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四则

作者&投稿:祢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杂说四则的题目各是什么?~

  基本上没有所谓准确的题目,有的也都是后人临时加的,具体内容如下:
  其一(龙说)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 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其二(医说)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医下或有人字。)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纲下或无之字。理乱或作乱否。)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纪纲或作纲纪。)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所以,阁无以字。)夏、殷、周之衰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作或作僭。)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世或作帝。)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四海或作天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诸本或无天字。扶或作持。今按:此句未详,疑有误字。)《易》曰:“视履考祥。”善医善计者为之。(善计或无善字。)

  其三(《崔山君传》)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谈生者,谈姓,不知其名。之或作云,而无为字,非是。)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圣者或作圣人,或并有人者二字。)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蛇者,其喙有若鸟者,(鸟,阁作马。或云:《尸子》“禹长颈鸟喙”,阁本讹也。)其貌有若蒙亻其者,(《荀子》:“仲尼之状,面如蒙亻其。”注云:“方相也。其首蒙茸然,故曰蒙亻其”。亻其音欺。)彼皆貌似而心不同焉,可谓之非人邪?即有平肋曼肤,(《楚辞》:“平肋曼肤,何以肥之。”)颜如渥丹,美而很者,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邪?(貌或作面,貌上或有其字。禽下或无兽字。邪或作也。《列子》:“包牺、女娲、神农、夏后氏,蛇身人面,牛尾虎鼻,皆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人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而有禽兽之心。”公意亦如此耳。)然则观貌之是非,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或从阁、杭无可否字,非是。)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其四(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掌握精巧技艺

  《劝学》篇第一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长於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居,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赞。傲、非也,赞、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梏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无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修身》篇第二 《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 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噏噏■(上"此"下"口") ■(上"此"下"口"),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宜於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 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日■(左"禾"右"毛")。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 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 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体倨固而心只执诈,术顺墨而精杂污∶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辟违而不悫,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行而供冀,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 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 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端悫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 可以为君子者矣。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老老而壮者归焉,不穷穷而通者积焉,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左"希"右"没"之右)执也;安燕而血气不衰,柬理也;劳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不苟》篇第三 《荀子》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投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贪凶,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诗曰∶「物其有矣,惟其时矣。」此之谓也。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於世也。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此之谓矣。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於舜禹,参於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理,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喜则轻而翾,忧则挫而慑;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传曰∶「君子两进,小人两废。」此之谓也。

  君子治治,非治乱也。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故君子者,治礼义者也,非治非礼义者也。然则国乱将弗治与?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去乱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去污而易之以修。故去乱而非治乱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为名,犹曰君子为治而不为乱,为修而不为污也。

  君子洁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其执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

  君子养心莫善於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垂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於心,见於色,出於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然也。故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是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则操术然也。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悫士者,有小人者。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欲恶取舍之权∶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虑其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於暗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田仲史鰌不如盗也。

  《荣辱》篇第四 《荀子》

  憍泄者,人之殃也;恭俭者,偋五兵也。虽有戈矛之刺, 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於布帛;伤人之言,深於矛戟。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巨涂则让,小涂则殆,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快快而亡者、怒也,察察而残者、忮也,博而穷者、訾也, 清之而俞浊者、口也,豢之而俞瘠者、交也,辩而不说者、争也,直立而不见知者、胜也,廉而不见贵者、刿也,勇而不见惮者、贪也,信而不见敬者、好专行也。此小人之所务,而君子之所不为也。

  鬭者,忘其身者也,忘其亲者也,忘其君者也。行其少顷之怒, 而丧终身之躯,然且为之,是忘其身也;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然且为之,是忘其亲也;君上之所恶也,刑法之所大禁也,然且为之,是忘其君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是刑法之所不舍也,圣王之所不畜也。乳彘不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凡鬭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 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与小人相贼害也,忧以忘其身,内以忘其亲,上以忘其君,岂不过甚矣哉!是人也,所谓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将以为荣邪?则辱莫大焉;将以为安邪?则危莫大焉。人之有鬭,何哉?我欲属之狂惑疾病邪?则不可,圣王又诛之。我欲属之鸟鼠禽兽邪?则又不可,其形体又人,而好恶多同。人之有鬭,何哉?我甚丑之。

  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 有士君子之勇者。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恈恈然惟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恈恈然惟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儵"以"鱼"易"黑") ■(左"鱼"右"本")者,浮阳之鱼也,胠於沙而思水,则无逮矣。 挂於患而思谨,则无益矣。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於人∶是荣辱之大分也。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害之常体也。夫天生蒸民,有所以取之∶志意致修,德行致厚,智虑致明, 是天子之所以取天下也。政令法,举措时,听断公,上则能顺天子之命,下则能保百姓,是诸侯之所以取国家也。志行修,临官治,上则能顺上,下则能保其职,是士大夫之所以取田邑也。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慎不敢损益也;父子相传,以持王公,是三代虽亡,治法犹存,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职也。孝弟原悫,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是庶人之所以取暖衣饱食,长生久视,以免於刑戮也。饰邪说,文奸言,为倚事,陶诞突盗,惕悍憍暴,以偷生反侧於乱世之间,是奸人之所以取危辱死刑也。其虑之不深,其择之不谨,其定取舍楛僈,是其所以危也。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 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则不隐,通则大明,身死而名弥白,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夫不知其与己无以异也。则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故孰察小人之知能,足以知其有余,可以为君子之所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错习俗之节异也。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黑美恶,耳辨声音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注错习俗之所积耳。为尧禹则常安荣,为桀跖则常危辱;为尧禹则常愉佚,为工匠农贾则常烦劳;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曰∶陋也。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於变故,成乎修为,待尽而后备者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人之生固小人,又以遇乱世,得乱俗,是以小重小也,以乱得乱也。君子非得执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积?亦噍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今使人生而未尝睹刍豢稻粱也,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俄而粲然有秉刍豢稻粱而至者,则瞲然视之曰∶此何怪也?彼臭之而嗛於鼻,尝之而甘於口,食之而安於体,则莫不弃此而取彼矣。今以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以相群居,以相持养,以相藩饰,以相安固邪。以夫桀跖之道,是其为相县也,几直夫刍稻粱之县糟糠尔哉!然而人力为此,而寡为彼,何也?曰∶陋也。陋也者,天下之公患也,人之大殃大害也。故曰∶仁者好告示人。告之、示之、靡之、儇之、鈆之、重之,则夫塞者俄且通也,陋者俄且僴也,愚者俄且知也。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桀纣在上曷损?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

  人之情,食欲有刍豢,衣欲有文绣,行欲有舆马, 又欲夫余财蓄积之富也;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今人之生也,方知畜鸡狗猪彘,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损寅,然而衣不敢有丝帛;约者有筐箧之藏,然而行不敢有舆马。是何也?非不欲也,几不长虑顾后,而恐无以继之故也?於是又节用御欲,收敛蓄藏以继之也。是於己长虑顾后,几不甚善矣哉!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此而不知也,粮食大侈,不顾其后,俄则屈安穷矣。是其所以不免於冻饿,操瓢囊为沟壑中瘠者也。况夫先王之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彼固为天下之大虑也,将为天下生民之属,长虑顾后而保万世也。其流长矣,其温厚矣,其功盛姚远矣,非顺孰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故曰∶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夫诗书礼乐之分,固非庸人之所知也。故曰∶一之而可再也,有之而可久也,广之而可通也,虑之而可安也,反鈆察之而俞可好也。以治情则利,以为名则荣,以群则和,以独则足,乐意者其是邪!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执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故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於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自以为寡。故曰∶「斩而齐,枉而顺,不同而一。」夫是之谓人伦。诗曰∶「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蒙。」此之谓也。

  还有部分其他的《荀子》可以在下面的网页中找到。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长於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潃,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居,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赞。傲、非也,赞、非也;君子如向矣。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梏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 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无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 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灾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噏噏■(上"此"下"口") ■(上"此"下"口"),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配尧禹。 宜於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 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少见曰陋。难进曰偍,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日■(左"禾"右"毛")。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 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照之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 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体倨固而心只执诈,术顺墨而精杂污∶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辟违而不悫,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行而供冀,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 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於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明而不竭,圣人也。 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 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端悫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 可以为君子者矣。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老老而壮者归焉,不穷穷而通者积焉,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左"希"右"没"之右)执也;安燕而血气不衰,柬理也;劳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投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贪凶,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诗曰∶「物其有矣,惟其时矣。」此之谓也。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於世也。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此之谓矣。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於舜禹,参於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理,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喜则轻而翾,忧则挫而慑;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传曰∶「君子两进,小人两废。」此之谓也。

君子治治,非治乱也。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故君子者,治礼义者也,非治非礼义者也。然则国乱将弗治与?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去乱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去污而易之以修。故去乱而非治乱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为名,犹曰君子为治而不为乱,为修而不为污也。

君子洁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其执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

君子养心莫善於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垂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於心,见於色,出於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然也。故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是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则操术然也。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悫士者,有小人者。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暗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欲恶取舍之权∶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虑其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於暗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田仲史鰌不如盗也。

全是《荀子》里面的。。


《荀子》四则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理,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喜则轻而翾,忧则挫而慑;通则骄...

荀子关于人之初性本恶的话,和翻译。
原文:先秦 荀子《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

《荀子》卷4荣辱篇诗解6王道教正不教则乱
君子非得埶以临之,则无由得开内焉<1>。今是人之口腹,安知礼义?安知辞让?安知廉耻、隅积?亦呥呥而噍,乡乡而饱已矣<2>。人无师无法,则其心正其口腹也。今使人生而未尝睹刍豢稻粱也<3>,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俄而粲然有秉刍豢稻梁而至者,则瞲然视之曰<4>:此...

《论语十则》中学与思是什么关系?结合自身加以分析.
《论语十则》第四则的内容:“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并指出二者不可偏废。然而,荀子在《劝学篇》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从另一个角度对“学”和“思”作出了比较,并得出了“学”比“思”更为重要的结论。明...

乘法的由来和历史
乘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小九九”的由来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

自省自律文言文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

表示勤学的名言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围旦帆炉夜话·第一一四则》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周书·列传·卷二十五》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围炉夜话·第十四则》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卷六·礼乐篇》把君诗卷灯...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具体指什么?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选自《论语》、《孟子》、《老子》、《荀子》和《墨子》等先秦经典著作,这八则短小精炼而寓意深长的哲理是先秦时期的一些先哲对“德”的论述,是先人智慧与品行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八则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出自《老子》第七十八章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

7的9倍是多少
乘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

5个5个地数,我是5后面的第一个数吗?
乘法是四则运算之一 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古巴比伦人很早就发现,1\/7是一个无限小数,怎么除也除不完。古巴比伦的倒数表里所有的数都是精确的小数,它们(在60进制中)都是有限小数。碰到无限小数时,他们会用取近似值的方法来解决。例如,古巴比伦人会通过 来计算 ...

余江县15992118773: “荀子”名言名句有哪些? -
夏红八正: 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荀子)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4、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5、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

余江县15992118773: 荀子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
夏红八正: 1、思索以通之. 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3、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5、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

余江县15992118773: 《荀子》第四荣辱篇翻译 -
夏红八正: 痛快一时却导致死亡的,是由于忿怒;明察一切而遭到残害的,是由于 嫉妒;知识渊博而处境困厄的,是由于毁谤;想要澄清而愈来愈混沌,是由 于口舌;供养款待别人而交情越来越淡薄,是由于待人接物不当;能言善辩 而不被人喜欢,是由于好争执;立身正直而不被人理解,是由于盛气凌人;方正守节而不受人尊重,是由于尖刻伤人;勇猛无比而不受人敬畏,是由于 贪婪;恪守信用而不受人尊敬,是由于喜欢独断专行.这些都是小人所干的,是君子所不干的.

余江县15992118773: 《荀子劝学》第二段的原文 -
夏红八正: 《荀子劝学》第二段的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文:靛青是从...

余江县15992118773: 有哪则寓言出自《荀子》 -
夏红八正: 1.浮阳之鱼 鯈魾者,浮阳之鱼也,胠于沙而思水,则无逮矣.挂于患而思谨,则无益矣.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选自《荀子·荣辱》. 鯈鱼和魾鱼,都喜欢浮在水面上晒太阳,...

余江县15992118773: 出自荀子的寓言故事 -
夏红八正: 蒙鸠为巢正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鸿.它用柔软的发丝把羽毛编织起来,做成鸟巢,把它系在芦苇穗上.大风吹来,芦苇折断了,鸟蛋摔碎了,雏鸟也死去了.鸟之所以遭此不幸,并不是鸟巢做得不好,而是因为它把巢建在了经不起风雨的地方呀!【蒙鸠为巢寓言故事出处】:《荀子·劝学》 寓意 打好基础的重要性.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要扎实. 学习基础要扎实,不然学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的!

余江县15992118773: 谁知道古诗词《〈荀子〉一则》 -
夏红八正: 《荀子》一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

余江县15992118773: 荀子的名篇有哪些? -
夏红八正: 荀子(前313~前238),是战国末期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名篇《劝学》脍炙人口,流传两千多年,语言生动而思想深刻,循循善诱而给人启迪.他的《天论》用阴阳来说明万物的产生和变化.当时的阴阳家们除了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自然现象之外,还用来解释神鬼之事.荀子不属于阴阳家,但他用阴阳的对立来驱除鬼神在自然现象中的幽灵.

余江县15992118773: 荀子“自强”名句有那些? -
夏红八正: 荀子名言(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名...

余江县15992118773: 荀子《劝学》的全文 -
夏红八正: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