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唐诗原文及翻译鉴赏

作者&投稿:简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毁》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原毁》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此文论述和探究毁谤产生的原因。文章先从正面开导,说明一个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风,然后将不合这个准则的行为拿来对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全篇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中有变化,语言生动而形象,刻划当时士风,可谓入木三分。

   【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注释】

  (1)君子: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2)责:要求。

  (3)彼:指舜。予:同“余”,我。

  (4)去:离开,抛弃。就:走向,择取。

  (5)是人:指上古之君子。

  (6)良人:善良的人。艺人:有才艺的人。

  (7)详:周备,全面。廉:狭窄,范围小。

  (8)少:稍微。

  (9)已:太。

  (10)用:作用,指才能。

  (11)闻:名声,声望。

  (12)众人:一般人。望:期待,要求。

  (13)虽然:虽然这样。

  (14)尝:曾经。

  (15)语:告诉。

  (16)应:响应,附和。与:党与,朋友。

  (17)畏:畏惧。指害怕他的人。

  (18)修:善,美好。

  (19)光:光大,昭著。

  (20)有作于上:在上位有所作为。存:记住。几:庶几,差不多。理:治理。

  (21)重以周:严格而且全面。重:严格。以:连词,并且。

  (22)轻以约:宽容而简少。

  (23)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出自《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翻译】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周密,他要求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周密,所以不懈怠地进行道德修养;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个仁 美文摘抄义的人;寻求舜所以成为舜的道理,君子对自己要求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这样,而我竟然不能做到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所以为周公的道理,对自己要求:“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

  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

  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低了吗?

  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才能这样,(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点(进行批评),不考虑他其余的十点(怎样),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了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

  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的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上表露出反对的颜色。又曾经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要不,就是他不接近的人,不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脸上表露出高兴的颜色。所以,事情办好了,冤枉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

  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得到我所说的这些道理而牢记住它,大概他的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鉴赏】

  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此文从“责己”、“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浇薄,毁谤滋多,并剖析其原因在于“怠”与“忌”。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6]第一段

  第一段论证古之君子“责己”、“待人”的正确态度。“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是“古之君子”的表现特征。

  第二段紧承上文,剖析“今之君子”表现。谈“古之君子”的态度是“责己”、“待人”,而谈“今之君子”却用“责人”、“待己”。一字之差,点明了两者不同的态度。对人的缺点,一个是“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一个是“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对人的优点,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个是“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由此得出结论: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的实质是“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这一结句,简洁有力,跌宕有致,开合自如,非大手笔不能为之。

  第三段以“虽然”急转,引出“怠”与“忌”是毁谤之源。作者认为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是道德败坏的一种表现,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养且又妒忌别人;不怠不忌,毁谤便无从产生。“怠者不能修”,所以待己廉;“忌者畏人修”,因而责人详。为下文“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的结论作了铺垫。文中既有理论概括,又有试验说明,顺理成章地得出了“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这一根本结论。最后三句,既交代了此文的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这股毁谤歪风,又语重心长、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




关于诗歌的历史&关于古诗的历史
与汉乐府民歌长于叙事不同,《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它委婉含蓄自然质朴中显出精炼工切的艺术特色,前人有“五言之冠冕”的赞誉。 两汉...韩愈的说理散文如《原毁》、《师说》、《答李翊书》等,议论透辟,气势纵横,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记叙散文如《张中丞传后叙》,刻画人物仿效司马迁《史记》...

唐诗有哪些诗人
主要作品为《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掘弃南北朝以来骄体文;主张文章内容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13、刘禹锡,字梦得·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

大家帮忙推荐几篇古典经典文章
【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于是就模仿宋玉将楚王遇见神女的故事写成《神女赋》,我也将这段经历写了下来,是这样的:我从京城返回东方的封邑(鄄城)。翻过伊厥山,越过缳辕山,经过通...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带答案
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

请举几位我国古代诗人的生平经历,如屈原,王维,杜甫,王安石,苏轼_百度知...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山头之嘲诮(注: 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 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不载,不可信)。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 之优劣,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新唐诗》本...

重逢是啥意思
唐卿道:“制义体裁的创始,大家都说是荆公,其实是韩愈。你们不信,只把《原毁》一篇细读一下。”一...近来不知为什么事,又和威妥玛翻了腔,一个钱也拿不到了,只靠实书画古董过日子。因此,他起了个

重逢是什么意思
重逢的意思是: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词语】:重逢 【拼音】:chóng féng 一、重逢基本释义: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二、重逢引证解释:分别后又见面;再次相逢。茅盾《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三、重逢用法示例:1、...

中国诗歌发展史的概况
到东汉,文人在乐府民歌影响下试作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诗,写得质木无文,极少诗味,但是是现存最早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产生的《古诗十九首》,才成为...韩愈的说理散文如《原毁》、《师说》、《答李翊书》等,议论透辟,气势纵横,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记叙散文如《张中丞传后叙》,刻画人物仿效司马迁《史记》...

济源市15746846208: 关于原毁的翻译和赏析! -
大狭富马: 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

济源市15746846208: 求韩愈《原毁》中的一段句子的翻译 -
大狭富马: 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强硬的人一定会连声赞同,懦弱的人一定会喜形于色.唐

济源市15746846208: 求韩愈《原毁》中的一段句子的翻译 -
大狭富马: 【名称】《原毁》 【年代】中唐 【作者】韩愈 【体裁】散文作品原文 原 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

济源市15746846208: 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的汉语翻译 -
大狭富马: 汉语译文是: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低了吗? 作品出处 唐代文学家韩愈《原毁》 作品原文(节选)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济源市15746846208: 求韩愈《原毁》中的一段句子的翻译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 , 强者必怒于言 , 儒者必怒于色矣. -
大狭富马:[答案] 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强硬的人一定会连声赞同,懦弱的人一定会喜形于色. 唐•韩愈《原毁》

济源市15746846208: 详解韩愈《原毁》
大狭富马: 自己没有做好事,(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 有:表示发生. 是:这,文言代词.答: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只要对别人宽容简约,那么别人都会喜欢这个人,那么人们都会自觉地做好事.

济源市15746846208: “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原毁》韩愈)这句话怎么解释 -
大狭富马: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必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他人宽容而简约.对自己严格全面,就不会发生懈怠.对别人宽容简约,别人都乐意做好事善事.

济源市15746846208: 韩愈的《原毁》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其什么意思 -
大狭富马: 几:庶几、差不多. 那国家差不多可以治理好了!

济源市15746846208: 君子责己重 译文 -
大狭富马: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zé jǐ zhòng yǐ zhōu,dài rén qīng yǐ yuē) 解释: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示例:曲树程《注评译析古文百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责己严,责人宽',这是一种正确的处世态度.”

济源市15746846208: 《原君》,《原毁》的原是什么意思 -
大狭富马:[答案] “原”就是推究、探求,“毁”就是诽谤、诋毁,“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