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汪曾琪是中国当代的文体家

作者&投稿:左丘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人说汪曾琪是中国当代的文体家,何出此言?~

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作家并不多,他算是其中的一个。他独特的创作理念,他淡泊超脱的处世之道,他对美的语言和人性的追求,对人们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就是今天Lulu想为大家介绍的文学名家——汪曾琪先生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汪曾祺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他是跨越几个时代的作家,也是在小说、散文、戏剧文学与艺术研究上都有建树的作家。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1948年出版第一个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个作品集《羊舍的夜晚》,1978年发表小说《骑兵列传》,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现已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以及多卷本《汪曾祺文集》等十几个作品集。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

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作品集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汪曾祺的散文很有特色,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怀念一个作家,莫如重读他的经典作品;纪念一个伟大而谦逊的灵魂,莫如像他那样永远“带着抒情意味的情趣”虔诚的爱别人、爱自己。作为一位末代江南才子,他的作品浸透了古典中国的文化精髓,包括绝妙的机智和散淡的性情。
从早期的《鸡鸭名家》到后期的《受戒》,汪曾祺一系列的风俗杰作肯定是中国现代小说最足以傲世的极少数重大收获之一,有评家甚至认为仅就其艺术成就与言,决不下于鲁迅和张爱玲。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文体家。著有小说集《邂逅集》,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

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代表作:《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大淖记事》、《受戒》、《异秉》等

汪曾祺的文章,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自有风格,有极高的辨识度。只要你对他的风格熟悉,在一堆文章里,很容易就能看出哪篇是汪的。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少有的文体家,少有的创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

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文体家的汪曾祺,其小说富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与浓郁的文人气息.他成功地将传统的绘画艺术、古典诗歌中的"意境"引入到小说创作中,并皈依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实现了当代文学、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沟通.他追求雅致、精确、平易的小说语言,自由无序的小说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想要学习模仿汪曾祺的风格,也有几个很具体的着手处。

首先就是语言。从语言的外在形态上,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文学语言的几个特点:

第一,多用短句——“要使语言生动,要把句子尽量写得短,能切开就切开。”——少用长句,但并不排斥长句——“语言耍来耍去的奥妙,还不是长句子跟短句子怎么搭配?有人说我的小说都是用的短句子,其实我有时也用长句子。就看这个长句子和短句子怎么安排。”长句短句交错使用,有参差变化之美,语言的节奏韵律变化也就由此而来。

第二,多用散句,少用整句,偶尔会用对仗。汪曾祺一旦用对仗,那对句就给人极深的印象。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汪曾祺对个对句很得意。再比如:“一庭春雨,满架秋风。”语言简淡,韵味却悠长。

第三,少用形容词——这倒不稀奇,几乎所有的作家都会告诉你形容词是大敌。少用成语,尤其不要用成语来写景。汪曾祺在一文中讲到他和他老师沈从文聊天,谈到一个青年作家,沈老说,他写景喜欢用成语,这怎么行?——有人以为在行文中堆叠成语可显出自己高明,这是外行之见。用成语写景写人,终究是隔了一层,“不够贴”。

第四,在汪曾祺极个别文章中,甚至出现过词语的单列,这是有些诗化的语言。汪曾祺还喜欢用叠词——“陈相公脑袋大大的,眼睛圆圆的,嘴唇厚厚的,说话生气粗粗的。(《异秉》)”也常用拟声词——“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了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这些词的使用都可以让行文口语化,通俗化,也很有表现力。

第五,汪曾祺的语言总体上比较质朴平淡,但有时也会峭拔陡峻,亮人眼目,比如《胡同文化》的结尾:“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最后这一组四字句,如奇峰突起,有文言的内在韵律,给全篇大白话的语言增加了别一种感觉——就像在清炒大白菜里撒了几粒虾米——更有味儿了。

汪曾祺一般尽量少用洋化的词,他擅长将俚言俗语和现代白话文,文言与口语,浑然天成地揉合地一起,形成一种又俗又雅,真正“雅俗共赏”的文体风格。

以上只是撮其大要,汪曾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语言风格,跟他自幼以来的古典文学修养——特别是文人笔记如《容斋随笔》《梦溪笔谈》上下的功夫,以及建国后他在《说说唱唱》编民间歌谣的工作经历,在反右期间深入民间学老百姓的语言,和他对北京话的借鉴吸收都有关系。有意学习汪曾祺语言者不妨从这些方面入手。

二叙述模式和情节结构

简单说六个字,“随便,顺其自然。”

小说其实大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戏剧性故事性的小说,一种是散文化诗化的小说——汪曾祺走到自然是后一条路。这两种类型并没有高下之分,都能写出杰作。汪曾祺的选择跟他的文学追求有关,他希望能打通散文和小说的界限;也跟他的才具有关,他曾坦言:“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

所以,要想写出像汪曾祺这样的小说,你一定要走第二条路。

三 观察表现生活的角度和立场

汪曾祺对他笔下人、事都是平视的,是地地道道的平民视角。他并不有一般作家的居高临下,也不会刻意仰视拔高笔下的人物。他就是他们中的一个。

汪曾祺还说过,他是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这就是他观察表现生活的立场角度。
他是人道主义的,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他对自己笔下的人物绝大部分是抱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同时他是抒情的——他笔下的生活并不一定就是最现实的生活——这里面可能有美化,有作者本人美好心灵的投射。所以汪曾祺说,“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的作品所包涵的是什么样的感情?我自己觉得:我的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比如《受戒》、《大淖记事》;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谑,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在有些作品里这三者是混合在一起的,比较复杂。但是总起来说,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总体来讲,汪曾祺对生活是抱着一份温爱的——并不是热爱——“热”字太过份了。但对一些丑恶的人和事,他也不是没有激愤和批判——比如《黄油烙饼》《天鹅之死》——但他褪尽了火气和躁气,把隐痛藏得很深……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少有的文体家,少有的创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富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与浓郁的文人气息。他成功地将传统的绘画艺术、古典诗歌中的“意境”引入到小说创作中,并皈依于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实现了当代文学、古典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沟通。他追求雅致、精确、平易的小说语言,自由无序的小说结构,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自成一体,汪星人~~

自成一体,汪星人~~


江曾祺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 汪曾祺的父亲多才多艺。汪曾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父亲的随和、富于同情心,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汪曾祺20岁开始发表作品。年轻时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较深。晚年作品渐趋平实。提倡“回到民族传统、回到现实主义”。但又主张现实主义...

汪曾祺早年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他有哪些散文出版?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

为啥都说汪曾祺是个真正美食家?
留下了150万字描绘美食的作品,和对中国饮食文化谱系宏大而精微的理解。 对汪曾祺来说,饮食的意义,是作家与土地的相互馈赠;对后来者而言,饮食是洞察时间、空间流变的一扇大门。 如老爷子所言:“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避风港ii 2020-04-...

传承了沈从文田园牧歌风格的作家是出生于江苏高邮的是谁?
汪曾祺是写中短篇小说的高手,名篇颇多,曲高韵雅,别有格调,其散文化的小说创作,温文尔雅,情趣盎然;他的艺术修养极为全面深厚,既传统又现代,中西合璧,雅俗共赏,有人说他是中国当代具名士气质的文人。2.《万事有心,人间有味》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精选集,特别收录入选初、高中语文教材以及高考...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的父亲汪菊生(1897——1959)多才多艺,不但金石书画皆通,而且是一个擅长单杠的体操运动员,一名足球健将,学过很多乐器,也喜欢养鸟。汪曾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他从小看父亲作画有关;父亲的随和、富于同情心,对汪曾祺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1939年——1943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的哪些小说体现出了民族传统?_百度...
比如他的老北京还有老上海,歌女还有舞女,以及弄堂还有酒坛,都体现了民族传统,里面有不少古典文化。

汪曾祺的代表作有哪些?他写的小说有什么特点?
后来在北京做编辑,写剧本,被誉为 "抒情的人文主义者,中国最后的纯文人,中国最后的文人官僚 "汪曾祺在散文和短篇小说的创作,以及对戏剧和民间文学艺术的深入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作品有《守节》、《晚饭花集》、《过水》、《晚翠文坛》等。汪曾祺是写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高手。从他的代表作...

汪曾祺受什么文化影响
同时,他还阅读了很多西方文学作品,比如说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小说等等,这些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汪曾祺的作品中有着多种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既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了西方文化。这些影响构成了汪曾祺独特的文学风格,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刻的文化意味。

汪淇曾有文学作品么
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小说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

中国近现代,白话文有什么作者可以被称作是文体家?
他的弟子吴其昌说:"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大的成就"。他创造了 "一种混合着俚语的新文体(报纸风格),使人民的阅读水平一日千里"。汪曾祺的文章,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有自己的风格,辨识度很高。一旦你熟悉了他的风格,就很容易在一堆文章中分辨出哪一篇是汪曾祺。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罕见的文体...

两当县19798663541: 为什么称汪曾祺为当代文体家 -
丹素补肾: 当代的意思你懂啦,那就说“'文体家'”了,我的理解就是有自己的语言个性、文体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辨识出来是谁的文章.

两当县19798663541: 汪曾祺小说的创造意义 -
丹素补肾: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空灵、淡远,留有大量"空白".这些"空白"主要存在于叙述语式和叙述结构这两个叙述层面上,表现为推理的不完全叙述、序列的不完全叙述、情节的不完全叙述、故事的不完全叙述和结构的不完全叙述."空白"的创造过程也就是语境的创设过程,语境对"空白"起着阐释和制约的作用.

两当县19798663541: 汪曾祺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 -
丹素补肾: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两当县19798663541: 汪曾祺的《受戒》在新时期文学中具有哪些历史意义 -
丹素补肾:20世纪40年代汪曾祺在文坛崭露头角,80年代初期重返文坛后,他的小说创作无论题材、人物还是叙事方式、情感格调,都与“伤痕”、“反思”文学拉开了距离,显示出...

两当县19798663541: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
丹素补肾: 他曾写《端午的鸭蛋》,对童年的追思等感情.

两当县19798663541: 汪曾祺是什么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
丹素补肾: 看百科吧 http://baike.baidu.com/view/36597.htm?fr=ala0_1_1

两当县19798663541: 汪曾祺是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 上学吧找答案
丹素补肾: 汪曾祺小说的回忆性特点、散文化的结构和由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感形成的语言风格.我们说,汪曾祺是一个有着清醒意识的文体家.因此,汪曾祺小说的意境常显得超然、空灵,具有田园牧歌式的神秘和梦幻情调.而且,他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回忆特征,从作品中可以清晰窥见他人生的轨迹. 你可以去买一本 民间生活的审美言说:汪曾祺小说文体论 杨红莉(正版) 看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