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十 学四(2)

作者&投稿:之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山谷与李几仲帖云:"不审诸经、诸史,何者最熟。大率学者喜博,而常病不精。泛滥百书,不若精於一也。有馀力,然后及诸书,则涉猎诸篇亦得其精。盖以我观书,则处处得益;以书博我,则释卷而茫然。"先生深喜之,以为有补於学者。〔若海〕

  读书,理会一件,便要精这一件;看得不精,其他文字便亦都草草看了。一件看得精,其他亦易看。山谷帖说读书法甚好。〔淳〕

  学者贪做工夫,便看得义理不精。读书须是子细,逐句逐字要见著落。若用工粗卤,不务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大抵为学老少不同:年少精力有馀,须用无书不读,无不究竟其义。若年齿向晚,却须择要用功,读一书,便觉后来难得工夫再去理会;须沉潜玩索,究极至处,可也。盖天下义理只有一个是与非而已。是便是是,非便是非。既有著落,虽不再读,自然道理浃洽,省记不忘。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谟〕

  书只贵读,读多自然晓。今即思量得,写在纸上底,也不济事,终非我有,只贵乎读。这个不知如何,自然心与气合,舒畅发越,自是记得牢。纵饶熟看过,心里思量过,也不如读。读来读去,少间晓不得底,自然晓得;已晓得者,越有滋味。若是读不熟,都没这般滋味。而今未说读得注,且只熟读正经,行住坐卧,心常在此,自然晓得。尝思之,读便是学。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意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卼臲不安。一似倩得人来守屋相似,不是自家人,终不属自家使唤。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某旧苦记文字不得,后来只是读。今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老苏只取孟子论语韩子与诸圣人之书,安坐而读之者七八年,后来做出许多文字如此好。他资质固不可及,然亦须著如此读。只是他读时,便只要模写他言语,做文章。若移此心与这样资质去讲究义理。那里得来!是知书只贵熟读,别无方法。〔僩〕

  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是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子细。又云:"今缘文字印本多,人不著心读。汉时诸儒以经相授者,只是暗诵,所以记得牢,故其所引书句,多有错字。如孟子所引诗书亦多错,以其无本,但记得耳。"〔僩〕

  今人所以读书苟简者,缘书皆有印本多了。如古人皆用竹简,除非大段有力底人方做得。若一介之士,如何置。所以后汉吴恢欲杀青以写汉书,其子吴祐谏曰:"此书若成,则载之车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徼名,正此谓也。"如黄霸在狱中从夏侯胜受书,凡再逾冬而后传。盖古人无本,除非首尾熟背得方得。至於讲诵者,也是都背得,然后从师受学。如东坡作李氏山房藏书记,那时书犹自难得。晁以道尝欲得公、谷传,遍求无之,后得一本,方传写得。今人连写也自厌烦了,所以读书苟简。〔铢〕

  讲论一篇书,须是理会得透。把这一篇书与自家羁作一片,方是。去了本子,都在心中,皆说得去,方好。〔敬仲〕

  莫说道见得了便休。而今看一千遍,见得又别;看一万遍,看得又别。须是无这册子时,许多节目次第都恁地历历落落,在自家肚里,方好。〔方子〕

  放下书册,都无书之意义在胸中。〔升卿〕

  欧公言:"作文有三处思量:枕上,路上,厕上。"他只是做文字,尚如此,况求道乎!今人对著册子时,便思量;册子不在,心便不在,如此,济得甚事!〔义刚〕

  今之学者,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方子〕

  看文字,於理会得了处更能看过,尤妙。〔过〕

  看文字须子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子细。每日可看三两段。不是於那疑处看,正须於那无疑处看,盖工夫都在那上也。〔广〕

  圣人言语如千花,远望都见好。须端的真见好处,始得。须著力子细看。工夫只在子细看上,别无术。〔淳〕

  圣人言语皆枝枝相对,叶叶相当,不知怎生排得恁地齐整。今人只是心粗,不子细穷究。若子细穷究来,皆字字有著落。〔道夫〕

  某自潭州来,其他尽不曾说得,只不住地说得一个教人子细读书。〔节〕

  读书不精深,也只是不曾专一子细。〔伯羽〕

  看文字有两般病:有一等性钝底人,向来未曾看,看得生,卒急看不出,固是病;又有一等敏锐底人,多不肯子细,易得有忽略之意,不可不戒。〔贺孙〕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若曰何必读书,自有个捷径法,便是误人底深坑也。未见道理时,恰如数重物色包裹在里许,无缘可以便见得。须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了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鼻,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广〕

  观书初得味,即坐在此处,不复精研。故看义理,则汗漫而不别白;遇事接物,则颓然而无精神。〔扬〕

  读书只要将理会得处,反覆又看。〔夔孙〕

  今人读书,看未到这里,心已在后面;才看到这里,便欲舍去。如今,只是不求自家晓解。须是徘徊顾恋,如不欲舍去,方能体认得。又曰:"读书者譬如观此屋,若在外面见有此屋,便谓见了,即无缘识得。须是入去里面,逐一看过,是几多间架,几多窗棂。看了一遍,又重重看过,一齐记得,方是。"讲筵亦云:"气象匆匆,常若有所迫逐。"〔方子〕

  看书非止看一处便见道理。如服药相似,一服岂能得病便好!须服了又服,服多后,药力自行。〔道夫〕

  读书著意玩味,方见得义理从文字中迸出。〔季札〕

  读得通贯后,义理自出。〔方子〕

  读书,须看他文势语脉。〔芝〕

  看文字,要便有得。

  看文字,若便以为晓得,则便住了。须是晓得后,更思量后面尚有也无。且如今有人把一篇文字来看,也未解尽知得他意,况於义理。前辈说得恁地,虽是易晓,但亦未解便得其意。须是看了又看,只管看,只管有。〔义刚〕

  读者不可有欲了底心,才有此心,便心只在背后白纸处了,无益。〔扬〕

  大抵学者只在是白纸无字处莫看,有一个字,便与他看一个。如此读书三年,无长进处,则如赵州和尚道:"截取老僧头去!"〔节〕

  人读书,如人饮酒相似。若是爱饮酒人,一盏了,又要一盏吃。若不爱吃,勉强一盏便休。〔泳〕

  读书不可不先立程限。政如农功,如农之有畔。为学亦然。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锐,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了。此只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广〕

  "曾裘父诗话中载东坡教人读书小简,先生取以示学者,曰:"读书要当如是。"按:裘父诗话载东坡与王郎书云:"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馀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放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方子〕

  "尹先生门人言尹先生读书云:'耳顺心得,如诵己言。功夫到后,诵圣贤言语,都一似自己言语。'"良久,曰:"佛所谓心印是也。印第一个了,印第二个,只与第一个一般。又印第三个,只与第二个一般。惟尧舜孔颜方能如此。尧老,逊位与舜,教舜做。及舜做出来,只与尧一般,此所谓真同也。孟子曰:'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不是且恁地说。"〔广〕

  读书须教首尾贯穿。若一番只草草看过,不济事。某记舅氏云:"当新经行时,有一先生教人极有条理。时既禁了史书,所读者止是荀扬老庄列子等书,他便将诸书划定次第。初入学,只看一书。读了,理会得都了,方看第二件。每件须要贯穿,从头到尾,皆有次第。既通了许多书,斯为必取科第之计:如刑名度数,也各理会得些;天文地理,也晓得些;五运六气,也晓得些;如素问等书,也略理会得。又如读得圣制经,便须於诸书都晓得些。圣制经者,乃是诸书节略本,是昭武一士人作,将去献梁师成,要賝官爵。及投进,累月不见消息。忽然一日,只见内降一书云:'御制圣制经,令天下皆诵读。'方伯谟尚能记此士人姓名。"又云:"是时既禁史学,更无人敢读史。时奉使叔祖教授乡里,只就蒙求逐事开说本末,时人已相尊敬,谓能通古今。有一士人,以犯法被黥,在都中,因计会在梁师成手里直书院,与之打并书册甚整齐。师成喜之,因问其故,他以情告,遂与之补官,令常直书院。一日,传圣驾将幸师成家,师成遂令此人打并装叠书册。此人以经史次第排,极可观。师成来点检,见诸史亦列桌上,因大骇,急移下去,云:'把这般文字将出来做甚么!'此非独不好此,想只怕人主取去,看见兴衰治乱之端耳。"〔贺孙〕

  近日真个读书人少,也缘科举时文之弊也,才把书来读,便先立个意思,要讨新奇,都不理会他本意著实。才讨得新奇,便准拟作时文使,下梢弄得熟,只是这个将来使。虽是朝廷甚么大典礼,也胡乱信手捻合出来使,不知一撞百碎。前辈也是读书。某曾见大东莱吕居仁。之兄,他於六经三传皆通,亲手点注,并用小圈点。注所不足者,并将疏楷书,用朱点。无点画草。某只见他礼记如此,他经皆如此。诸吕从来富贵,虽有官,多是不赴铨,亦得安乐读书。他家这法度却是到伯恭打破了。自后既弄时文,少有肯如此读书者。〔贺孙〕

  精神长者,博取之,所得多。精神短者,但以词义简易者涵养。

  中年以后之人,读书不要多,只少少玩索,自见道理。

  千载而下,读圣人之书,只看得他个影象,大概路脉如此。若边旁四畔,也未易理会得。〔焘〕

  《朱子语类》 宋·朱熹


昌图县15248667002: 尴怎么组词 -
蓟品美辛: 尴尬 不尴尬 不尴不尬

昌图县15248667002: 索性的全部意思 -
蓟品美辛: 【词目】索性 【拼音】suǒxìng 【英译】 [fearfully; wilful] 【近义词】干脆 【反义词】 迟疑 犹豫 【基本解释】 (1) 直截了当,干脆 (2)任性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出处 1.亦作“ 索兴 ”.干脆;直截了当. 宋 朱熹 《与魏元履书》:“ 熹 ...

昌图县15248667002: 踏实的意思 -
蓟品美辛: 踏实tā shí1.切实;不浮躁.《朱子语类》卷四十:“ 尧舜便是实有之,踏实做将去, 曾点只是偶然绰见在.”《歧路灯》第八回:“我前日偶见孔耘轩中副榜朱卷,倒也踏实,终不免填砌,所以不能前列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章:“她看出了江华是一个踏实、有魄力、坚毅、果决的人.”2.谓内心安定;安稳. 闻一多 《端节的历史教育》:“这样一来他们心里便踏实了,觉得安全真有保障.”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捐就是捐,您拿钱,我收了交上去,咱们心里就踏实啦.”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六章:“寡妇老婆虽然相信了农会主席,但心里总不踏实.”

昌图县15248667002: 存天理灭人欲 什么意思? -
蓟品美辛: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 长期以来,“存...

昌图县15248667002: 朱子语类 翻译 -
蓟品美辛: 熟读精思——朱熹 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

昌图县15248667002: 朱熹对于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有怎样的论述 -
蓟品美辛: 人性二元论 在人性问题上,朱熹直接继承了张载和二程的思想.张载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认为人性的善恶是禀气不同所造成的.朱熹对此说十分赞赏,认为这个思想“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发明千古圣人之意...

昌图县15248667002: 细心、精心、耐心区别 -
蓟品美辛: 细心,是指心思细密.明唐顺之 《胡贸棺记》:"盖其事甚淆且碎,非特他书佣往往束手,虽士人细心读书者亦多不能为此."[] 心思周密.也作"心细"精心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专心;周密细 【fine】 专心;周密细心耐心,...

昌图县15248667002: 读书笔记怎么写? -
蓟品美辛: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昌图县15248667002: 存天理灭人欲是谁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
蓟品美辛: “存天理,灭人欲",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观点,其核心思想有以下两个方面: 1、要按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办事.“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