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

作者&投稿:贡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赏析】
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等到鸿雁飞去以后,又有谁知道它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呢?当年曾经热情招待过我们的老僧已经死去,变成了寺院里的一座新塔;而我们曾经题诗的那堵墙壁也已经破败,所题之诗也不见了痕迹。还记得我们当日在路上行走的情景吧?漫漫前路,人困驴蹇,嘶鸣声声。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雪泥鸿爪由此成为一个被后世广泛传诵的成语。这四句是针对苏辙原诗中的人生感慨更进一步发表的议论。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老僧新塔,坏壁旧题,也都水过是泥上爪印而已。这样的持论似乎带了虚无主义的色彩,和佛教所说的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无本质的不同。
中秋见月和子由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赏析】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次元明韵寄子由
黄庭坚 次元明韵寄子由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译文及注释】
1、元明:黄庭坚的哥哥黄大临的字。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元明有诗寄与在筠州(今江西高安悬)监盐酒税的子由,庭坚依其用韵次第同作。
2、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这两句是说他们兄弟交好,已有多年,但都在政争中遭到失败,时光像流水般过去了,却没有为国家效力的机会。
3、这两句写花开江涨之景,因以寄托其离别相思之情。此诗于1082年(元丰四年)春天作于太和县,所以描写春景。
4、古代居官时,将印带佩在腰上(汉代规定县令是铜章墨绶);离职,就得解下来。所以欲解铜章,就是要想辞去知悬的意思。苏轼在和苏辙《与兄子瞻会宿》诗题中说:子由自少旷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可见子由是曾经求仙学道的。行问道就是要向子由学道。行:将。石友:交谊坚贞如石的朋友,指子由。忘年:年长的人和年少的人交朋友。不计较年龄上的差异,称为忘年文或忘年友。苏辙比黄庭坚大七岁。许忘年,是说料想子由定会同意自己的要求。
5、《诗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脊令,水鸟名,首尾动摇相应,以比喻兄弟有危急时,互相帮助。这句是说子由怀念苏轼,也如自己怀念元明,彼此都以不能同回家园时常相聚为恨。
6、雪满颠:比喻白发满头。

【赏析】
这首诗是1081年(元丰四年)黄庭坚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时所作,年三十七岁。这时苏辙(子由)贬官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监盐酒税。黄庭坚兄黄元明(名大临)寄给子由的诗,起二句说:钟鼎功名淹管库,朝廷翰墨写风烟。黄庭坚次韵作此诗寄子由。
此诗起二句说:我们的交亲虽有半世之久,而时光如逝水,有几个人建立了功业呢?逝水,暗用《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凌烟阁是唐太宗为纪念功臣而给他们画像之地。此二句笔势兀傲宏放,次句接得不测,不觉其对(方东树评语,见《续昭昧詹言》卷七)。第三四两句描写春天景物,花开江涨,而怀远之情见于言外,如作画之着色。黄庭坚诗虽然意新笔健,但有时失于晦涩,缺乏唐人水深林茂的气象(刘熙载语),像春风一联之兴象华妙,在黄诗中是罕见而可贵的。
第五六两句叙写怀抱。铜章指县令的印,史容注引《汉官仪》:县令秩五百石,铜章墨绶。问道的字面出于《庄子在宥》:黄帝闻广成子在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敢问至道之精。石友指志同道合的金石之交。潘岳《金谷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晋书潘岳传》)忘年指朋友投契,不计年岁的大小差别。梁何逊弱冠有才,范云对他很称赏,因结忘年交好(《梁书文学何逊传》)。这两句诗是说,诗人想辞去县令的官职而归家学道,料想子由一定能赞许的,表示了知己之谊。问道的字面虽是用的《庄子》,但是此处所谓道的涵义,并不限于《庄子》书中所谓的道,而应当是指一切有关进德修业的精言妙道。从这里也表现出,诗人用典并不一定拘于典故出处的原意。末二句又转笔说,你我皆有兄弟之思,欲归而不得,只好听任时光流转,催生白发而已。脊令是一种水鸟(令读第二声),朱熹《集传》:脊令飞则鸣,行则摇,有急难之意,故以起兴。后人常用脊令借指兄弟。雪满颠,头顶生满白发。

怀旧
杜甫 怀旧
地下苏司业,情亲独有君。那因丧乱后,便有死生分。
老罢知明镜,悲来望白云。自从失词伯,不复更论文。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生日怀旧的句子 。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是什么意思
这是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意思为: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其原文如下:《和子由渑池怀旧》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

《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赏析?
①【作品背景】:嘉佑元年,苏轼、苏辙离蜀赴京应考,首次路经渑池,借宿于县中寺舍,一起在老僧奉闲的壁上题诗。嘉佑六年,苏轼与苏辙作别于郑州,之后再次经过渑池,苏辙作《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以此诗和之。②【思想内容】:整首诗的内容应从表面和深层次两方面来看。表面上,首联引出并回答...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旧指的是什么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②已死成新塔,坏壁③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注: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②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③坏壁:是残破的墙壁 (1)这首诗的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赏析 【注释】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怀渑池寄子瞻兄》而作。②老僧:即指奉闲。③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④蹇驴:跛脚的驴。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

和子由渑池怀旧的作品原文
和子由渑池怀旧①人生到处知何似③,应似飞鸿踏雪泥②。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③已死成新塔,坏壁④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⑤嘶。

雪泥鸿爪的典故呢
雪泥鸿爪的典故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曾到过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并在那里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殷勤地接待了他们。他们也在寺庙里的墙壁上题过诗,苏辙(字子由)还写过一首《渑池怀旧》诗记述这件事。后来,奉闲老和尚去世了。苏轼从...

和子由渑池怀旧诗词译文
那些痕迹,如老和尚奉闲的骨灰塔,或我们曾经题字的破壁,皆是人生的瞬间印记,如同鸿鹄的爪印,不经意间镌刻在时光的雪地之上。奉闲法师虽然已逝,只留下一座新塔作为他的象征,我们已无从再去寻觅那昔日题词的壁面,它们的相似之处,恰似飞鸿掠过雪地留下的印记,短暂而深刻。回想起往渑池的那段旅途...

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
当年在雪泥上留下的鸿爪,象是雪化了,这些爪印也不见了。言外颇有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最后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没法子,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所以诗中说:...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赏析】人生在世,总是到处流浪漂泊,这像什么呢?就恰似那飞来飞去的鸿雁一样,偶然在雪地上停留片刻,也许会留下一些指爪的痕迹,但...

路长人困蹇驴嘶是什么意思?
意思:由于路途遥远,人困马乏,连那头陂脚的驴都受不了了。出自:《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代·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翻译: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呢?应该像飞鸿踏在雪地吧。

铁岭市17833711013: 和子由渑池怀旧 - 搜狗百科
湛斩恒恩: 朝代:宋辽金 作者:苏轼 原文: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铁岭市17833711013: 谁有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的赏析? -
湛斩恒恩: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释】 ①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这首诗是和苏辙...

铁岭市17833711013: 和子由渑池怀旧首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何种的人生态度?颈联和子由所怀的 旧 具体指什么?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湛斩恒恩:[答案]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如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以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首联用了设问的手法,颔联表达了诗人对物似人非的感慨.颈联怀的旧...

铁岭市17833711013: 和子由渑池怀旧赏析 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 -
湛斩恒恩:[答案]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

铁岭市17833711013: 英语翻译《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知... -
湛斩恒恩:[答案] 【题解】 见《东坡七集》.嘉佑六年(1061),作者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其弟苏辙送作者至郑州,然后返回京城开封,但眷眷手足之情难遣,写了首《怀渑池寄于瞻兄》寄赠.此诗为作者的和诗. 【提示】 这首诗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

铁岭市17833711013: 求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
湛斩恒恩: 和子由渑池怀旧[1] 苏 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2].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3].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4]. 中华书局1982年排印本《苏轼诗集》 【注释】 [1]子由是苏辙的字...

铁岭市17833711013: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译文和他表达的情感 -
湛斩恒恩: 【简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对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鸿爪”来比喻人无意中留下的踪迹,就如飞鸿在雪地上踏 出爪印一样.如老僧新塔,坏壁旧题,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叹人生无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 留在人们记忆中,心上的爪痕是难以磨灭的.全诗比喻新奇,属对工巧,写出了对生活的无限深情. 〔析赏〕有一次苏轼和其弟苏辙(子由)路经池渑,路上马死了,两人骑着蹇驴到渑池一僧寺[既现在的苗瓦村和李杏弯]宿,并在寺壁上题诗.后来子由写了一首《渑池怀旧》的诗.东坡旧地重游,当初接待全心全意的老僧却已死,寺里替老僧盖了一座新塔,当年东坡兄弟题诗的庙壁也坏啦!再也见不到旧日的题诗啦,东坡百感交集而作此诗,感慨人生在世如飞鸿.

铁岭市17833711013: 雪泥鸿爪出自哪里? -
湛斩恒恩:[答案] 雪泥红爪(xuě ní hóng zhǎo):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雪泥鸿爪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