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赋》中,你对作者所做的“变”与“不变”的分析有什么感想?

作者&投稿:阚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对苏轼在《前赤壁赋》 中变与不变的分析有何感想~

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摘抄一个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古今文人永恒的生命咏叹调:人生短暂,宇宙无穷;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基于这样的“生命观”,文人不免要伤春惜花、对镜抚鬓,生出无尽的闲愁忧思;还有甚者,寻仙访胜、炼丹服药、导引叠坐,想飞举升天,惧怕生命过程的结束.而苏轼面对生死,却非常坦然:人之初,一口气;生也气,死也气(生命元气),何惧之有?于是,他在《前赤壁赋》里豁达地咏叹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在这里苏轼用“变与不变”的独特的视角来解读生命:从变的角度来看,天地瞬息万变,一瞬也不会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物我将来都要变为气体,回归之然,物我最终归于同一永恒;那你们还羡慕这长江和明月干啥?在苏轼的笔下,生命真是个奇妙的东西,生命的现在时:斗转星移,瞬息万变;生命的将来时:物我永恒,回归自然.生命的形态与现在、将来、自然、宇宙是融为一体的,这就是生命的圆融性.苏轼既对生命已参悟到如此透彻的地步,他还会对什么想不开呢?故,最后被贬到海南岛还是乐呵呵的,笑对人生,坦然生死.无怪乎苏轼的诗文会有永恒的魅力,因为他对生命的体验和阐释是最透辟、经典的,超越了时空的阅读障碍.

变与不变都是作者心理的自我超越。穷则独善其身,作者考虑到了自己的穷困(处境艰难)的处境,于是放开胸怀,把对生死和功名利禄的虚诞看穿,这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很大不同。在这里,作者将自己与长江明月看作等同,认为自己与它们之间的差距只是时间的长短,而最终都要走向消亡(变的观点),或者与它们在此时都是永恒的,都还在这个人世间。

答:文中“变”与“不变”的观点是借苏子之口说出的,意即要是从“变”的一面去看,天地的存在也是极其短暂的;要是从“不变”的一面去看,则“物”与“我”都是无穷尽的,人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观点是似是而非的。
第一,它否定了事物的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只抓住了事物之间相对的共同性的一面,并加以夸大,推向绝对化,抹杀了事物之间的区别。
第二,认为客观事物的变与不变取决于人的主观看法,陷入了主观主义的相对论。
苏子的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庄子,本质上是庄子的“万物齐一”的思想。

ertyhjklkjnbvc


根据苏轼《前赤壁赋》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读《前赤壁赋》有感 《前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1082年游赤壁后写下的。九百多年后,作为一个现代人,当我读到这一名篇时,心中仍不禁为之一动,是什么穿越了那近千年的历史,仍能叩响人们的心扉,是什么竟能引起自古至今从生活方式到思维形式截然不同的人们以同样深深的思索?“盖将自其变者...

前赤壁赋的第四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观?
前赤壁赋第四段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

读《赤壁赋》有感
此词与《小石潭记》很大的一点共通之处,便是以空寂廖落的环境触发自己内心深处的压抑,但最后,东坡悟得真经,柳宗元却没有,如此说来《前赤壁赋》不失为一 篇佳作。不只有怀古吊今的悲慨,亦有自己对人生,对自然道理的悟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联系作品分析《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及对你的人生启示。
主客对答是赋体中的传统手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在《前赤壁赋》中,客的观点和感情是苏轼的日常感受和苦恼,而主人苏子所抒发的则是他超脱地俯察人与宇宙的领悟,而这一切则是通过呜呜洞箫、主客设问引起。其次,辞赋行文多用排比、对偶,即所谓韵文,此亦是赋的主要特点。但《前赤壁赋》每段首句或开头几...

谈谈《水调歌头》和《前赤壁赋》共同的哲理,你是否认同苏轼的观点?为 ...
《前赤壁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苏轼都探讨了人生短暂和自然永恒的矛盾,最终以自身的旷达化解了这一矛盾。我认同这种观点,人生的短暂无常与自然的永恒本就矛盾,人以一己之力本无法改变,不如以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面对人生,并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前赤壁赋中,第一段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景色?用圈点法赏析你最喜欢的一句...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前赤壁赋》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前赤壁赋》创作背景介绍
《前赤壁赋》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下面是创作背景介绍,欢迎阅读: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苏东坡佳句江上清风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的。其实此文也是苏轼在贬谪到黄州期间所写的,虽说苏轼对自己的遭遇也是介怀的,但是在这里仍然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豁达、超脱和乐观。不必为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人生无常,应该理性看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是。2. 《前赤壁赋》中苏轼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

读《赤壁》有感
读《赤壁》有感2 赤壁赋这首词是我们都学过的,用文言文写出了赤壁的美景,大家都被苏轼的才华所折服,读赤壁大家有什么感悟?下面我带来的是阅读《赤壁赋》有感:风月动情美文生。 阅读苏子《赤壁赋》,文字美,音韵美,风景美,意境美,哲理美会一齐向你袭来。你会情不自禁地慨叹:这真不愧是古今艺术珍品!特别是“...

班戈县18278045448: 《前赤壁赋》中,你对作者所做的“变”与“不变”的分析有什么感想? -
正穆卡介: 答:文中“变”与“不变”的观点是借苏子之口说出的,意即要是从“变”的一面去看,天地的存在也是极其短暂的;要是从“不变”的一面去看,则“物”与“我”都是无穷尽的,人不必“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种观点是似是而非的. 第一,它否定了事物的不同的质的规定性,只抓住了事物之间相对的共同性的一面,并加以夸大,推向绝对化,抹杀了事物之间的区别. 第二,认为客观事物的变与不变取决于人的主观看法,陷入了主观主义的相对论. 苏子的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庄子,本质上是庄子的“万物齐一”的思想.

班戈县18278045448: 对作者在《前赤壁赋》一文中“变”与“不变”的分析有何感想? -
正穆卡介:[答案] 变与不变都是作者心理的自我超越.穷则独善其身,作者考虑到了自己的穷困(处境艰难)的处境,于是放开胸怀,把对生死和功名利禄的虚诞看穿,这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很大不同.在这里,作者将自己与长江明月看作等同,认为自...

班戈县18278045448: 你对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所作的"变"与"不变"的分析有何感想? -
正穆卡介: 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摘抄一个 “哀吾生之须臾,...

班戈县18278045448: 对作者在《前赤壁赋》一文中“变”与“不变”的分析有何感想? -
正穆卡介: 变与不变都是作者心理的自我超越.穷则独善其身,作者考虑到了自己的穷困(处境艰难)的处境,于是放开胸怀,把对生死和功名利禄的虚诞看穿,这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很大不同.在这里,作者将自己与长江明月看作等同,认为自己与它们之间的差距只是时间的长短,而最终都要走向消亡(变的观点),或者与它们在此时都是永恒的,都还在这个人世间.

班戈县18278045448: 对作者在《前赤壁赋》一文中所表现的人生观有何看法. -
正穆卡介: 作者刚刚开始对人生持悲观态度(客的态度),但是后来以变和不变两方面给自己说理,最终由忧愁、悲观走向了欢喜、乐观,是对人生看法的一次突破.全文表现的人生观是乐观豁达的,这也是我们认为苏轼是兼容佛道两种宗教优点的有力依据

班戈县18278045448: 《前赤壁赋》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正穆卡介:[答案] 赤壁赋》写景则迥然不同.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正是初秋时节,柔柔的秋风徐徐吹来,摆弄着诗人的衣角头发,吹走恼人的暑热,大江江面,水波不兴,风平浪静.诗人信笔写来,心情闲适潇洒.在写了...

班戈县18278045448: 结合前赤壁赋中的苏轼变与不变的哲理谈谈你对变与不变的看法结合前赤
正穆卡介: 变与不变是相对而言的.不仅包括现实时间上的长短,更多的是其中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我们要看到“变”的过程中所保持的东西,而不能光看到表象.

班戈县18278045448: 对《赤壁赋》中作者的人生观有和看法 -
正穆卡介: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

班戈县18278045448: 苏轼前赤壁赋中苏轼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
正穆卡介: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班戈县18278045448: 你是否赞同苏轼<前赤壁赋>中所作的"变"与"不变"的分析 -
正穆卡介: 赞同.这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