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出自

作者&投稿:除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出自哪里

西湖游记二则之晚游六桥待月记

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2. 这篇文言文的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 这篇文言文出自哪里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但能提出这个空想是十分可贵的。

[赏析] 这是作者所写《桃花源诗》前面的一篇小序。

文章描绘了一个既无剥削、又无压迫、人人劳动、生活安宁、环境优美的理想社会。通过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这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本文语言质朴简练,笔调细致流利,描绘逼真,令人如同身历其境,艺术上的成就很高,不愧是一篇传诵至今的名作。

[译文] 晋朝太元年间,在武陵这个地方有个以捕鱼为职业的人,有一次,他沿着一条溪水划船行驶,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一棵杂树,散发着清香的草又鲜艳又美丽,落下来的桃花瓣散乱在地上。渔人感到很奇异,就再向前行驶,想走完这片桃树林子。

桃树林的尽头,是溪水的发源地,一到就看到一座山。山脚下有个小洞,好像有点发亮。渔人就弃船登岸,从洞口摸进去。开始极狭窄,只能通过一个人。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感到开阔明朗。只见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那里有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四通八达,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到处可以听到。众来来往往,耕种操作,男男女女的服装,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全都愉快的自在逍遥。他们看到渔人,就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有人就邀请他到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请他吃喝。村里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上代因为逃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亲们来到这块和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断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居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渔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件一件地全都给他们说了,他们都惊奇感叹。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里去,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渔人在洞里停留了几天,才告辞回去。洞里的人嘱咐他说:“不能对外面的人讲这里的情形呀。”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经过的路,处处做上标记。回到郡里,渔人就到太守那里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随他去,寻找先前做好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找到那条道路。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个清高的人。他听说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去寻找,没有实现,不久,他就患病去世。以后就不再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

4. 这个文言文出自哪里

这段话出自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诗经集传序》。

原文作:

“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旣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旣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旣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磋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参考译文:

有人问我:诗是为了什么才创作的呢?我回答他说:人生来沉静,这是天赋予人的禀性。感受于事物而动,这是人性的欲望。既然有了欲望,则不能不思考。则不能不言语。既然有了言语,则言语之所以不能尽其情,因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必然有自然的音响节奏而不能自已。这就是诗之所以创作的原因。




文言文出自
4. 这个文言文出自哪里 这段话出自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的《诗经集传序》。 原文作: “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旣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旣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旣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磋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

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翻译
原文出自于《史记·曹相国世家》中的内容.即:原文内容: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原文大意:对官吏解释法律文字中,那些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言文:谓解释法律文字.刻深:苛刻;严酷.例如:《战国策·秦策一》:“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见汉典网).

欧阳铭文言文出自
出自《欧阳修苦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

文言文的历史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3. 出自文言文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1.出奇制胜 出处: 《孙子·势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典故: 奇:奇兵,奇计;制:制服。 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例子: 统率所部,~,将法人所占越南...

吏之言文刻深 欲务声名着 辄斥去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
原文出自于《史记·曹相国世家》中的内容。即:原文内容: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原文大意:对官吏解释法律文字中,那些苛求细微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言文: 谓解释法律文字。刻深:苛刻;严酷。例如:《战国策·秦策一》:“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嘉尔文言文出处
邵宝文言文出自《明史·儒林传》。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

文言文是八股文吗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

有哪些文言文出自于世说新语的言语?
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

这那文言文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

文言文翻译
出自《史记 屈原列传》原文: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

秦都区17279509447: 高考文言文一般出自那里? -
愈勇双益: 《史记》《左传》中经常出题,《古文观止》中的文章也出现过

秦都区17279509447: 如下文言文是出自哪里? -
愈勇双益: 该文言文出自《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如下.归去来兮辞·并序 (东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

秦都区17279509447: 最早的文言文出自哪里? -
愈勇双益:[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 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了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的事情,就需要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可以说“文言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记录...

秦都区17279509447: 请问这些文言文是什么意思?出自哪本书?1.仁远呼哉我欲仁斯仁至矣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3.上九潜龙勿用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5.铁如意,指挥倜... -
愈勇双益:[答案] “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出自《论语·述而》,应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语出《幼学琼林·身体》,应读成“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大意是:笑人家...

秦都区17279509447: 高中语文考试的文言文和古诗都出自哪里 -
愈勇双益: 首先,需要认识到的是,我们所说的古文,不过是古代人日常交谈的话语,就像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一样.所以说学好古文不难,难在有文采上.结合我自己的经验,如果古文基础较弱,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来学习: 1,朗读《三字经》、《千字文...

秦都区17279509447: 高考文言文出自哪里? -
愈勇双益: 一般是课文的延伸,比如史记,三国志等,课文学过了其中的一些篇章,高考的时候会选另外的一些篇章.

秦都区17279509447: 文言文的名句有哪些?出自哪本书?作者分别是谁? -
愈勇双益: 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荀子2.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3.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孔子4.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秦都区17279509447: 文言文出处?
愈勇双益:古代俗语.元代高明创作的南戏《琵琶记》第4出:“自古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秀才,你这般才学,如何不去做官?”明代许仲琳(一说陆西星)小说《封神演义》第24回:“古语有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又曰:'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秦都区17279509447: 文言文 出自何处? 并翻译: -
愈勇双益: 这段是出自《左传》鲁隐公元年的一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此文叙述了郑庄公与其母及其弟在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的故事:郑庄公继位后,其母武姜与其弟共叔段合谋篡政,后郑庄公铲除了共叔段并幽禁了母亲武姜.后来,郑庄公经颍考叔的教化,“掘地见母”,最后与武姜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这几句话大意是,君子说,颖考叔,十分孝顺他的母亲,并且影响了庄公.诗经上说,孝子并不缺乏,幸福就是应该永远赐给这类人.说的是啊 颖,音ying 三声

秦都区17279509447: 哪些文言文出自战国策?除了邹忌讽齐王纳谏 还有呐些? -
愈勇双益:[答案] 《齐策.冯援客孟尝君》《赵策.触龙说赵太后》《魏策,唐睢不辱使命》《燕策.荆轲刺秦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