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与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的艺术特色,景、情、理指的是什么呢?

作者&投稿:诺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诗歌是文学还是艺术?~

应该是文学 但可当艺术鉴赏啊

寇家门前一小童
志要入院探闺中
菲薇柳絮遮其瞳
我观此子心中动
爱恨分明情意重
你说是否造化弄

大哥。。。你这题太难了,寇 我 你 三个字都不好对
注释:菲薇(草木茂密的样子)

《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与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的艺术特色,景、情、理指的分别是:

1、夜游赤壁之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2、饮酒放歌的欢乐之情和客人的箫声悲凉之情。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 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由于想望美 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

3、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理性见解,以宽解对方。作者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与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的艺术特色,景、情、理指的是什么呢?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美貌的女子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个会吹洞箫的,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太简单了,仅供你参考一二。)



这篇赋有诗情、有画意、有哲理。就景而言,有明月,有江水,有秋风;就情而言,有平静,有悲伤,有欢乐。时而遗世独立,羽化登仙;时而泛舟秋江,扣舷而歌;时而愀然发问,畅谈哲理。景色的转换,情感的起伏跌宕,却不杂乱,因为作者的主观感受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在文中作者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达观情怀。


《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与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的艺术特色,景、情...
《赤壁赋》一文写景、抒情与说理水乳交融,是本文的艺术特色,景、情、理指的分别是:1、夜游赤壁之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

《赤壁赋》的写景手法是什么?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赤壁赋》中哪几段文字描写了赤壁之景?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陈风·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

赤壁赋景物描写句子
写景的: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

苏轼在《赤壁赋》中流露出哪些感情?
《赤壁赋》写作特点 1、写景抒情,质朴清新,语淡意丰。此赋的写景一向为文学家所推崇,状景写情,字字如画,句句冬景,凄凉感人。如:“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山鸣谷应”这些文字全用白描,却给人清新之感,无华而传神,简洁而意足,给人峄清朗透辟之感。2、此赋散文味更重,却依然有...

苏轼《赤壁赋》的全文及赏析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 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
《前赤壁赋》赏析 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说明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

《前赤壁赋》一文的写作特点有 前赤壁赋写作手法赏析
《前赤壁赋》的写作特点有以文为赋,骈散结合,采用主客对话的结构方式,写景、抒情、说理融合。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前赤壁赋》写作特点 1、“情、景、理”融合。全文不...

赤壁赋写景句子和翻译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赤壁赋 写景 句子 翻译 搜索资料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正在求助 查看更多问题 > 换一换 登录 还没有百度账号?立即注册 知道日报 全部文章 1903 为什么英、法、德、俄、美等国元......

前后赤壁赋的感情和内容的不同
回答:《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比较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中学或中师课本,也是学习中文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篇目。这两篇(首)作品,同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同是以赤壁为题,都写赤壁景色,都缅怀和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然而细细品味这两篇(首)...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苏轼的前《赤壁赋》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禤刮捷芝: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赤壁赋简述本文如何通过景情理的有机结合,体现出情趣之美的
禤刮捷芝: 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下面又从出游、赏景、箫歌、写到怀古、伤今... 使本文写景、抒情、说理统一,形象性与哲理性统一. 文章第一段写景.以“清风徐...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赤壁赋写了什么景色以及特点还有抒发的人物感情 -
禤刮捷芝: 《赤壁赋》:从整篇文章来看,读者仿佛被笼罩月光水色之中,在聆听一位哲人阐述人生的道理.文章中的人物只有苏子、客;物有舟、酒、箫,背景则是浩渺的江水,明亮的月光,把我国古代文人能够抒怀吟哦的一切道具、环境都摆了出来....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前赤壁赋如何做到景 情 理有机结合,体现出理趣之美 -
禤刮捷芝: 读《前赤壁赋》,我们感到苏轼写的景美.你看,一叶扁舟浮在茫茫江面,月色水光与天宇合一.以至于江动还是船移,御风还是乘云,是实景还是虚象,说是又不是了.然而,文章写得却是常景,正如清代文学家方苞所说,“所见无绝殊者(...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前赤壁赋苏子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 -
禤刮捷芝: 前赤壁赋苏子表达了自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赤壁赋 第一段写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
禤刮捷芝: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前赤壁赋>是如何把景,情,理融合在一起的呢? -
禤刮捷芝: 《前赤壁赋》具有景、情、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 其文重点不在记游,而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因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但这种哲理性并不用抽象的哲学语言和纯粹的逻辑思辩来体现,而是采用因景生情、借物喻理的高明...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赤壁赋》作者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 -
禤刮捷芝: 《赤壁赋》作者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变与不变的道理. 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前赤壁赋》由景生情,什么在景中,又由情入什么,,而又借景喻理 -
禤刮捷芝: 《前赤壁赋》表现出了抒情主人公忧闷的一面和旷达的一面的矛盾纠结.一方面,由眼前景而想到曹操等历史上的一些风云人物,感叹这些能横槊赋诗的文武全才们现今也不过变成了泥土尘埃而不复存在(“而今安在哉”),那么自己这样的侣鱼虾、友麋鹿的货色,就更加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里面关键的一点是感觉自己的渺小,自己不仅仅侣鱼虾、友麋鹿,还只是“渔樵于江渚之上”(在江边打打小鱼小虾,捡拾一些浪渣)的鄙贱之人,同历史上那些风云人物相比较简直无地自容,自我感觉很不良好.另一方面,看着长江水千古流淌不息,看着天上的月亮虽盈亏不定但终亘古出没而如斯,又生发起激愤昂扬的阵阵心潮.

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9846718193: 赤壁赋鉴赏 -
禤刮捷芝: 《赤壁赋》是宋朝大作家苏轼的一篇著名作品,是一篇散文赋,实际上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北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一零八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是“罪人”,宋神宗规定他“不得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