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三则可以看出孔子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

作者&投稿:敖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阅读这三则论语从是吾忧也可以看出孔子希望培养怎样的人~

阅读这三则论语从是吾忧也可以看出孔子希望培养怎样的人
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研究,听到了正义的道理,却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
意思是可以使自己快乐,可以借此观察社会,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抒发愤懑之情。

热爱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
【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为政》

释义
1.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论语三则可以看出孔子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
3.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这三则语录那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那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
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第一、第三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要谦虚学习,不浮夸,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不不懂装懂的教育思想。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从第三则的语录来看,孔子认为怎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是否与第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是第三则 这句说明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是一个 不单依靠学问书本的老师 而应该是一个能发挥自己见解 能引领学生自己动脑的老师 中国最缺这种老师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如果你说的是这句 那他说明 一个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进步 不能像现在...

《论语三则{周}孔子》
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则描绘出孔子的教育理念。他倡导的是一种默默积累、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无论面对多大的知识海洋,都应满怀热情地去探索。同时,他以无私的精神诲人不倦,将知识如甘霖般倾注给渴望求知的人们,这种精神永载史册。<\/ 这三则《论语》篇章,如同孔子智慧的明珠,...

论语三则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论语三则文言文翻译如下: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

论语三则在陈绝粮文言文
楚昭王兴师动众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谢谢! 3. 《论语》三则 文言文 翻译 1。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2.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

《世说新语》三则
《世说新语》三则 徐孺子〔徐孺子〕即徐稚(97—168),字孺子,东汉豫章南昌(现在江西南昌)人,家境贫苦,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多次被征召,终不为官,时称之为“南州高士”。年九岁,尝月下戏〔尝月下戏〕曾经(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耶?”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

孔孟语录三则任选一编故事
孔子的六则语录大致可概要如下:第一则:不因富贵或贫贱违仁。第二则:“三人行必有我师’\语录中的后两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师”的两个方面,即一是从其善者,二是去其恶者。这精神已包涵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中,因为肯定了“人人可师”,而人人又都有善...

论语三则告诉我们读书要什么什么什么?
实践、思考。《论语》三则中第一则提出了学习中绝不能弄虚作假,不懂装懂,而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别人取长补短。第二则以对颜回这一正面榜样的称赞,倡导了勤学苦学,以学为乐的学习精神。第三则指出了学习《诗经》能够产生的多方面的学习效应。

孔孟语录三则文学常识
孔子的六则语录大致可概要如下: 第一则:不因富贵或贫贱违仁。 第二则:“三人行必有我师’\\语录中的后两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说的是“师”的两个方面,即一是从其善者,二是去其恶者。这精神已包涵在“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中,因为肯定了“人人可师”,而人人又都有善与不善两个方面,...

临泽县18632927293: 论语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
须筠卡尼: 《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政治、军事、法律都不可缺少,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他把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 《论语》反映出孔子致力于通过教育来培养“士”、“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

临泽县18632927293: 从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言论,可以看出孔子的哪些思想与品格特点 -
须筠卡尼: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

临泽县18632927293: 子曰:“是吾忧也'可以看出孔子希望培养怎样的人
须筠卡尼: 之在这里是连接词,无特别意思,可以不翻译 讲在这里是 研究 重视 的意思. 善是 好,正确 的意思 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问不研究,听到了正义的道理,却不能马上实行,身上的缺点也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临泽县18632927293: 在论语三则中如何理解孔子的“仁”之说 -
须筠卡尼: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临泽县18632927293: 是吾忧也 看出孔子希望培养怎样的人 -
须筠卡尼: 子曰:德之不修,字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表明孔子想培养一个知错就改,品行高尚的人

临泽县18632927293: 阅读理解《论语》(一小段)急啊!! -
须筠卡尼: 1. 用于教导他如何做学问:孔老师,什么叫做学问啊? 孔子说: 聪明而好学,不会因为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问问题而感到耻辱,就是做学问.2.最高境界是做到因为自己所学的东西感到快乐,因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知道的...

临泽县18632927293: 《论语》中记载的孔子教育思想有哪些 -
须筠卡尼: 选ABDA: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

临泽县18632927293: 论语三则译文 -
须筠卡尼: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遇事总是习惯于求助于别人,而不是靠自己的去解决.

临泽县18632927293: 论语十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须筠卡尼: 10 《论语》十则 课文研讨一、分章说明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时”,这里...

临泽县18632927293: 有关学习的论语三条 -
须筠卡尼: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