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到明朝时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作者&投稿:乾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

  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

  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监学习的,通称监生。监生大体有四类:生员入监读书的称贡监,官僚子弟入监的称荫监,举人入监的称举监,捐资入监的称例监。监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别是明初,以监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员的多不胜举。明成祖以后,监生直接做官的机会越来越少,却可以直接参加乡试,通过科举做官。

  参加乡试的,除监生外,还有科举生员。只有进入学校,成为生员,才有可能入监学习或成为科举生员。明代的府学、州学、县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叫童试,也叫小考、小试。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学政又名提督学院,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院试合格者称生员,然后分别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一方面、各府、州、县学中的生员选拔出来为贡生,可以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一方面,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因此,进入学校是科举阶梯的第一级。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明代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许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而已。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明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而能否考中,主要取决于八股文的优劣。所以,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时艺、八比文、四书文。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八股文是由宋代的经义演变而成。八股文的危害极大,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治的工具,同进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科举制到明朝时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具体表现在三点上:一是科举成为官办教育的轴心和导向,无论是国子监,还是府州县学教育,都完全以科举为导向;特别是洪武二十六年制定的府州县学教官考核法,专以科举成绩和通《经》与否作为考核教官称职与否的依据,更在制度层面上把府州县学教育完全纳入以科举为中心的轨道。二是官办教育成为科举广阔而坚实的基础,不仅...

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1.规模加大了,隋唐宋元科举,录取的人数极少。明朝科举的规模比之要大上很多。2考试内容越发当一,只读四书五经,八股文形式束缚人的思想。明朝以前,唐宋的科举不仅考经史典籍,也考数学、农学等等,推动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内容更死板了,形式更硬式了。规定只从四书五经中出题,回答者须以“八股文”...

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麼变化?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科举制到明朝时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元朝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明代以前,学校只是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了明代,进学校却成为了科举的必由之路。明代入国子...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的变化:1、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2、唐朝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唐高宗...

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有什么变化
1.“八股取士”,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但科举考试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政府规定科举考试仅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人员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死板地按“八股文”作答。2.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为中试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

古代科举制的考试内容是什么?
科举制度,是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1300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从地方到中央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4级: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义,以“五经”或“四书”文句命题,阐释义理。“五经”题须依据宋元人的注疏,“四书”题则以朱熹《...

明朝时科举制度在内容与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明朝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分为明经,就是考察《四书》《五经》等八股文体。第二科是实用文体写作。三则是时务策论。【这应该算是内容上】最大的变化在于在八股文中尤其重视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为《四书》作的注,有条要求是要符合当时朱夫子的思维。这无疑狭隘了思想。我个人认为估计朱元璋本来想认朱熹...

科举制到明朝时期有什么变化?对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宋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度发生了如下变化:隋唐科举考试只是当时选拔制度的一部分,隋唐的人才举荐制度依然实行.而明清时代,实行八股取士,科举已经完全变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

沭阳县13397789032: 明朝时期,科举制有什么变化? -
贲鸿盐酸:[答案] 1.规模加大了,隋唐宋元科举,录取的人数极少.明朝科举的规模比之要大上很多. 2考试内容越发当一,只读四书五经,八股文形式束缚人的思想.明朝以前,唐宋的科举不仅考经史典籍,也考数学、农学等等,推动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不过能从...

沭阳县13397789032: 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
贲鸿盐酸: 内容上考试只是从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形式必须按照固定的观点不准发挥,问题,文体分成死板的八部分,称为八股文.

沭阳县13397789032: 科举考试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
贲鸿盐酸: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

沭阳县13397789032: 科举制度到明朝时的改变 -
贲鸿盐酸:[答案]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科举制度元代开始,蒙古人统治中原,科举考试进入中落时期,但以四书试士,却是元代所开的先例.元朝灭亡后,明王朝建立,科举制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

沭阳县13397789032: 明朝时科举制度在内容与形式上有什么变化 -
贲鸿盐酸: 不说变化,我完整说一下 学子们的考试科目分为三场: 第一场考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由于出的考题不可以和以前出过的重复,所以通常出的考题都会很刁,甚至考官自己有时候都弄不懂 第二场考试实用文体写作 第三场考时务策论,也就是...

沭阳县13397789032: 科举制度在明朝时有什么变化 -
贲鸿盐酸: 八股文.八股文由八个部分组成,其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有两股对仗的文字,故名“八股文”.其禁锢思想,脱离现实,内容空洞,形式呆板.明朝提倡尊孔崇儒,规定考题必须来自“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回答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否则认为是叛离经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会被录取.

沭阳县13397789032: 明朝科举制度有发生什么变化?求简答...... -
贲鸿盐酸: 明朝开始科举只考八股文,限定了答题模式,僵化了人的思想.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只能依照题义阐述其中的义理.措词要用古人语气,即所谓代圣贤立言.格式也很死.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

沭阳县13397789032: 题:明朝时期,科举制有什么变化 -
贲鸿盐酸: 1、变化 明朝沿用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但科举考试内容、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政府规定科举考试仅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人员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死板地按“八股文”作答.2、影响 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为中试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沭阳县13397789032: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
贲鸿盐酸: 明朝形成了一种文官集团 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发展 和八股取士 明朝的文官集团实力尤为强大 嘉靖年间开始了党争 特别是八股取士 其实八股文的初衷是好的 只是起到了相反的 效果 那些文人只是一味研究朱熹的理学和八股文 拼凑文章 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是很深的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科举制度 并没多大改善

沭阳县13397789032: 比较隋唐与明朝时期科举取士的不同,想想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贲鸿盐酸:[答案]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 而且它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说明科举制发展到明朝,已失去了初创时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