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解决好哪些问题

作者&投稿:贝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高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也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目前已初步形成高校普遍重视、院系广泛动员、教师积极参与的局面。

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跃升?经广泛调研、深入研究,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国家层面上的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

“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管用一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推进,让每一位教师承担好育人责任,让每一门课程发挥好育人作用,将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结合,让“干巴巴的说教”向“热乎乎的教学”转变。

这一转变,如何实现?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

《纲要》立足于教学工作,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对地方、高校、院系、教师各个层面,对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各类课程,对文理工农医教艺各个学科专业,提出了非常明确、非常具体的要求。

“把大水漫灌变精准滴灌,为高校和教师拨开了认识上的‘迷雾’,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吴岩表示,在建设目标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广泛共识,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健全,进一步提高高校立德树人成效。

在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看来,“课程思政建设是‘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的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建几门课的样板房工程,要按照所有课程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负有育人职责的‘两个所有’要求全面建设。”

上海市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思政已实现3个“全覆盖”,所有高校全覆盖开设“中国系列”思政选修课程,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综合素养课程改革,所有高校全覆盖开展专业课程育人改革。复旦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已覆盖所有院系,示范专业已覆盖所有哲学社会科学院系,并向理工科院系持续延伸。

为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主阵地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将课程教学大纲变更为“育人大纲”,修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化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方法,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关系,推动课程育人改革走向深处、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育部明确了主要工作思路,要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既形成“惊涛拍岸”的声势,也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坚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既加强顶层设计协调推进,也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坚持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及时总结经验、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在佳木斯大学校长孟上九看来,“贯彻‘四个相统一’,要处理好‘食材’与‘食盐’的关系。‘食材’与‘食盐’如同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食材视之有形、食盐品之有味。课程思政追求的境界是‘吃盐不见盐’。专业课教师如同‘大厨’,要拿捏好‘火候、口味’,烹制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餐’,以专业课程之体载思政育人之魂。”

抓好主力军、主战场和主渠道

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多年的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吴岩表示,4个80%是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这一重大命题的现实依据。其中前3个80%也构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就是要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深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决定着课程思政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纲要》提出,要注重能力提升、注重合作交流、注重示范引领、注重资源共享、注重理论研究,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也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积极探索。如天津市2019年组织了全市首场课程思政网上集体备课,集中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途径;江西省试点双师同堂,部分高校试点推进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堂授课、指导实践教学;武汉大学“六院士同上一门课”,面向本科新生开设“测绘学概论”专业基础课;北京理工大学推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午餐工作坊,将“课程思政”作为每一位专家分享的必选内容;山东省成立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统筹负责省内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工作,建设专门网站,定期推送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依托。明确教学内容重点、科学设计教学体系、分类推进课程思政,《纲要》要求,各地各高校在实践中要抓住这些课程建设“主战场”的重要抓手。

东北师范大学《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将“师德规范”“家国情怀”等育人指标置于毕业要求之首,并严格各门课程对其支撑关系及权重,确保课程育人落实落细;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启动了“一院系一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计划;大庆师范学院以大庆铁人精神为课程育人特色,将“培养具有铁人精神特质的师范教育和石油石化行业人才”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南京大学李向东教授在“宇宙简史”课程教学中,将哲学和天文学紧密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济大学“科学、文化与海洋”课程由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领衔打造,凝练“海洋强国”文化,塑造学生科学文化精神;南京农业大学在以“尚茶”“农业栽培学”等为代表的课程中,将“家国情怀、法治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素养”融入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中;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药与中华文明”课程,升华对中医药的认识,提振了中医文化自信。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一方面要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正如湖南大学副校长李树涛所言:“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但这些思政资源不是直接显露在课程内容之中,而是蕴含在各个知识点的背后,隐含在科学理论的深处,需要教师主动去发掘、加工和利用。”

近年来,各地各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近千万大学生参加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70万名大学生参加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探索并实践了“滴灌式”“浸润式”“体验式”课程思政模式,开出了一堂最大最有温度的思政大课,积累了实践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经验。

强化“三重保障”,让学生“尝甜头”

“从前期各地各高校的实践探索来看,课程思政的功能是综合性也是突破性的。”上海科技大学纪委书记吴强表示,大家深刻体会到,高质量的教学不仅要回答“教什么”和“怎么教”问题,还要进一步回答“为谁而教”“为什么而教”的深层次价值追问。

然而,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真正落地落实、见功见效,必须长效化、常态化,务实有效、久久为功。吴岩表示,这需要建立一系列机制,比如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组织保障机制,等等。其中,尤其需要强化“三重保障”,即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势头”;强化激励机制保障,让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有劲头”;强化考核评价保障,让学生通过课程思政“尝甜头”。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此次新政明确要从3个层面健全组织领导,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在宏观层面,教育部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中观层面,各地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领导,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协调配套;在微观层面,各高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广大学生,人才培养效果是评价的首要标准。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此次新政要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弘扬真善美的结合,这个结合要有一个勘探、发掘、冶炼、加工的过程。广大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换表达方式,寓教于课、寓教于乐,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吴岩表示,这个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是把教师的“我要告诉你”向学生的“我想学什么”转变的过程,是让课程思政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过程。(本报记者 万玉凤)

“上世纪80年代初,我高考选了环境专业,跑去问班主任这个专业毕业后做什么,老师思考良久,说可能去环保局,是一个比较清闲的单位;而时至今日,在我们国家,环保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为何要在国际上争取碳排放权?因为碳排放量对发达国家意味着享受的程度,但对发展中国家,也许事关生存发展。”……这是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为全校教师开讲《环境管理》课程思政示范课的内容。
日前,复旦大学举行课程思政建设现场交流推进会,五位教授分别在五间教室同时开讲,听课“学生”包括党委书记、校长和全校教师。这次交流旨在通过示范课展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破解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之间的“两张皮”现象。
专业课程每个细节,都可融入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此次示范的五门课程,除了包存宽主讲的《环境管理》以外,还有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苏长和的《国际关系导论》、化学系孙兴文的《有机化学》、核科学与技术系沈皓的《核技术概论》、基础医学院刘琼的《组织胚胎学》。这五门课都已列入上海市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这五门课中有三门是理工类专业课。据介绍,这是因为过去100多年中,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大多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年轻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当他们习惯于课堂上所接受的都是发达国家案例时,也许在遇到问题时习惯向西方世界寻找“解决方案”。
复旦大学教务处负责人徐雷教授称,学校曾做过调查,许多教授平时授课确实在课程中融入对学生价值引导的内容,只是不成体系。
比如他曾在听物理系一位教授上课时,发现这位教授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是回看某天的央视焦点访谈节目并开展讨论,那一期节目介绍的是中国大科学装置的发展。
此次展示课上,核物理专业教授沈皓就从公式的严谨推理,谈到核技术的利用,再谈到老一辈科学家对核技术的贡献,鼓励年轻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默默无闻人”。最后,她按惯例为听课“学生”布置回家作业——听一听歌曲《马兰谣》,从中感受爱国情感。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执行院长张卫教授听完课感慨道,沈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核裂变和核聚变基本原理讲得很清楚,而且还把“两弹一星”科学家爱国奉献的精神融入专业教学之中,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自然地结合在了一起。
课堂上花费时间不多,但对教师和教材提出了全新要求
其实,每一节专业课上,也许只是几句话、几张PPT,并无需太多时间,但这样的教育对学生来说,却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激发起爱国情怀以及责任和担当意识。这是不少教师听完课后的感触。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背后却需要专业课程老师长期的积累和精心的备课,甚至必须有一个强大的备课组。据了解,复旦大学很多院系都已组建强大的课题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以此次《有机化学》概论课为例,孙兴文教授除了讲授专业知识,还介绍当代中国科学家对有机化学的主要贡献,比如,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首次完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2015年,屠呦呦由于青蒿素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更早则有中国科学家黄鸣龙,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沃尔夫-基斯内尔-黄鸣龙还原反应,成为长时间以来唯一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化学反应。新中国成立伊始,黄鸣龙冲破种种阻力,从瑞士携妻带女回到祖国,还带回一批仪器设备,投身新中国的科学事业。
“这样的教学,老师不再可能照本宣科。”化学系王全瑞教授介绍,除了本身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以外,还必须对知识背后的历史乃至科学文化都有深厚积累。为此,化学系专门组建课题组,教师们共同研究课程、共同备课。
课程思政要全覆盖,实现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水乳交融
据复旦大学副校长桂永浩介绍,自从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已形成共识,复旦大学随之启动新的课程建设,以实现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水乳交融。
2017年6月,复旦大学获批上海市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推进三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两门“中国系列”课程、13门综合素养课程、28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历时一年多,学校已经建设46门示范性课程,并且在全校范围内逐步推广,而上海医学院已全面推进“医学与人文”课程思政建设。
据悉,复旦大学今年6月11日通过了《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示范课程建设,明年将建成72门示范性课程。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说,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据悉,推进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教师分类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与能力。未来还要通过教材建设,编写更多体现价值引领、兼具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的好教材。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解决好哪些问题?能够发现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带有共性的问题。
一是学校党委要精选精育,树立课程思政高标杆。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天然黏合度差异很大,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树立高标杆,有序推进。课程思政涉及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某一个部门或学院难以单独完成,必须由学校党委总体协调、统筹推进,才能保证决策权威、执行有力。首先,课程思政的专业覆盖面要广,以便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从而对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充分认同、真心喜爱。其次,课程思政教师不仅教学科研能力精湛、教书育人水平高超,而且能够把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
二是要聚焦专业前沿知识,激发学生专业报国志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以《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为例,这一系列讲座,有的聚焦科技前沿以及当前热点,内容涉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量子科学、清洁能源、绿色环保、健康产业、文化创新、大数据以及技术与人文等多个领域与学科。有的围绕电子芯片、大飞机、金融稳定等热点技术、热点时事问题加以推演。课程思政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开拓视野,关注新兴学科和新兴领域,找准专业兴趣点,时刻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精湛的专业知识。
三是思政元素要有机融入,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消除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现象,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可以“用本校人物讲身边榜样”“用本校故事讲中国故事”“用本校精神讲使命担当”,将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从抽象的“天边”拉回到具体的“身边”。实践证明,课程思政建设不但没有挤占专业内容,反而成为专业课堂的点睛之笔,增加了专业课程的吸引力。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教育由少数思政教师的事变成所有教师的责任,用专业涵养、家国情怀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既使学生深入了解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国科研发展现状,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感、责任感。
四是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校园思政要相互促进,共铸“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收到一举多得之效。其一,课程思政反过来促进思政课程迎头跟上。思政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专业,也要不断拓宽视野,适度了解其他专业的若干知识,用一定的科技素养反哺思政教育。其二,课程思政有助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德育水平,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其三,课程思政通过发挥专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抓住思政素材关键点和闪光点,从小处和细处入手感化、滋润学生。其四,课程思政的蓬勃发展,有助于营造浓郁的人人谈专业、人人讲思政的校园思政氛围,共铸“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共同培育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专业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
1、如何划分领导、部门、教师三个层面的具体任务?
2、如何系统谋划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3、如何找准课程思政的着力点,扩大辐射面
4、如何系统开发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材及资源体系
5、如何设置专业课程思政目标
6、如何从教学设计上梳理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7、如何构建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机制
8、如何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堂,“课程思政”的价值与深层意义不言而喻,如何更好进行课程思政建设,还是要多从实践中攒经验,多看看别人的案例。也可以学习下相关的课程,比如“聚焦职教”网上面有很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可以参考下。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解决好哪些问题
其一,课程思政反过来促进思政课程迎头跟上。思政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专业,也要不断拓宽视野,适度了解其他专业的若干知识,用一定的科技素养反哺思政教育。其二,课程思政有助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德育水平,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其三,课程思政通过发挥专业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抓住思政素材关键点和闪...

思政课建设需要重点落实的内容除了政治认同还有什么
5、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评价、高校教学绩效考核等评价考核中。6、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首先是要抓好课堂教学管理,进一步指导高校修订课堂教学管理规定,在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下功夫落实到位。各专业课要找到“角色”干出特色: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的最主要依托。《纲要》明确,在...

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举办思政课有何意义?_百度...
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牢牢把握办好中国大学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任务。要深刻认识“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全球当代命题,增强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坚定性和历史责任感,并将办学扎根中国内化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有...

大学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
是有组织的行为,要求更明确, 行为更规范。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

如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根本保证,高校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
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指明了方向,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各地各高校也在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目前已初步...

幼儿园不要考虑课程思政对还是错
错。当今社会对学前教育都有一定的思政要求。幼儿园不考虑课程思政是错误的,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什么是“课程思政”?
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课程思政还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4、引领未来作用。程思政强调实践和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
1、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思政教育,培养严谨态度。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提前到课堂,就是教育学生履行契约。要求学生上课遵守纪律,认真听课,就是要求学生尊重他人的付出,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抄作业的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我们要分析抄的原因,针对性的交流,让其重新写作业。对于不改的,作业...

襄汾县15716613510: 大思政课和思政课有什么区别? -
妫殃愈心: 大思政课和思政课区别如下: 卢黎歌认为,“大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相同点是以立德树人为任务目标、以青少年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思政教育为重要要素,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性、教育形态的多样性和渗透性. 不同点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

襄汾县15716613510: 洗面奶的正确使用方法有哪些注意的问题?
妫殃愈心: 早上我们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洗脸了,洗面奶是我们洗脸时候的必需品.但是很少有... 但需要长期坚持才有效果.如果每天都能按照这种方法认认真真地洗脸,会发现你的...

襄汾县15716613510: 小学思政教育内容有哪些 -
妫殃愈心: 1、使小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培养诚实、守信的好品质.2、培养小学生勤劳,艰苦朴素的品质.3、课程思政主要形式:课程思政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