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欧阳修为儒学复兴运动所做的努力

作者&投稿:爰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西安历史的简介~

西安,古称长安;曾用名:大兴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的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9大区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别是我国历史上较辉煌的四个王朝周、秦、汉、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汉长安城、阳陵、茂陵等文化遗址。汉开辟了“丝绸之路”,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汉承秦制,在长安建立了持续200余年的西汉政权和空前强大的西汉王朝。汉确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和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因此,外国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宫、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遗址。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最开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续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以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了整个东方乃至世界。所以,以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依托的大西安,可以称得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扩展资料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参考资料:西安-百度百科

十万个冷知识

欧阳修与北宋儒学复兴运动
王国良
(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北宋儒学复兴运动是伴随北宋中期社会改革运动而兴起的新儒学思潮,是为促进社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同时克服战胜佛教道教思想、实现儒学创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欧阳修适逢其会,在儒学复兴运动中起到开一代风气、引导儒学复兴方向的作用,其贡献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高举韩愈大旗,提倡文道合一;二、在儒家经典研究方面提倡破除训诂,阐扬义理;三、积极攘斥佛老,促进儒家人文礼义的复兴。
关键词:儒学复兴;古文运动;文道合一;物极则反;攘斥佛老。

陈寅恪先生在《赠蒋秉南序》中说:“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之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1]162陈寅恪先生在此高度评价北宋一代文化之价值,并充分肯定欧阳修在北宋文化学术发展中的领军地位。作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在国家日陷“积贫积弱”困境的北宋中期,欧阳修卓然挺起,积极支持并参与范仲淹领导的庆历新政改革运动,继承孔孟儒学的优秀传统,高举韩愈大旗,继续推进自韩、柳以来已中断二百年之久的古文运动,身体力行推动儒学复兴,终成一代名家,为北宋以来思想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本文不揣浅陋,对欧阳修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试加探讨,以纪念欧阳修诞辰一千年。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孤家贫,母亲郑氏守节,亲诲之学,学问猛进。长成参加进士考试,三试皆第一,官馆阁校勘。因正直敢言屡遭诬陷打击,曾外放知滁州、扬州、颍州。后曾官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相当副总理级官员)。退休后终老于颍州(今安徽阜阳)。
欧阳修青年时期,宋兴且近百年,社会积累的矛盾危机渐渐显露。一般士大夫官员置国家内部财力困穷、外部夷狄猖狂于不顾,出入于佛老,留恋于花前月下。更有杨忆、刘筠、钱惟演等辈倡导“西昆体”,尽写一些歌舞升平、留连光景、格调平庸的作品,却能风行天下。诚如宋初儒学三先生之一、欧阳修的同道战友石介所言:“今夫文者,以风云为之体,花木为之象,辞华为之质,韵句为之数,声律为之本,雕鎔为之饰,组绣为之美,浮浅为之容,华丹为之明,对偶为之纲,郑卫为之声,浮薄相扇,风流忘返,……弃礼乐孝悌功业教化刑政号令而为之文也。”][2]卷十三 许多不满于文坛现状、急思有所作为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纷纷起而抨击批判,并自觉不自觉地、不约而同地开始推崇韩愈,以继承韩愈开创的古文运动事业为己任。韩愈去世后,经晚唐、五代十国之乱至宋初,已过去二百多年,早已被沉溺于华靡骈偶文风的文士学者遗忘了。这种情势,欧阳修在《记旧本韩文后》作了生动的说明。欧阳修少年家贫,无藏书,偶游邻家“大姓李氏者”,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便向李氏借阅。虽然读后未能悉究其义,但已深爱其沉雄厚博。“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3]536 可见韩愈的道德文章不受重视,无人关注。虽然“大姓李氏”家有韩愈文集,也是“脱落颠倒,无次序,”而且是当作破烂物品收藏于壁间的“弊筐”里。欧阳修喜读韩文,但主要精力用于准备科举考试,不得不忍痛暂时搁置,因为韩文对科举考试没有多少帮助。当时天下流行杨亿、刘筠“缀风月、弄花草” 的“西昆体”,号为时尚,学而精者可以取科第,擅名声。欧阳修在考取进士之后,才努力钻研韩文,对旧本加以补缀校定,印行出版,使韩文大行于世。欧阳修接着说:“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3]536
宋朝有识之士推尊韩愈,并非自欧阳修开始,较前的柳开(原名肩愈)就宣称要继承韩愈之道:“吾之道,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杨雄、韩愈之文也”。[4]226王禹偁提出“远师六经,近师吏部”,[4]232石介大呼“尊韩”,立志“继唐之文章,绍吏部之志”,[4]251 但影响甚微。直到欧阳修出来登高一呼,宣扬鼓吹,韩愈的精神才真正激活,韩文也大行于世,达到“天下学者非韩不学”的盛况。专事雕饰的四六骈俪体、西昆体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韩愈是唐朝中后期文坛著名领袖,在唐代走向衰落的藩镇割据时期发起古文运动,反对佛教,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积极提倡儒学复兴,为儒学创新作出较大理论贡献。从韩愈到欧阳修,儒学复兴的势头已中断二百多年,时常有人感到奇怪,为什么二百多年前的韩愈会被推尊为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先驱,
“文以载道”是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核心口号之一。欧阳修继承韩愈的传统,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他说:“我所谓文,必与道俱”。[5]453欧公在《与张秀才第二书》中说:“君子之学也务为道,为道必求知古。知古明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而取信者是也。”[3]481韩愈、欧阳修等提倡的“道”,就是孔孟儒学的礼乐刑政、仁义教化之道。既然提倡儒家之道,就要探讨道的内涵,开发“道”的资源,这就自然推动儒学的复兴,促进对儒家经典的研究。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奉命知贡举,即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当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欧阳修对此文体文风深为反感,痛如排抑,凡为险怪之语皆弃黜,从此文风大变。在这次科举考试中,欧阳修慧眼识才俊,北宋儒学中蜀学代表苏轼、洛学代表程颢、关学代表张载、著名散文家曾巩都在这次科举考试中成为进士。王安石经过曾巩的推荐后来也成为欧阳修的门生。欧阳修不愧是转移一代文风、领导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欧阳修言道的独特之处在于反对空谈,反对“事无用之空言”,而要求切于实际,并身体力行。他说:“孔子之后,惟孟轲最知道,然其言不过于教人树桑麻、畜鸡豚,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盖切于事实而已。”[3]481
欧阳修重道,但不轻文,更不以道取代文,而是文道兼营并重,对宋代文化产生健康的影响。苏轼对欧阳修的功绩高度评价,将他比作唐代的韩愈,可说是恰如其分:“愈之后三百有余年,而后得欧阳子。其学推韩愈、孟子,以达于孔氏,著礼乐仁义之实,以合于大道。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士无贤不肖,不谋而同曰:‘欧阳子今之韩愈也’。宋兴七十余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祐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士亦因陋守旧,论卑而气弱,自欧阳子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说为忠。长育成就,至嘉祐末,号称多士,欧阳子之功为多”。[6]315

宋代儒学创新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儒家学者们在经学研究方面“舍律而论学”,摆脱汉唐以来经学笺注、名物训诂的传统,大胆议论,竞逞心得,发挥义理,疑经、改经蔚为风气。欧阳修在经学研究方面又是先驱开拓者。他对《易》、《诗》、《周礼》、《春秋》,皆尝反复穷究。他研究《周易》的著作《易童子问》,敢于打破传统观点,孤先发明,第一次提出《系辞》非圣人所作,即非孔子所作,否定河图洛书,对卦爻辞的解释重在发挥义理,在经学研究方面起到解放思想的领航作用。
欧阳修在《易童子问》中讨论《易传》的作者时,肯定《彖》《象》二传为孔子所作,其他传皆非孔子所作。“童子问曰:‘《系辞》非圣人之作乎?’曰:‘何独《系辞》焉,《文言》、《说卦》而下,皆非圣人之作。而众说淆乱,亦非一人之言也。昔之学易者,杂取以资其讲说,而说非一家。是以或同或异,或是或非,其择而不精,至使害经而感世也。’”[3]568 欧阳修怀疑《系辞》等非圣人所作,主要理由是认为易阙文甚多,“众辞淆乱”,“择而不精,”“其言繁衍丛脞而乖戾也,”[3]569 即易卦辞、象辞、彖辞有许多自相矛盾乖戾的地方,欧阳修指出许多这类缺陷。但欧阳修认为,虽然《易传》不可以为是圣人之作,但易书不可废,仍有一定价值,“使学者知《大传》为诸儒之作,而敢取其是而舍其非,则三代之末,去圣未远,老师名家之世学,长者先生之余论,杂于其门者在焉,未必无益于学也。”[3]570 欧阳修正是从这一立场,发挥阐释《易传》中有价值的义理。
欧阳修认为,易“用变以为占,”[3]561 易是研究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书,提出“物极而必反”的命题,认为变动不息乃事物得以长久存在的根本法则。欧阳修探讨易传中的变化法则,显然是要为当时日渐高涨的要求改革的时代精神寻找理论依据。他指出“数至九而必变”,“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天道之常也,”[3]561在解释恒卦卦辞时说,“恒”之意,久也,即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久于其道者,知变之谓也。天地升降而不息,故曰天地之道久而不已也。日往月来,与天偕行而不息,故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代谢,循环而不息,故曰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者尚消息盈虚而知进退存亡者也。故曰圣人久于其道而化成。”[3]564
欧阳修以变动不息解释恒久之道,认为天地之所以长久,不是因为不变,而是基于不停变动,因此君子圣人也要根据时势变化而进退存亡,即采取不同的方针与策略。在解释“剥,不利有攸往”时,欧阳修说“剥尽则复,否极则泰,消必有息,盈必有虚,天道也,是以君子尚之,顺其时而止,亦有时而进耳。”[3]563卦辞说“不利有攸往,”欧阳修认为这并不是说君子止而不进,而是依据“否极泰来”的法则,等待时机到来,而后前进,静止并非不动。在解释“复,其见天地之心”时说:“天地之心见乎动,复也,一阳初动于下矣,天地所以生育万物者本于此,故曰天地之心也。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3]563 前人一般以静止解释天地之心,欧阳修以生育万物为天地之心,实际上是以动为天地之心。所以童子反问道:“然则《象》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岂非静乎?”欧阳修答道:“至日者,阴阳初复之际也。其来甚微,圣人安静以顺其微,至其盛,然后有所为也,不亦宜哉!”[3]563这就是说,冬至时处于阴阳二气相代之际,阳气始生,但其势尚微,圣人静待其盛,然后大有作为。由此可见,欧阳修认为,静并非绝对静止,而是力量元气相对积聚阶段,运动变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欧阳修主“动”的易学观对宋明易学中的动静观产生积极影响,对社会改革思潮起到理论支持的作用。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命题,表现一代新儒家的宽广胸怀与宏大正气。欧阳修与此相呼应,在易学研究中提出“圣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口号,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对新儒学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大有助益。“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欧阳修解释说,“于此见圣人之心矣”,“圣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其乐也,荐之上帝祖考而已,其身不与焉。圣人,以天下为心者也,是故以天下之忧为己忧,以天下之乐为己乐。”[3]562 欧阳修提出圣人以天下为心,以天下为己任,是对孔孟儒家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弘扬,对王安石、程颢、张载、朱熹以及后世知识分子都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欧阳修在易学研究中否定河图洛书,驱除笼罩在《周易》研究中的象数迷信色彩,对《周易》研究向着探寻义理方向发展也起到积极作用。

宋代儒学复兴运动的重大使命之一是从理论上回应佛教道教的挑战,在克服、战胜佛教道教的基础建立新儒学理论体系。欧阳修在反对佛教方面,提出“修其本而胜之”,见解深远敏锐独特,为辟佛老开辟了新的道路,对后来理学家重建儒学本体论以战胜佛道有不可否认的启迪之功。
唐代以韩愈为代表的激烈反佛排佛理论主要是限于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急于功名,没有理论深度,仅仅大谈其危害,而对于佛教诱惑吸引人心的系统佛教理论却置之不顾,因此采取“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简单方法就无法战胜佛教。只有从本体理论上战胜它,才能最终排斥并取而代之。
稍前于欧阳修的石介在排斥佛教方面比以往有所突破,他着重突出“夷夏之辨”,抨击佛道二教以“妖妄怪说”坏乱儒家的圣贤之道,把排斥佛教提到保卫传统中国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夫佛、老者、夷狄之人也。而佛老以夷狄之教法乱中国之教法,以夷狄之衣服乱中国之衣服,以夷狄之言语乱中国之言语。”[2]卷六 更严重的是佛教破坏中国的伦理纲常:“灭君臣之道,绝父子之亲,弃道德,悖礼乐,裂五常,迁四民之居,毁中国之衣冠,去祖宗而祀夷狄。”[2]卷五 但石介对如何克服佛教未作理论探讨,只是提出把佛教赶出中国去。
相比之下,欧阳修对佛老二教的批判更有理论深度。他对“千年佛老贼中国”的局面大为愤慨不满,起而进行批判。欧阳修认为,佛教之危害要远甚于道教。佛教的理论足以洞悉人情、煽惑人心,而道教如不经君主的大力提倡,一般不会造成特别祸害。“佛能箝人情而鼓以祸福,人之趋者常众而炽;老氏独好言清净远去,灵仙飞化,其事冥深,不可究质,则其常以淡泊无为为务。故凡佛氏之动摇兴作,为力甚易;而道家非遭人主之好尚,不以独兴。”[3]271 因此,欧阳修兼排佛道二教,但首重排佛。他看到以往的方法并不能达到排佛教的目的,因此提出要想战胜佛教就必须“修本”。欧公所要修的“本”就是儒家传统的“礼义”,即以儒家学说为“本”,“礼义者,胜佛之本也,”[3]123 实际上就是要复兴儒学以战胜佛教。由此,他不同意韩愈“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排佛方法,也不同意简单地把佛说当作夷狄异端之学而将其赶出国门的做法,而是主张“莫若修其本而胜之”。历史表明,中国古帝王多次对佛教采取严厉手段加以打击,都无法取缔佛教,反而愈来愈昌盛,“去矣而复大集,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比如韩愈提倡排佛后不久,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大规模灭佛,给佛教以毁灭性打击,史称“会昌法难”。但两年之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即下敕恢复佛教。欧阳修认为,佛教不是不可去,而是以前排佛所用方法不对。中国早期政教修明,“礼义之教充于天下”,佛教无法传播到中国来,佛教传入中国是乘着中国礼义阙废之时而来,即是乘虚而入,“及三代衰,王政阙,礼义废,后二百年而佛至乎中国。”[3]122 现在佛教乘乱而来已千有余年,百姓耳熟能详,又有王公大人倡导,民之沉酣入于骨髓,千岁之患,遍于天下,非一人一日可口舌而胜之,只有逐渐让百姓修礼义而放弃佛教,这就是“修本”。然而,佛教弃绝人伦,却能吸引民众,使“民皆相率而归”,是因为“佛有为善之说。”[3]123 欧阳修看到佛教的根本迷惑力在于它有一套“为善之说”,是颇有洞察力的见解。欧阳修指出,荀子倡导“人性恶”,淆乱了人性善恶的见解,遂使为善之说归于佛氏。应该让百姓了解,人性是善,“礼义”即是“为善”,从事礼义就是从善,从而以儒学之为善取代佛教之为善。欧阳修提出“修本”、“为善”之说,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症下药,以新方法开辟新方向,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欧阳修本人虽没有完成这一任务,而且仅靠修复“王政”、“礼义”也显然难以战胜佛教,但后来的理学家正是沿着欧阳修“修本”的道路,在本体论意义上重建人性善理论,完成新儒学体系的创造。
以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欧阳修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作用和贡献。这三方面相互联系成一整体。推动古文运动,深入讨论文道关系,就势必要展开对儒家经典的研究,以汲取“道”的资源,同时也就要展开对佛教道教的批判。欧阳修继承孔孟儒学的优秀传统,高举韩愈大旗,一身正气,身体力行推动儒学复兴,其成就与贡献深为后人称道与景仰。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笔锋深带感情地总结欧阳修的贡献说:“欧公之学虽于道体犹有欠阙,然其用力于文字之间,而泝其波流,以求圣贤之意,则于《易》,于《诗》,于《周礼》,于《春秋》,皆尝反复穷究,以订先儒之谬。而《本论》之篇,推明性善之说,以为息邪距诐之本,其贤于当世之号为宗工巨儒,而不免于祖尚浮虚、信惑妖妄者,又远甚。又能深究国家所在废兴存亡之几,固非一端。……真韩公所谓仁义之人者!”[7]卷三十八

参考文献:
[1]陈寅恪.寒柳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石 介.徂徕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
[4]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郭预衡.中国散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苏 轼.苏东坡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
[7]朱 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M].//朱子全书·贰拾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堪称千古伯乐。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的出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密不可分。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欧阳修在传统文化的重重束缚下挣扎着表现自我。他淡视名利,无欲则刚,其目的也是为维护社会稳定,但他不是“守常”而是“图新”。学术上对当时僵化风尚和陈旧价值观进行抵制和反拨。在当时随波逐流,人人自保的人文环境中,欧阳修身居高位,仍坚守大节,保持人格尊严,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对习惯势力和庸俗无聊的生存状态进行抵拒,对社会责任自觉地担当。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吸取勇于担当的因子,来培育抵拒庸俗、无聊的抗体。这也是今天纪念欧阳修的重要意义所在。
正是欧阳文忠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是欧阳文忠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的基础。
请采纳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在“唐宋古文运动”当中,除了倡导者韩愈与柳宗元之外,一些著名的代表人物还有宋朝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人,这六人与韩愈、柳宗元两人又被并称为“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讲的就是他们八位在散文创作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这场古文运动的目的,从形式上来看,是为了改革文风。从南北朝...

为什么刚愎自用又投降又战败的关羽会成为“神?
北宋时期,伴随着欧阳修在文学上提出古文运动的同时,在思想界,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这一时期的儒学被称为新儒学或宋明理学。关羽形象的主要塑造者罗贯中主要是受宋明理学影响的,宋明理学是儒家在特定时代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儒家观念中,“义”是由“仁”生发出的一个重要理念。仁的本义为通(训“麻木不仁...

五德质疑阶段
在宋朝,当五德终始说风靡一时,几乎无人质疑。然而,这种局面在欧阳修的时代发生了变化。北宋中期,儒学复兴的思潮下,欧阳修发起的正统之辨对五德转移的政治学说产生了巨大冲击。他早期的《原正统论》将其称为“不经之说”和“昧者之论”,而在晚年修订的《正统论》中,他明确批判了五运说,认为...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历史文化背景
据此可知,宋初儒学复兴确实以《春秋》经传之学为主。作为" 宋初三先生 " 之一的孙复,他的《春秋》学研究不仅为有宋一代《春秋》学研究开风气,定调子,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舍弃传注,直探经文本义的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儒家经典研究史上的一种范式革命。他的价值似乎不在于儒学的复兴,而在于儒学的更新。对此,欧阳修...

帮我介绍一下古文运动可以吗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

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在当代的影响
魏晋时期玄风大盛,直至唐中期韩愈的出现,开始了儒学复兴的大潮。至宋初,经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大力提倡,儒学复振。从此至明,儒家思想得到巨大发展,出现了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即宋明理学。另外,以王安石、陈亮、王廷相为代表的功利派成为宋明理学的另一部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此,从北宋初到中期,儒家士人进行了复兴儒学的种种努力。宋初,柳开、王禹偁等士人继承韩愈的某些思想资料,抨击佛老,开启了北宋排斥佛道运动的先声。庆历前后,排斥佛道运动高涨,孙复、石介、欧阳修、李觏等儒家学者纷纷著文,从不同方面力排佛道之学,形成了一股反佛道的社会思潮。在这过程中,欧阳修、李觏...

韩愈古文运动中 文必秦汉观你怎样理解?
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宋朝的文艺活动及文化
因文化的百花齐放,两宋大家又分之为南北 : 南宋有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北宋有二程:程颐、程颢(理学家)。南宋东南有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也正是因为宋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宋朝完成了“儒学复兴”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使得传统的“经学”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也促进了儒、释、道三家相互...

文言文锻炼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3. 简介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用一句话概括欧阳修的事迹 -
帅荷雷蒙: 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欧阳修在北宋儒学复兴中的地位
帅荷雷蒙: 北宋儒学复兴欧阳修是代表人物,他接受了儒学复古所提出的文道关系,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主张重道以充文.坚持道在文先,道本文末,也重视文体、文风,充实文章内容思想修养,将道德思想的追求直接转化为文体形式,重视文的价值.受道德观念影响,他轻诗重文,“为诗于文章,泰山一浮尘.”以为诗的作用远不如传道的文章.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古文运动”的根本起因 -
帅荷雷蒙: 古文运动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时期的文学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欧阳修的主要成就都有哪些? -
帅荷雷蒙:[答案]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醉翁亭记》 -
帅荷雷蒙: 诗情画意,秀丽多姿 ——谈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优美的意境.好的散文应为...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欧阳修苦读》用一个词概括欧阳修的精神 -
帅荷雷蒙: 勤学苦练、专心致志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概括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帅荷雷蒙: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有《欧阳文忠公集》.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短文欧阳修论作文讲述了什么内容?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
帅荷雷蒙: 短文欧阳修论作文讲述了——把他写文章的经验知告诉别人 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道,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得精妙.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回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答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古代勤奋读书的人和事简略概括 -
帅荷雷蒙: 1、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黑龙江省19819046720: 求《六一居士传》字词整理 -
帅荷雷蒙: 重点字词:初谪滁山:庆历六年(1046),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时年四十岁.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熙宁元年(1068),欧阳修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市)修建房屋,准备退休于此. 三代:指夏商周. 金石遗文:指欧阳修所收集的钟鼎和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