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三则朱熹 全文翻译

作者&投稿:肥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子语类》三则 朱熹的,高中语文,麻烦翻译一下...~

全文的翻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遽(jù)〕仓促。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诘(jié)难〕追问、责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夺于公论〕被公认的见解所更改。夺,更改、修正。而无以立矣。大率〔大率〕大多。徐行却立〔却立〕后退站立。形容小心谨慎。
,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节目〕木头节子。
;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观书之法也。

读书应读到不忍释手的时候,才能领略到书中的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人心是天理之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白事理。只是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的话,那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这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去做事情的时候,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这该怎么办呢?”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工夫。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心里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心里就后悔了。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费神用力,自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曾子曾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又好像在薄薄的冰层上行走一样。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且分辨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一下自己个儿,是要为了在人前出名,还是完全为了自己呢?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的目的却是给别人看。’孟子说:‘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的这句话虽然是对当时的君王梁惠王而说的,但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便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便走向愚昧不才的道路了。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认识清楚了,深入下去还须下大工夫,但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读书应读到不忍释手的时候,才能领略到书中的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人心是天理之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白事理。只是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的话,那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这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去做事情的时候,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这该怎么办呢?”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工夫。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心里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心里就后悔了。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费神用力,自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曾子曾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又好像在薄薄的冰层上行走一样。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且分辨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一下自己个儿,是要为了在人前出名,还是完全为了自己呢?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的目的却是给别人看。’孟子说:‘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的这句话虽然是对当时的君王梁惠王而说的,但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便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便走向愚昧不才的道路了。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认识清楚了,深入下去还须下大工夫,但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耻便是羞耻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是什么意思
三、现在引申:现在引申到企业和人,说要有基本的行为规则和律法准则,不论在任何时候和环境下都要把持标准和规范。时刻牢记这些最低标准和要求,才不会在任何事情上出错。“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一、《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什么意思?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大意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人有了羞耻心,才会有志向、抱负和气节,才能意志坚定,于贫富、得失、义利之间有所取舍,而不是任凭物欲驱谴。相传,齐国有个人,每次外出都吃饱喝足而归。他的妻子问他一起吃喝的都是些什么...

朱子语类详细资料大全
《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鬼神等世界本原问题,以太极、理为天地之始;次释心性情意、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及人物性命之原...

《朱子语类》主要记录了我国哪位理学家和弟子的问答?
《朱子语类》是朱熹门人对其语言、论说的记录,是南宋大儒朱熹与其门人对答的集录。全书共一百四十卷,由南宋末期的黎靖德编成,书的全名是朱子语类大全。朱子殁后,黎靖德收集其门人分记的语录(朱子所讲的话),将之编辑起来,并按其内容分类为二十六个项目。语类的内容生动,极具魁力。其中...

《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程朱理学。依据所学可知,“格物”指努力穷就事物之理,当人民通晓事物之理后,人的知识也就完备彻底了;“致知”完全是作为认识过程找能够的格物在人所得知识的一个自然结果;故朱熹认为,若没有格物谈致知是无法办到的。知悉用“格物所以致知”来...

古人云,人有耻下一句是什么?
相关内容解释:这句话出自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基本代表了朱熹的思想,内容丰富,析理精密。《朱子语类》是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中国宋代景定四年(1263年)黎靖德以类编排,于咸淳六年(1270年)刊为《朱子语类大全》140卷,即今通行本《朱子语类》。此书编排次第,首论理气、性理...

《朱子语类》体现了朱熹的哪些思想?
《朱子语类》体现了朱熹丰富完善的道统思想理论体系。朱熹建构精致的道的哲学,以道为形上之天理,提出道兼体用的思想,由此提高了道统之道的哲学思辨性,这是从内容上对儒学道统论的发展。朱熹并把道学与道统相结合,赋予道统论以时代精神的新义,这使道统思想广泛影响思想界和整个社会,得到广泛的流传...

《朱子语类》卷十 学四(2)
〔贺孙〕 精神长者,博取之,所得多。精神短者,但以词义简易者涵养。 中年以后之人,读书不要多,只少少玩索,自见道理。 千载而下,读圣人之书,只看得他个影象,大概路脉如此。若边旁四畔,也未易理会得。〔焘〕 《朱子语类》 宋·朱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朱熹的名言语录
使天下太平。正心:使心思端正。诚意:使意念真诚。 朱熹的名言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 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操履:操守。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朱子语类》理气段翻译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问理与气。曰:“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而今且从理上说气。”问:“先有理,抑先有气?”曰:“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自形而上下言,岂无先后!理无形,气便粗,有渣滓。”此文出自宋朝·朱熹《朱子语类·理气段》...

井研县18234955914: 朱子语类 三则 译文 谁知道阿??? -
由烁小儿: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遽(jù)〕仓促.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

井研县18234955914: 【需要译文】古文《朱子语类》三则 朱熹 -
由烁小儿: 而今与公乡里平日说不同处,只是争个读书与不读书,讲究义理与不讲究义理.如某便谓须当先知得,方始行得.如孟子所谓诐淫邪遁之辞,何与自家事?而自家必欲知之,何故?若是不知其病痛所自来,少间自家便落在里面去了.

井研县18234955914: 朱子语类 翻译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 -
由烁小儿:[答案] 熟读精思——朱熹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

井研县18234955914: 朱子语类翻译 -
由烁小儿: 1、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只提醒精神,终日着意,看得多少文字!穷得多少义理!徒为懒倦,则精神自是愦愦,...

井研县18234955914: 《朱子语类》三则 朱熹的,高中语文,麻烦翻译一下...
由烁小儿: 平常遇到事情时,也知道这是大道理,那是人的想法.等到做的时候,却又被人的想法引导了,事情完了又后悔,怎么样 答:这就是没有自制的能力 延秀问:现在应该读什么书 答:圣人教导世人,都提倡密切联系自身说话,不是教导人联系外物,只在纸上读了味道就变了 那你就复制过来我帮你翻 读书要读到不舍得放下的地步,才是真正理解书的真意.如果读了几次,稍微懂点意思就厌倦了,想另外找书看,就是连这一卷书都读不明白. 都叫你复制来我帮你翻了,你叫我上哪去找后面的··我要休息了

井研县18234955914: 朱子语类三则原文全部,不需要翻译 -
由烁小儿:[答案] 读书应读到不忍释手的时候,才能领略到书中的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人心是天理之所在,勤于用心才会...

井研县18234955914: 朱子语类 翻译 -
由烁小儿: 熟读精思——朱熹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

井研县18234955914: 什么叫“陷我于不仁不义”? -
由烁小儿: “陷我于不仁不义”的意思是你害我陷入了不讲仁德,不讲道义的处境. 仁:仁爱;义:道义. 不仁不义为现代成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一般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不仁不义的使用语法...

井研县18234955914: 朱子语类解释关键词语解释 -
由烁小儿:[答案] 《朱子语类》是一部书.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和他弟子的录.作者是南宋的黎靖德

井研县18234955914: 朱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翻译一下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
由烁小儿: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卷七)这并不是说,宇宙之间不存在事物,而是讲正是由于理的存在,才使宇宙成为宇宙,万物成为万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