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如何理解

作者&投稿:娄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中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应该怎么理解~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释义:定高目标,得到中等事物。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论是治学目标、还是人生规划,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打个比方你就理解:
比如,我想考上中国农大,就把目标定高些,定北大或清华。要考个江西省理科第二,你就要定到第一。同样,如果我想考一般本科,便把目标定为重点本科。

说的是定高目标有利于激发人的动力和斗志,即使达不到目标,退其次而求之也不错。或者说做事要作最充分的准备,要付出高于目标的努力来达到目标。

释义:定高目标,得到中等事物。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论是治学目标、还是人生规划,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扩展资料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

《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

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释义:定高目标,得到中等事物。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教育学生时说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目标,如果一开始就制定的是低目标,那恐怕是一无所得了。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论是治学目标、还是人生规划,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下面是原文的完整段落:

子曰:“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而达上焉。君子焉不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与上级交往,你就能获得上级的帮助和指导;如果你与同级交往,你就能获得同级的合作和支持;如果你与下级交往,你就能将他们带到更高的层次。君子应该相信这个道理。就像切割和磨砺一样,通过与不同层次的人交往,我们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才能。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重要性。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通过与不同层次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同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帮助和支持,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地位。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不论是与上级、同事还是下级,都应该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能够在交往中不断提升自己。它强调了人际关系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于个人的成长和事业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打个比方你就理解:
比如,我想考上中国农大,就把目标定高些,定北大或清华。要考个江西省理科第二,你就要定到第一。同样,如果我想考一般本科,便把目标定为重点本科。

说的是定高目标有利于激发人的动力和斗志,即使达不到目标,退其次而求之也不错。或者说做事要作最充分的准备,要付出高于目标的努力来达到目标。

就是一开始定的目标较高的话,那么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得到结果就算不是最好的,也不会是最差,最少是中中般般的;再简单点说就是一开始定的目标较高通常会得到中中般般的结果,不会最好也不是最差
其实还有后面的“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加起来大概的意思就是,一开始的目标要高,得到的结果就不会太差,如果一开始的目标太低,到最后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离骚原文
008、朝摘山上木兰兮,晚拔洲畔冬青。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009、日月永远轮替兮,春已去秋又到。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010、看草木正凋零兮,怕美人将衰老。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011、不能吐故纳新兮,何不先改法度?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quot参考quot文言文怎么说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他最终没能买到鞋:“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已得履;宁信度。及反,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人日。他到集市上去。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无自信也,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吾忘持度。至之市,而置之其坐郑...

文言虚词有那些?即其用法、词义、愿讲解
常见的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之、兮文言文虚词意义及用法归类整理而 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如: (一)表示并列关系。如: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

书法临帖过程中常会出现哪些问题?
一、临帖就要临经典作者的经典作品。现在有一部分人临帖选的都是不值得去临的作品,比如一些近现代的不成熟的作品,或者是古代的非经典的作品,临帖要找准目标这是第一位的,要抓住经典。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其下下矣”。所以学习的对象、学习的榜样...

孔子名言和其解释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放于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

求陆机的《文赋》的翻译
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译文】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事物繁杂没有固定的尺度可以衡量;它们纷然杂呈,瞬息万状,很难描绘那具体的形象。驾驭语言的才能展示着作者的技巧,辞意吻合才是艺术的巧匠。无论是抽象的或是其体的语辞,都努力追求,是浅是深都不要抛掉。虽然脱离了一定...

《香菱学诗》的几个问题
按:所引陆诗出自《剑南诗集》卷引,原题是《书室明,终日婆娑其间,倦则扶杖至小园,戏作长句·其二》,据此可知这是休闲之作,说不上有什么深邃的意境。古人云: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黛玉主张先学王维、杜甫、李白的诗,即有“法乎其上”之意;对休闲之作她是瞧不上眼的,所以说“断不可...

史记中有关纵横家的列传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於齐,而习之於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

熟读《聊斋志异》的人请进,找其中一篇文章。
问其姓名居里,云:“华姓,居秦女村,去北郭三四里。”生附舟便去。至琼州北郭,日已曛暮,问秦女村,迄无知者。望北行四五里,星月已灿,芳草迷目,旷无逆旅,窘甚。见道侧墓,思欲傍坟栖止,大惧虎狼,因攀树猱升,蹲踞其上。听松声谡谡,宵虫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烧。 忽闻人声在下,俯瞰之,庭院宛然,一...

《论语》是什么朝代,什么诗人所写?
『85』子问「公叔文子」於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86』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三台县18875295533: 论语中的“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应该怎么理解? -
费琼碘解:[答案] 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打个比方你就理 比如,我想考上中国农大,就把目标定高些,定北大或清华.要考个江西省理科第二,你就要定到第一.同样,如果我想考一般本科,...

三台县18875295533: 取其中上一句是什么
费琼碘解: 孔子教育学生的话:“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等目标,而如果制...

三台县18875295533: 一句古语表达的意思是以最高标准要求尚不能做到,降低要求则做的更差了? -
费琼碘解:[答案] 《论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孙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帝范》:“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沧浪诗话》:“学其上,仅...

三台县18875295533: 易经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是什么意思 -
费琼碘解: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下,等而下之. 语出《易经》,“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意思是说,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这句话告诉人们,无论是治学还是立事,一定要志存高远,并为之努力奋斗,才有可能登峰造极.

三台县18875295533: 取法乎上什么意思 -
费琼碘解: 取法乎上: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等.取法:效法.指效法于精湛、高超的学识、技艺等,常与“仅得其中”连用,意谓效法上等的,也只能得到中等的,即做事要高标准严要求.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ǔ fǎ hū...

三台县18875295533: '取乎其上,适乎其中'如何解释? -
费琼碘解: 孔子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追求高的目标,最终得到中等结果;追求中等目标,最终得到一般结果;追求一般目标,哪怕恐怕就没有...

三台县18875295533: 古人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源自于? -
费琼碘解: 这句话有很多版本,如:“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 《孙子兵法》也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孔子教育学...

三台县18875295533: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如何理解 -
费琼碘解: 取法乎上,犹虑得中,取法乎中,犹虑得下.如之,何取法乎下也.这句话对本人对楼主都是一种鼓励.

三台县18875295533: 发乎其上仅得其中什么意思 -
费琼碘解: 应该是: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 意思是一个人制定了高目标,最后仍然有可能只达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个中等的目标,最后有可能只能达到低等水平.

三台县18875295533: "师法其上得乎其中"的意思 -
费琼碘解: 目标定的很高,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此言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