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好学力行

作者&投稿:宣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勤奋读书,刻苦实践,是中医成材的必由之路”,熊老讲座所言于此大致意同。于我个人所思所悟所得,便是《礼记》这“好学”、“力行”、“知耻”三者。

好学,于医者,便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 道听途说 ,而言医道已了”。熊老言,“经典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根本法则”,经典所指便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论》,实践当然是指中医临床,各位学子欲成上工之路。好学当需求知,求知当需求于经典。故而,学当求之有道,恒于经典,不可粗略百家,而终茫茫无所得。当勤于古训,求于经典,恒于一心,方可博极医源,然于百家之中精勤不倦。不然,心不在恒,志不在精,苦寻名方名验,于临床无所验效,终有所失,恍然回首便道医道已了。沦为下工,不知所以,便只可问责歧黄,此便是后世“道听途说”之由来。胆敢言,若不学经典,不为上工,非但永不得上工,亦是将来杏林之叛徒。虽言之颇过,然若心中不识杏林,纵然将来坐的一堂,果真合乎杏林先辈之法?徒欺己欺人,玷污医者之名!

力行,于医者,亦是“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熊老言,“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生命力一指中医之生生不息,二指医者之成长,临床当是告诫学子立足实践,不可空谈医理而无所为。若单是埋头科研,固然于现代化之大趋势有益,但颇似本末倒置,仅于“一心赴救”立意上便矮了西医一截,更有甚者正中仲景“功夫形迹之心”所言。于我等学子,何谓“力行近乎仁”?当是以中医发展为己任,献上一份绵薄之力;亦是志为“苍生大医”,“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故而,于我所得,力行之仁是仁爱,亦是责任。何以力行?当是应时而为!熊老之意,如今尚且在校,当以学习经典为重,不仅学习理解,更要下得一番苦功夫,背诵经典;今后临证,方以立足实践为重,学以致用。其二者又互参互用,不可一概偏重,此便是好学以力行,力行以好学。

知耻,于医者,当是知“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悟“医之本意”。

熊老言,“不想当上医、名医的医生,不是好医生”,此言虽未明指,但于各位听众当有所思所悟,乃至所耻。若不知耻,纵千言万语,亦有何用,何况区区前言,或是熊老一讲!人贵在知耻,医者尤在知耻,不苛求他人同己,但问本心,大学所为所学,可供将来做个医生或是上工?我自知,便是将来为医,亦是含灵巨贼,细思之下甚恐。再者,不问成就,仅问心志,于中医,如今我辈又有几人可及熊老?熊老言,为医当聪颖,亦当有名师。自问,天资难及,奈何心性却又无恒不坚,实恐愧于中医。若无异于常人之心性天资,又怎有名师相伴?己无所长,又无名师,却昂昂自得,岂不缪哉?可叹可耻!若是熊老一言,敲醒梦中人,知耻而后勇,尚为可救,为时不晚。

望己知耻,而后好学力行。

后记:应讲座任务要求所作,虽有不得已之处,但亦认真思虑,多半亦发自肺腑,故录之。总之,人贵在知耻。


知耻,而后好学力行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勤奋读书,刻苦实践,是中医成材的必由之路”,熊老讲座所言于此大致意同。于我个人所思所悟所得,便是《礼记》这“好学”、“力行”、“知耻”...

《好学 力行 知耻》 原文!急急急!
好学,无论是天赋异禀还是通过学习和努力,重要的是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过程的享受,而非结果。力行,则是实践仁爱,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痛苦的同情,更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行动,而非空谈。而"知耻",则是这三者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人可以不追求卓越,可以选择安逸,但必须明白自己的局限和错误,这样...

《好学力行知耻》原文!!
《好学力行知耻》原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道焉:学力也,力行也,知耻也。三者缺一不可,苟有所缺,则不足以成为真正之学问。学力者,勤学苦读之力也;力行者,实践躬行之谓也;知耻者,自知之明,有所敬畏也。读书人之学,贵在将三者融会贯通,以成其大器。解释:一、《好学力行知耻》是一篇强调学习...

关于知耻好学的文章,注意是知!耻!好!学!不是好学力行知耻
好学、力行、知耻,不在于治国平天下,而在于心中那一份实实在在的安慰。好学。即非圣人,则不能生而知之。学而知之亦或是困而学之。其实结果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好”,在于心境。力行。“仁”在于恻隐之心,更在于脚踏实地而非滔滔不绝。知耻。一直觉得“知耻”才是这三句话的核心。人可以不学...

表达知耻而后勇的诗句
1. 关于知耻而后勇的诗句 关于知耻而后勇的诗句 1.孔子"知耻而后勇"的整首古诗词 《礼记·中庸》:【译文】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知此三件事的人,便可以了解为何人人...

好学力行知耻的研究的背景
背景是现实社会环境。好学力行知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在现代社会中,认真研究好学力行知耻的内涵和实践,对于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内在修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好学力行的出处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根据今天所学的好学力行知耻三者如何理解?
好好学习,注重实践,然后不怕失败,不断尝试,走向成功。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什么好学近乎知这句话的出 ...
1、意思是: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2、这句话出自《中庸》,作者为春秋时代文人子思,节选文段如下: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3、作品简介:《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

初三毕业四字气势宣誓词
1、好学力行,知耻自强,勤求博才,实行合一,诚朴求是。2、团结共进,求实创新,宽德明辨,勤学苦练,不忘理想。3、顽强拼搏,满怀希望,讲究方法,斗志昂扬,遵守纪律。4、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全力冲刺,激情无限,永不言弃。

通化市17015213674: 好学近乎之,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意思是什么? -
党言康宝:[答案] 语出《中庸》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孔子说:「喜欢研究学问的,就接近智能了,能够努力行善的就接近仁了,知道什么是羞耻就接近勇了.」 ※(知耻者,能拒绝羞耻事,不做羞耻事,诸恶莫作,故近乎勇;如果能再接...

通化市17015213674: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
党言康宝: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出自战国·子思《礼记·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1、这句话的意思是: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2、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3、译文:孔子又说:“喜爱学习就接近智慧了,尽力去实行就接近仁爱了,知晓羞耻就接近英勇了.知道这三点,就知道如何修养德行;知道怎样修养德行,就知道怎样治理人,知道怎样治理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国家了.

通化市17015213674: “知耻近乎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党言康宝:[答案] 《中庸》原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已; “知耻近乎勇”字面的意思是:知道什么是“耻”,就接近于“勇”了 其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儒...

通化市17015213674: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意思 -
党言康宝:[答案] 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通化市17015213674: “知耻而后勇 ”出自哪里?它的整篇文章是什么? -
党言康宝:[答案]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孟子云:知耻而...

通化市17015213674: 知耻而后勇? -
党言康宝: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己错就最终到学习礼仪的时候了.

通化市17015213674: 《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翻译下! -
党言康宝:[答案] 呵呵,不知您的问题是指中英翻译还是文白翻译 《中庸》: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知此三件事的人,便可以了解为何人人都需...

通化市17015213674: 关于知耻好学的文章,注意是知!耻!好!学!不是好学力行知耻 -
党言康宝: 孔老夫子曾教导我们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梦想.而大部分人到了某...

通化市17015213674: 知耻近乎勇的典故是什么? -
党言康宝: 知耻近乎勇,出自于《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乎仁,知耻近乎勇. 其意思是凡人有羞耻之心,庶几能使人勇敢,也就是知道羞耻是勇敢的表现. 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如何面对和看待羞耻,不同人则有不同的态度和认识.它既是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感知能力和理性、客观地思考,同时也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荣辱观的真实再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