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真的是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的战争吗

作者&投稿:西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种观点认为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与整个日本的战争,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

可以这么说。甲午战争爆发,李鸿章只得以一人抵挡日本一国。战后,他感慨自己这个裱糊匠已无能为力。
日本穷兵黩武之际,在清廷内部,统治者正忙于权力斗争,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老戏正在上演。



1889年,光绪年届十九,并已完婚。按照清朝惯例,光绪既然成人,慈禧就不便继续“训政”,于是,慈禧宣布“撤帘归政”,由光绪帝“亲政”。“亲政”和“训政”的不同之处在于,光绪可处理日常事务,逢重大事件,再请慈禧懿旨。但这样的“度”是很难把握的,在具体过程中,时有一些微妙的摩擦。慈禧哪里肯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呢?
由于慈禧肆意干涉光绪的日常工作,与光绪接近的朝臣愤愤不平,光绪也郁郁不乐,不甘心于傀儡地位。
于是,朝廷的大臣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两派,一派是在光绪周围逐渐形成的并无正式组织的小集团;另一派大臣则团聚在慈禧周围,唯慈禧马首是瞻。时人称前者为“帝党”,后者为“后党”。
“帝党”的核心人物是翁同,翁氏先后为同治、光绪老师,曾任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和军机大臣,他的主张是“尊王攘夷”。在“帝党”中,除翁同之外,其他的都是一些“清流”人士,并无实权,他们好空谈,于事无补。



在这场明争暗斗中,直隶总督李鸿章自然是双方争夺的目标,但李鸿章岂是一个随便可以争夺的人,李鸿章虽然赞赏“帝党”革新内政的主张,但他又不满帝党在“抵御外侮”中一味不顾实力的主战态度。



在李鸿章看来,这种意气用事的主战,明显是目光短浅。而对于“后党”,李鸿章对于他们严重滞后的思维方式,拖拉而不思进取的效率又深感不满。
1894年是慈禧太后60大寿之年,阴历十月初十,是慈禧的生日。慈禧一心想举办盛大的生日庆典来为这个暮气沉沉的王朝“冲冲喜”,让列强领受天朝的威风。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

有一种观点认为,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战争”。这种观点看似有些道理,但作为历史研究的结论却不够全面。

甲午之战甫落幕,李鸿章便被单挑出来说事了,先是李的政敌们,追究其对战败所负主要责任,继而社会舆论一致谴责他“卖国求荣”,连李氏本人也不得不认倒霉,说自己“一生事业,扫地无余”。似乎这场战争就是他一个人打的。李鸿章去世后,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说得很到位。

李鸿章无疑是晚清朝中卓有才干的官员,他的见识“远过常人”,在多数国人浑浑噩噩之时,他就指出世界正在经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认为中国只有以变应变、以变求存;他还第一个警觉邻居日本将成为中国的主要对手和威胁。由于认识到了中国的落后和急需在和平环境中发展以求富强,面临列强环伺、民族危机四伏的境况,他的对策是“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但是,清政府的政治体制已经腐朽,乏力回天。在这个意义上,李鸿章孤立无援、只能单打独斗。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具体到甲午一战,李鸿章备受指责的是“避战求和”、“消极防御”。当年的日本,和中国差不多同时起步学习西方,经营近30年,一个走在了前面,一个落在了后面,盖因前者“脱亚入欧”,义无反顾;后者则历史包袱太重,保守成为社会的主流。李鸿章之所以尽量避战,缘于他明白中日军力差距很大:两国只海军有得一比,陆军则日本为现代军队,中国为古代军队,二者根本不是对手。为高升号运兵船护航,李鸿章决定不出动北洋舰队主力,以免被日方抓把柄启战端,他选择租用英国轮船,思忖日本不至于犯惹英国。没想到,日本竟敢击沉高升号,证明他估计错了。大东沟海战,中日双方主力舰队各有损失,中方略大,但未分胜负。此后,李鸿章“保船制敌”,北洋舰队放弃出击,遂使日方掌控了制海权,得以放手运送陆军上岸,导致整个战争的失败。可见,李鸿章的“消极防御”确有错误。

待中日两军的陆上较量胜负已定,李鸿章赴马关议和,在日方“但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否则进兵北京的威逼下,由慈禧拍板,李鸿章只得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谈判中,他又遭日本暴徒暗杀。事后,他发誓此生绝不再来日本,转而考虑“联俄制日”之策,不料竟引狼入室,给家国带来祸害。直至庚子动乱,在朝廷催促下,他以78岁带病之躯与列强签下更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两个月后,他便一命呜呼。这样,李鸿章继续遭到世人责骂的命运也就盖棺论定了。

光阴荏苒,时代丕变。但是,李鸿章所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并没有过时,今天我们回顾和审视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更重要的是总结一个民族在大变局之中应如何应对,才能不被历史潮流所抛弃。



李中堂的北洋水师占用了清朝政府绝大部分的海军预算 南洋 船政水师的实力远不能与之相比 另外船政水师最强的平远舰和广东水师的三艘主力战舰也作为北洋舰队的一部分参加了丰岛好大东沟海战 最终与北洋水师的战舰一起或沉或降 占用的资源越多责任自然应该越重

某种意义上是。


甲午战争,真的是一个人与一个国家的战争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甲午战争是李鸿章“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战争”。这种观点看似有些道理,但作为历史研究的结论却不够全面。甲午之战甫落幕,李鸿章便被单挑出来说事了,先是李的政敌们,追究其对战败所负主要责任,继而社会舆论一致谴责他“卖国求荣”,连李氏本人也不得不认倒霉,说自己“一生事业,扫...

甲午国殇是一个人的战争,为何朝中没有人去帮助李鸿章?
甲午战争的失败,固然有清朝国力衰落,无力调遣地方实权派人物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清朝统治者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丢一个岛或者一个省根本就无所谓。只要皇帝的宝座在,一切都好商量。这种自私的心态,导致清朝从一开始就无法赢得民心,自然也就不可能建立抗击日本入侵的统一战线。...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首先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同样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是不能够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政治的民主化 经济的近代化。换句话说就是地主阶级不能救当时的中国。因为我们都知道洋务运动的性质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从他的根本思...

有的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和日本即欧美列强的侵华来说都是一个...
对中国:清朝原已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从此陷入了无法收拾的绝境;清朝的军事出现了一个短期内无法填补的实力真空;甲午战争把中国旧秩序的根本缺陷清楚地暴露在人们面前,“救亡”成为所有爱国者心目中最紧迫最关注的中心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看到,抱残守缺决不能救中国,只有进行根本变革才是唯一出路。...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农历甲午年),日本以突然袭击清朝陆海军的方式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必然产物。1894年2月,朝鲜爆发了农民起义,直逼汉城,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应朝鲜政府的要求,清政府...

请问甲午海战真的是山东一省对日本一国的战争吗??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又执行李鸿章避战保船的命令,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

如何看待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下来,日本险胜,中国血条少了一大截,日本的血条涨了一大截。日俄战争,日本又险胜,血条又涨了一大截一战中国占了一点小便宜了,血条恢复了一点点,日本占了大便宜,血条又涨了一截中国自己内部打打杀杀,血条又是一格格的往下掉一个血条快满格了,一个血快掉完了,怎么可能不被摁着打啊...

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你是否同意这一...
中日甲午战争签定了马关条约,同时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可以说是促进了民族的觉醒,也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从这方面讲,甲午中日战争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过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转折点应该是鸦片战争,它是我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海战,清军不堪一击,历史是真的吗?
可事实上,清政府战败了,北洋舰队败得一塌糊涂,甚至最终被日本海军全歼于威海卫,损失如此惨重足以让每一个国人都感到痛心疾首。因此当我们再回顾这场战争的时候,总会有此一问,既然论纸面实力,我们当时不逊于日本,为何我们会败得如此彻底呢?那场持续了五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我们在自身损失五艘...

甲午海战,清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真的是这样吗?
就中日甲午战争失利来看,北洋水师本身与日本舰队存在一定的实力差距只占极小的一部分,其中更大的部分涉及派系斗争、指挥权等,如果北洋水师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来指挥战争,如果清政府在遭遇外敌之时,能给北洋水师更大的支持,那么这场战役的胜负,还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性。

子洲县18376618511: 请问甲午海战真的是山东一省对日本一国的战争吗??
针强罗汉: 是大清国对日本国的战争,不是山东一省.

子洲县18376618511: 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 A.鸦片战争 -
针强罗汉: B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战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救国救民意识没有觉醒.A项不符合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对日本侵略反抗的史实;C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排除D.

子洲县18376618511: 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针强罗汉: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1.甲午战争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战后西方列强邪气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也就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资产阶级,...

子洲县18376618511: 太平天国后皇帝对军队就没有多大控制力了,甲午战争只是日本和李鸿?
针强罗汉: 甲午战争只是日本和“李鸿章地方军阀”的战争?这个观点绝对是非主流的.大清的军队还是在皇权的控制中的,只是皇帝并不代表皇权.当时的皇权牢牢在太后手里....

子洲县18376618511: 1894年日本对我国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称为 -
针强罗汉: 甲午中日战争

子洲县18376618511: 观《甲午风云》有感400字 -
针强罗汉: 观《甲午风云》有感看了《甲午风云》这部电影,我为邓世昌那浓浓的爱国情意而感动.电影描述了1894年,日本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北洋大臣李鸿章极力主张求和.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主动请缨,海战中,邓世昌代替旗舰指挥作战,率...

子洲县18376618511: 如果让十六世纪的大明水师与十九世纪的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联合舰队打一仗会怎么样 -
针强罗汉: 其实甲午战争是国家意志的战争,与国力、海军水平关系反而不大.假使清朝坚持下去不低头,日本总不能真的扩大战争,因为甲午海战已经把日本逼到破产边缘了,这是有史实证明的

子洲县18376618511: 甲午之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针强罗汉: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清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 1894年9月17... 眼看“吉 野”号就要完蛋了,不幸的是一枚鱼雷击中了“致远”号,顿时全舰起火爆...

子洲县18376618511: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针强罗汉: 甲午战争中,中国的军事实力并不次于日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支持以及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可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呢?推根究底,清政府腐 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