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课外文言文

作者&投稿:窦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课外文言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义:
  ②辄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给 音: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 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
  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
  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
  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阅读训练】
  1.下面“以”的用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B.计日以还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俯身倾耳以请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 回答下列的问题。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原因是什么?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

  4. 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
  答: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0)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 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 ④遂成大学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译文: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译文:
  3.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4.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 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
  A, 可以已大风挛瘘疠 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 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 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 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
  ”(用一句名言回答)
  (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辞以军中多务 B.以残年余力 C.或以为亡 D.以刀劈狼首
  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这两个通假字是: 、
  3. 翻译句子,并写出由此而出的一个成语。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成语:
  4. 本文通过记述孙权劝勉吕蒙努力致学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一八)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 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 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 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凡得学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
  2. 翻译句子。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译文:
  ②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译文: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文:
  3. 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4. 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答:
  (二十)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七)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八)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发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 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授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译文】
我幼年时候,就喜好读书,因为家里贫寒,没有办法买到书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阅,亲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到时归还。遇到天寒,砚台里结成坚冰,手指头不能屈伸,(仍然坚持抄写)一点也不敢偷懒。抄写完,立刻送人家,从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别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所以能够读了许多书。
到了成年,更羡慕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又恐怕没有大师、名人来开导自己,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地方上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先辈是德高望重的人,学生挤满屋子,他说话态度从没有流露一点客气。我(毕恭毕敬地)站着侍候在先辈的左右,向他提出问题,询问道理,弯着腰,侧着耳朵专心地请教;有时遭到了斥责,态度越发恭敬,礼节越发周到,不敢回答一句话;等待他高兴了,就向他请教问题。所以我虽然很愚笨,还是得了知识,增长了见闻。
(九)师旷论学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一0)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一一)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原文】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一二)七录《明史·张溥传》
【原文】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一七)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多数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一八)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 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不幸年纪轻轻死了,现在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

(一九)邴原泣学《初潭集》
【原文】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十)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二一)推敲《诗话总龟》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 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二二)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二三)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二四)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1.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
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
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
难测量也。”
4.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5.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
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7.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
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
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9.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
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0. 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
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11.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
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
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13.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
其自讬,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
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15. 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17.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
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
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18.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
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
无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
必不免灭性之讥。”
21. 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
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22. 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疋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
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乐广笑曰:“名
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24.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
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
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25.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
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
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
五羖之皮邪?”
27.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即启用为吴兴郡。
28. 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
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
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29.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
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
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30. 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
至交,不宜说之。”
31.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
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
达乎?”
32.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33. 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尤未已。太傅
时年七八岁,着青布绔,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35. 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
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36.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37.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38.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人问:“痛邪?”答曰:“非
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
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
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
云:“不觉有馀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40.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
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
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
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
时论以此多之。
42. 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王绥在都,既忧
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
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
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
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无长物。”
45.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
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
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46. 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
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
47. 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
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
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如果你要译文,就加我好友,我会在加你以后3小时之内给你

嗯。。。买一本中考文言文专练,会的就做,没见过的就抄,我们老师说考试课外文言文是有范围的,我也不太清楚。
那个实在找不到的话就找一点记史的书,书店都有的,增加历史成绩。
要不就找书上古文出处,再找那些书,像《世说新语》之类的,抄着会很爽。
想省事就去买不是很整齐的诗的诗集,估计《诗经》上抄下来不太短的几篇应该也没事。还能在电脑上查成语的出处,一阵猛抄。

PS你们老师也真够变态的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政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自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路不至;陂塘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路至,并曾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手打的哦,很辛苦啊

木兰诗 邹忌枫齐王纳谏 爱莲说

《初中文言文全集》自己慢慢去吵


课外文言文pt
5. 课外文言文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师旷问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阅读课外文言文《游西溪记》
《游西溪记》是一篇文言文读物,以幽默的语气描述了作者游览西溪的经历。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情节有了自己的理解。文章中提到了西溪的美景,让我忍不住想要亲身去体验一番。根据作者的描述,西溪的景色宜人、清幽,并且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小桥流水和古色古香的建筑。这种环境无疑能够让人远离喧嚣和压力...

初二文言文课外阅读
(2分) 1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 3.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找一一篇短一点的,要有4个加点字解释,一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

课外写景文言文
所以重点应放在1-4类.\\x0d\\x0d\\x0d中考课外文言文的选段,一般是比较浅易的记叙文,或叙事、或记人、或写景,不尽相同.有的借事说理,有的寓理于事;有的写景抒情,有的情在景中;有的人物性格通过描写显示,有的则通过议论来揭示,因此,不同的情况要作不同的分析.\\x0d\\x0d\\x0d\\x0d无论哪种文章,都...

高中文言文及翻译
1. 高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明画手以戴进为第一。 进,字文进,钱唐人也。宣宗喜绘事,御制①天纵②。 一时待诏③有谢廷循、倪端、石锐、李在,皆有名。进入京,众工之。 一日,在仁智殿呈画,进进《秋江独钓图》,画人红袍垂钓水次④。画惟红不易著⑤,进独得古法入妙。 宣宗阅之,廷循从旁跪曰:“进画极佳...

中考范仲淹课外文言文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范仲淹》的翻译,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是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后人.其先祖是邠州人,后来迁至江南,因此范仲淹算是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二岁的时候父亲死了,他的母亲改嫁给长山朱姓人家,(...

课外文言文阅读琢冰
答:我认为车夫最值得学习,因为他知错而能改,一个人才能进步,文中憨态可爱的车夫,听从了妻子善意的批评,知错改错,由原来的盲目,洋洋自得而变得谦逊,博得了晏子的赏识,从而改变命运,实现了人生价值。 全文翻译这里有: \/view\/1400445 8.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选篇三《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世说新语·言语》 孔融...

课外文言文三国志
课外文言文,要想一想课内有没有遇到过这些字词,是什么意思,放在语境中合不合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审题后要根据题干的提示,从前向后寻找出切题的语句。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作答。能用原文语句作答的,首选原文语句回答。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

课外文言文舜射亲友
2. 课外文言文阅读答案 羿射九日 夏王让后羿把箭射在一平方尺的兽皮、直径为一寸的靶心上,于是告诉后羿说:“你射这个,射中了,就赏你一万两黄金;射不中,剥夺你拥有的封地。” 后羿听后脸色不定,呼吸紧张局促。于是后羿拉开弓射靶,没中;再次射靶,又不中。 夏王对大臣傅弥仁说:“这是后羿,射箭是百发百中...

写景状物类课外文言文
有的拿出相机留下难得一见的“玉照”;有的用脚去踩咔嚓作响的雪地;也有的瞄着那山坡垂下来的冰儿,用手去摘下来,放进中;还有的抓起一大堆雪团颗粒,砸向远方,对天大声呼喊:“庐山,你真美啊!” 记得有一首歌。 4.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分类 1、言志篇:但他们的体裁又有所不同:有议论文、有记叙文。 从古...

繁昌县17693479800: 初中阶段的课外文言文有哪些,分别对应哪些课内的文言文?中考常考文言文的那些内容? -
於林复方: 中考特别会考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蒲松林的《山市》,还有《论语十则》里的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里的“罔”和“殆”特别会考.

繁昌县17693479800: 急需二十篇初中课外文言文译文及原文 -
於林复方:[答案]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二、鲁人徙越 读下列这则文言文,回答14~16题(6分)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

繁昌县17693479800: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编 第一编/新编课外文言文100篇【原文】 2.高帽一百俗①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②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 -
於林复方:[答案] 好难哇,偶试试.1、其 人 曰/ 某 备 有 高 帽 一 百/ 适 人 辄 送 其 一/ 当 不 至 有 所 龃 龉 也2、(1)在…面前 (2)拜别,告别 (3)对待 (4)道理,见地3、C4、、(1)老师生气地说:“我们这一辈用忠直厚道对待...

繁昌县17693479800: 适合初三读的课外文言文 ,推荐一些.我们一周要读2到3篇呢, -
於林复方: 《走进文言文》,《初中文言文300篇》

繁昌县17693479800: 初中课外精短文言文大全 -
於林复方: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

繁昌县17693479800: 初中课外文言文 鸲欲效言 -
於林复方:[答案] 你说的应该是鸲鹆效言 鸲鹆(qú yù)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已,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

繁昌县17693479800: 初中课外文言文大全 邮给我 好么? -
於林复方:[答案] 书店一般都有卖初中文言文全解的,里面包括全部的文言文、解析、作者、关于作者的文学常识.真的需要的话你去书店看看买一本吧,比邮件什么的好用多了,再说每个地方的教材版本又不一样.

繁昌县17693479800: 初中生应该掌握哪些课外的文言文,古诗,读点什么课外书. -
於林复方:[答案] 文章:4大名著、名著、初中生作文 古诗:古诗3百首(这个背出你别的要背的古诗也没了) 文言文:什么文言文都好(你去买本初中生拓展阅读文言文【应该是这题目吧,楼主你自己看着办吧】 做做好了里面有好的文言文和古诗) 这些掌握了楼主...

繁昌县17693479800: 初中课外阅读文言文读什么好?比如 世说新语之类的 -
於林复方:[答案] 《东周列国志》,语言并不晦涩难懂,而且情节有趣,并对东周历史学习有帮助 《诗经》,《唐诗三百首》,《唐诗宋词一百首》,内容不难,对于培养语感很有帮助 《太平广记》,中国古代小说集,语言通俗,内容丰富 《儒林外史》,有利于了...

繁昌县17693479800: 我要尽可能多的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注意是题目,只要题目.注意,如果答案看起来很多,内容却只有一篇我统统不要.初中 课外 文言文题目,尽量10 - 20个... -
於林复方:[答案] 史记 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 越王句践世家 孔子世家 孙子吴起列传 伍子胥列传 白起王翦列传 孟尝君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李斯列传 淮阴侯列传 扁鹊仓公列传 屈原 离骚 诗经 四月 采薇 鹿鸣 伐木 吉日 鸿雁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