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口不提是历史典故吗

作者&投稿:吴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个历史典故,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太绝的~

就是战国时代的苏秦。
苏秦开始的时候很穷,后来游说秦国失败,狼狈落套的回到故乡。到家后,父母不给做饭,妻子正在织布,连“机杼”都不下。于是苏秦发奋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后终于做了大官。他坐着豪华的车马回家的时候,父母敲锣打鼓的迎接他,妻子都不敢正眼看他。于是苏秦叹息道:穷困的时候连父母不把自己当孩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都畏惧我。这个世界上,那权力和地位,怎么能够忽视呢!
可我在古文中和史书中并未查到苏秦放下点儿钱说以后再无瓜葛的说法。

《韩非子·喻老篇》
原文为: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
翻译:从前商纣制作了象牙筷子,箕子非常担忧,认为使用象牙筷子一定不会在陶制器皿里使用,一定会配合使用犀牛角杯或玉杯;象筷玉杯一定不会用于吃豆类食品熬的浓汤,一定要去吃牦牛、大象、豹子的胎儿;吃牦牛、大象、豹子的胎儿就一定不会穿粗布短衣,不会在茅屋下面食用,就一定要穿多层的织锦衣服,住上宽敞房屋和高台。箕子害怕结果严重,所以深为这样的开端担忧。过了五年,商约摆设肉林,建炮烙之刑,登上酒糟山,俯临酒池,他因而丧身。因此箕子看见象牙筷子就预感到了天下的祸害。所以《老子》说:“能够看到事物的萌芽状态,就叫做明。”

历史词典解释
唐弢《琐忆》:“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
词语分解
绝口的解释 ∶住口只用在“不”字后赞不绝口 ∶闭口不说;不开口绝口不提详细解释.闭口;住口。《汉书·丙吉传》:“ 吉 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后汉书·袁谭传》:“言未绝口,头已断地。” 唐 韩愈
提的解释 提 í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将犯人
历史典故推荐:醒狂
同“醒亦能狂”。唐 李绅《州中小饮便别牛相》诗:“耻矜学步贻身患,岂慕醒狂蹑祸阶。”

绝口不提是历史典故吗?
不是的,这是唐弢的《琐忆》,是现代散文。
绝口不提,汉语成语,拼音是jué kǒu bù tí,意思是对事物的保密程度(宁死不招)。绝:绝不:口:开口;提:提出。一个字也不提,指不说话。这件事情绝对不和别人说。
出自唐弢《琐忆》:“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
原文摘抄
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鲁迅先生是亲切的,热情的,一直保持着平等待人的态度。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从来不说“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一类的话。他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政治的腐败,光在文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鲁迅先生叹息说:“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这种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他经常为青年们改稿,作序,介绍出书,资助金钱,甚至一些生活上琐碎的事情,也乐于代劳。有一次,我从别处听来一点掌故,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县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他睡了一觉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

  对我个人而言,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莎士比亚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你写诗句,和她交换着爱情的纪念物;在月夜她的窗前你用做作的声调唱着假作多情的诗篇;你用头发编成的腕环、指戒,虚华的饰物,琐碎的玩具、花束、糖果,这些可以强烈地骗诱一个稚嫩的少女之心的信使来偷得她的痴情;你用诡计盗取了她的心。这不禁令我深思。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可是,即使是这样,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地,为了根本解决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而努力。英国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狗儿把尾摇,爱的是面包。这句话像我生活旅途中的知心伴侣,不断激励着我前进。佚名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蜡烛如果为了青春悲泣,决不会闪耀自豪的光辉。这句话像一盏指引我进步的航标灯,处处照亮着我人生前进的道路。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地,为了根本解决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而努力。徐志摩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这句话像一张鼓满风的帆,时时为我加油鼓劲。既然如何,要想清楚,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生活中,若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因何而发生?今天,我们要解决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一般来讲,我们都必须务必慎重的考虑考虑。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对我个人而言,绝口不提是一个成语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哈克特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在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低级指挥官的主动性、创造必和大胆独立思考是很关紧要的。这启发了我。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本人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在每个日日夜夜思考这个问题。

绝口不提不是历史典故。

  • [成语解释]

  • 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 [典故出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见了抚台,绝口不提一字,免得抚台心上生疑。”

  • [ 近义词 ]

  • 绝口不道

  • [ 反义词 ]

  • 喋喋不休

  • [成语举例]

  • 钱钟书《围城》:“苏小姐初到家,开口闭口都是方鸿渐,第五天后忽然绝口不提。”

  • [常用程度]

  • 常用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 [语法用法]

  • 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话

  •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 [产生年代]

  • 近代



绝口不提,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见了抚台,绝口不提一字,免得抚台心上生疑。”近义词有:绝口不道,反义词有:喋喋不休,绝口不提是中性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话。

绝口不提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称:绝口不提(jué kǒu bù tí)

超值新品优惠狂享,超低价格捡漏,每日上新
广告

成语释义: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见了抚台,绝口不提一字,免得抚台心上生疑。”

近 义 词:绝口不道

反 义 词:喋喋不休

成语用法:可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话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绝口不提的例句:

1、绝口不提不是因为忘记,而是因为铭记。

2、绝口不提“不景气”这句话。

3、拓拔野绝口不提隐藏起来修炼的事情,他经常躲起来修炼,夏雨萱都以为他贪玩躲了起来。

4、绝口不提他侄子的事情,以免被人说成挟私报复。

5、小红拾到一块手表交给学校,自己在同学中却绝口不提


绝口不提是历史典故吗
历史词典解释 唐弢《琐忆》:“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词语分解 绝口的解释 ∶住口只用在“不”字后赞不绝口 ∶闭口不说;不开口绝口不提详细解释.闭口;住口。《汉书·丙吉传》:“ 吉 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

怎么样才算典故,随便一个历史故事这样算典故吗?
我觉得随便一个历史故事可能不算典故。因为典故不仅是经典或者为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并且还需要这个历史故事可以用固定的成语或者很短的短语来讲述或者概括,比如秦晋之好,安史之乱,口若悬河,中流砥柱,好整以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等等。所以我想随便一个历史故事不能称之为典故。比如曹操他老爸被...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典故: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典故
孔子点头说:“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啊。”这段话在《论语·公冶长》中有记载。 知道了一件,就能由此推论而知道十件,叫做“闻一知十”。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 【无能为役】故事的主人公: 克,郤克,即郤献子,春秋中期晋国正卿,身残志壮的元帅,冀芮嫡孙,冀缺嫡子,生于世卿之家,而长于阡陌之间。

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这是则 故事 是韩非借齐国传墨子学说的田鸠之口回答楚王所提出的问题时讲的一则故事。所举的“秦伯嫁女”一例与“买椟还珠”一起说明一种办事的道理,即切勿怀文忘用,甚至以文害用。后世常以此比喻办事情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2.白虹贯日 出自《战国策之魏策四》:聂政是战国时韩国轵人,因为杀人避仇,逃到齐...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1、声名狼藉 释义: 声名:名誉。 狼藉:杂乱不堪。 形容声望和名誉败坏到极点,不可收拾。该成语出自《史记·蒙恬列传》。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时,十分信任大将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个大臣,名叫赵高,此人身体强壮,并对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为中车府令,并命他当自己的小儿子胡亥的...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

成语典故有哪些?
【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篇8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

历史人物典故
其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人物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历史人物典故 篇1 1、东山再起(谢安) 典故:东晋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但他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有人曾举荐谢安做官,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不想干了。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又出来做官,出任...

滨州市15316109864: 绝口不提绝的意思 -
虿新多维: [成语解释] 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典故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见了抚台,绝口不提一字,免得抚台心上生疑.”

滨州市15316109864: 绝口不提,完璧归赵,攻无不克,负荆请罪的意思是什么? -
虿新多维: 绝口不提是指坚决不会开口提起,完璧归赵是个典故,关于和氏璧的,意思是完好无损的物归原主.攻无不克在古时用于作战,意思是进攻没有战胜不了的,现在是只能力强,没有办不成的事.负荆请罪出自廉颇蔺相如传,字面意思是背着荆条去主动请罪,任打认罚,现在多用的意思是知错后不顾身份主动请罪.

滨州市15316109864: 诸葛亮的典故具体短一点 -
虿新多维: 三顾茅庐—— 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才识,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他出山辅佐.第一第二次诸葛亮都不在,刘备诚信求教.直到第三次拜访时,才遇到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

滨州市15316109864: 决口不提 有这个成语吗 -
虿新多维: 没有 词目 只字不提发音 zhī zì bù tí 释义 只:一个.一个字也不谈起.比喻有意不说.

滨州市15316109864: 猪葛亮草全借箭的故事 -
虿新多维: 三国时期,曹操率八十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便打算联手伐魏.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

滨州市15316109864: 绝口不提是表示说话的成语吗? -
虿新多维: 绝口不提 (jué kǒu bù tí) 解释: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滨州市15316109864: 决口不提 有这个成语吗?
虿新多维: 没有,不过有“绝口不提”O(∩_∩)O~ 绝口不提 (jué kǒu bù tí) 解释 对事物的保密程度(宁死不招).绝:始终不:口:开口;提:举出.一个字也不提,指不说话. 个人见解,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欢迎采纳O(∩_∩)O~

滨州市15316109864: 换日以东 绝口不提 是成语还是谚语 -
虿新多维: 绝口不提 解释: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 大意:一个字也不提,指不说话.换日以东 大意:180°的经线的东边和西边,理论上说永远相隔一天. 所以意思也就是,虽然爱,但永远彼此相隔一条咫尺天涯的鸿沟. 也是因此,才绝对不说我爱你. (PS:以上两词都不算是成语,只能算俗语,后世常挂嘴边的话!)

滨州市15316109864: 绝口不提的意思是什吗? -
虿新多维: 就是闭口不说的意思

滨州市15316109864: 有关兄弟和睦的小故事 -
虿新多维: 从前,在苏州某山下有一户人家姓田.父母已亡,只剩下三兄弟,老大叫家福,老二叫家禄,老三叫家寿.一家人靠种花采茶过日子. 然而,三兄弟经常斗嘴吵架,甚至动手相打,有时相互打得头破血流,一家人难以相安.是什么原因呢?原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