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哪些宗派修四禅八定

作者&投稿:苍梧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哪些宗派修四禅八定~

三乘凡圣共修之禅定分为三大阶次

一、禅:A:离生喜乐地(初禅)
B:定生喜乐地(二禅)
C:离喜妙乐地(三禅)
D:舍念清净地(四禅)

二、四定:A:空无边处定
B:识无边处定
C:无所有处定
D:非想非非想处定

三、:第九次第定

因为前两种合称为四禅八定,且其中诸定都是由低而高、次第而入,故修到四禅八定后,便可进一步修第九个次第之定。又,四禅八定为凡夫定,甚至印度某些外道亦修此定,故其果报还是在三界之内,无法灭烦恼。而第九次第定则是小乘圣位所修,以其能以定力伏灭“受想”二蕴,故又称为“灭受想定”。若受想灭,则行蕴亦息,故亦称“灭尽定”。

若得灭尽定,便得断烦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而证阿罗汉,得入涅槃。然而,虽称为“灭尽定”,其实并不灭尽,以八识还在;若都灭尽,八识亦灭,谁入涅槃?所以阿罗汉所入之涅槃称为“有余依涅槃”,而非佛之“无余依”的无上大涅槃。然二乘人以不发度生大愿,故如来慈悲,教令入化城止息。

又有一种情况,虽得第九次第定,但不断烦恼,只是压伏六识,令不现行,此第九定即称为“无心定”,此为凡夫定,以不断烦恼,故不能证圣果,入涅槃。

四禅八定属凡夫定,但于佛教正定中,亦有“四禅八定”之名。然而凡夫定中的四禅八定,与正定中的四禅八定,名同而义不同。有何不同?

一、方法不同,即所依不同。凡夫定为依有漏心识或其他世法起修,如依地、水、火、风等;而正定须依本性、净圆觉性而修,故二者不同。

二、目标不同:同样是达到初禅,乃至四禅,但求凡夫定者系以此为最终目标,以此为满足,亦即以现生能达初禅定,乃至四禅定,来世得生色界天,暂离欲界苦,以此为足,不知禅天仍在轮回之中。而正定者,系依本性而修;虽亦达初禅,乃至四禅之境界,但禅定对他们而言,只是手段,因他们要依此定力而进修首楞严三昧,得于佛定。

故两者目标迥然不同。是故应知,修正定者,虽亦得四禅四定,但只得其名,只达其境界,而不住于其中,不味着其境界,【故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进修无漏】

一般而言,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若得三禅之果报,则于世间有漏之乐即已达到极致,因为世间一切快乐中,无过于三禅者;这也是因为四禅系入于舍受,不苦不乐,因此,以世间人的眼光来看,便不得谓快乐或不快乐。至于四禅以上的四空处天,由于是无色界,因此更加与苦乐无涉。

纵观三界六趣之苦乐,欲界之地狱趣及饿鬼趣纯是受苦;人趣与畜生趣,苦乐参半;仙趣与六欲天,乐多苦少,然其乐之本质仍是五欲之乐。至于色界,初禅天已离于欲界苦,得“离苦”之喜乐;二禅天得“定”之喜乐;三禅天离于二禅较粗之喜受,而纯受乐受;四禅天则连乐受亦觉其相太粗、太扰动,故于乐受亦以定力而离之,入于舍受,证得不苦不乐受,住甚深禅定;虽然如是

但此【四禅天之定依然属于世间禅,系有漏定,犹不能断生死烦恼,这点不可不知】

三乘凡圣共修之禅定分为三大阶次


一、禅:A:离生喜乐地(初禅)
B:定生喜乐地(二禅)
C:离喜妙乐地(三禅)
D:舍念清净地(四禅)

二、四定:A:空无边处定
B:识无边处定
C:无所有处定
D:非想非非想处定

三、:第九次第定

因为前两种合称为四禅八定,且其中诸定都是由低而高、次第而入,故修到四禅八定后,便可进一步修第九个次第之定。又,四禅八定为凡夫定,甚至印度某些外道亦修此定,故其果报还是在三界之内,无法灭烦恼。而第九次第定则是小乘圣位所修,以其能以定力伏灭“受想”二蕴,故又称为“灭受想定”。若受想灭,则行蕴亦息,故亦称“灭尽定”。

若得灭尽定,便得断烦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而证阿罗汉,得入涅槃。然而,虽称为“灭尽定”,其实并不灭尽,以八识还在;若都灭尽,八识亦灭,谁入涅槃?所以阿罗汉所入之涅槃称为“有余依涅槃”,而非佛之“无余依”的无上大涅槃。然二乘人以不发度生大愿,故如来慈悲,教令入化城止息。

又有一种情况,虽得第九次第定,但不断烦恼,只是压伏六识,令不现行,此第九定即称为“无心定”,此为凡夫定,以不断烦恼,故不能证圣果,入涅槃。


四禅八定属凡夫定,但于佛教正定中,亦有“四禅八定”之名。然而凡夫定中的四禅八定,与正定中的四禅八定,名同而义不同。有何不同?

一、方法不同,即所依不同。凡夫定为依有漏心识或其他世法起修,如依地、水、火、风等;而正定须依本性、净圆觉性而修,故二者不同。

二、目标不同:同样是达到初禅,乃至四禅,但求凡夫定者系以此为最终目标,以此为满足,亦即以现生能达初禅定,乃至四禅定,来世得生色界天,暂离欲界苦,以此为足,不知禅天仍在轮回之中。而正定者,系依本性而修;虽亦达初禅,乃至四禅之境界,但禅定对他们而言,只是手段,因他们要依此定力而进修首楞严三昧,得于佛定。
故两者目标迥然不同。是故应知,修正定者,虽亦得四禅四定,但只得其名,只达其境界,而不住于其中,不味着其境界,【故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进修无漏】

一般而言,学佛的目的在于“离苦得乐”;若得三禅之果报,则于世间有漏之乐即已达到极致,因为世间一切快乐中,无过于三禅者;这也是因为四禅系入于舍受,不苦不乐,因此,以世间人的眼光来看,便不得谓快乐或不快乐。至于四禅以上的四空处天,由于是无色界,因此更加与苦乐无涉。

纵观三界六趣之苦乐,欲界之地狱趣及饿鬼趣纯是受苦;人趣与畜生趣,苦乐参半;仙趣与六欲天,乐多苦少,然其乐之本质仍是五欲之乐。至于色界,初禅天已离于欲界苦,得“离苦”之喜乐;二禅天得“定”之喜乐;三禅天离于二禅较粗之喜受,而纯受乐受;四禅天则连乐受亦觉其相太粗、太扰动,故于乐受亦以定力而离之,入于舍受,证得不苦不乐受,住甚深禅定;虽然如是,但【此四禅天之定依然属于世间禅,系有漏定,犹不能断生死烦恼,这点不可不知】


禅定可分成五种,或五个层次,称为五味禅
1、世间禅
2、外道禅
3、小乘禅
4、大乘禅(菩萨禅)
5、如来禅(佛所行禅)
下面各节分别说明每一种禅定与诸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世间禅
世间禅或世俗定,是一般世俗人所修的拟禅定法门,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养生、养身或充电,有时也为了想求取一些不平凡的境界或觉受——例如:令心跳暂停,或腾空而起,或纳身入盒(钻入一个小盒子里——如某些瑜伽术者所为)等。有些人的确能摄心专一到令呼吸暂停一段时间,或能让人活埋几小时或几天的地步。要达到这种境地,确实须要心思极度专一才行。不过这种绝活儿,充其量也只不过像一种特技或特殊功能。然而须知特技表演不论具有多么令人惊悚的效果,也都无法为人带来任何员智慧,这是确定的;更遑论能令人开悟或得解脱。它当然也不能令你心地发明,或令你的烦恼心安定、止息、或断除任何烦恼。
简言之,最重要的是,它不能帮助你自己或他人增进一丝二晕的智慧,用以灭罪、生善、或断惑证屡——它充其量只是如同艺人的娱乐节目,如此而已。
这种世间禅是依于五根(眼、耳、鼻、舌、身)而修的。五根在与五尘(色、声、香、味、触)接触之后,便油然于心中生起前五识。五根是生理的,五识是心理的。进一步说,五识是由五根向外攀缘或攫取五尘而产生的。色、声、香、味、触五者,之所以称为尘,是因为它们能扰盖我们的心——令我们的心眼盲目。五根攫取了诸尘纳于心中之后,我们的心于是乎开始慢慢咀嚼、反复品尝这些尘,而且还乐此不疲。世俗定即是如此在五根与五尘上下工夫,以期在前五识上产生让俗人惊叹的效果。因为凡夫定是这样修练的,其成果自然只是最初级的,而且十分肤浅,故为智者所不取。

2、外道禅
除了佛教之外,别的宗教也有修定的,但是佛说,诸外道所修者大多是依于邪见或谬误的信仰,是故多离于正道而行。其过咎乃在于他们不往自己内心推求,而常向外驰逐,以求救赎他们的罪或灵魂。其中亦有幻想追求要将自身与外界某物、或某人、或某个概念冥合为一体的,自称如此他们便可返本还源,例如婆罗门之欲与梵天冥合,基督教之欲与天主合一 ( commune with god )或道家之欲与万化冥合等等,皆是异曲同工,亦皆是往外驰逐、全然谬误的妄想。
这一类外道禅是依于五根、五尘,辅以前五识以及少许第六识而修的。由于他们已经应用到些微的第六识,因此外道禅比世间禅要略高一筹,或者说:略深一等。不过这仍旧不是我们所想要修的禅定,因为我们知道:第六识是依于第七识(我执中心)而作种种了别、判断,是故这种以我为中心所作之修练,通常也都是如第六识一般,虚诳而又错谬的。再说,这种禅定也不够深入。
上面提到,我们的五根将五尘之影像摄取进来,纳于心中。此五类影像一经我们的五根摄取而产生五识之后,不可思议地、于一刹那间,我们便会立即作如是思量:这是善的、还是恶的?是可欲的、还是不可欲的?——诸如此类,正当内心油然欲作如是分别的同一刹那,第六识便被引生了。第六识不但受了末那识(第七识)的污染,而且还受其指挥:更进一步而舌,我们所有的判断、意见、及一切价值观,全是第六识在第七识的染污及指使之下形成的。职是之故,外道禅亦是不够深入,因为外道禅只触及了第六识的表面而已—也正因为如此,外道禅实系深受第六识及第七识的桎梏与欺诳。

3、小乘禅
小乘行人由于悲心有限之故,只求自度,而不发广度众生的大愿。因此,一旦他们自己有能力脱离网轮回」,就再也不回到这苦难的娑婆世界来受生。以其最终目标只为自利,故他们从未把目标订在佛法的最高、最究竟处,自然也就不会证得无上菩提。他们对阿罗汉果已经感到心满意足,因为阿罗汉果已足够令他们自己了脱生死,虽然犹不足以度脱其它的众生、甚或一切众生——那是必须具有佛菩萨的大悲心与无上智慧,才能荷担得起如此巨大的如来家业——独善其身比兼善天下到底是容易得太多,这是无可置疑的——可见追求佛道是多么艰辛、困难而又费时弥久的一大事!
这一类小乘禅是依于欲息灭前六识之原则而修的——前六识之息灭,小乘行人即称之为涅槃。事实上,小乘的涅槃仅致力于前六识之压制,令其眠伏不起,或看似已灭,名之为灭。这与菩萨道行人所认许的修法大异其趣。因为这种修法,或许能令行者自我沉醉于空寂之中(即所谓的沉空滞寂) ,然而却漠视或完全无视于正在六道中熬炼、挣扎的芸芸众生、或正在解脱道上奋斗、摸索前进的其它有心修行的众生之亟需援手之焦虑、痛苦。

4、大乘禅(菩萨禅)
大乘禅的修行人与小乘禅行人的作风回异其趣,大乘禅行人并不只专注于他们自身的解脱;他们在能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到某个程度时,便会进一步去努力学习利他之行(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大乘禅的修行,主要在于灭除1第七识」及初步熏修第八识。由于灭除第七识(我执中心) ,故能令行者全心致力于利他之行,乃至罔顾自身之利益;有时甚至由于利他之行而为自己惹来麻烦,亦在所不惜。此外,在第八识的初步熏修,也提升了菩萨禅行人的悲心与智慧,使之更深入而趋近于无上菩提。

5、如来禅(佛所行禅)
如来是对佛的赞誉之诃,其意为乘如实之道而来或如是而来。如来禅又称为正法眼藏,因为这种禅是由佛传给初祖大迦叶,再由大迦叶递相传授予各代祖师,故为最高形式之禅。
如来禅主要是熏转第八识,故比前一类菩萨禅要深入得多——深得让我们无法用言语道出,故说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如来禅成就了,便能完全觉了,究竟转本识中之尘垢为功德,转无明为般若,转贪、瞋、痴三毒为戒、定、慧三无漏德。三以蔽之,其所得之极果即为证入佛性。不过,我们应加注意:在这一阶段中,所下之工夫不在于灭除,而在于转变!因为到了这一阶段,行者的智慧已经成熟而且茁壮有力,直可转化一切,所谓化腐朽为神奇:无有一物而不可为我所用,亦无有一物闲置而不能用。这便是如来种力 (超越凡俗的力量)之所加,亦即是真如之不可思议力之所用!
如来禅之关键在于无所依——它不依于任何一物,不论其为何物——形貌、相状、颜色、气息、乃至佛法,任何一物都毫不依止。你应如是以1无所依」的法门去修习如来禅。这等于是对你说:你须到天上去,但是没有梯子给你爬,也没有绳子让你攀缘,更没有飞机可乘,甚至纵身一跳也不行——你只管去就是了!
这话听起来倒十分像个公案;你可知道,它的确是个公案!——而且它是最难参的一个公案!(顺便提到,另外还有一则与这差不多性质的公案,是这样说的:你说吧!——但是不可张口)这是禅,如来禅。无庸说,如来禅是引导我们趋向无上菩提的最高层次之修行。

  四禅八定实际上是所有教派走的一条路。这是和其他教派共有的修法,称为共法,哪怕是外道也可以修。只是四禅八定之后才会有不同。
  八定之中含四禅,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和再加上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四定,合称为四禅八定。四禅是色界的四种禅定;八定是色界的四禅与无色界的四无色定。

四禅八定不是佛教所独有,它是佛法与外道的共法,得四禅八定,命终可上升色界天、无色界天,但还是未能了脱生死,只有修佛法的不共法,才能最终解决生死问题。

佛教小乘道修行人修学四禅八定、九次第定。

应该是说,主要是禅修的人吧。


请问:禅宗是一世成佛吗?
忍、世第一法。这些都成就了,才到上述的须陀洹圣果。试问:如今世上有得四禅八定的吗?岂能轻言“一生成佛”?无论那个宗派,祖师们开示能“一生成佛”,都是方便之言说(或者《法华经》讲人人都是佛,那是第一义谛),鼓励弟子们的啊,否则娑婆世界何必等56亿多年后弥勒佛下世才有佛。

...说少林寺的禅武合一不究竟!还说宣化上人不是什么好和尚!
楼主应该也是在家众吧,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师兄有焦躁好恶倾向。首先莫说是少林寺,任何一个宗派的具体修法都没有不好的。是否究竟却需要究竟的人才能够透彻明晰,再者禅武合一的关键是‘定’,四禅八定尚且不出三界(未究竟)只是通向究竟的阶梯或说阶段,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老菩萨说的没错。至于宣化上人...

佛陀在菩提树下怎么证悟的
为什么必须开悟明心呢?禅宗五祖弘忍大师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因为在识得本心之前,学佛是可能转退的:这一世修的很好,下一世却可能堕地狱。如是进退无常。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是这样在六道中轮回不已。或得四禅八定生于诸天,或诽谤正法而堕地狱。如果开悟明心,最大的好处就是“永不转退”...

佛学禅宗的主要思想有哪些
达摩未到,古来诸家所解,皆是前四禅八定。诸高僧修之,皆得功用。”这段话对禅的种类作了系统划分,提出了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的概念。 但对禅的划分还有不同的说法,如天台宗的智顗在《妙法莲华经玄义》卷四上中说:“定圣行者略为三:一世间禅,二出世禅,三上上禅。”在这里,禅...

什么是禅?
禅 :禅,是人类锻炼思维生发智慧的生活方式。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源于人类本能,经过古代先民开发,形成各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并存在于各种教派。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此种行为的记载,但是未有固定称呼。直至印度词汇jana传入,汉语音译为“禅那”,后世便以“禅”字称谓此类行为。拥有一颗平常心,...

佛教大疑问3
1.动物死后也有轮回。我们目前佛经流传的佛教都是对人类说的,所以以人类为主体,讲动物的少。2.贪心是饿鬼,嗔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五戒是人道,五戒十善是欲界天,禅定依四禅八定深浅决定是色界、无色界。3.所谓“佛观一滴水,四万八千虫”,佛早知道微生物的存在。但入不入轮回,我不知道。4....

...不是先修止观?止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先修?再修什么?
是不是先修止观?止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先修?再修什么? 四禅八定与之有什么关系?修完四念住修什么?还有问大家一句你说那些名人比如南怀瑾啊妙境长老等禅定几小时?最高纪录?... 四禅八定与之有什么关系?修完四念住修什么?还有问大家一句你说那些名人比如南怀瑾啊妙境长老等禅定几小时?最高纪录? 展开  我...

佛在菩提树下,是觉悟了还是创造了一套新的理论?
追求虚无而脱离实际,离开身口意在世间的实修而追求打坐入定成佛!完全背离了佛祖大彻大悟后首传的八正道"之根本义!且把正大光明做人,不自私自利之正知,正念,正身,正行,正言…,人我平等,物我平等,待人如待己之没有分别的平等心,利他心贬称为`自了汉`!宣称自己宗派的四禅八定能成佛,...

人生的归宿是什么?
因为我们的生理结构不会改变,性别不会改变。所谓的四禅八定是一切宗教和法门的共法,是通用的,不是佛教才有四禅八定,什么教都有四禅八定。过了四禅八定,各宗派才开始分道扬镳,这时候谁高谁低,谁跑得快谁跑得慢,谁究竟谁不究竟,才见分晓。尤其是进入灵修阶段,更能看出高与低,究竟与...

再问个判教的问题:佛教与道教的主要异同,佛法广大无边在哪些方面...
判教之举,只在佛教内部适用,虽然也有大德祖师立论判各教高下,但也只能作为一家之言,未被普遍认可,因此,我们在这里也不以佛教的判教方法来判道教。说实话,我对道教的了解也仅停留在书面认知的层面上,对道教的实修没有体验,对道教经典没有遍阅,对道教人物知之不多,有印象的大概就是老庄王...

北塔区17161209515: 何为禅宗,何为净土宗 -
肥谢必能: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

北塔区17161209515: ***次数:9999999已用完请联系开发者***佛教八大宗派之?
肥谢必能: 1、禅宗与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禅宗的...

北塔区17161209515: 佛教中 入空定 是什么意思 -
肥谢必能: 佛教四禅八定中有:色界四禅与无色界四定,合称四禅八定.入无色界四空定简称入空定,即:1、空无边处定,2、识无边处定,3、无所有处定,4、非想非非想处定.

北塔区17161209515: 中国佛教有哪些宗派? -
肥谢必能: 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 八大宗派.

北塔区17161209515: "禅宗"是追求什么为目的? -
肥谢必能: 禅宗当然是以成佛为目的了.要明心见性.净土原本也是以成佛为目的,悟到无生,直了成佛.往生,是去世的意思.净宗人对念佛有成的人离世时的称呼.不过,由阿弥陀佛的大愿:临终清醒十念佛号,必来接引.哦哦,很多人临终不能...

北塔区17161209515: 《长阿含经》所讲的“禅定”是第八识的禅,还是第六识的四禅八定? -
肥谢必能: 都是心识,还有八与六?此是文字相,佛为了给声闻乘理清妄想而说的,并不是真实之义.但你若从楞伽经中的境界就可以知道,禅定,从一般角度来说,确定是境界比较低一点的, 不过禅定却是一切成佛者所都不能离开的制胜法宝,如来成...

北塔区17161209515: 如何来区分什么是禅,什么是禅定,什么是禅宗,什么是禅学? -
肥谢必能: 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的内容.佛教的解脱道的修持法,是以戒为起步,以定为重心,以慧为目的,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关连,相互助长,成一螺旋...

北塔区17161209515: 中国佛教流派有哪些 -
肥谢必能: 八大宗派系指大乘的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及净土宗,若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实二宗,是一般盛行的十大宗派.

北塔区17161209515: 请用最少的字来解释佛教十大宗派! -
肥谢必能: 1、三论宗,2、唯识宗,3、天台宗,4、华严宗,5、禅宗,6、净土宗,7、律宗,8、密宗,9、俱舍,10、成实 中国佛教共分为十宗.由于佛教传入东土,与中国文化融和,祖师大德们在义理的 发挥,或修持的方法上,各有所专,自成一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