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古诗赏析

作者&投稿:钟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 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 轼

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其弟苏辙送他到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寄给他一首诗,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和了这首诗,完全依照苏辙的原韵。

苏辙十九岁时,曾被委为渑池县主簿,但未到任便中了进士,因此他对渑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寄给哥哥的诗里就说:“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很有怀旧之情。所以苏轼此诗开头四句就发表了一段议论。

就一个人来说,或是为了谋生,或是为了读书、应举、做官,东奔西走。像什么呢?像一只鸿雁。那鸿雁或是到南方过冬,或是回北方生养,来来去去。脚爪踏在雪泥之上,无非偶然留下指爪的痕迹,转眼它又飞走了;至于那留下的痕迹,它哪能记着啊;何况,痕迹又是很快会消失的。

这一段带有哲理性的议论,苏轼把这段议论用四句诗概括起来,形象生动,寄意深沉,因此很快就传扬开来了。此后,“雪泥鸿爪”便成了惯用的成语。

但这四句诗之受到广大读者欣赏,还不仅因其中所含的理趣;从艺术技巧来说,也是使人倾倒佩服的。清人纪昀评此诗说:“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律诗三四两句本来要作成对仗,意思两两相对。有些诗人有意打破这个限制,变成似对仗而又不是对仗。换句话说,文字是对仗的,意思却不是两两相对。这就叫“单行入律”。崔颢的《黄鹤楼》诗开头四句就是这种格式,他是完全不理会对仗的。王维的《敕赐百官樱桃》开头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兰。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含残。”第二联在文字上是对仗,意思却是承上而下,这也是“单行入律”。苏轼的“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从文字看,也是对仗,但那意思则是承上直说下去,所以也是“单行入律”。因为若不是运用这种格式,整个意思就难于圆满表达,而且行文气势也因此大受影响,所以非要打破不可。

打破原来的束缚,顺着自己要发挥的议论直写下去,就能圆满透达,纵横恣肆,显出行文的气势,思想的透辟。不是格律限制了我,而是我来驱遣格律了。这正是苏轼本领高强之处。

下面四句是应和弟弟诗中的怀旧之情。“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据苏辙的诗注说:“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苏轼兄弟二人从前在渑池县的僧寺中投宿,又写了诗题在墙上。但如今老和尚死了,只剩下新建的埋葬骨灰的塔;至于当日题的诗句,也因为墙壁损坏,再找也找不着了。这两句,既是暗暗回应了“雪泥鸿爪”的意思,也回答了苏辙原作“旧宿僧房壁共题”的怀旧。可见人的一生,偶然留下痕迹,随时变灭,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是没有必要过分去怀念的。

最后,苏轼提起一件往事,又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态度。他说: 弟弟,你还记得吗?那一年,我和你路过崤山,在二陵之间颠颠簸簸走着,不料骑的马累死了,只好改赁了驴子。那时路又长,人又乏,那跛驴子不停地叫着。这种情景,你可还记得?

仔细看来,这两句其实不是怀旧,而是希望他弟弟珍惜现在,开拓将来。内里的潜台词是这样: 从前我兄弟二人经历过不少艰难困苦,如今彼此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同往日大不相同了。那些往事何必去怀念他,即使是怀念,也无非要鞭策自己奋发向前罢了。我想这层意思,他弟弟是看得懂的。

这首诗是苏轼的名作。从中可以看出他早年的积极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古诗赏析
仁宗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府(今属陕西)签判,其弟苏辙送他到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寄给他一首诗,题为《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和了这首诗,完全依照苏辙的原韵。苏辙十九岁时,曾被委为渑池县主簿,但未到任便中了进士,因此他对渑池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寄给哥哥的诗里就说:“...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翻译
1、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宋代〕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2、译文 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但转眼它又远走高飞,哪还记得这...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赏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词注释
在这段文字中,我们了解到"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渑池"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而这首诗词是苏轼为了回应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所创作的。"人生"句揭示了苏轼在读到苏辙诗中的雪泥联想到了人生的无常。诗中提到的老僧,即奉闲,是他们在应举途中寄宿的县中寺舍的僧人。苏轼曾在奉闲僧舍...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和他表达的情感
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既现在的苗瓦村和李杏弯]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全心全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诗,感慨人生在世如飞鸿。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词鉴赏
旧宿僧房壁共题。”苏辙感叹人生的偶然性,为何总是与渑池有所交集,却又无法在此久留。这些感慨促使苏轼对人生进行了深思,诗的前四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知性,如同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印记,雪化鸿飞,一切归于消逝,他提出了人生坐标点是否有规律的疑问。苏轼以“雪泥鸿爪”寓言,其写作手法独...

苏轼哪一句诗写变幻无穷?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写了《怀渑池寄子瞻兄》寄给苏轼,诗云:“相携话别郑原上...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旧指的是什么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

和子由渑池怀旧的介绍
《和子由渑池怀旧》收录于《东坡七集》。北宋嘉祐六年,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写了首《怀渑池寄子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词原文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诗的开篇,他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起笔,将人生比作飞鸿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迹,寓意人生短暂且行踪不定,如同鸿雁偶然在雪地留下脚印,而后便飞向未知的远方,无从预测其去向。接下来,诗...

英德市18148163982: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诗歌鉴赏的内容解读 -
计雷莱恩: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

英德市18148163982: 周邦彦《六丑》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比较赏析 -
计雷莱恩: 周邦彦《六丑》赏析:本篇写游子思念佳人.笔触细腻,融情于景.全词以美人喻鲜花,用爱的柔笔抒发自己的迟暮之感,使花园的寂寞与人世的幽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词人惜花伤春的同时,也在自怜自伤.上阕写花谢,极尽想像;下阕写追...

英德市18148163982: 如何鉴赏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作者:苏轼人生到
计雷莱恩: 这首诗与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是相互唱和之作.苏轼先后两次路过渑池,前一次是在嘉祐元年(1056年)和弟弟苏辙一起前往京师参加科举考试,路过渑池,在奉闲...

英德市18148163982: 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 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 -
计雷莱恩:[答案]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

英德市18148163982: 英语翻译《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知... -
计雷莱恩:[答案] 【题解】 见《东坡七集》.嘉佑六年(1061),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难遣,写了首《怀渑池寄于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提示】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

英德市18148163982: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和他表达的情感 -
计雷莱恩: 【简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对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 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 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全诗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析赏〕有一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池渑,路上马死了,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既现在的苗瓦村和李杏弯]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全心全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诗,感慨人生在世如飞鸿.

英德市18148163982: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整首诗怎么写的?怎样解释该首诗? -
计雷莱恩:[答案]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一.题解要点:1出处:东坡全集...

英德市18148163982: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整首诗怎么写的?怎样解释该首诗? -
计雷莱恩: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一.题解要点:1出处:东坡全集2体裁:七言律诗3释题:和,音ㄏ...

英德市18148163982: 苏东坡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什么意思? -
计雷莱恩: 第一句话实际上有些在语法上属于倒装,正确语序(你)知人生到处似何. 也就是说你知道人这一生所经历的事情就像什么吗?就像飞鸟在雪地下踏上的足印. 言下之意说事情当下鲜明,但是久了可能痕迹就随风而逝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