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什么特殊句式

作者&投稿:调逃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什么意思?~

有两种不同的释义:
1、因为秦王朝不施仁义,所以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
2、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后,却不施仁义,(所以灭亡了)。
作者简介: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过秦论》是 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 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 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 文章。

出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
翻译:(就是因为)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
理解:首先,这种注解,与全文所述或者未述的史实不符.按照这一注解,仁义不施就是攻守之式异的原因,而为何攻守之势呢?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攻打六国,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守,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见课本84页注解部分)作者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是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教师教学用书》167页).这两处是一致的.按照这种理解,主旨句的注解与史实就发生了矛盾.因为,文章所述史实,从秦孝公时的商鞅到始皇时的李斯,都是先秦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从秦孝公所谓窥周室到惠文、武,昭襄的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再到秦始皇的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也无丝毫的仁义可言,而是高诈力的策略,但是攻守的形式依然发生了变化,秦国统一天下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由此,何来就因为没有实行仁政而使攻守形式发生了变化之说?
其次,这种注解即不符合贾谊的思想,也不符合文章的写作意图.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上鲜有的活跃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实际是儒法两家的对立.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初年,只间隔了秦王朝数十年短暂历史,加之贾谊的生活年代,又早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因而,贾谊受法家思想的影响就不可避免,只能说,他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册115页),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教师教学用书》170页).换言之,贾谊的思想并非纯粹的儒家思想,他对秦国的发展直至统一天下的原因,不可能站在纯粹的儒家立场上去评价,这点在《过秦论》中篇能够得到印证.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因此,不难看出,贾谊眼里攻守之势变化的真正原因是高诈力.它所主张的攻守之势发生变化之后,要相应的改变治国的策略,即取与守不同术也.这样理解贾谊的政治思想,才能准确把握全文的写作意图.西汉初年,在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及楚汉相争的战乱后,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人民待休养生息.作者写此文,意在以史为鉴,告诫西汉统治者,莫要重蹈亡秦覆辙.因而,在秦由攻势转为守势的问题上,作者并未强调实施仁义的重要,所以,仁义不施的结果只能是秦王朝的灭亡,而不能是攻守之势的变化.
综合以上分析,这一注解要么影响学生对文章写作意图的准确把握,要么出现学生对攻守之势理解偏颇,即把秦王朝统一天下后对人民的统治理解为攻,把镇压人民反抗理解为守,其核心表现为秦王朝由主动变为被动.那么,应该如何注解此句?笔者以为,而当注解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宾语前置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仁义不施,其实就是不施仁义,
而,表示转折关系,
攻,表示的是争夺天下,
守,是表示守天下,
势,即形势,攻势是争夺天下的时期,守势,是治理和守住天下的时期,
异,表示不同了,转变了
整句话的意思是,秦国由原来的攻势转为守势,(形势变了)但却不施仁政与天下。

很高兴为您解答!
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如果您认可我的回答。
请点击下面的【选为满意回答】按钮,谢谢!

否定句的倒装,宾语前置。“不施”是动词,“仁义”是宾语,普通语序应该是不施仁义。

文言判断句 前后顺承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什么意思
翻译为: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出自西汉贾谊《过秦论(上篇)》,原文选段: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翻译
翻译:(就是因为)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原文节选: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文:这之后把天下作为家业,用崤山、函谷关作为自己的内宫;陈涉一人起义国家就灭亡了,秦王子婴死在别人(项羽...

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什么意思?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西汉贾谊《过秦论(上篇)》,原文选段: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

翻译古文句子《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作者:汉·贾谊 选段: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文: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什么意思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意思是,如果统治者不施行仁义,那么攻守的形势就会发生变化。这句话出自贾谊的《过秦论》,是贾谊在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时,对秦始皇不施仁义的批评。在贾谊看来,秦朝的统治者过于强调武力和法治,而忽视了仁义道德的重要性。因此,在攻守形势发生变化时,秦朝无法应对,最终导致了...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哪里
出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翻译:(就是因为)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理解:首先,这种注解,与全文所述或者未述的史实不符.按照这一注解,仁义不施就是攻守之式异的原因,而为何攻守之势呢?攻,指秦始皇和始皇以前攻打六国,夺取...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如何翻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有不...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大致有两种:(1)因为秦王朝不施仁义,所以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2)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后,却不施仁义,(所以灭亡了)。2、在夺取天下时,不施仁义,尚可,但治理天下,却不施仁义不行,施行仁政,天下长治久安,这是儒家的观点...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什么意思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可是,众多教参、辅导资料对这句话的理解都出现让人不可思议的错误.这一现象大概已经几十年了.比较典型的错误理解有两种:一、“就因为不施仁义而使攻守形势发生了变化”.这种理解失误在:“而”理解为表因果关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哪首诗?
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句式
既是宾语前置句,也是判断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意思是就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这句话出自《过秦论》,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过秦论节选 原文: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

祁门县1302776268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什么特殊句式 -
殳昆蒲地: 文言判断句 前后顺承

祁门县13027762684: 文言句式结构这个是什么句式结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能简单介绍一下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吗?之在这两者中的作用. -
殳昆蒲地:[答案] 按现代文的语序就是 不施仁义,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为 不实施任意的行为,攻守之势就会转换.前半句中省略主语,“施”就是谓语,所以是宾语前置,至于定语后置,实在没有看出来

祁门县13027762684: 《过泰论》中的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译文.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殳昆蒲地:[答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如果)不施行仁政,那么攻和守的形势就变了

祁门县13027762684: 过秦论中"攻守之势异也"文中如何体现 -
殳昆蒲地:[答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 “攻”: 指秦孝公所谓“窥周室”到惠文、武,昭襄的“南取”、“西举”、“东割”、“北收”,“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

祁门县1302776268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如何翻译,并指出“而”是什么意思, -
殳昆蒲地:[答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大致有两种,1、因为秦王朝不施仁义,所以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2、秦王朝由攻势改为守势后,却不施仁义,(所以灭亡了).我个人同意第二种理解,在夺取天下时,不施仁义,尚可,但...

祁门县1302776268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何意
殳昆蒲地: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灭亡原因的总结.可是,众多教参、辅导资料对这句话的理解都出现让人不可思议的错误.这一现象大概已经...

祁门县13027762684: 《过秦论》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翻译 -
殳昆蒲地: (就是因为)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

祁门县13027762684: 怎样翻译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殳昆蒲地:[答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攻守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却没有相应的实施仁义. The agressive position had changed to defensive but the justice and humanity policy was not implemented.

祁门县13027762684: 贾谊《过秦论》一文主句 -
殳昆蒲地:[答案] 《过秦论》一文,中心论点放在全文的最后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文言,翻译过来是,秦始皇不施行仁义,才使攻守之势起了变化,由攻势转为守势.因此,“仁义不施”是原因,“攻守之势异也”是...

祁门县13027762684: 六国灭,非秦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什么意思 -
殳昆蒲地: 六国的破灭,并不是秦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施行仁义之政而使得双方攻与守的局势发生了变化…翻译过来是这么个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