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语》《孟子》内容及地位评价、?分开说、

作者&投稿:始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孟子》中对士的评价~

“士”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与近代文化中的知 识分子相近。在商周时代,士属于贵族中的下层,到春秋时代,则 成了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一个特殊阶层。孔子生活在这个时代, 他本人也是这个阶层中的一页。所以,他和他的学生们对士有过 各种论述。比较著名的如《里仁》篇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 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又如《泰伯》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这些论述,都近似于我们今天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样, 对“士”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赋予了社会历史的重任。 孔子与子贡讨论了不同层次的士的标准。
  子贡与孔子讨论的第一个层次的士是参与国家大事的“入 仕”的士,或者说是“用之则行”,“达则兼善天下”的士。子贡 与孔子讨论的第二个层次的士是在乡赋闲,没有在朝廷做官的士, 或者说是“舍之则藏”,“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子贡与孔子讨论 的第三个层次的士是拘泥固执,不知通权达变的“任任然小人 哉”的士,这种士是勉强可以称得上的,实际上不太够格的士。这 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品质。不少格言、 座右铭一类的书籍都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孔子的格言而加 以传播推广,可孔子却明明说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是 “硁硁然小人哉!”孟子说得更为清楚:“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 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孔孟的论述一反一正而现 点却一脉相承,都是反对一味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惟义 所在”,一切用“义”来衡量。只要合乎“义”,也就‘唁不必信, 行不必果”了。这种通权达变的思想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一方 面,孔子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孟子也说 这:“君子不亮(通“谅”,即信)。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君子不讲信用,怎么能有操守?孔子、孟子对“信”的论述都是 很多的。但另一方面,又的确不能拘泥固执于“信”上而不知变 通。这正如孔子与叶公谈论关于“直”的问题一样。叶公认为父 亲偷羊儿子告发是“直”,孔子却认为应该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这才是“直”。这是用孝、慈的礼数来变通。同样的,在“信”的 问题上也一样,应不应该“言必信,行必果”,要用“义”来变通。 比如说你对你的敌人也讲信用,那岂不是太书呆子气了吗?

士的标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 方,不辱君命,可谓上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 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士?”孔子说:“做事有羞耻 之心,出使外国能很好地完成国君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 是士了。”
  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孔子说:“宗族称赞他孝顺父母, 乡亲们称赞他尊敬兄长。”
  子贡说:“敢问再次一等的。”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 一定有结果,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或许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 的士吧。”
  子贡又说:“现在执政的那些人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 器量狭小的人怎么能算得上呢?”

“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谱》.....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

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是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仅仅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而已,当宰相不恰当。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也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地位——《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


孔子说,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原文论语
原文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学而》,意思就是: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

什么是中庸之道
(3)第三层理论: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4、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1、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2、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3、礼:孔子及儒家的...

元仁宗时科举考试特点
望采纳谢谢 皇庆改元(1312年)仁宗将其任河南江北行省右丞的儒师王约召京,特命集贤大学士主管教育、学校,并将他的“兴科举”建议“著为令甲 “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通过了第一场...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如何理解
释义:定高目标,得到中等事物。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是什么意思?
"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思是人只有在至诚的状态才能明白什么是天命,拥有立足于天下的本领。这句话出自《中庸·第三十二章》。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吃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出自《论语七则》原文选段: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什么意思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这句话,,是出自哪篇文言文...
此句选自战国时期·孟子所著的《孟子.梁惠王下》中的《文王之囿》原文:文王之囿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

凤翔县13518772021: 《孟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职连菲普:[答案]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皱国(今山东皱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

凤翔县13518772021: 论语 孟子 的思想内涵 -
职连菲普: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这是三字经里说的,孔子本身对夏商周三代的文化充满了仰慕,说自己“述而不作”,自己没有什么著作(一般这么认为),其思想主要通过删定古代文化典籍来完成传承(诗书礼乐易春秋),但是弟子们为了能够很好的把握先师的思想,把他的言行都记录下来,包括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和古代礼制的记载 概括来说就是:传承古代文化,做仁义礼智信的好人(还有很多内容,自己去看吧) 孟子内容正如三字经里说的,是讲道德,说仁义的,经常讲到尧舜,另外相对于论语来讲,他是孟子自己弄的,不是弟子追记,孟子对《诗》《书》的研究很深,主要劝导君王实行仁政,“民为贵”的思想也是他提出来的

凤翔县13518772021: 怎么评价《孟子》?
职连菲普: 《孟子》一书说理精辟,文字流畅,语言形象,同时又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具有很强的逻辑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汉文帝时,《孟子》被列为辅翼经书的传记.两汉时,《孟子》和《论语》并列.五代时,《孟子》被列入“经书”.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合在一起,称为四书.于是《孟子》的地位更加提高了,成了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凤翔县13518772021: 《孟子》记载了什么 -
职连菲普:[答案] 《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县东南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

凤翔县13518772021: 《论语》《孟子》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
职连菲普: 《孟子》是以记言为2113主的语录体散文,但它比《论语》又有明显的发展.《论语》的文字简5261约、含蓄,《孟子》却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4102尖锐、机智而雄辩.如果说《论语》给人的感觉是1653仁者的谆谆告诫,那么《孟版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侃侃而谈,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权了深刻的影响.

凤翔县13518772021: 《论语》和《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职连菲普: 《论语》:“礼”与“仁”,“为政以德”,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孟子》:“仁政”、“王道”,主张德治,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凤翔县13518772021: 比较《论语》《孟子》《庄子》《墨子》 -
职连菲普: 一、《论语》1.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述孔子及其门人言谈行事的著作,儒家经典之一.语录体.辞约义丰, 直接议论.通行的注本为宋.朱熹《论语集注》2.《论语十二章》 孔子的“仁”“义”及重视个人修养的观点.平实简约而思想深邃...

凤翔县13518772021: 孔子,孟子是怎样一个人,《论语》,《孟子》是一本怎样的书? -
职连菲普: 孔子和孟子都是儒家学派,前者“圣人”,后者“亚圣”,《论语》介绍孔子和其弟子的言行,《孟子》共有七篇,介绍孟子言行.

凤翔县13518772021: 人们对孔子以及《论语》的评价
职连菲普: 孔子出生于周朝的礼制和统一遭到破坏的时代,所以孔子的理想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孔子实现理想的方法是推行“仁爱”和“礼制”,为此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在产生之初就形成了成熟的书面文字记录和...

凤翔县13518772021: 先秦诸子百家中《论语》和《孟子》的区别 -
职连菲普: 1、《孟子》和《论语》论语作者不同,那么所教导的角度也不同. 2、《论语》和《孟子》看待问题也不同.(《论语》见 八俏篇/《孟子》见 第三篇) 3、《论语》主要告诉我们道理,《孟子》却是说孟柯游说. 4、《论语》和《孟子》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不同.(前言有说明) 论语》主要以事理论证,直接提出观点. 这样二种方式,哲理性强,格言警句多,发人深思. 《孟子》主要以事实论证(例证法,举例论证),事例论证.这二种方法,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