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素论》、《六国论》、《阿旁宫赋》、《伶官传序》他作看代对应排列正确的是?

作者&投稿:博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国论》《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雷霆乍惊 乍:然的意思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 的意思是 运来
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帛缕(意思和拼音 帛缕(bolv):丝绸衣服上的纱线。
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秦人不暇自哀 暇的意思 没有闲时间
至于应该是当做两个词来解释,至是到的意思


其实:它实际上。

祖父:祖辈和父辈。
智力:心智和力量,形容势单力薄又没有谋略
不行:不去秦国。
可以,直接翻译成能够,或是能够凭借
故事:往事 历史
气候: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
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时间排序是:西汉初期贾谊《过秦论》、唐代杜牧《阿房宫赋》、北宋苏辙《六国论》、北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和苏澈依据可能创作时间,即庆历元年前后一段时间)

写作背景

1、《过秦论》描述的是战国到秦朝灭亡的这一历史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逐渐解体,各国竞相改革。其中,秦国在商鞅所主导的变法下国富民强,国家实力强劲。

于是秦国开始了以一统天下为目的的旷日持久的兼并战争,短短数年时间,秦国就完成了统一大业。但人们的生活未能安定下来,反而由于秦的暴政,人们一直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使用严刑峻法,钳制民众;大兴土木,营造长城、阿房宫和陵墓;实行文化上的专制,焚书坑儒;收缴民间的兵器铸成十二个铜人;修筑宽阔的运兵驰道。暴虐的统治激起了天下人民的大规模抗争,秦王朝最终二世而亡。

2、《阿房宫赋》也是作者杜牧为讽谏时君所作。据杜牧自述,此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这时唐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少年时期即登大位,其性格飞扬跳脱,喜好打猎,耽于声色犬马,大兴宫室楼台,是一位只知享乐而丝毫不理政务的君主。

杜牧在其《上知己文章启》中提到:“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正如他自己记述的那样,正是因为不能忍受敬宗皇帝纵情声色而不理朝政的不堪行径,杜牧撰写了《阿房宫赋》一文。

阿房宫是秦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的代表,杜牧通过极尽描写其建筑装饰之奢华来与后文秦王朝迅速败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以此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走秦人的老路。

3、《六国论》所描述的则主要是战国时期群雄争霸的过程。齐、楚、燕、韩、赵、魏、秦是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其中的秦国,经过商鞅全面深入的改革,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迅速增强,超过了其他六国。

而其他六国在强大秦国的攻势之下,不断妥协退让,忍辱求和,而最终换来的仍然是全面覆亡。而这,与作者苏洵所处的北宋时期也有着相似之处。

4、欧阳修进入政界后,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到了仁宗庆历初年,以王伦、李海等为首的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西夏又侵扰西北边境,屡败宋军。

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敝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历史即将重演。

而宋太祖时薛居正奉命主修的 《旧五代史》 又 “繁猥失实”,无助于劝善惩恶。于是自己动手,撰成了七十四卷的 《新五代史》。

扩展资料:

创作主旨

三篇文章虽都是对战国至秦这段历史时期的反思,但由于不同的创作背景,其写作主旨并不相同。《过秦论》是因时而作,意在劝汉。

汉朝初年,在经历了春秋战国以及秦末的长时间战乱纷争后,民生凋敝,人口锐减,百废待兴,因此,贾谊撰写了《过秦论》,希望通过对秦朝暴起暴亡的历史的分析来劝诫汉初统治者能够与民休息,施行仁政。

《阿房宫赋》则是为劝诫唐敬宗而作。唐朝末年,内有地方割据势力纷纷拥兵自重,外有群敌环绕,政治统治乌烟瘴气,唐帝国的统治积弊丛生,而敬宗只知道玩乐享受,不理朝政。因此,杜牧作《阿房宫赋》,借描写秦统治者荒淫亡国的历史事实来劝诫敬宗能够有所收敛。

苏洵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北宋时期的对外政策而作。当时辽国、西夏不断侵扰大宋边境,北宋统治者为了追求安宁,一味地通过满足对方经济、政治愿望的方式来谋求和平,这在苏洵看来,无疑是饮鸩止渴。

所以他作《六国论》,通过描述战国时期六国争相贿赂秦国以求自保却最终相继灭国的历史事实,以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走相似的老路。



大哥,是《过秦论》《阿房宫赋》,再就是你是不是问按时代顺序怎么排列呀?


过秦论和六国论的作者分别是谁
《过秦论》是汉朝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六国论》是宋朝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阿房宫赋与过秦论与六国论的不同点与共同点
苏洵数十年潜心贯注,研读《战国策》,且晚年入仕,虽才识非凡,而风格显得雍容含蓄,老辣精炼。他的《六国论》采用“先议———后叙———再议”的结构方式,使其文章显得内容繁杂,但又条理井然,逻辑严密,有纵横家诡谲善辩的风格。再看《过秦论》,它是贾谊在被汉孝文帝征召为博士时写的,年方二十,...

古代三大策论名篇
贾谊《过秦论》 (上),柳宗元《封建论》,苏洵《六国论》。

谁能找个六国论(苏洵)和过秦论,或与六国论(苏辙)的对照阅读啊?_百度...
《过秦论》和《六国论》在写作上的主要异同是:论证方法上有相同之处,都是借古讽今、采用事实论证、以对比的手法进行写作的,但结构安排却不相同。 一、就运用事实的具体情况看,两篇文章各有千秋。 《六国论》抓住“赂秦”这一基本史实,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它的弊端,重在析理。 其中运用五组对列举了大量的史实:1...

苏洵《六国论》对照贾谊《过秦论》归纳两篇文章的观点
北宋苏洵的《六国论》和西汉贾谊的《过秦论》都是脍炙人口的政论散文,堪称"史论双璧"。两文虽相隔千载,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于封建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刻。古代君主专制最忌讳的就是"批龙鳞"、"逆圣听",否则往往有生命危险,而且效果也不好,因此采用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笔法再适合不过了。尽管两篇...

试以贾谊过秦论、苏洵父子六国论分析比较一国衰亡之由
贾谊的过秦论指秦国的衰亡之由不施仁政,只靠武力和酷政来统治人民,使得人民生活困苦,无法生活,所以揭竿而起,而导致灭亡。苏洵父子的六国论则着重分析六国的灭亡是由于大家意见不统一,在对待秦国的政策各有不同,虽然有过意见统一的时候,但都坚持不久,就有所松动,便争相开始贿赂秦国,正是六国的...

六国论与过秦论关于尊贤重士两文说法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一事往往有很多面,可从多个角度分析,文章的取材和用意,作者的个人喜好,决定了文章的论点。下面这个故事,如果按不同的路人分成不同的小故事来读,那么也会得出很多不同甚至矛盾的观点:有父子俩要去很远的地方探亲,家里有只驴子,父子俩都外出,就没有人来照顾驴子了,于是,父子俩决定...

六国论提出秦统一的观点?
《六国论》是西汉时期刘向所著的一本历史政论书,其中提出了秦统一的观点。在《六国论》中,刘向通过对六国(秦、晋、齐、楚、燕、赵)的分析比较,得出了秦国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他认为,秦国在政治制度上实行了集权制度,以强大的中央集权来取代各个诸侯国的分权割据局面,从而确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贾谊《过秦论》和苏洵《六国论》指出秦和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他们的说出秦国灭亡的原因主要是秦国实行暴政,不实行仁政的原因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丢失、失去 ③燕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灭亡、消亡 ④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死亡 ⑤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逃兵、逃亡的人 ⑥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⑦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①临不...

岱岳区18539292543: 《六国论》《阿旁宫赋》《过秦论》的写作异同 -
初永滇白: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阿旁宫赋》是杜牧的《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岱岳区18539292543: <六国论>和<阿旁宫赋> -
初永滇白: 雷霆乍惊 乍:然的意思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输 的意思是 运来 锱(zī)铢(zhū)〕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帛缕(意思和拼音 帛缕(...

岱岳区18539292543: 关于秦朝的古文书有没有? -
初永滇白: 史记,先秦散文,后世对秦朝的评价(《过秦论》《六国论》《阿旁宫赋》)

岱岳区18539292543: 求两篇好的文言文.要深刻点的(已上高中).要抄的不要太长.给题目就好.
初永滇白: 兰庭序 兰亭集序 劝学,师说,阿房宫赋.

岱岳区18539292543: 急求!!《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的名句 -
初永滇白: 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描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爱情故事的诗歌 蜀相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越中览古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岱岳区18539292543: 斩的意思是什么 -
初永滇白: 斩释义: 砍断:~断.~首.~决.~除.~草除根.~钉截铁.先~后奏.披荆~棘. 汉字详细释义 〈动〉 (1)会意:字从车,从斤.“斤”指斧钺,古刑具.“车”指囚车.“车”与“斤”联合起来表示“用囚车把死刑犯从监狱运送到刑场,以斧...

岱岳区18539292543: 关于上海卷语文古诗词默写的问题应该有25篇必被篇目谁能提供一下具
初永滇白: 上海高考语文课内背诵篇目 (一)古代散文部分(6篇)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岱岳区18539292543: 奇筋八脉有哪些歌 -
初永滇白: 奇经八脉总歌 正经经外是奇经,八脉分司各有名.任脉任前督于后,冲起会阴肾同行,阳跷跟外膀胱别,阴起跟前随少阴,阳维维络诸阳脉,阴维维络在诸阴,带脉围腰如束带,不由常度号奇经. 〖注〗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则...

岱岳区18539292543: "邑"这个字读什么,打拼音的话写下是第几声 -
初永滇白: 四声yì

岱岳区18539292543: “亡”的偏旁是什么? -
初永滇白: 亡的部首:亠亡[拼音] [wáng,wú][释义][wáng]:1.逃:逃~.流~.2.失去:~佚.~羊补牢.3.死:伤~.死~.4.灭:灭~.~国奴.救~.兴~. [wú]:古同“无”,没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