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宾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原文: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_,_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2、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_,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3、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5、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6、译文: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_,_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_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7、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
8、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9、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传东方朔传原文翻译
传东方朔传原文翻译如下:1、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山东惠民县)人。汉武帝即位不久,征召天下推举方正、贤良、有文学才能的人士。东方朔刚到长安,就上书说:我共习诵了四十四万字。又经常佩服子路的格言。2、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眼睛像挂起来的珍珠那样明亮,牙齿像编起来的贝壳整齐...

晁错传原文及翻译
晁错传原文如下:晁错者,颍川人也。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

宋史周敦颐传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传》原文: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周敦颐,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翻译: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

马钧传原文及翻译
马钧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马先生钧,字德衡,天下之名巧也。少而游豫,不自知其为巧也。当此之时,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为博士,居贫,乃思绫机之变,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六十综者六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乃皆易以十二蹑。其奇文异变因感而作者,犹自然...

履庄传的原文和翻译
《黄子履庄传》原文以及翻译如下:一、原文 黄子履庄,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

马周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马周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物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

后汉书·孔融传原文+译文
后汉书·孔融传原文+译文,急急急!!!... 后汉书·孔融传原文+译文,急急急!!!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说不要把裤子提到肚脐眼?奉壹99 高粉答主 2019-04-14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答主 回答量: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16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

元史许衡传原文及翻译
以下是元史许衡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用,教之宜不以常师。未冠,为避兵乱,乃逃难河南。居逾年,局势稍定...

高启胡应炎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胡应炎,常之晋陵人。父聪淮南节度使计议官。元丞相伯颜南伐,师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见应炎喜曰:“得君,敌不足破矣。”署节度判官。应炎归告父及兄弟曰:“吾家世受国恩,今戎马在郊,王室将危,是吾立功之秋也。父老,兄弟当奉以出避,吾身许国,不得复徇家矣...

杜甫传翻译及原文
原文: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

大同县18915118385: 求《吕氏春秋·察传》原文及翻译! -
鄣柄磷酸: 原文: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

大同县18915118385: 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察传》 翻译 -
鄣柄磷酸:[答案] 屡次的被(歪曲的)传言述说,白的会变成黑的,黑的会变成白的. 类似 积毁销骨 众口铄金 这样的意思

大同县18915118385: 求【吕氏春秋 - 察传】中的几节的翻译第一节,从“夫传言不可不察”到“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第二节.从“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到“则曰... -
鄣柄磷酸:[答案] 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所以说狗像玃,玃像猕猴,弥猴像人,但人与狗相比较就相差甚远.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深入考察,对关于人...

大同县18915118385: 丁氏穿井的文言文翻译和道理 -
鄣柄磷酸:[答案]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第③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④,闻之于宋君⑤.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⑥,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⑦,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吕氏春和·...

大同县18915118385: 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察传》 翻译 -
鄣柄磷酸: 屡次的被(歪曲的)传言述说,白的会变成黑的,黑的会变成白的. 类似 积毁销骨 众口铄金 这样的意思

大同县18915118385: 求《吕氏春秋》察传中一段翻译 -
鄣柄磷酸: 译文: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他灌溉洗涤都需要出门,(所以)常常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也凿了一口井后,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了口井相当于得了一个人(的劳力).”有听到的人又传给别人说:“丁家打井时从井里打出一个人.”整个宋国都在传言,宋王也听说了这件事.宋王派人问姓丁的这个人(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人回答说:“是相当于多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了一个人啊.” 呵呵,这就是以讹传讹.

大同县18915118385: 《宋史 傅察传》的白话文翻译 -
鄣柄磷酸: 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叫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年幼时就不喜欢富贵子弟的习气,爱读古书,名声与利益毫不看重.对诗歌,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有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老人们很诧...

大同县18915118385: 《察传》中:“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怎么翻译? -
鄣柄磷酸: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

大同县18915118385: 穿井得人 译文 -
鄣柄磷酸: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为了浇地,每天要派一个人到山下取水.后来,他家打了一眼井,再也不用派人到山下取水了.他告诉别人说:“我家开穿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人哟!”这话传来传去,不断有人添枝加叶,结果被传成:“丁家穿井挖出了一个人.”这句话传到了宋国的国君那里.他觉得很奇怪,便派人到丁家去查问.丁家答道:“我家挖井省了一个人,等于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里挖出一个人呀.”

大同县18915118385: 帮忙翻译一下 察传 及其家穿井(及 翻译) 有闻而传之者(之 翻译) 得一人之使(使 翻译)
鄣柄磷酸: 等到,的,一般.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