劣。有些字眼甚至很不好听。如清代著名作家郑燮 ( 号板桥 ) 对明代戏曲家徐渭(号青藤道士)极为钦慕,便自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现代名画家齐白石也愿做“走狗”,其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诗中的“雪个”指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老缶”指近代书画家吴昌硕(号缶庐)。

编辑本段典故

古人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采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来自称。这种自称即第一人称,但不采用“吾”“余”“予”等人称代词,而是有一些习惯的说法。现例举如下:

下愚 《红楼梦》第 120 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绝”。

牛马走 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走”意为仆人,“牛马走”意为如牛马般被驱使的仆人。李善注:“太史公,迁父谈也。走,犹仆也。言已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词也。”张衡《东京赋》:“走虽不敏,庶斯达矣”。薛淙注:“走,公子自称走使之人。如今言仆矣”。

敝人 鲁迅《华盖集•牺牲谟》:“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成人之美'”。

仆 司马迁《报任安书》:“仆非敢如此也”。

老臣 《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并非只有君臣关系的人才能自称“臣”,如《扁鹊见蔡桓公》:“今在骨髓,臣是以天请也”。

愚 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妾 《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妾”限于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但不仅仅限于具有夫妻关系的女子在丈夫面前的自称。

小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自从得恩人救济,赍发小人”。

下官 官员自称“下官”。《孔雀东南飞》:“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小的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小的在暗中调停”。

小子 韩愈《芍药歌》:“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

学生 孔尚任《桃花扇》:“个个是学生提拔,如今皆成大僚了”。不仅读书人可谦称学生,官场中人也可谦称学生。《金瓶梅词话》第 74 回:“西门庆道:‘也是淮上一个人送学生的'”。又谦称为“学儿”。明无名氏《东篱赏菊》:“学儿是这彭泽县一个县丞”。

小可 《水浒传》第......>>
女儿在古代怎么称谓
“令爱”指对方的女儿,有尊重对方的意思。令爱一词一般用于指第三人,不会用于对自己女儿的称呼,一般做“令嫒“。

说自己家里人时用谦称。说自己的儿子“犬子”、“不肖子”、“贱息”(“老臣贱息舒祺”《触龙说赵太后》)。说自己的女儿“小女”。
古代称自己的儿子称什么
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

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不孝子”、“小儿”、“小犬”等,还可用“男”、“子息”、“贱息”、“儿子”、“儿郎”、“儿男”等来称呼子,若有几个儿子则有“长子”、“次男”、“幼子”等称呼。
古人怎么称呼自己的儿子
在我国古代,人们一般都会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有一个典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从这里来看,“犬子”有可能是司马相如的父母在他年幼时给他起的乳名。“犬子”字面的意思是“狗的儿子”,之所以这么叫,一方面,是古时人们认为起贱名孩子好养活.另一方面,则是古人谦虚.古人都非常自谦,虽然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但是在他人面前是不能过分炫摇的,而是要谦虚。比如古人即便再怎么富裕,都会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  同样的道理,无论自己的儿子多么优秀.心里对他有多大的期望,都不能流露出来,而是要自谦地称之为“犬子”  司马相如成年之后,觉得“犬子”这个名字实在是太不雅了,加上自己本身又非常仰慕战国时期的名相—蔺相如,所以改名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后来成了汉赋大家,千古流名,“犬子”这一称谓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后世之人为了表示自谦,也都纷纷仿效司马相如的父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古人对自己的事情虽然很谦虚,对他人却是不吝赞美的.古人称别人的儿子为“令郎”,意思就是“您优秀的儿子”.赞美他人的儿子还会说“虎父无犬子”、“将门无犬子”,意思就是说父亲这么优秀.儿子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古人如何称呼自己的女儿
大户人家一般向别人介绍时称自己女儿为“小女”,

自己在这时也不用十分正式就叫女儿,丫头、闺女、囡囡等
古代怎么称呼老师?
“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师长】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夫子】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山长】

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其出处源于《荆相近事》。五代十国时期,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受业者众多,蒋维东被尊称为“山长”。此后,“山长”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元代时,各路、州、府都曾建有书院,设山长。明清沿袭元制,乾隆时期曾一度改称院长,清末仍叫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

【师傅】

古时老师的通称。“师傅”一词原本是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官职的合称,因为这些职位负责教 *** ,所以师傅也成为老师的代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傅这一称谓迄今仍在使用,但一般指工商曲艺戏剧等行业的老师。

【师父】

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西席】

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其来源为这样一个典故: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此后,“西席”或“西宾”就成了对教师的尊称。

【师保】

原为古代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员,亦师亦保,统称“师保”。《易·系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后来泛指老师。如清代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

【宗师】

原为掌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员。《汉书·平帝记》:“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致教训焉。”后逐渐演变为众人所崇仰、堪称师表的人。北宋孔平仲《谈苑》卷三:“石介,字守道,徂徕山人也。文章学术,天下宗师,皆呼为徂徕先生。”

【教授】

如今的教授一词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职称,但在古代太学中则是讲学的博士。中国汉、唐两代太学都设有博士,宋代中央和地方的学校始设教授,元代各路、州、府儒学以及明清两代的府学也都设有教授。

【助教】

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学博】

原为唐代府郡的学官。唐代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

【讲郎】

原为讲授经书的官员。《后汉书·儒林传》:“又诏高才生受《古文尚书》、《毛诗》、《谷梁》、《左氏春秋》,虽不立学官,然皆擢高第为讲郎。”

【教谕】

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明史·职官志......>>


亲生的古代怎么称呼?
古代人如何称呼自己以及家人 (1)父母:父母是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亲闱”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 (2)父、父亲:是对父亲古今习见的称呼,还可以称父亲为“...

古人如何称呼“生日”?
古人称呼生日为生辰、祝寿。生辰是指生日和时间,生辰八字在旧时中国民俗中应用广泛,根据生辰判断这个人一生是否吉利。祝寿是一种活动,一般指晚辈对长辈或亲友之间的敬重之举。一般寿筵活动由子孙发起,寿礼活动根据家庭情况及社会地位而定,一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贺道。

古代老师怎么称呼学生
古代老师一般称呼学生为弟子、门生。如:宋·欧阳修 《后汉孔宙碑阴题名》:“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 学生要从师而学,受业于老师,才有望成才。对于老师,学生就是弟子。

学生在古代称为什么
”意思是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清代刘大櫆的《赠大夫闵公传:“其于后生小子,直言训诲之无隐。”仁弟“仁弟”也是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其中包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器重与...

古代书生怎么称呼别人?
3. 夫子:多用于对学问渊博、有成就、受人尊重的学者或者知识分子的尊称。如孔夫子、朱子夫子等。4. 大人:对于有一定官职或者社会地位的人的尊称,如大臣、大员等。5. 尊者:多用于对佛教等宗教中的高僧或者圣人的尊称。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书生称呼别人的方式,具体称呼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

古代的小孩怎么称呼?
古代小孩根据年龄,常见的称呼如下:1、度:指0岁,小儿初生之时。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3、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4、牙牙:指1岁,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

中国古代的尊称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种形式:1、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2、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

古代人怎么称呼自己为学生
古代人以“弟子”来称呼自己为学生。弟之子在中古时期称为弟子,弟子在当时是常用的宗亲称谓词之一。到唐代以后开始广泛地称为侄。另外,弟子,也指侄女,即弟弟的女儿。后来弟子渐渐代表着徒弟,学生,门生的意思,也是求学之人的称谓,在古文中已早有这种称谓。《论语·雍也》:“哀公问曰:‘弟子孰为...

古人是怎样称谓自己的孩子的?
古代对他人儿子的称呼需要尊称,称其为: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等。儿子是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后代,指赤子、婴儿、孩童。儿子作称谓时,指父母所生的小孩。 自己的儿子用文言文怎么说文言文称呼儿子为“子”,父亲当面称呼自己儿子为吾儿,麟儿也是自己称呼自己儿子,在别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古代对自己...

古代年龄的叫法
古代年龄段的称呼如下:岁: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1岁:牙牙——婴儿学语的声音。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为聚拢的意思)故称“总角”。1岁:幼学——因为...

隆子县19871972993: 对儿媳的称呼有哪些
酆葛他格: 对儿媳的称呼有新妇或息妇,在古代“息”意思为亲生儿子,自己亲生儿子的妻子,也被称为息妇,而新妇一词则出现于魏晋时期,新妇的意思就是儿子新娶的妻子,所以古代称儿媳也叫新妇.媳妇,部分北方方言中称妻子为“媳妇”,也为已婚妇女的通称.出自明代《元史》: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

隆子县19871972993: 古代王室,形容亲生子女用文言该怎么说?
酆葛他格: 皇后生的就算是嫡 不是皇后生的就是庶 比如说 张皇后生皇长子某某

隆子县19871972993: 知道娘和母亲的区别吗? -
酆葛他格: 瞎说,现在娘和母亲是称呼的区别.而在古代,娘,指的是正房夫人.母亲,则指亲生.因此,在古代,如果小妾被子女喊做娘,那小妾是要被打死的.但小妾的子女可以喊小妾为母亲.解放后实行一夫一妻制,两者称呼就混淆了. 希望采纳

隆子县19871972993: 唐朝时皇子公主称呼皇后为什么?非亲生的称呼为什么? -
酆葛他格: 母后,非亲生也叫母后

隆子县19871972993: 我的女儿用古文怎么说 -
酆葛他格: 在古文中,对自己的女儿的称呼主要有以下几种:1. 息女.这个称呼出自一个典故,意思是“亲生女儿”.《汉书·高帝纪》中,高帝曾提到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称其为“息女”.2. 小女.这个称呼也比较常见,通常是父母对自己女儿的谦称.《宋史》中,有一个人物对自己的女儿说:“贫贱有小女.”3. 闺女.这个称呼通常用于年老者对女性表示慈爱的称呼.以上是古文中对自己女儿的一些称呼,每种称呼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和含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隆子县19871972993: 大娘在古代是指什么 -
酆葛他格: 各地风俗不同,我们这儿,在古时候古代三妻四妾,家中儿子对亲生母亲称呼为“每”,非亲生的叫娘,小老婆叫妈……

隆子县19871972993: “你的母亲”和“你的儿子”的尊称是什么呢? -
酆葛他格: “你的母亲”和“你的儿子”的尊称是“令爱”和“令 古人在称呼对方父母时为“令堂”“令尊”,对方子女为“令爱”“令郎”,此处“令”的本意是“美好”的意义. 令的相关用法: 用令字开头的敬语称呼对方的亲属时,一般将定语“您...

隆子县19871972993: 古代可以把自己的父亲叫“爸爸”吗? -
酆葛他格: 许多人认为“爸爸”一词是外来词语,其实不然,该词起源甚早.古书省文异文中,时常通用.今人称父,最古称爸,尔后叫爹,转音为爷. 中国古代又称爹,满语称阿玛.已死去的父亲被称为亡父、先父、先严、考、先考,皇考;在世的父亲为生父,“生父”亦同时可指有血缘关系亲生的父亲也叫亲爸(相对于继父、养父或后父). 此外,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较文雅的说法是家父、家严,称、已死去的父亲为先考,对别人父亲的尊称是令尊.要特别注意的是,有时候母亲或与有子女男性结婚的女性(继母)也会用儿女对父亲的称呼(爸爸或孩子他爸)代表她的丈夫. 在古代中国的汉族皇族中,父亲被称为父皇或父王.在清代的皇族则称父亲作皇阿玛.

隆子县19871972993: 儿童在古代都有哪些称谓?
酆葛他格: 童孺:儿童. 垂髫: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髫. 髫年:童年. 髫龄:童年. 龆年:童年.龆,儿童换牙.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

隆子县19871972993: 母妃什么意思? -
酆葛他格: “母妃”是对母亲的一种称呼,专用于皇帝嫔妃所生的皇子对亲生母亲的称呼. “母妃”一词产生于现代,由”母后“一词洐生而来,多用于网络小说,古代没有“母妃”这一称谓. 清朝皇子称自己母亲(非皇后)为额娘,称皇后为”皇后额娘“;清朝以前多称”娘“,称皇后为”母后“. ”母后“属于皇后专有称呼,因为无论哪个朝代,皇后都是所有皇子、皇女们正式的母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