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修习的步棸(要清净)!谁知道?简单说说!是不是先修止观?止观是什么?为什么要先修?再修什么?

作者&投稿:翁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要一边念佛一边修止观~

“阿弥陀佛”圣号,是万德洪名,本身就包含止观。
精进念佛,一心不乱,得”念佛三昧“,就是修止观。

首先,随喜赞叹《六祖坛经》。
然后,禅宗虽然是“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但是,要知道,禅宗只接引上根人。所谓上根人,就是在佛门已经摸索修行了很久,有了很好的基本功夫。然后才谈“见性”。
然后,谈“止观”。是指思维修的含义。就是要让自己具备思索真理的功夫。换句话说,浮躁的凡夫,轻佻的凡夫,喜欢乱YY 的凡夫是不具备思维真理的“条件”的。因为妄想杂念太多了。
最后谈“无我”,不要依文解意呀,这是学佛大忌。无我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我”指的是五阴十八界的“体性”,是不断在生灭的,无住的,没有一个能做主的的“我”存在。
总结: 不要依文解义,不要想当然的理解佛法。多看经书,多实际体验。 如果要深入学佛知见,就再问。

以戒为师
学佛到底应该怎样学,这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问题。很多的朋友学佛看着三藏经典,无从着手。面对着禅、净、唯识等等宗派,无所适从。佛法广博,如同浩瀚的海洋,我们怎样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快捷的道路,以便今生能够获得佛法的无穷利益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早已为我们指出了其中的规则。三藏佛法并非无迹可循。该如何学习佛法的原则是很简单的。
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我该学什么法门?我该念佛?还是该持咒?是该参禅?还是该修止观?很多人就徘徊在这样的犹豫中。更有许多争论。有人说要一门深入,有人说要多方参学。有人说要系统学习,有人说这太费事,念佛足以。在这些纷杂的言论中,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学,不知道该怎么修,有人甚至经过了长年累月的时间,依然是没有感应,没有受用,感觉不到学佛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按照世尊教导去学习。被上面所说的繁杂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迷失了我们的道路。这些内容其实不过是细枝末节,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困扰。因为这些都是修行的方法,不是修行的原则。就如同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手中的地图是指引我们方向,这是原则、宗旨。那么我们是坐船,乘车,这是方法。如果我们太关注于方法的区别,却忽略了所要行进的方向,那么当然不会到达目的地。
原则其实是十分简单的 。《楞严经》 中说: 【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戒定慧就是原则,就是我们学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就是我们学佛的宗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恶业,奉行善业,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就会出生禅定,由禅定而产生智慧。
只要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来修行,都会有成就,都会得到益处。你想求现生的福报,想往生净土,想获得禅定,想辩才无碍,没有问题,都可以获得。但是如果我们不按照这个原则修行,那么结果就十分有限,甚至会有副作用。
《佛遗教经》 中讲: 【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后世我们就把这句话概括为“以戒为师”。世尊说:在我离开以后,应该尊重戒律,如同黑夜遇到光明,如同贫穷的人得到宝藏。应该知道戒律是你们伟大的老师,就如同我住世教导一样。
世尊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们?因为这是我们要犯的毛病!我们学佛都有各自的目的,福也好,慧也好,具体起来还有各种各样的愿望。但是这些目的怎样实现?靠什么实现?要靠戒。要 摄心为戒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习这个。你用什么样的方式,那是个人的因缘,也绝对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念佛?持咒?念那本经典?这都是方法,而且也不能概括 摄心为戒 的含义,因为我们普通人,甚至出家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少有机会24小时去念佛、持咒。更不会每天都闭关打坐。这都是帮助的方法。摄心为戒是要我们把自己修正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把自己维护好,远离恶业痛苦。我们学佛的基础、基石就是这一条。没有这一条,用什么样的方法也不可能有所成就。哪怕是一点点人天的福报也难以获得。
学佛的朋友这一点一定要注意。学佛第一步不是去琢磨着怎样得定,怎样得神通感应。因为福报也好,智慧也罢无不是由戒产生的。经常见到有的同修一学佛就把目标定在“一心不乱”上、定在往生上、定在实现什么愿望上。但是什么是戒,不知道,什么是善恶业?不知道。什么话都敢说,什么样的事都敢做。这个样子学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为什么?福报是从善业来的,不 修善哪里有福报,哪里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心不乱是定,定是怎么来的?是由戒生定。如果身口意的恶业不断,想得到一心,简直是缘木求鱼。
相反只要我们把 摄心为戒 这一步做好了,那么一切都好说。不需要特别的方法,自然得定。能够没有贪欲、嗔恚、嫉妒、邪见的人自然在定中,我们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能轻松得益,顺利成就。就拿往生净土来说。大家都十分希望的。《观无量寿经》中讲的清楚。想自主往生,那么最低要中品才行。那么中品最低的条件是什么?戒律成就。没有这个条件,你念再多的佛也没有用,不会有十足的把握。一切都是未知数。其中的道理在哪里,我们在后面的十善业中会详细说明。
学佛是一件十分简单,十分幸福的事情。我们要把握住‘以戒为师’的原则,只要落实了,那么学佛就上路了。不是我念了多少佛,磕了多少个头,就说明我们有修行,说明是佛弟子了,不是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讲: 【若不真实希求如是十善业道所证佛果。及不真实下至守护一善业道。乃至命终而自称言。我是真实行大乘者。我求无上正等菩提。当知如是补特伽罗。是极虚诈是大妄语。对十方界佛世尊前。诳惑世间无惭无愧。说空断见诱诳愚痴。身坏命终堕诸恶趣。】大意是:如果没有真实修行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甚至不真实守护一善业道,临命终的时候而自称我是大乘行者,我求无上菩提,这样的人是极为虚诈,犯大妄语。对十方诸佛前没有惭愧,诳骗世间。说断见邪见。定堕恶趣。
这就是说我们 摄心为戒 是我们学佛最为关键的一步,是关系到我们能否有成就的根本问题,是判别我们是否是合格佛弟子的标准。
没有“以戒为师”,把目光放在学佛的细枝末节上,自然会引起混乱,不知所宗。甚至会导致上面所说的严重副作用。我们学佛怎样看自己有无进步?那就看看自己杀盗淫是否避免了,恶语、妄语、绮语、两舌的话是否还挂在嘴边?自己的心里贪欲、嗔恚、骄慢、嫉妒、邪见是否还蠢蠢欲动?这些就是标准。这个标准每个人都能搞清楚。每个人都能知道。
学佛怎么学?就是要学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偷盗、不嗔恚、不骄慢嫉妒、不邪见。这个标准不仅我们自己衡量,别人也会衡量我们,我们学佛与否,别人很容易就知道,他可能不知道这个标准,但是他知道你身上起什么变化。
如果有一个‘老师’告诉你,不必去学什么戒律,不必修什么善业就可以成佛,就可以如何如何,乃至身体力行去做恶,那么一定要分辨清楚。远离这样的人。远离这样的恶友。
没有 摄心为戒 我们不可能得定,不可能有智慧,有也是小聪明,而小聪明是最容易惹祸的。《遗教经》中谈到:【 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于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我们的心十分可怕,甚至毒蛇猛兽、强匪冤家、水火之灾都不能比喻其可怕。如同有人手中拿着蜜罐玩弄,却没有看到路上有很深的坑一样;如同疯狂的大象失去了束缚,矫捷的猿猴进入了树林,辗转腾跃无法禁止。一定要及时控制我们的心,不要放逸,放纵自己的心会败坏人的善业。如果能够制心一处,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到了。
我们学佛的效果在哪里?其实就是在这里,能否制心一处,不丧善业。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我们不可能有什么正见,即便对佛法经典能够有所解悟,有所理解,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放在现实生活中起不了作用,也感受不到学习佛法的真实益处。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经典看了不少,师傅拜了不少,道理也知道了一大堆,时间匆匆数年、数十年之后却仍没有什么把握,心里没底的原因。学佛没有按照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来。总是想速成,想走捷径。结果是捷径走多了,反而原地踏步。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中把这个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的原则称为三无漏学,没有缺憾、缺陷的、圆满的佛法。学佛无不是通过 戒定慧 这个阶梯而成就。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应该踏踏实实按照这个原则来修学佛法,也唯有如此才会得到真实的佛法利益,获得安乐受用。
参考资料:地藏占察网

佛法修习首先要确定好要哪个宗,禅宗、净土宗、密宗还是其它!止观应是禅宗的说法吧!不太了解,我是修净土的!止是禅定,观是般若,修止必须同时修观。其实就是修定和慧!我们持戒呢,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定是清净心,也可以说是清净心生智慧),也是修定慧!其实每个宗修的目标都一样,只不过叫的不同!

各个宗门的佛法修习步骤都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我把我的认识用白话说给你听供参考,所说修佛,清净,止观看到的事情东西不动心,不动念,简单的说主要是先修心。就是首先要淡话比如情,利还有,然后才能止。淡化一切心。逐渐才能止,不动念的意思。至于在修什么,我认为先不必管,能修心道一定境界,表面看好像 很简单,就是舍,但实际能做到很难的。止念不就是为了清净吗。放弃执着,就这些够我们做的了

先修戒
止观就是定慧
修止:就说读经吧,从如是我闻开始,一字一句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地读,读到信奉受持,只是去读,不带丝毫的思考分析,这就叫做止。要知道所有的想都是妄想。
修观:等你止的功夫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就会产生出智慧,(有的也说是感应道交),就是你不加思考自然能够明白经文中妙不可言的意义,这就是修观。
因定发慧,慧是从定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不是妄想能够想得的。定的功夫深了,自然发慧。

佛法修习的步棸,以《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介绍的为主。这是清净无误的法流传承,是文殊菩萨示现的宗喀巴大师造的论,为显密共同的基础。止观就是六度中的禅定,是上士道的修法。在此《菩提道次第广论》之上,有念咒爱好者可以进入密乘修行,于是便有《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建立。但这个是总纲,具体每个法门有有所侧重,不过基本是以此为主。


三种定业轮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一)建立修定业轮,令众生修行正观,观察无明烦恼起灭之相,以数息等法修习静虑,摧破一切惑业,令心住于正定。(二)建立习诵业轮,令众生习诵大乘经教,初、中、后夜精勤无怠,心不散乱,摧破一切惑业。(三)建立营福业轮,令众生修行持戒、布施、造像、建塔、供养佛法僧,营种种福报之事,...

发愿读500部地藏经,我现在才念了168部,还差的远,我想一心专念要弥陀佛...
愿是可以更改的。古代的许多高僧早年发愿参禅,晚年发愿念佛求生西方,比如蕅益大师、印光大师等,说明“愿”是可以改变的。看看哪种法门真正适合自己,然后重新选择。古代很多有成就的修行人一生往往要几次改变修学法门。也可以暂时放下《地藏经》。建议如果专念阿弥陀佛累的时候,还是可以读读《地藏经》...

修行人要远离六种颠倒
第三个是悲心颠倒,对于有罪的人不知道修悲心;对于为法修苦行的人反而心生悲愍,看到那个出家人很苦,「哎呀!好可怜,年纪轻轻就出家了。」对于造恶业,有一点世间的福报,有钱的,开奔驰车的,好羡慕他,「你看这个人好厉害!」不知道修悲心,悲心颠倒。学佛学到哪里去了?对于世间那些为法苦...

请教各位师兄关于回向以及最初修行的问题
《心经》、《金刚经》——消业障、开智慧、成佛之根本,如法修习得福无量 诵《金刚经》一遍,熟悉之后也就三、四十分钟 但不可追求数量(遍数)以为功德,又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如果每天一两个小时轻轻松松诵诵经,只是口念……而不求甚解,纵使念烂百千经论……义,也不现 !!!...

梦幻西游:渡劫地府需要点法修吗
还是血耐敏比较牛逼,DF的定位就是辅助,力DF本来就是非主流路线,一般都不适合129以后的,敏捷具体达到多少不是死的,不要拘泥于这个加点方案,习惯性的留上几十点,敏不够就补补,补到够了就停,这样能保证潜力点不浪费,耐要保证最少1点,不然你被人当豆腐切啊。法修是提高DF小死亡的成功率。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被蛇咬在哪章?
四字之中,倒是这“清”字诀最难。黄蓉这一出手,旁观的无不惊讶。彭连虎笑道:“姑娘贵姓?尊师是哪一位?”黄蓉笑道:“这枝梅花真好,是么?我去插在瓶里。”竟是不答彭连虎的话。众人俱各狐疑,不知她是甚么来头。侯通海厉声道:“彭大哥问你话,你没听见吗?”黄蓉笑道:“问甚么啊?”彭连虎日间曾见黄蓉戏弄...

成功不过是一分坚守 阅读答案
成功不过是在人困马乏时多了一点点坚持,作家杨大侠认为,成功者就是比失败者多了点耐心而已。

德兴市18259205755: 初学佛者如何修清净心 -
苑林参苏: 对于初学佛的人应该注意,要先学习戒律,这是学佛最关键的一步.这步如果走错了,将来就会步步错.如果这步做对了,将来修行上就会很顺利.我们知道,佛法,是依法不依人的.我们怎样去依法不依人?只有能够从戒律开始,只有按戒律的标准去要求一切事物,我们才有了标准,我们才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哪条路不是正确的.这个就很重要了.所以,学佛最主要的应该注意戒律. 再一个要注意的,我们学佛以后,刚开始学佛时,因为还没有选择法门,一定要注意,头一条就要五宗平等弘扬.不要有分别心,说我是净土,我是禅宗,我是密宗,我是学教的,我是学律的,如果有了这种分别,就远离了佛法.

德兴市18259205755: 佛语中,六根清净的六根是指什么? -
苑林参苏: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浮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如果稍微沾染了一点男女钱财的习气,一些专门喜欢扬恶隐善的新闻记者,便会在报纸上大做他们'六根...

德兴市18259205755: 如何修净土法门 -
苑林参苏: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弱,智慧不及从前.所以修行方法必须有所选择.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必须依佛陀之教化而修.净土法门是二力法门,靠佛力与自力修行.但是真正相信净土之人,千人中...

德兴市18259205755: 修行佛法的过程是怎样一个次第? -
苑林参苏: 由听闻佛法而思惟佛法,由思惟佛法而明理而行,这是学习佛法的次第.学佛有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听经闻法.听经闻法,才能够了解到佛法的真义.学佛的第二个步骤,是思惟佛法,依了义经典.佛陀的教法本来是圆满的、究竟的、平等的,《金刚经》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学佛的第三个步骤,是明理而行.由听闻佛法而思惟佛法,由思惟佛法而明理而行,这是学习佛法的次第.

德兴市18259205755: 佛法修行的几个基本上步骤 -
苑林参苏: 佛法不是练武,没有所谓的步骤.去除心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修行,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是修行,放下自我是修行.

德兴市18259205755: 在家如何修行学佛 -
苑林参苏: 学佛全在心地上用功夫,因为佛即是心,修佛法就是修心.“佛”原来的意义是“觉心”. 我们学佛要从迷心修成觉心,对人生对环境正觉不迷了,那就是佛了. 所以只要心存善良,多行善事,都是修心.这些是学佛的慈悲精神. 如果真是脚...

德兴市18259205755: 修行的重点是清净心.怎样清净呢 做了之 -
苑林参苏: 1、清净心只是副产品,不是修行的重点. 2、修行的重点是:真切的、现量的明了,万法的本然(如此本来,如如而已,是名“如来”) 3、如果您能真切的、现量的明了万法的本然,自然您的心境就是清净的; 如果您尚未明了万法的本然,想要清净心,基本不可能.

德兴市18259205755: 佛学中什么叫“清净的行为”,能不能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
苑林参苏: 应该是:六根清净 开放分类: 佛教 六根清净四个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论者,也不是唯心论者,更不是唯神论者,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