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纳谏文言文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淡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太宗纳谏 练习及答案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4.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的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2.曲线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4.略(宽对即可。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2. 唐太宗纳谏短文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给大多数人留下的第一映像大概就是虚心纳谏了。

诚然,他纳谏不可谓不虚心。只是左耳进右耳出,在听取完臣下的意见后照旧做自己原本要做的事。

好名声得到了,也没少享受。理想圣君:开明纳谏的形象如此建立普通大众一直都有仰望的需要。

所以,历史和现实生活一样,也都是需要偶像的,尤其需要具备偶像气质的皇帝。对此唐太宗似乎一直都表现得相当配合。

在唐太宗认真求谏的鼓励下,贞观一朝君臣确曾一度形成了一种直言进谏、纳谏之风。民部尚书裴矩佞于隋,也能大胆进谏力争。

司马光就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我行我素:纳谏虚心倾听 听完不改还按自己意愿做据《贞观政要》卷二记载:贞观四年,唐太宗下诏修洛阳宫乾阳殿以备巡狩。

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切谏,唐太宗虽然很不高兴,却没有发作,而是下令“所有作役,宜即停之”。还借题发挥地说出“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这句千古名言来。

不过,《资治通鉴》卷193却记载,说过这话的次年,刚刚修缮完九成宫,唐太宗就再次提出要修缮洛阳宫。这一次,民部尚书戴胄站出来反对太宗依然虚怀纳谏,不仅表扬戴胄“忠直体国,知无不言”,还给他升了官。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太宗还是忍不住命窦璡修缮洛阳宫。诸如此类一面从谏如流、一面我行我素的事情,史书中还有不少零散的记载。

“虚心纳谏”的唐太宗只是儒家士大夫们与唐太宗本人联手炮制出的一块“内圣外王”的“道德假象”。大臣们极力想要压抑太宗的私欲,将他纳入“内圣外王”的正确轨道,所以频繁进谏。

太宗则几乎逢谏必纳,对进谏者无不大加赏赐,但在行动上却几乎没有什么改观:奖赏过谏臣之后,他想去游猎,仍然会去;想修筑新的别宫,仍然会修。 纳谏的秘密:形式主义表演塑造出一代圣君的形象反观贞观年间的历史,是不难发现李世民那些浓厚的表演痕迹的。

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对自己日后留在史书中的形象是如此强烈地关注,以至于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做出了刻意的修饰。他不止一次地通过与臣僚们对话的方式,极力塑造出自己生活简朴、爱惜民力的光辉形象。

贞观时期的20多年里,太宗确实接受了太多太多的进谏,然而接受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回事,大多数的进谏最后并没有得到有力的贯彻。当他在朝堂之上充分展示自己虚怀若谷的帝王风度,当他对犯颜直谏的宽容被史官们载入实录之中后,很快他就忘记了谏言的具体内容。

对太宗而言,重要的是接受进谏,而不是接受进谏的内容。意味深长的是,对儒家知识分子,尤其是文职官僚们而言,重要的也只是纳谏,而不是执行纳谏的内容,因为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个性平淡的天命的代表”。

所以,在儒家政治理想中,唐太宗的全部意义,只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内圣外王”的乌托邦罢了。至于贞观之治,剔除那些家给人足的“神化”,也只剩下一场完美的形式主义表演罢了。

3. 谁知道<;唐太宗纳谏>;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唐太宗纳谏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 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官职)裴寂说:“每当有人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看不过来时)我总是把折子粘在墙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这种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设法做到了解臣子们要表述的情况。

常常思考政事,有时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们这些臣工们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来报答我的心意。”。

4. 《太宗纳谏》的解释与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原文】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人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曩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 *** 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饔一。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个二唐纪八)

【译文大意】唐太宗励精图治,多次让魏徵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徵知无不言,太宗均高兴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虽不到十八岁,其身体强壮的,也可一起征召。”太宗同意。敕令传出,魏徵坚持已见不肯签署,如此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里责备道:“中男中身体强壮的,都是那些奸滑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的人,征召他们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徵答道:“军队在于以道义加以统率,而不在人数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壮健的成丁,用道义加以统率,便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召年幼之人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每次都说:‘朕以诚义、信任治理天下,以使百姓没有欺诈行为。’现在陛下即位没多久,却已经多次失信了!”太宗惊愕地问道:“朕怎么失信了?”魏征答道:“陛下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府的财物,一律免除。’有关部门认为拖欠秦王府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仍旧征收。陛下由秦王即位天子,府库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陛下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敕令说:‘已纳税和已服徭役的,从下一年开始。’等到归还已纳税物后,又重新开始征调,这样百姓不能投有怪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征召为兵,怎么能说从下一年开始呢?况且与陛下共同治理天下的都是这些地方官员,日常事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征召兵丁时,都怀疑他们有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从前朕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事,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信实,则百姓不知所从,国家如何能得到治理呢?朕的过失很深呐!”于是,不征召中男,并赐给魏徵一个金饔。

【阐释】《尚书》说:“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说的是能礼贤下士的人可以统治天下,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的人一定会灭亡;隋炀帝恃才骄横,不听谏言,终至灭亡。唐太宗则认识到“未能受谏,安能谏人”,故有“贞观之治”流名后世。

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以后的封建帝王,凡是形成盛世的,比如唐明皇,前期也是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 可以说,作为一个帝王,能用好人,听进去谠言,就是一个好皇帝。现在的管理者,也适用这两条。

5. 太宗纳谏结合文中内容谈谈皇后是如何劝谏太宗的

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从小就爱好读书,即便是梳妆打扮时也手不释卷,所以能够经常与唐太宗谈古论今,对丈夫的朝政大有裨益,也让宫廷中没有冤枉的刑罚。

长孙皇后不仅自己爱好读书,甚至很有可能经常与丈夫一起和乐融融地共执书卷秉烛夜谈,所以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爱的骏马突然无病死掉了,唐太宗迁怒于养马的宫人,想要杀掉他,长孙皇后并没有直接为宫人求情,而是对丈夫谈起了两人曾经共同读过的一个故事:“过去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要杀人,晏子就请求列举养马人的罪过,说:‘你养的马死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让国君因马死而杀人,老百姓知道了,必定埋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必定轻视我们的国家,这是你的第三条罪。’齐景公听后便赦免了养马人的罪。

陛下曾经在读书时看到过这件事,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妻子的这番话自然会意,所以后来他对房玄龄说:“皇后在很多事情上都能启发影响我,对我极有好处。不仅如此,长孙皇后还时常在唐太宗盛怒之时保护朝中的功臣不受责罚,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后,勃然大怒道:“我以后要找机会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是谁惹怒了陛下,唐太宗回答说:“魏征经常在朝堂上羞辱我。”

于是长孙皇后便立即退下,换上朝服站在庭院内向丈夫表示祝贺,唐太宗惊奇地问自己的妻子这是为什么。长孙皇后则笑着答道:“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于是唐太宗便转怒为喜,而以谏臣著称的魏征也免于了一次祸患。




太宗纳谏文言文翻译
太宗纳谏文言文翻译 翻译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___【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阅读答案及翻译
1、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答: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君主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答:卒\/令不闻其过。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答:纳(接受、采纳);寻(不久)。本文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卷三》...

<<唐太宗纳谏>>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纳谏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联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 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官职)裴寂说:“每当有人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看不...

文言文两则阅读答案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5-29题。(14分)【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

文言文孙叔敖纳言答案
2. 《孙叔敖纳言》的阅读答案 1.解释加点字1.(1)(衣)粗衣,冠白冠(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翻译句子: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孙叔敖采纳了老夫那三条谏言?用原文答。 (1) (2) (3) 4.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事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

文言文《太宗纳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

魏征文言文阅读
皇上笑答:“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闷死在皇上怀中。 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题:C 小题:C 小题:C 小题:C 小题:A 小题:①魏征年少时成为孤儿,失意...

唐太宗纳谰文言文启示
由于用人得当、政策对路、轻徭薄赋、宽刑轻法,使得唐太 宗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唐太宗的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昌盛,史称“贞观之治".人要虚心的学习,有错必改,这样才能有所进步.2. < >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纳谏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

任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任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作为女性,你生活中有感受到“不安全感”的时刻吗?欢乐颂1718 2022-11-13 · TA获得超过1493个赞 ...文中的太宗是一个重用贤臣的人,对于能够直言进谏的魏征,他虚心请教,并重用和提拔,是一个善于纳谏、心胸宽广的人。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

本溪市19590961223: 太宗纳谏(《贞观政要》中的历史故事) - 搜狗百科
游徐申优:[答案]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 唐太宗能够接受皇后的劝谏,善于唐太宗是善于纳谏、知错就改的人. 答案: (1)D. (2)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老百姓...

本溪市19590961223: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上联能言善辩,晏子巧进谏下联 -
游徐申优:[答案] 太宗纳谏 练习及答案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

本溪市19590961223: 阅读甲 - 乙 - 两文,回答下列各题(共13分)甲 - 邹忌修八尺?
游徐申优: 试题答案:小题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分) 自信(积极、豁达、乐观)(1分)小题1:D小题1: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小题1:(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答“欣然”亦可)小题1:①不设统一答案.示例:邹忌向齐王进谏时,善于借助生活中的小事,采用设喻、暗示等委婉讲道理;而魏征向唐太宗进谏时,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②尽其所能,知无不言,无所顾忌.小题1: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唐太宗非常思念和感激魏征,因为魏征不仅有才能,而且很正直,敢于讲真话,是忠臣、贤臣,所以尽管有时说些逆耳忠言,也能深得胸襟开阔的唐太宗的器重和厚爱.

本溪市19590961223: 唐太宗时知人善用,人才辈出,如人称“房谋杜断”中的___和___. -
游徐申优:[答案] 根据所学可知,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故答案为: 房玄龄,杜如晦.

本溪市19590961223: 唐太宗纳谏唐太宗将大臣们的奏章贴在强上,原因是 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 -
游徐申优:[答案] 原文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①曰:”比②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联怀也.“ 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官职)...

本溪市19590961223: 李世民纳谏 翻译 -
游徐申优: 魏征唐太宗纳谏 武德末,魏征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即太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

本溪市19590961223: 文言文《太宗纳谏》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游徐申优: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

本溪市19590961223: 太宗纳谏翻译上谓侍臣曰人君虽圣哲
游徐申优: 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多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世不忘,吾属之师也.” 太宗对侍臣说:“我看《隋炀帝集》,文辞深奥博大,也知道肯定尧舜否定桀纣,但他做事是多么相反啊!”魏征回答说:“人君既使是圣明的,也还应该谦虚地听取别人意见,所以智者献出他的谋略,勇者竭尽他的力量.炀帝自恃他多才,骄矜自用,所以口中诵说尧舜的话而身做着桀纣的事,竟然不自知,以至于灭亡.”太宗说:“前代的事不忘,是我们这些人的老师啊.”

本溪市19590961223: 唐太宗纳谏翻译 -
游徐申优: 贞观(李世民年号)三年,太宗(李世民)对司空(官职)裴寂说:“每当有人呈上奏报的折子,内容很多,(看不过来时)我总是把折子粘在墙壁上,每天出入都要看看,用这种方法勤勉不懈怠,想方设法做到了解臣子们要表述的情况.常常思考政事,有时到了三更才休息,也希望你们这些臣工们也用心政事不知疲倦,来报答我的心意.”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