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卫鞅……

作者&投稿:姓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卫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原文: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译文: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之刑,一周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但刑罚严酷,缺少仁恩,只是用强力压服人而已。
孝公实行商君新法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传位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
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
商君害怕受诛,想返回魏国。秦人不许他出境,说:“商君的法令很严厉。”因此不能出境,他走投无路,只好返回。惠王即以车裂的极刑处死了商鞅,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

《卫鞅亡魏入秦》译文:
卫鞅从魏国逃往秦国,秦孝公让他做相国,封给他商地,称为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大行,正直无私,惩罚违法者不避强宗大族,奖赏有功者不偏袒亲属近臣,法纪涉及太子,连太子的老师也要受刑。
商君的法令施行一年之后,路上丢失的东西没有人去捡拾,老百姓不敢乱取非分之财,国家兵力强大,各诸侯因此而害怕秦国。但是,商君执法过于苛刻严峻,只是用强制手段迫使群臣百姓服从而已。
秦孝公用商君法令治国八年后,大病不起,想把王位传给商君,商君辞谢不接受。后来,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害怕惠王陷害自己,想要回到魏国去。
有人对惠王说:“大臣声望过重,将危及国家,左右辅佐的人员过分亲近,将危及君王自身。如今,连秦国的妇女孩童都在谈论商君的法令,却没有人谈论您大王法令的。
这是商君反臣为主,而大王您倒变为人臣了。那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敌啊!希望大王对他采取措施。”商君归魏不成,又返回秦国,秦惠王对他施用了车裂的酷刑,而秦国人并不哀怜他。
商鞅变法的成就:
1、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2、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3、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
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


扩展资料:
商鞅在变法之争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就成为了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使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
其次,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法家的这一主张。最后,法家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商鞅一样抱着法家“明法”的态度和精神来推行政治改革,让百姓知晓法律。
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
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后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一门学派,名为商学派。商学派经过建立、开拓、发展、定型和后劲五个阶段,配合秦的历史,逐渐成为主宰秦国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卫鞅亡魏入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鞅变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鞅

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说:“你的病倘有不测,国家将怎么办呢?”公叔座回答说:“我的中庶子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魏惠王听后默默无言。当魏惠王将要离开时,公叔座屏退左右随侍人员,说:“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魏王答应了他的要求就离去了。公叔座召来公孙鞅,道歉说:“刚才大王询问能够出任国相的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情不会同意我的建议。我当先忠于君后考虑臣的立场,因而劝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就该杀掉他。大王答应了我的请求。你赶快离开吧,不快走马上就要被擒。”公孙鞅说:“大王既然不能听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您的话来杀我呢?”终于没有离开魏国。

全文翻译这里有:
http://baike.baidu.com/view/135160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文言文商鞅立木原文及翻译注释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商鞅立木》翻译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民信之,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

关于变法的文言文
2. 商鞅变法文言文翻译 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摘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

商鞅立木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商鞅立木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什么?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改革家,他出身于卫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原是卫君后裔,以国为姓,故叫卫鞅,亦称公孙鞅,商鞅是他到秦国后被封于商而得名。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卫鞅两次变法,此外还规定计量标准,统一度量衡,以及改革戎狄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等。卫鞅不仅是位政治家,而且还是位...

孝公既用卫鞅文言文及翻译
孝公既用卫鞅文言文及翻译如下: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原本姓姬。商鞅年少时喜好刑名之学,事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有才干,还没有来得及向魏王进荐。适遇公叔座病重,魏惠王亲自前往探望病情,说:“您的病倘若有三长两短,国家将怎么办?”公叔座说:“我...

商鞅文言文翻译
4. 商鞅立信的古文翻译 原文 商鞅令⑺既具⑴,未布,恐⑵民之不信己,乃⑶立三丈之木于国都之市南门,募⑷民有能徙置⑸北门者予十金⑻。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⑹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翻译注释
商鞅立木文言文翻译 【原文】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

河间市17089588483: 卫鞅取信于民孝公既用商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民怪之…全文及翻译全文 -
笪潘鲑降:[答案] 原文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

河间市17089588483: 商鞅变法《史记·商君列传》的译文开头是“孝公既用卫鞅,”……结尾是“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
笪潘鲑降:[答案] 现在(法令)已经有了,还没有公布,害怕百姓不相信,于是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椽木在国都市井南门.并承诺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就给十金(秦国的计算方法,还真不知道是多重).百姓都对这个承诺提出疑惑,没有人敢去搬.于是又承诺:“...

河间市17089588483: 商鞅变法古文翻译 -
笪潘鲑降: 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

河间市17089588483: 课外文言文《商鞅立信》的答案 -
笪潘鲑降:[答案] 原文 商鞅变法之令既⑴具⑵,未布,恐⑶民之不信己,乃⑷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⑸民有能徙⑹置北门者,予十金....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

河间市17089588483: 商鞅变法《史记·商君列传》的译文 -
笪潘鲑降: 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道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

河间市17089588483: 商鞅变法 - -《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及译文 商鞅欲变法那句 -
笪潘鲑降:[答案] 原文: 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河间市17089588483: 文言文翻译 句子 关于商鞅变法 -
笪潘鲑降: 开始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又说来新法如何方便.卫鞅说:“这都是些搅乱教化的人.”全部把他们迁移到边境.此后,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新法.

河间市17089588483: 卫鞅变法文言文1.民怪之,莫敢徒.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琼其师公孙贾直译就可以,可能有点难, -
笪潘鲑降:[答案] 是照你两句话翻译吗?如果是的话意思如下 1.民怪之,莫敢徒. 译文: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 2.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译文: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了他的师傅公子虔,将他的老...

河间市17089588483: 卫鞅行令的译文(马上就要的!) -
笪潘鲑降: 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河间市17089588483: 卫鞅曰文言文翻译 -
笪潘鲑降: 1. "卫鞅变法"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1. "卫鞅变法"的文言文翻译如下: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座做了中庶子.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