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本味篇:伊尹的至味理论及其烹饪历史价值

作者&投稿:尉迟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吕氏春秋的智慧:《本味篇》中的天下至味与治国之道</


在《吕氏春秋》的第14卷《本味篇》中,伊尹以烹饪的至味寓言,揭示了任用贤才、推行仁义的重要性,揭示了得天下者才能享尽人间美味的深刻寓意。


故事背后,隐藏着古代中国最早的烹饪理论,这部典籍不仅是烹饪史的瑰宝,更是哲学与美食交融的智慧结晶。伊尹以汤为例子,讲述如何通过烹调之道,象征性地映射出国家治理的艺术,即唯有获得天下,才能实现味觉的极致享受。


【原文】 伊尹为汤烹调,以庙中仪式清除不祥,用篝火与祭牲献祭,象征天子的神圣地位。汤问可否实践,伊尹指出需为天子之位,才能备齐天下之味。


从食物的选择到烹饪技巧,伊尹强调了味觉的层次感和平衡艺术。他指出,水是味道之源,五味、三材的融合需经九沸九变,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烹饪不仅仅是物理变化,更是阴阳变化与四季规律的巧妙运用。


原文中列举的各类美食,如猩猩之唇、洞庭之鳙,象征着不同食材的独特风味,同时也象征着不同人才的特殊才能。伊尹强调,要通过精心调和,达到“甘而不哝,酸而不酷”的至高境界,这与治国之道何其相似,需找到平衡与和谐。


综上,吕氏春秋的《本味篇》不仅仅是一部烹饪宝典,更是关于如何获取和运用权力,以达到和谐社会与至高理想的重要篇章。这是一份历史与智慧的馈赠,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治国方略的深邃与魅力。





本味的《吕氏春秋 本味篇》
汤得伊尹,祓之于庙①,爝以[1]火②,衅以牺[2]③。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④,水居者腥,肉[3]者臊⑤,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⑥,九沸九变,火为...

伊尹借“割烹”表示自己要“伐夏救民”,他是怎么说的?有文言文吗?_百 ...
“割烹要汤”是一成语,源自《吕氏春秋》第14卷《本味篇》中,伊尹和汤说味的故事,原文如下:汤得伊尹,祓之于庙,爝以火,衅以牺。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汤曰:“可对而为乎?”对曰:“君之国小,不足以具之;为天子然后可具。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者臊,草食者膻。恶臭...

对于《吕氏春秋·本味篇》所记载的“阳朴之姜,招摇之桂”到目前所指的...
商汤死后,伊尹历佐卜丙、仲壬二王,可见伊尹虽然是出身奴隶的厨师,也是一代理政治国的政治家。伊尹正由于出身奴隶,精于烹调,生活于奴隶之中,所以接触和认识到许多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知识。他不但掌握了精湛的烹调技术,还总结出不少治疗经验。医食同源,可从伊尹的身上得到证明。《吕氏春秋·本味篇...

伊尹地位贡献
伊尹的烹饪理论深厚,他的作品如《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详细阐述了对食材性质的认识、火候的掌控、调味的微妙以及烹饪过程中的精妙变化。他的理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烹饪艺术,还为后世的烹饪理论奠定了基础。熊四智先生甚至称他为厨坛始祖,他的理念如“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和“火候适度”的观点,至今仍...

阳朴之姜出自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回答商汤有关烹调问题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阳朴之姜,招摇之桂。”这句话虽然我们今天尚不能做出确切的注解,但姜和桂都是厨师烹调中常用的佐味品,同时又是医师处方中常用的药物。一般群众都有经验,如果突遇风寒或暴雨侵袭,为了预防感冒,普遍应用姜汤祛风寒。有研究...

口弗能言,志不能喻 什么意思
翻译应是:不是三言两语能表达出来说得明白的了。出自:《吕氏春秋·本味篇》 文\/(战国)吕不韦 《吕氏春秋》的第l4卷《本味篇》,是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来说明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可得天下的道理,得天下者才能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但在本意之外却不经意间记述了当时推崇的食品和...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烹饪理论著作是?
《本味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烹任学的经典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成书于秦王朝时代。《本味篇》记述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文中以伊尹的口气首先发表了一通烹调宏论,大意是:动物作为饮食原料,可分为三大类:生活在水里的有腥味;食肉的有臊味;吃草的有臊味。尽管它们原来的气味都很...

我国古代十大名厨之伊尹,为什么还是商朝辅国宰相?
皆从伊尹之说。《甲乙经序》、《简明中药辞典》等书均云伊尹精于本草药性,并创制汤液——药物加水煎煮取汁饮服的汤剂。《汤液本草·校后记》里尚提及《伊尹汤液》之书名。《吕氏春秋·本味篇》一书中,还以伊尹的口气论述了烹调术,认为调味之妙,正在于甘、酸、苦、辛、咸的巧妙配合。

伊尹杰出庖人
伊尹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厨师,还制定典章制度,推动了商朝初期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他一生致力于教导民众“五味调和”的饮食哲学,并发展了中华烹饪技艺,被誉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了他的传奇出生故事,伊尹的故里伊水环绕着...

千字文全文的佐时阿衡,庵宅曲阜是什么意思
中国的手艺人讲究拜祖师爷,厨子要拜伊尹,戏子要拜唐明皇,唐明皇是戏班子的祖师爷。如果读一读《吕氏春秋·本味篇》,你就知道伊尹的厨艺有多高了。这篇文章记载了伊尹与成汤两个人,就饮食烹饪方面的对话。伊尹是一个孤儿,出生以后就被扔在伊水旁边,他以水为姓,所以姓伊。有辛氏的家人在河边...

武义县18778235601: 《吕氏春秋》 -
宁殃复方: 吕氏春秋·本味篇》古今对译文/(战国)吕不韦 《吕氏春秋》的第l4卷《本味篇》,是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来说明任用贤才,推行仁义之道可得天下的道理,得天下者才能享用人间所有美味佳肴.但在本意之外却不经意间记述了当时...

武义县18778235601: 十部秦朝到宋朝期间的主要烹饪饮食著作 -
宁殃复方: 秦朝到宋朝真正以烹饪饮食为主的著作只有7部,其余的为某些史料记录的其中一卷.分别为: 饮食著作1、南北朝时期,余姚人虞宗《食珍录》:记载有六朝帝王名门家中最珍贵的烹饪各物.例如,“炀帝御厨用九牙盘食”,“谢传有汤法”...

武义县18778235601: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烹饪理论著作是? -
宁殃复方: 《本味篇》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烹任学的经典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成书于秦王朝时代. 《本味篇》记述了伊尹以至味说汤的故事.文中以伊尹的口气首先发表了一通烹调宏论,大意是: 动物作为饮食原料,可分为三大类:生活在水...

武义县18778235601: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三材指的是什么? -
宁殃复方: 来自于《吕氏春秋》中的《本味篇》: 汤得伊尹……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故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其中的“三材”指的是水、木、火.“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整句话的意思是说酸、甜、苦、辣、咸五味和水、木、火三材决定了食物的味道,烹调的时间越长,变化越大,火是其中的关键.

武义县18778235601: 吕氏春秋不同篇目的意义 -
宁殃复方: 《吕氏春秋》是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 全统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 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如《重己》篇讲自己的生命如何重要,先从人不爱倕之...

武义县18778235601: 瓦罐汤是由谁发明的 -
宁殃复方: 瓦罐汤又名民间瓦罐汤,名字由民间饭庄所取.是一种江西南昌汉族民间传统的煨汤方法,《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煨汤的真谛:'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则成至味',几千年的历史记载和沉淀,使其独具特色. 今天的瓦罐汤以江西南昌地区的闻名全国,瓦罐煨汤作为是赣菜的代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武义县18778235601: 吕氏春秋内容 -
宁殃复方: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

武义县18778235601: 简述《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和艺术成就 -
宁殃复方: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前235)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 写而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关于《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所记,当战国之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 原君,齐有...

武义县18778235601: 高山流水 《吕氏春秋·本味篇》译文 -
宁殃复方: 伯牙子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子在弹琴时想着泰山,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一会,伯牙子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汤汤的流水.”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子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不仅弹琴是这样,贤者也是这样.虽然有贤者,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能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是自己变成千里马的,要等待伯乐来之后才能变成千里马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