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不能统一语言

作者&投稿:豆卢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印度目前使用的语言有:hindi,印地语;印度官方语言之一,印度斯坦人的文学语言;bengali, 孟加拉语;telugu,泰卢固语;marathi,马拉地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tamil,泰米尔语;gujarati,古吉拉特语;Kannada,(印)坎那达语;Malayalam,马拉雅拉姆语(印度西南部沿海居民讲的一种接近泰米尔语的方言);Punjabi,旁遮普语,还有英语。
因为印度是割裂的,长期以来都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度,即使是最强盛的阿育王时期也如此,所以中央的向心力不是很大,这也导致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独立,而现在南印和北印的区别比中国南北方大的多,所以印度中央如果搞推普,势必会引起强烈的民意反弹,得不偿失.况且印度也没什么普好推,是推英治的英语还是印地语都是很头疼的问题.
一、印度语言政策的演变
语言是民族意识与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要素。早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启蒙时期,印度的进步知识分子们就意识到了语言问题的重要性。他们在进行民族启蒙教育、传播民族独立思想时自觉地使用民族语言,并进一步提出了“国语”的概念,希望把语言作为整合民族意识、争取民族独立的武器。1917年圣雄甘地提出了确立国语的五条原则,主张应赋予当时母语人口最多的印地语国语地位。甘地的主张得到了当时大多数国大党领袖及社会各界精英的支持,尽管他们中很多人的母语并不是印地语,可他们学印地语、讲印地语。这场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推动了印地语的国语化进程。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此时,印地语正式成为印度的国语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在殖民统治者这个共同的敌人消失后,印度内部的民族、宗教、政治、经济、社会矛盾却开始凸显,语言问题成为印度各种内部矛盾冲突的一个爆发点。在很多母语非印地语的地区,很多人担心新共和国如果以印地语为国语,会损坏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在地方政治势力的操纵下,在泰米尔纳德邦等一些地区甚至爆发了“反印地语运动”,这种势头不得不使当时的国大党领袖在语言问题上做出让步。1950年,印度的第一部宪法出台,该宪法关于语言问题的表述没有使用“国语”这样较为敏感的词语,而是用“官方语言”来确定了印地语的地位,同时英语也被确定为官方语言。但宪法同时规定:英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在印度只能再持续15年。1950年的印度宪法确定了印度“多官方语”的语言政策,相对于独立运动时期的印度各界在“国语”问题上的努力,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倒退。
印度第一部宪法在语言问题上的妥协助长了印度的地方民族主义情绪,20世纪50年代,印度掀起了一股建立“语言邦”的浪潮。尽管当时尼赫鲁对此非常警惕,认为按语言建邦“将会妨碍国家整合的过程,打乱我们的行政、经济和财政结构,并在我们处在国家的初建时期就释放出扰乱与分裂的力量。”但由于地方民族主义势力的巨大压力,1956年印度国会通过邦改组法,把国家按语言分布重新划分为6个直辖区,14个邦。此后,语言成为印度行政区划变革的重要因素。这种按语言建立“语言邦”的现象是印度语言民族主义的胜利,客观上,这使印度多官方语的状态逐渐固化。进入20世纪60年代,英语作为印度官方语言的15年期限将至,按照宪法规定,印地语将正式成为印度的单一的全国性官方语言。但此时由于“语言邦”格局的形成和印度地方语言民族意识的崛起,印度国内反对印地语成为单一官方语言的力量比独立初更大。在南印度泰米尔纳德等邦甚至爆发了激烈的反印地语示威活动。面对这样的局势,印度政府不得不再次让步。1963年印度政府出台了《官方语言法》,这是印度政府对印度地方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这部法案规定英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将无限期延长,但同时,法案也强调了印地语的官方语言地位。法案规定印度的学校必须教三种语言:在印地语地区教授印地语、英语和其它一种印度语言;在非印地语地区教授本地语言、英语和印地语。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方案”,其初衷是缓和印度的语言矛盾,促进非印地语地区的印地语推广工作,为印地语未来的国语地位打好基础。这一方案在表面上看暂时缓和了印度的语言矛盾,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印度的语言问题。因为在政策落实方面,泰米尔纳德、西孟加拉等语言民族主义势力强大的邦直接或变相抵制中央政府的政策,使中央政府在这些地区推广印地语的努力基本落空。此后,印度的语言格局演变为:印度大部分地区通行“印地语+英语+一种民族语言”,少数地区通行“一种地方语言+英语”。
二、印度的语言使用现状
印度是语言情况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目前印度的宪法承认两种全国性官方语言:印地语和英语,此外还承认21种地区性官方语言。据印度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结果,印度超过百万人口使用的语言有30种,超过l万人使用的语言有122种,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各种方言。而作为母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印地语,约占总人口数的41%,而其他母语人口占总人口超过l%的语言有:孟加拉语(8%)、泰卢固语(7%)、马拉提语(6.9%)、泰米尔语(5.9%)、卡纳达语(5.4%)、乌尔都语(5.1%)、古吉拉特语(4.5%)、马拉亚拉姆语(3.2%)、奥里亚语(3.1%)、旁遮普语(2.8%)、博多语(1.3%)、阿萨姆语(1.2%)、迈提利语(1.1%)。印度目前的语言现状,与印度建国者们的初衷大相径庭。“三语方案”虽然规定了印度所有的邦都要教授印地语,可泰米尔纳德、西孟加拉等个别邦拒绝贯彻这一政策,抵制印地语教学。所以最终结果是没有任何一种印度民族语言能够通行全印度,而英语作为通行全印度的官方语言的地位反而得到了巩固。在印地语地区,学校除了教授英语、印地语外,通常把梵语作为“三语方案”规定的第三种语言。在多数非印地语地区,学校教授英语、本地语言以及印地语。而在少数非印地语地区,如泰米尔纳德邦和西孟加拉邦,“三语”教育实际上被缩减为“双语”(本地区语言+英语)教育,或者“三语方案”中的印地语被梵语替代。这种局面下,英语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由于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本身就是一种强势语言,再加上英语在印度的特殊地位,英语在印度的影响力从独立后至今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增大了。
厘清印度的语言使用现状是一件艰难的工作,其关键在于:相当一部分印度人除了母语之外还通晓一到两种语言。“三语方案”使英语和印地语成为大部分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印度人的第二或第三语言。印度的历次人口普查虽然都把语言作为一个重点调查项目,可是只是关注母语使用情况,未把第二、第三语言纳入调查范畴。所以,英语和印地语作为第二或第三语言在印度的使用状况缺乏权威的、精确的统计。所以,印度到底有多少人使用英语或印地语?这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但不回答这个问题则无法说清印度的语言使用现状,因此下面笔者将对这个问题尽可能地进行推断。
l.英语。尽管英语在印度有毫无疑问的强势语言地位,可实际上,印度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非常少,据2001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印度母语为英语的人口仅有20多万。因此,英语对于绝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是第二或第三语言。而他们掌握英语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虽然印度的学校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开始就对英语比较重视,可是由于印度的初、中等教育相对薄弱,辍学率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熟练掌握英语必须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在缺乏进一步的精确的统计数据的支持下,人们一般把印度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视作为熟练掌握英语的人群。而在印度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因此很多学者推测印度熟练掌握英语的人口比例约为5%。同时,虽然印度的初等、中等教育中极其重视英语教育,可由于较高的辍学率,印度约有2/3的适龄人口无法完成中等教育,换句话说,仅有约34%的印度人能完成中等教育,假定印度完成中等教育的人口能够中等程度地掌握英语,那这一部分人不会超过人口总数的34%。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显示印度仍有约26%的人口为文盲,可以推测:印度约2/3的人口英语水平仅为初级水平或根本不懂英语。
2.印地语。根据2001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印度以印地语为母语的人占总人口的41%,而以乌尔都语为母语的人口为5%,两者相加占印度46%的人口。在非印地语地区,泰米尔纳德邦、卡纳塔克邦、西孟加拉邦消极推行印地语教学,除了这三个邦,三语方案在其它邦基本能得到贯彻。这三个邦的人口占印度总人口约18.5%,假设这三个邦的人完全不懂印地语(事实上在卡纳塔克邦、西孟加拉邦会讲印地语的人也不少),而剩下的非印地语母语地区,我们仍假设只有1/3能完成中等教育的人口能较熟练地掌握印地语,那么也有约12%的非印地语母语地区的人能掌握印地语。这样,印度能熟练、较熟练使用印地语的人口接近总人口数60%,这已经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印地语和印度其它语言有共同的语言谱系及历史文化渊源,在同样的学校教学条件下,大部分非印地语母语地区的人学习印地语远远比学习英语容易得多。因而,总体上,以印地语为第二或第三语言的人群对印地语的熟练度远远超过他们对英语的熟练度。
三、印度的语言困局
作为一个大国,印度在语言问题上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少一种真正能为绝大多数人通晓的共同语(国语)。前文分析过,印度中等程度以上掌握印地语的人口约60%,中等程度以上掌握英语的人口约为34%,除了这两种语言,其它任何一种语言被通晓的人口比例都不超过10%。“多语共存”、“多语竞争”的语言困局对印度的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1.语言问题影响了印度的民族、国家意识整合。历史上,由于不断地受到外族入侵、民族迁徙以及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南亚次大陆上的民族情况极其复杂,民族融合的进程非常缓慢。在英国人征服印度以前,能涵盖次大陆大多数本土居民的、清晰的民族观念在印度尚未有过。18世纪以来英国对印度的征服和统治催生了印度的民族意识,印度的独立运动中甘地和国大党力图用“印度斯坦族”(即所有居住在印度的人民是一个民族)的概念整合印度的民族观念,为印度的独立运动的最终成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必须强调的是,语言历来是民族意识、民族观念的核心要素,甘地和国大党倡导的“印度斯坦族”的概念中也包括民族共同语的要素,即“印度斯坦语”。然而独立后,共同的敌人--英国殖民者被赶走后,印度的地方民族主义势力兴起,给印度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统合构成了巨大挑战。独立后的印度地方民族主义,大都以语言和语言族群作为确认民族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称作为“语言民族主义”,语言邦的出现和“多语”语言政策的形成正是印度“语言民族主义”的胜利。正如尼赫鲁所指出的,语言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印度的民族、国家观念统合进程中的“扰乱”与“分裂”力量,独立以来,印度的地方民族主义势力以语言为借口争取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这种努力从未停止过。尽管独立已近70年,印度仍不断地有以语言为依据改变行政区划的现象,语言民族主义导致的政治、经济、社会纠纷在今天的印度仍然屡见不鲜,这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安,也影响到了作为整体的印度民族凝聚力。
2.印度目前的“多官方语”现状造成社会行政、教育资源的浪费,妨碍印度国民素质的提高及民族语言智力成果的全民共享。按照印度现行的语言政策,仅在印度中央和邦一级行政单位使用的官方语言就有20多种,印度中央政府的重要文件通常至少有20多个语言的版本,大多数邦一级的政府文件也至少有两种以上语言的版本,这即造成巨大的行政资源的浪费也影响到行政体系运转的效率。而对教育而言,现行的印度语言政策导致本来就不充足的教育资源分散到几十种语言的教育中去。这样,除了英语等少数语言,其它大部分的印度民族语言教育都面临投入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窘境,其结果就是使得大部分地区的印度人轻视母语教育。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轻视母语教育”和“母语教育不力”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在扫盲、科普、普及基本的公民素质教育等方面常常“事倍功半”,影响到印度公民素质的提高。此外,“多语并存”、“多语竞争”的局面妨碍了印度民族语言智力成果的全民共享。以文学为例,除了少数语种,大部分的印度民族语言作家的作品必须通过翻译(通常是英语译本)才能被其它地区的印度读者了解,这进一步导致很多印度人轻视母语的倾向。这既不利于印度民族语言的发展,也影响了印度民族融合、共同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
3.英语在印度的强势地位在深层次上制约着印度社会均衡、健康地发展。在印度目前的语言使用情况下,英语凭借其在印度的特殊历史地位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强势语言的影响力,成为在印度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语言。虽然,英语对印度的发展的益处显而易见,印度的“英语优势”普遍被认为是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实际上,英语对于印度的负面影响同样也显而易见。首先,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对印度的本土文化与历史的表达并不能完全胜任,英语的“滥用”势必伤及印度民族文化的内核,妨碍印度民族意识的整合与发展。印度的后殖民理论家阿吉兹·阿罕默德曾以英语对印度本土文学的翻译为例抨击了英语在印度的地位,“如果这一局面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英语事实上将成为生产‘印度’文学知识的语言。目前的困境在于英语恰恰最不适合承担这一角色。不是因为它是随殖民主义一道进入印度,而完全是因为它是所有印度语言当中,在结构和氛围上与其它印度语言相隔最远的,因此最难以在原文本和翻译文本之间架起文化桥梁。原语言越口语化、表演化、本地化、习俗化、假定化、沉默化,英语的无能越严重。”一种本不能胜任表达印度文化的语言担任起事实的“桥梁纽带”语言,其结果必然是制约印度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整合,影响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其次,强势语言地位使英语成为印度社会阶层分化的一道鸿沟,妨碍印度社会的健康、均衡发展。前文分析过,英语对绝大多数印度人来说是需要后天学习的第二或第三语言,通常只有享有较良好的教育条件的人才能熟练掌握英语。在印度这样一个国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对大多数印度中下层民众来说是难以享用的“奢侈品”。这种情况下,英语成为印度下层民众在教育、就业等方面面临的一道难以逾越门槛。英语的强势地位,导致印度的中下层群众要想争取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权利必须要先过“语言关”,英语无形中成为了宗教、种姓之外分化印度社会的又一道鸿沟。另外,宏观地看,印度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领域中英语的主导地位甚至是导致印度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畸化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教育培养起印度的社会精英,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也必然对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判断、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印度的许多精英人士难以摆脱在精神上对西方的依赖,“很多接受英语教育的印度精英和专家把自己定位为西方人,时刻仰望西方模式和技术,渴求西方世界的认同。这些精英控制了教育和文化机构,并不断强化他们的控制。”比如,印度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智力成果大都以英语为媒介,并且往往难以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其恶果之一就是印度社会的很多智力成果并不能很好地为印度人服务,同时印度的“精英人士”们主导的印度政治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往往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无法发挥出印度的在各领域的潜力也难以保证印度社会平衡、健康地长期发展。
结语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印度的开国者们曾经憧憬的那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梦想正逐渐变成现实。但在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大国崛起进程中也有很多“隐忧”,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维持印度经济、社会的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目前印度的语言状况,却不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正如前文分析的,印度的语言问题表面上看似并不急迫,但在深层次上妨碍印度民族意识的整合、影响国家管理体系的运转、加剧印度社会的两极分化。从另一个角度看,前殖民地国家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相对容易,而在精神、思想以及发展模式上跳出殖民主义的窠臼却很困难,因此语言问题对前殖民地国家的发展而言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印度开国者们曾设想的,国语(单一的民族共同语)应该是解决印度语言问题的最佳方案,可由于独立后印度地方语言民族主义的兴起,再加上民主体制的制约,在语言问题上,印度政府缺乏政治魄力和政策执行力。时至今日,印度的“多语并存”的语言现状在印度已经逐渐固化,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不管怎样,作为独立的民族国家,印度应该坚持使民族语言成为国语的努力。展望未来,随着印度民族意识的进一步整合、国家观念进一步地深人人心,全民族利益共同体不断深化发展,印度的民族语言依然有可能在社会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印度社会维持均衡、健康、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努力的方向之一。


印度语言有1600种,不同的语言他们怎么交流的?
虽然是后来传入的语言,但使用的人数也相当高,能懂的英语的人也不少呢。总而言之,印度的语言虽然多,但经常使用的语言并不多。使用最多的语言也就是印地语和英语,语言多,并不影响印度民间进行交流。印度政府为了能够使语言统一,还是下了不少苦工的,没有必要担心印度会发生交流不通的情况。

印度独立后,英语为什么仍然是其国内主要语言?
从地图看,印度分成两部分,德干高原以北,以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为主,以南地区则以达罗毗荼语为主,这些语言内部,又有差异(类似方言)。语言存在差异也就罢了,但更糟糕的是,在书写上也是千奇百怪,印度不像古代中国,没有精力推行“书同文”,所以文字书写上不统一。印度独立之初,曾规定“天城体”...

度能组什么四字成语是什么
1. 度什么如什么组成四字成语都有哪些 度日如年dù rì rú nián [释义]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语出] 《魏书·苻坚传》:“勋旧亲戚;杀害略尽;王公在者以疾苦归;得度一日如过十年。”[正音] 度;不能读作“duó”。[辨形] “度”不能写作“渡”。[近义]...

印度人说英语吗?
印度也和日本一样乐于用本地文字转写英语(使用表音文字的语言通常乐于音译、转写而非意译),印度诸语言有大量的自由的英语借词。这种情况更加强化了人们用母语音系发英语发音的行为。不过他们的英语带有强烈的印度语口语发音特色,如果向他们请教,你可能会遇到听不懂的尴尬情况。

印度卢比的纸币上有17种语言,为何会这么多?
印度卢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奇葩的国家了,因为在他的钞票面上竟然有17种语言。这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为什么印度会有这么多的语言。这十七种语言分别是“英语和印地语,阿萨姆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卡纳达语、旁遮普语,梵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和乌尔都语”这几种语言。印度的官方语言其实是英语和...

为什么全国的教材不是统一的版本?
全国的教材不是统一的版本,主要有以下原因:- 考虑到地区差异和教学水平差异。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文化特色和学生需求,如果教材统一,可能不能适应各地的实际情况¹²。- 促进教材的创新和改革。如果只有一套教材,可能会形成垄断和僵化,不利于教材的更新和完善。多套...

为什么英语的读写是不一致的,要单独建立一套音标,而不能像音标本身那样...
类似地你能理解为什么Caesar在英语中的读音是['si:z?],但中国人的翻译是“凯撒”,因为凯撒本来就是说拉丁语的罗马人,Caesar在拉丁语中的发音就是[,怎么样,是不是看到了很多奇怪的音标符号?日语,西班牙语,甚至汉语拼音(汉语本质不是拼音英语),字母组合就决定了发音,按照基本规律看着字母组合...

瑞士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国家,为何竟然会没有本国的语言?
法国有法语,为什么瑞士什么官方语言都没有,那来到瑞士该如何交流,其实瑞士并不是没有官方语言,只是没有固定的一种官方语言。在瑞士,因为这里的民族比较复杂,有好多国家的人都会来到瑞士定居,所以这里他们都说着自己国家的语言很难进行统一,因此瑞士的政府,认为官方语言可以设置四种,这样子每个地方的...

为什么说在社会上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方言是很不尊重别人的做法呢_百度...
再说,我国目前干部要在全范围内调动,军人要离开家乡去服役,连学生都可能到异地去学习,没有统一的语言,会使人们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中国人民都迫切要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没有统一的语言,教育就不能迅速地发展和普及。要与国际友人交往,没有统一的规范的共同语,势必会增加...

四字成语什么什么度什么意思吗
审己度人、长才广度、林下风度、大度包容、2. 度什么如什么组成四字成语都有哪些 度日如年dù rì rú nián [释义]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语出] 《魏书·苻坚传》:“勋旧亲戚;杀害略尽;王公在者以疾苦归;得度一日如过十年。”[正音] 度;不能读作“duó”...

合川区13470002260: 印度是文敏古国吧??那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语言,用英语 -
钭卓博力: 是文明古国没错,但是由于被英国殖民者统治了上百年,本国的印地语没有政治地位,长期被统治者抑制,英语便渐渐取代印地语成为印度第一大语言.可以参考日本侵华时逼迫中国人学日语的历史,不过中国人很好地把汉语传承了下来,文明史一直没有被中断,所以我们无须羡慕印度人不需要另学英语,这其实是他们的悲哀!

合川区13470002260: 新德里英语培训
钭卓博力: 作为一名印地语专业的学生,总是会和新认识的朋友有如下对话:“印地语是哪个国家的语言?”“印度的.”“印度人不是说英语的吗?”“唔,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合川区13470002260: 印度有这么多语言,为什么不闹独立 -
钭卓博力: 其国民大部分还不是国民,更枉论公民.大部分邦的国民还生活在以宗教我主要社会体系架构的生活中,对国家的意识极其淡泊,好比清末,民初的绝大部分中国人,对于国家这个概念有清醒认识的仅限于知识分子,所以独立远远没有社会基础...

合川区13470002260: 为什么印度不能像中国一样,拒绝英语使用自己的语言 -
钭卓博力: 首先,中国并没有拒绝使用英语,而且在加大英语的普及力度.英语不是某一个国家的,而是全世界的.下面再来简要的说一下印度与英语.一个国家用什么语言通常有一定的历史沿袭性,由于大量百姓的使用从而具有一定稳定性,不容易改变.比如说当年小日本子在东北大量推广日语,到现在还不是没有沿袭下来.印度被英国统治了很多年,而且印度人认为英国是很发达的国家,接受了英语的文化,英语在印度被用作官方语言,即使他们本地的乌尔都语里面经常夹杂着英语单词,平头老百姓或多或少都懂一些英语.而且英语的好坏被用作评判一个人是否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准(这在印度是一个人能获得多少尊重的标准).

合川区13470002260: 印度是什么国家
钭卓博力: 印度是一个多元社会,每个地方的文化、风俗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印度根本不像是一个单一的国家,但它却是好几个国家组成的“印度联盟”.印度迄今为止还没有...

合川区13470002260: 印度受到殖民侵略的方式是什么? -
钭卓博力: 印度之所以沦为殖民地,一是因为印度是早期殖民战争时期被占,二是因为印度王族经常带头闹事,多次大规模反抗让英国颇废周折,他们没更好的办法,只能派总督完全统辖.-------------------------------------------------------------------------------- 因为印...

合川区13470002260: 印度为什么把英语作为母语? -
钭卓博力: 英语不能称作印度的母语,而是官方语言. 印度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据有关资料统计,印度共有1652种语言和方言.其中使用人数超过百万的达33种.由于早在19世纪以前,英国就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19世纪以后印度(包括缅甸就成了的英属印度),所以英语在印度很有影响.除宪法规定的18种语言为联邦官方语言外,还规定英语为行政和司法用语.英语和印地语同为主要官方语言.

合川区13470002260: 为什么英语是印度的母语? -
钭卓博力: 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英语仍然是其官方语言.除此以外,印加语也是很普及的.1997年的调查发现,66%的印度人会说印地语,77%的印度人把印地语视为国家的共同语言.在印度,超过1亿800万人把印地语当作自己母语,另外3亿...

合川区13470002260: 印度的方言彼此能听懂吗? -
钭卓博力: 印度语言非常复杂,没有统一语言,彼此大多相互听不懂,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推广英语的原因了,没有像我们的汉语一样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本土语言

合川区13470002260: 为什么印度语言分化那么多 -
钭卓博力: 本来就不是一个邦的,几次统一都是外族的结果,不是分化,而是根本就没合并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